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防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宇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总结防控对策,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01—2013-01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神经内科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抗生素等规范治疗,观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全面干预,观察干预前... 目的探讨老年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总结防控对策,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01—2013-01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神经内科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抗生素等规范治疗,观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全面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在满意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老年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也是独立危险因素有神经性病变、并发症、白细胞计数(≥20×109个/L)、住院时间(≥14d)、累及间隙数量(>2个)、细菌生长、联合应用抗生素等(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累及间隙位置无关(P>0.05)。而干预前后在感染数、满意度、依从性和病原菌上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影响老年神经内科院内感染和疾病本身、医护无菌操作等有紧密关系,加强干预有助于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 间隙感染 影响因素 干预对策
下载PDF
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段动脉狭窄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钱德才 王乾成 +1 位作者 邓磊 钟洪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4期15-16,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段血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颈部超声检查、MRA及全脑血管造影筛选出颈动脉或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16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其中颈动脉支架处共放置10枚,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支架共放... 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段血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颈部超声检查、MRA及全脑血管造影筛选出颈动脉或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16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其中颈动脉支架处共放置10枚,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支架共放置10枚。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术中1例出现轻度脑血管痉挛,2例出现颈动脉窦综合征,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术中未出现微栓子脱落致卒中。影像学上动脉狭窄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缺血症状术后得到明显改善,短期随访6个月,未出现支架植入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新发脑梗死,无支架置入血管内再狭窄病例。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颅外段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机械取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率和术后病死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黄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1期1608-1610,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动静脉溶栓治疗,观...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可改善NIHSS评分、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更好地促进患者生理功能,降低不良预后发生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NIHSS评分 不良预后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8期13-14,21,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病因所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影响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组),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或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泵入。于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24 h、48 h、7 ...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病因所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影响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组),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或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泵入。于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24 h、48 h、7 d、14 d以及3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照组52例脑梗死患者给予传统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同时在发病时及24 h、48 h、7 d、14 d以及3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溶栓组总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遗留的神经功能缺损溶栓组低于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仅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和症状性脑出血的产生有关,并且症状性脑出血产生于心源性栓塞时危害程度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卒中。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中使用溶栓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但产生心源性栓塞时会引起危害较大的颅内出血,因此必须慎重挑选溶栓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预后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小脑肿瘤漏诊一例
5
作者 钱德才 王乾成 +1 位作者 邓磊 钟洪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87,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右上肢抖动伴行走不稳1个月”来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病史8余年,冠心病病史2年,吸烟30余年,无饮酒嗜好。入院查体:血压150/80mmHg,右上肢抖动、行走不稳,右侧指鼻试验(+),轮替运动(+)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重构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宇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4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重构与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水平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5例为研究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超声测定IMT及斑块情况,采用免疫法测定Hcy水平、酶联免...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重构与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水平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5例为研究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超声测定IMT及斑块情况,采用免疫法测定Hcy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DD水平。比较两组Hcy和DD水平,分析其与IMT和血管重构的关系。结果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Y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MT和血管重构指数(RI)均大于对照组(P<0.05)。年龄、吸烟史、LDL、HCY和DD均为IMT的影响因素(P<0.05);HCY和DD水平与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脑梗死高危患者中可将Hcy和DD作为独立危险因子预测颈动脉血管重构和IMT增厚;关注HCY和DD水平,有利于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降低心血脑疾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管重构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