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对四川盆地杂交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博 张驰 +9 位作者 曾玉玲 李秋萍 任洪超 卢慧 杨帆 陈虹 王丽 陈勇 任万军 邓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60-1371,共12页
为明确播期对四川盆地杂交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F优498和川优6203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大邑、南部、射洪3个地点设置大田播期试验,利用米饭食味计和硬度黏度仪,研究了不同地点间播期对杂交籼稻米饭外观、口感、... 为明确播期对四川盆地杂交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F优498和川优6203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大邑、南部、射洪3个地点设置大田播期试验,利用米饭食味计和硬度黏度仪,研究了不同地点间播期对杂交籼稻米饭外观、口感、综合评分、以及硬度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杂交籼稻的米饭食味品质是地点、品种、播期及其互作共同作用的结果。(2)不同播期间,米饭外观、口感和综合评分均表现为宜香优2115>川优6203>F优498,硬度值则以F优498最高,优质品种宜香优2115米饭食味品质明显较优;不同地点间,适宜推迟播期则可提高米饭外观、口感、综合评分,进而提高米饭食味品质。(3)相关分析表明,综合评分与播种-抽穗期的积温和降雨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与抽穗-成熟期积温和日照时数,以及全生育期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4)GGE模型分析表明,在大邑播期推迟10 d具有较好的综合评分且稳定性好;在南部和射洪,播期推迟10~20 d具有较高的综合评分,且稳定性较好。综合来看,在四川盆地,播期推迟10~20 d可以使水稻灌浆结实期处于较合理的温光环境,进而有效改善杂交籼稻的米饭食味品质,提高综合评分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四川盆地 水稻 食味品质 食味计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日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驰 何连华 +8 位作者 廖爽 高云天 朱世林 李博 周伟 陈勇 胡剑锋 项祖芬 任万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79-1590,共12页
为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日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丰产对策,以3个杂交籼稻品种宜香优2115、F优498和川优6203为材料,采取毯苗机插栽培方式,在四川的南部、射洪、安州和大邑4个生态点,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 为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日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丰产对策,以3个杂交籼稻品种宜香优2115、F优498和川优6203为材料,采取毯苗机插栽培方式,在四川的南部、射洪、安州和大邑4个生态点,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全生育期、产量和日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机插杂交籼稻的全生育期、产量和日产量存在差异;随着播期从3月下旬推迟至5月上旬,机插杂交籼稻播种至拔节期天数缩短,抽穗至成熟期天数增加,平均全生育期从159.5 d逐渐缩短至150.7 d,平均产量从10,260.45 kg hm^-2逐渐下降至7795.83 kg hm^-2,平均日产量从64.58 kg hm^-2 d^-1逐渐下降至51.95 kg hm^-2 d^-1。气象因子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日产量的影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存在差异,产量与全生育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水稻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平均日最低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日产量与全生育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全生育期平均日最低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在南部、射洪和大邑与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在四川盆地西平原区和中、东北丘陵区,冬水(闲)田或蔬菜茬口水稻最佳播期在3月下旬,选择F优498进行机插栽培可获得较高日产量;麦(油)茬水稻应在前茬收获后尽早抢栽,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选择F优498进行机插栽培可获得较高日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机插 日产量 生态条件
下载PDF
“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对西南稻区水稻冠层结构和光能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博 袁玉洁 +13 位作者 何辰延 周星 李秋萍 朱莜芸 何宇欣 黄小凡 艾小凤 陈勇 周伟 程红 王丽 肖洪 任万军 邓飞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6-274,共9页
【目的】明确“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对西南稻区杂交籼稻冠层结构和光能分布特征的影响,从而为“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在西南稻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在温江和汉源2个生态点设置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常规... 【目的】明确“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对西南稻区杂交籼稻冠层结构和光能分布特征的影响,从而为“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在西南稻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在温江和汉源2个生态点设置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常规密植田间配置(THDP,行穴距30.0 cm×12.0 cm,每穴1.5苗,单、双苗错穴移栽)和“减穴稳苗”田间配置(ISRH,行穴距30.0 cm×24.0 cm,每穴3苗)两种配置,研究了不同田间配置对水稻冠层结构、冠层光能分布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1)较常规密植,减穴稳苗显著提高了两生态点单穴茎蘖数,使抽穗期水稻上三叶的叶倾角下降了0.93%~3.97%,进而使单穴叶面积和冠层幅度显著增加80.39%和28.99%。(2)减穴稳苗改善了水稻冠层中下部通透性,使温江生态点冠层3~40 cm处的透光率提高了18.08%~42.55%,汉源生态点冠层3~100 cm处的透光率提高了5.49%~44.22%,进而使抽穗至成熟期冠层底部的日辐射量和光照度分别提高46.74%和11.54%~75.63%。(3)较常规密植,减穴稳苗有效提高了水稻上三叶的光合能力,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16.96%~30.33%、9.35%~16.62%和12.93%~32.76%。【结论】采用减穴稳苗田间配置可有效改善宜香优2115的冠层结构,使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明显提高,进而增加冠层底部光能供给,显著提升水稻上三叶的净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田间配置 西南稻区 冠层结构 光能分布
下载PDF
玉米机械粒收籽粒含杂率与穗轴特性关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波 孔凡磊 +5 位作者 陈祥 刘佳媛 李小龙 杜霞 陈谋浩 袁继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3-39,共7页
明确玉米机械粒收籽粒含杂率及其与穗轴特性的关系,对于实现高质量粒收,推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8—2020年在四川中江同一地块,采用同一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分期收获试验,调查籽粒含杂率、各杂质组分绝对含量... 明确玉米机械粒收籽粒含杂率及其与穗轴特性的关系,对于实现高质量粒收,推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8—2020年在四川中江同一地块,采用同一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分期收获试验,调查籽粒含杂率、各杂质组分绝对含量、穗轴弯曲强度和含水率,探讨各收获期杂质组分和穗轴特性变化规律,以期明确籽粒含杂率与穗轴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随收获期推迟,籽粒含杂率、杂质中穗轴绝对含量和穗轴含水率显著降低,穗轴弯曲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不同收获期穗轴均是主要的杂质成分,比例达32%~79%,平均为51.45%。籽粒含杂率与穗轴弯曲强度和穗轴含水率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籽粒含杂率与穗轴弯曲强度不相关,与穗轴含水率呈指数关系(y=0.0456e0.0637x,R2=0.7747,n=75),玉米穗轴含水率降低至65.72%以下收获机械粒收籽粒含杂率可降至3%以下。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相同收获期或穗轴含水率相近时,籽粒含杂率与穗轴弯曲强度关系不大。穗轴作为玉米机械粒收主要的杂质成分,其含水率能很好解释籽粒含杂率的变化。生产上选择和选育玉米穗轴脱水快、含水率低或通过推迟收获期在玉米穗轴含水率较低时进行机械粒收,可显著降低机械粒收含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收获 机械粒收 籽粒含杂率 穗轴弯曲强度 穗轴含水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