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书法艺术媒介建构与传播研究
1
作者 潘书惠 易蔚 《传媒论坛》 2024年第5期89-91,共3页
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书法艺术媒介建构与传播现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全球化趋势下,书法艺术媒介面临着语言与文化传播的障碍,需要寻找有效的文化转化模式;数字化技术的兴起给书法艺术... 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书法艺术媒介建构与传播现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全球化趋势下,书法艺术媒介面临着语言与文化传播的障碍,需要寻找有效的文化转化模式;数字化技术的兴起给书法艺术媒介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探索数字化时代书法艺术媒介建构路径。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基于语言与文化传播、数字化技术应用、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的书法艺术媒介建构原则,以进一步提升我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书法艺术 媒介建构 传播现象 国际传播
下载PDF
意蕴承古铸今翰墨吐故纳新——四川省原创书画交流协会兴文之道
2
作者 尼玛泽仁 谭昌镕 +27 位作者 赖素琼 武海成 江苹 秦天林 高晓笛 江溶 成立中 钱磊 李江 向维果 曹小钦 任伟 陈曼蓉 万利民 汤宾 崔虹 邵大光 宋小川 李绪贵 钟秉炎 何冠霖 徐光弟 曹端明 杜方晓 谢季筠 舒炯 侯开嘉 许棚 《现代艺术》 2024年第5期42-73,共32页
自古以来,书画艺术便是文人雅士抒怀言志的良伴,承载了数千年来的世事变换、悲欢离合,是华夏文明的瑰宝,犹如千年古韵之曲,流传至今仍余音绕梁,引人沉醉。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化中历久弥... 自古以来,书画艺术便是文人雅士抒怀言志的良伴,承载了数千年来的世事变换、悲欢离合,是华夏文明的瑰宝,犹如千年古韵之曲,流传至今仍余音绕梁,引人沉醉。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化中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 文人雅士 华夏文明 吐故纳新
原文传递
四川渠县汉阙隶书艺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侯忠明 《中国书画》 2010年第8期122-123,共2页
四川渠县是我国汉阙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方,有“中国汉阙之乡”的美称。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渠县六阙合称“渠县汉阙”,并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汉阙 渠县 艺术研究 四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隶书 2001年
下载PDF
我的书法学习观
4
作者 刘清扬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1期1-4,I0003,共5页
不知不觉学习书法已经35个年头,从一名书法爱好者和初学者也步入到书法专业工作者行列。天命之年的到来促使我回观自己学书的历程,检讨在书法艺术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结合自身的实际,我的书法艺术学习之路概括起来经历了摹、临、入、... 不知不觉学习书法已经35个年头,从一名书法爱好者和初学者也步入到书法专业工作者行列。天命之年的到来促使我回观自己学书的历程,检讨在书法艺术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结合自身的实际,我的书法艺术学习之路概括起来经历了摹、临、入、化、出五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学习观 学习过程 艺术学习 工作者 初学者 爱好者 得与失
下载PDF
徐志远作品
5
作者 徐志远 《村委主任》 2024年第5期F0003-F0004,共2页
下载PDF
读杨涛书法杂述
6
作者 张景岳 《书画世界》 2013年第1期74-80,6,共7页
当今高度互动的多元文化生活中视觉艺术无所不在。各种媒体幻化出的图像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引起视觉审美的极度混乱,使人们的情志与意趣无所依从。在这种背景下的书法界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一方面大量平庸的作品如过眼云烟,让人... 当今高度互动的多元文化生活中视觉艺术无所不在。各种媒体幻化出的图像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引起视觉审美的极度混乱,使人们的情志与意趣无所依从。在这种背景下的书法界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一方面大量平庸的作品如过眼云烟,让人提不起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杨涛 视觉艺术 文化生活 视觉审美 幻化 形色
下载PDF
徐文彬的书法艺术(上)
7
作者 徐文彬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有突出贡献专家 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文物保护 重庆市 鉴定组组长 四川省 书法家
下载PDF
余中英先生及其书法艺术略议
8
作者 何应辉 《文史杂志》 2013年第1期45-46,共2页
蜀中耆宿余中英先生是四川现代书法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新时期我省书法复兴繁荣的承前启后的奠基者之一。先生于1899年生于郫县。其父以学为本,曾经商、吏生涯,有名于时;而中年尤致力书史研究,对先生之影响不言而喻。先生少时学军,... 蜀中耆宿余中英先生是四川现代书法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新时期我省书法复兴繁荣的承前启后的奠基者之一。先生于1899年生于郫县。其父以学为本,曾经商、吏生涯,有名于时;而中年尤致力书史研究,对先生之影响不言而喻。先生少时学军,正值上世纪初四川保路运动兴,辛亥革命大潮风起云涌。他自18岁任职川军始,历经军旅之苦,后来蜀中长期的军阀混战终致其35岁时决然离军。从军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代表人物 现代书法 承前启后 以学为本 书史研究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
下载PDF
刘孟伉先生和他的书法艺术
9
作者 何应辉 《文史杂志》 2014年第3期11-13,共3页
在我国现代书坛上,刘孟伉先生以其风骨雄健,气格宏博,神采照人的书艺成就,独树一帜,名重巴蜀。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他的书法艺术没有得到广泛的介绍,是一憾事。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刘孟伉 历史文化 中国
下载PDF
万晓晶的书法艺术
10
作者 昌杰 《西南航空》 2008年第5期58-60,62,64,共5页
万晚晶(笔名,吕杰,行者),男,1967年5月生,汉族,湖北荆州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研究员,丽州书画院书画师,
关键词 书法作品 书画家 书法家 四川省 研究员 书画院 协会
下载PDF
杨江帆书法作品 学书当技道双进
11
作者 杨江帆 《书画艺术》 2022年第6期48-52,共5页
相当长一段时间,书法界一提到加强文化修养,就是要大家学习古代诗文,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学着自作诗词,就更有“学问”了。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诗、书都属于君子“六艺”的范畴,虽然可以“文以载道”“艺以载道”,但文艺并不完全... 相当长一段时间,书法界一提到加强文化修养,就是要大家学习古代诗文,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学着自作诗词,就更有“学问”了。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诗、书都属于君子“六艺”的范畴,虽然可以“文以载道”“艺以载道”,但文艺并不完全等同于道。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孔门有四科,曰: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文 书法作品 文以载道 中国传统文化 知行合一 行胜于言 文化修养
下载PDF
杨光文和他的书法艺术
12
作者 杨光文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艺术简介 杨光文,1954年生于成都,书法教育硕士研究生。现任绵阳市书画院院长,兼任绵阳市文联副主席,绵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绵阳市艺术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绵阳市高级技术职称(艺术类)专家组评委,绵阳市拔尖人才享受... 艺术简介 杨光文,1954年生于成都,书法教育硕士研究生。现任绵阳市书画院院长,兼任绵阳市文联副主席,绵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绵阳市艺术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绵阳市高级技术职称(艺术类)专家组评委,绵阳市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绵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被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授予“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西南科技大学 绵阳市 硕士研究生 书法家 技术职称 客座教授 师范学院
下载PDF
书法学习与创作摭谈
13
作者 洪厚甜 《书画艺术》 2020年第1期16-29,共14页
我的楷书学习与创作在我的学书过程中,楷书一直是一个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当然,最初对楷书的学习,是源于传统的学习书法的基本模式,即从唐楷入手,然后再学其它的东西并生发开来。因为我的老师是沿袭了过去老一辈那种传帮带的方法,所以,... 我的楷书学习与创作在我的学书过程中,楷书一直是一个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当然,最初对楷书的学习,是源于传统的学习书法的基本模式,即从唐楷入手,然后再学其它的东西并生发开来。因为我的老师是沿袭了过去老一辈那种传帮带的方法,所以,将楷书作为一个入门的门径。而到最后,将楷书作为自己在艺术上的主动追求和选择,应该是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的认识进行超越的过程,也是不断地吸收其它各方面的营养加深对这门艺术形式的从表象到深层次了解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楷 学习书法 楷书 传帮带 书法学习 基本模式
下载PDF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选
14
作者 潘锡仁 《文史杂志》 201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文史研究馆
下载PDF
习书感言——从我这五年的书法篆刻实践说起
15
作者 杨帆 《中国书画》 2019年第3期106-107,共2页
一、日课的坚持我自读博至今这五年,除去外出与上课等,必以每日临帖、即兴书写两三小时为日课。三百年来,烟火散尽,书史上留下了数十百位书法大家,我自知不会比他们特别聪明,故时时敬畏;三十年来,名利纷扰,书坛上涌现出数以万计书法人,... 一、日课的坚持我自读博至今这五年,除去外出与上课等,必以每日临帖、即兴书写两三小时为日课。三百年来,烟火散尽,书史上留下了数十百位书法大家,我自知不会比他们特别聪明,故时时敬畏;三十年来,名利纷扰,书坛上涌现出数以万计书法人,我亦知不会比他们特别愚钝,然未敢稍怠。我在读博期间,感到国家对博士生培养水准的严格把控,博士论文的压力使我每日必静坐大半日,读与研究相关的各种基本材料和直接材料。然而,我本是从社会再进入高校求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卷气 篆籀气
下载PDF
朱桧作品选登
16
作者 朱桧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方正间存千秋浩气 撇擦中蕴万顷碧波——成都高新区教师艺术团书法分团传承之道
17
作者 钟显金 宋风 《现代艺术》 2024年第1期84-107,F0004,共25页
一笔一画,刻写中华文明印记;一甲一骨,承载千古历史声音。汉字,任时光流转千年,唯风采不变。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额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赌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 一笔一画,刻写中华文明印记;一甲一骨,承载千古历史声音。汉字,任时光流转千年,唯风采不变。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额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赌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汉字有六义:日指事,日象形,日形声,日会意,日转注,日假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高新区 一笔一画 会意 指事 万顷碧波 时光流转 假借 书契
原文传递
石墨镌华游妙境 龙回浩气汉风扬——于汉代巴蜀名碑看中国书法的守正出新
18
作者 王道义 《现代艺术》 2024年第4期78-85,共8页
元宵佳节月圆时,灯火辉煌映翠微。2024年2月24日(甲辰正月十五)上午10时,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现代艺术杂志社“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2024年第4期(总第76期)书法艺术专场在成都博物馆热烈开讲,讲坛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 元宵佳节月圆时,灯火辉煌映翠微。2024年2月24日(甲辰正月十五)上午10时,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现代艺术杂志社“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2024年第4期(总第76期)书法艺术专场在成都博物馆热烈开讲,讲坛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本次讲坛特邀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道义担任主讲嘉宾,为观众带来题为《石墨镌华游妙境龙回浩气汉风扬——从“蜀风隶韵:汉代巴蜀地区名碑名刻鉴赏”特展看中国书法的守正出新》的讲座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 艺术专场 文学艺术界 元宵佳节 隶韵 守正出新 主讲嘉宾 妙境
原文传递
心与境寂 道随悟深——八大山人书法空间及意境初探
19
作者 邓长春 《现代艺术》 202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八大山人书法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在他大胆的艺术创新。他对古人的继承,又不完全拘泥于古人。他的篆书圆线中锋融入行草书,不见头不见尾,如果完全用中锋圆线又兼有其他字体的复杂技法动作而又隐于形,实际上是非常难的一种技法。
关键词 八大山人 行草书 艺术感染力 艺术创新 中锋 篆书 书法 技法
原文传递
本草人参的图像学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家葵 《美术大观》 2022年第7期95-99,共5页
对本草文献中人参图例作图像学考察。研究发现:(1)宋代《本草图经》四幅人参图例为真实植物写生,基本能够考订具体物种,其中“潞州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2)《本草图经》中的“潞州人参”是后世本草人参图像的主要来源,因图绘者不认... 对本草文献中人参图例作图像学考察。研究发现:(1)宋代《本草图经》四幅人参图例为真实植物写生,基本能够考订具体物种,其中“潞州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2)《本草图经》中的“潞州人参”是后世本草人参图像的主要来源,因图绘者不认识真实物种,出于各种原因加以添饰或删减。(3)明清人参图像出现拟人化倾向,与当时“以形补形”的治疗学观念合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 插图 人参 图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