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四川省甘孜州西藏飞蝗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封传红 王思忠 +5 位作者 蒋凡 杨刚 游超 李庆 张敏 罗林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温度是西藏飞蝗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因子,作者通过试验测定了四川省甘孜州西藏飞蝗各种虫态的过冷却点、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该虫初产卵的过冷却点为-24.4℃,孵化前为-20.7℃,是耐寒性最强的虫态,1~5龄蝻、雌、雄成虫过冷却点... 温度是西藏飞蝗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因子,作者通过试验测定了四川省甘孜州西藏飞蝗各种虫态的过冷却点、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该虫初产卵的过冷却点为-24.4℃,孵化前为-20.7℃,是耐寒性最强的虫态,1~5龄蝻、雌、雄成虫过冷却点分别为-9.28、-8.51、-7.18、~6.64、-8.07、-7.86、-7.96℃。卵、1~5龄蝻、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17、15.84、16.64、16.80、16.35、15.00、14.61℃,有效积温分别为179.14、67.53、61.07、62.09、71.16、91.20、787.78日度,卵到蝗蝻的有效积温为540.2日度。统计气象资料表明,夏季高温不是西藏飞蝗限制因素,甘孜州石渠、色达、理塘的冬季低温影响西藏飞蝗的安全越冬,在甘孜州其他县可以越冬,并可发生1代。作者在乡城县观测圃饲养西藏飞蝗能成功越冬,年发生1代,其发育进度与有效积温分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飞蝗 过冷却点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分布
下载PDF
四川引种甜叶菊的糖苷含量变异及优良单株筛选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文婷 蔡乾蓉 +2 位作者 徐应文 刘千 吴卫 《中国糖料》 2010年第2期27-30,34,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引种至四川的经无性繁殖的46个甜叶菊单株(按表型特征可分为6种类型)的Rebaudioside(RA苷)和Stevioside(St苷)含量进行了测定,试图筛选出高RA苷含量、高RA/St比例的糖用型或高St苷含量的药用型甜叶菊单株,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引种至四川的经无性繁殖的46个甜叶菊单株(按表型特征可分为6种类型)的Rebaudioside(RA苷)和Stevioside(St苷)含量进行了测定,试图筛选出高RA苷含量、高RA/St比例的糖用型或高St苷含量的药用型甜叶菊单株,并基于RA和St糖苷含量对46个甜叶菊单株进行聚类分析,以探讨糖苷含量与植株的田间表型特征的关联。结果表明:46个甜叶菊单株的RA苷含量变幅为0~10.56%,St苷含量变幅为2.90%~20.97%,基于RA和St苷含量进行聚类可分为9类,与根据田间表型特征的分类不尽相同。共筛选出3个高RA糖苷(9.55%~10.56%)、高RA/St比例(2.0~3.1)的RA型优良单株SR2-1、SR2-2、SR25和2个只含St糖苷的甜叶菊单株SR5和SR6,为不同用途甜叶菊良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RA苷 St苷 HPLC 聚类分析 单株选择
下载PDF
四川省蚱总科二新种记述(直翅目)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哲民 王海建 石福明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6-928,共3页
记述采自四川省雅安地区蚱总科昆虫,发现2新种,四川佯鳄蚱Paragavialidium sichuanensis sp.nov.及拟短背蚱Tetrix parabrachyno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关键词 直翅目 蚱总科 新种 四川省
下载PDF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1
4
作者 杨文钰 樊高琼 +3 位作者 任万军 王竹 于振文 余松烈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39-1345,共7页
为探明烯效唑对小麦的增产机理,通过常规田间试验和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条件下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提高了根系活力,使根系对32P的吸收强度增加了20.2%,并大量分配给分蘖,比对照... 为探明烯效唑对小麦的增产机理,通过常规田间试验和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条件下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叶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提高了根系活力,使根系对32P的吸收强度增加了20.2%,并大量分配给分蘖,比对照提高了5.7倍。叶面积显著增加,光合能力增强,单株对CO2的同化力提高了25.9%,14C同化物分配给根系和分蘖节的比例提高。生育后期,根、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强,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烯效唑的使用浓度以20mg·kg-1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功能 烯效唑 干拌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14C同化物 根叶 增产机理 栽培试验 田间试验 根系活力 吸收强度 ^32P 光合能力 生育后期 含量降低 使用浓度 小麦根 叶面积 CO2 分蘖节 配给 施氮 单株
下载PDF
耕作方式、播深及覆土对机播套作小麦麦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郑亭 樊高琼 +5 位作者 王秀芳 吴中伟 杨文钰 毛树明 孙万军 宋宗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4-168,共5页
为了探索提高丘区套作小麦机播质量的农艺措施,本试验分别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设置了播深(2,5,8cm)、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处理对麦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措施中播深对麦苗素质影响最大,5cm播深利于培育壮苗,播深2cm时表现为出苗率... 为了探索提高丘区套作小麦机播质量的农艺措施,本试验分别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设置了播深(2,5,8cm)、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处理对麦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措施中播深对麦苗素质影响最大,5cm播深利于培育壮苗,播深2cm时表现为出苗率、基本苗,根系活力、干物质质量及叶面积显著下降,而播深8cm时地中茎极显著增长导致出苗率下降,单株茎蘖数、最高苗、干物质质量及叶面积极显著降低;翻耕条件下分蘖节埋得较深,促进了植株分蘖,但地中茎加长,出苗率变低;免耕条件下植株生长量大,株高和绿叶面积增大;覆土处理单株茎蘖数、最高苗及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幼苗素质较不覆土高。因此,丘区套作小麦机播配套的农艺措施应选择"免耕+播深5cm+覆土"利于提高麦苗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 耕作 植株 套作小麦 机播 播深 覆土 麦苗素质
下载PDF
紫苏属籽粒含油率及其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蔡乾蓉 吴卫 +3 位作者 郑有良 张旭 陈郡雯 杨文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4-87,91,共5页
对来自日本、美国四川和广东、等国家和地区共18份紫苏属籽粒含油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籽粒直径、千粒重与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属籽粒出油率为16.33%。35.28%,其籽油脂肪酸主要包括... 对来自日本、美国四川和广东、等国家和地区共18份紫苏属籽粒含油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籽粒直径、千粒重与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属籽粒出油率为16.33%。35.28%,其籽油脂肪酸主要包括亚麻酸(70.94%-78.86%)、亚油酸(9.70%-14.57%)、油酸(0.68%-2.20%)、棕榈酸(6.69%-11.03%)和硬脂酸(2.23%-3.76%)。其中,以来自日本的P06-37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试验结果还表明,紫苏属籽粒含油率与千粒重间呈现显著正相关。亚麻酸含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呈显著负相关,油酸含量与千粒重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亚麻酸与亚油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白苏籽千粒重、含油量和亚油酸含量均相对较高,而其他各脂肪酸含量在紫苏属各原(变)种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子油 脂肪酸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不同大小的玉米种子活力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石海春 柯永培 +1 位作者 刘帆 余学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9,共3页
本文采用玉米种子标准发芽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及不同大小的玉米种子活力差异。结果表明:比较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活力高低决定于计算种子活力指数的方式,即依靠某一种种子活力指数并不能完全判断不同玉米品种的种子活力高低;同... 本文采用玉米种子标准发芽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及不同大小的玉米种子活力差异。结果表明:比较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活力高低决定于计算种子活力指数的方式,即依靠某一种种子活力指数并不能完全判断不同玉米品种的种子活力高低;同一玉米品种,体积较大或千粒重较高的种子,其活力较高,不同玉米品种间体积大小和千粒重的高低与其种子活力大小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种子活力指数 玉米品种 发芽试验 种子标准 千粒重 品种间 体积
下载PDF
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合成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69
8
作者 文涛 熊庆娥 +1 位作者 曾伟光 刘远鹏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3,共3页
以红桔砧 10年生罗伯逊脐橙为试材 ,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有机酸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 ,柠檬酸合成酶(CS)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活性与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这... 以红桔砧 10年生罗伯逊脐橙为试材 ,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有机酸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 ,柠檬酸合成酶(CS)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活性与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不仅证明脐橙果实中存在通过CO2 固定合成有机酸的途径 ,还说明CS、PEPC是有机酸合成的关键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 果实 有机酸 柠檬酸合成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发育
下载PDF
育秧方式与播种量对水稻机插长龄秧苗的影响 被引量:79
9
作者 姚雄 杨文钰 任万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2-157,共6页
为探讨适宜机插的大苗培育新技术,该文以川香9838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育秧方式及3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成苗率随播种量增加而下降;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播种量... 为探讨适宜机插的大苗培育新技术,该文以川香9838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育秧方式及3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成苗率随播种量增加而下降;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播种量间,除百株干质量为显著性差异外,株高、茎粗、根数、根长、根活力、丙二醛及质量高比均为极显著差异;无纺布旱育秧的秧块盘结力较小,为6.48kg/m2,双膜旱育秧的秧块盘结力较大,为18.70kg/m2。依据GB/T6243-86评价栽插质量,报纸旱育秧较好,其次为无底旱育秧。播种量为277.78g/m2时,伤秧率、勾秧率和漏插率较低;播种量为416.67g/m2时,漂秧率、全漂率和翻倒率较低。因此,水稻机插长龄秧苗应选择报纸旱育秧或无底旱育秧,且播种量在277.78~416.67g/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插秧 育秧方式 播种量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下载PDF
植物单萜合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应文 吕季娟 +1 位作者 吴卫 郑有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88-3197,共10页
单萜广泛存在于植物树脂和挥发油中,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医药和生态农业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这类物质是由质体内的5-磷酸脱氧木酮糖(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DXP)途径合成,单萜合酶(monoterpene syn... 单萜广泛存在于植物树脂和挥发油中,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医药和生态农业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这类物质是由质体内的5-磷酸脱氧木酮糖(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DXP)途径合成,单萜合酶(monoterpene synthases,mono-TPS)是单萜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决定了单萜结构的多样性。综述了植物单萜合酶催化机理、系统发育与谱系分化、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克隆及代谢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生态学研究意义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萜 单萜合酶 催化机理 系统进化 表达调控 次生代谢 代谢工程
下载PDF
两种化学型鱼腥草不同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春燕 吴卫 +3 位作者 郑有良 陈黎 刘雷 刘仁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50-1158,共9页
【目的】研究两种化学型鱼腥草不同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自然条件下两种化学型鱼腥草苗期和花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挥... 【目的】研究两种化学型鱼腥草不同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自然条件下两种化学型鱼腥草苗期和花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各化合物进行鉴定,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LSD多重比较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两种化学型鱼腥草Pn日变化苗期均为典型的单峰曲线,而花期呈双峰形;Tr日变化则两个时期均为单峰曲线;且苗期Pn和Tr值均极显著低于花期。两种化学型鱼腥草叶片挥发油所含组分数目苗期普遍比花期多,而共有成分和主要成分总量分别低于花期。M型鱼腥草叶片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种类较D型多,而其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共有成分和主要成分总量却较D型低,且该化学型不同材料间在某些主要成分含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化学型鱼腥草在不同生育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及挥发油化学成分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峨眉蕺菜与蕺菜之间,无论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还是挥发油化学成分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化学型 生育期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33
12
作者 张正翼 龚万灼 +1 位作者 杨文钰 马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0-686,共7页
以24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在套作条件下,各品种(系)不同生育时期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经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三节期至盛花期天数、盛英期至鼓粒期天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盛花期至盛英期天数呈不显著负相关... 以24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在套作条件下,各品种(系)不同生育时期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经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三节期至盛花期天数、盛英期至鼓粒期天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盛花期至盛英期天数呈不显著负相关;产量与主茎长度、茎粗、分枝数、单株英数、单株粒数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单株英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茎粗和百粒重。通过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分为4个组群,应选用类型Ⅳ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横断山北部高山区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3
作者 邵宝林 龚国淑 +4 位作者 张世熔 余霞 杨丹玲 张洪 刘晓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85-890,共6页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采集了横断山北部高山区35个样点的土样,用稀释平板法对该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计数,并分析了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地利用方式和pH等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表...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采集了横断山北部高山区35个样点的土样,用稀释平板法对该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计数,并分析了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地利用方式和pH等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区域表现为松林口>雀儿山>折多山;林地微生物比草地丰富,但不及草地微生物均衡。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放线菌数量与pH呈显著正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北部高山区 土壤微生物 数量 生态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烯效唑干拌种对大豆形态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龚万灼 张正翼 +1 位作者 杨文钰 李闻珠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9-372,376,共5页
以晚熟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形态特征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干拌种处理降低了株高,增加茎粗,缩短主茎长,增加了叶片数和分枝数,提高了叶片SPAD、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最终通过增加单株... 以晚熟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形态特征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干拌种处理降低了株高,增加茎粗,缩短主茎长,增加了叶片数和分枝数,提高了叶片SPAD、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最终通过增加单株有效荚数提高了产量,以3.2mg/kg浓度拌种的增产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大豆 形态特征 产量
下载PDF
亚麻抗枯萎病基因FuJ7(t)的分子标记 被引量:26
15
作者 薄天岳 叶华智 +1 位作者 李晓兵 朱立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用高抗枯萎病亚麻品种“晋亚 7号”与高感枯萎病品种“晋亚 1号”配制杂交组合 ,接种鉴定其正反交F1代以及F2 代分离群体的枯萎病发生情况 ,结果表明 ,晋亚 7号对枯萎病的抗性属于细胞核遗传 ,受 2个显性基因控制。用 4 8个EcoRI/MseI... 用高抗枯萎病亚麻品种“晋亚 7号”与高感枯萎病品种“晋亚 1号”配制杂交组合 ,接种鉴定其正反交F1代以及F2 代分离群体的枯萎病发生情况 ,结果表明 ,晋亚 7号对枯萎病的抗性属于细胞核遗传 ,受 2个显性基因控制。用 4 8个EcoRI/MseI引物组合对“晋亚 7号”、“晋亚 1号”两个亲本及其F2 代抗病和感病基因池进行AFLP分析 ,共扩增出约 330 0条可分辨的带 ,其中 3条为稳定的差异。用“晋亚 7号”和“晋亚 1号”杂交产生的F2 代分离群体对 3个特异条带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分析 ,发现特异条带AG/CAG与暂定名为FuJ7(t)的抗枯萎病基因紧密连锁 ,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5 .2cM。将AG/CAG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 ,成功地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 ,可以更加方便地用于对FuJ7(t)基因的分子检测和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枯萎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
下载PDF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叶片衰老期间碳氮代谢的效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樊高琼 杨文钰 +1 位作者 任万君 邵庆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88-91,共4页
为了探讨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化控措施,以小麦品种川麦30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浓度(0、10、20、40mg/kg)烯效唑干拌种对不同叶序(第3叶、第7叶、旗叶)叶片衰老期间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提高了不同叶序叶片衰老期间的全氮... 为了探讨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化控措施,以小麦品种川麦30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浓度(0、10、20、40mg/kg)烯效唑干拌种对不同叶序(第3叶、第7叶、旗叶)叶片衰老期间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提高了不同叶序叶片衰老期间的全氮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峰值高且向外输出速率快;衰老前期(叶片全展后0~20d)C/N比高而后期(叶片全展后20~30d,旗叶全展后30~40d)C/N比低,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叶片衰老 干拌种 碳氮代谢 叶序 旗叶 优质高产 效应 协同 产量
下载PDF
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与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09
17
作者 林文雄 陈鸿飞 +4 位作者 张志兴 徐倩华 屠乃美 方长旬 任万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再生稻的发展现状,从发育遗传和生理生态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人工收割高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头季分蘖力相对较弱、再生季再生力强的重穗型杂交籼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而采用机械化...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再生稻的发展现状,从发育遗传和生理生态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人工收割高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头季分蘖力相对较弱、再生季再生力强的重穗型杂交籼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而采用机械化收割低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具强低位芽再生力的杂交籼稻品种或感光性弱的重穗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籼粳交水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头季成熟期至再生季齐穗期根系活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再生季产量的高低,再生季稻高产的前提是健壮的头季根系和一定数量新生根系的有效结合,这有利于促进腋芽的萌发成苗、增加每平方米穗数,是再生稻高产增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适时早播、畦栽沟灌、二次烤田、重施促芽肥、适高留桩的人工收割高留桩再生稻栽培技术,并从品种选择、再生季施肥、留桩高度等方面探讨了机械化收割低留桩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栽培技术及生理生态机制。最后提出了我国再生稻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认为当前轻简化的机收低留桩再生稻是我国再生稻发展的方向,并对机收低留桩再生稻的进一步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产量形成 发育遗传特性 人工收割 机械化收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大熊猫辅酶Q-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的辅酶Q连接蛋白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比较 被引量:18
18
作者 侯万儒 陈瑜 +2 位作者 彭正松 吴夏 唐宗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0-194,共5页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material for promulgating the 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nucleus gene inheritance characteristic,for the formulation gen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and to put resources to r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material for promulgating the 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nucleus gene inheritance characteristic,for the formulation gen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and to put resources to rational use,the expression sequence of 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 complex ubiquinone-binding protein(QP-C)gene from the giant panda was analyzed.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DNA sequence length is 335 bp and contains a 246-nucleotide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ing 81 amino acid residues.The pI of the protein is 10.50 and its mole cular weight is 9.60×103 Da.Topology prediction shows these QP-C proteins contain a N-glycosylation site,a potential protein kinase C phosphorylation site and a Casein kinase II phosphorylation site.Comparing the cDNA sequence with amino acid sequence of giant panda’s QP-C gene and cDNA sequence with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other species’ QP-C gene shows high similarity.The similarity is 82.3% to 95.2% and 81.5% to 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RT-PCR 辅酶Q连接蛋白基因 克隆
下载PDF
若干生化指标与山羊草对禾谷缢管蚜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庆 叶华智 +1 位作者 杨群芳 蒋素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38-1043,共6页
报道小麦野生物种 9种山羊草 (Aegilopsbiuncialis,A .juvenalis,A .ovata ,A .kotschyivar.varianilis,A .tri aristata ,A .tauschii,A .vavilovii,A .crassa和A .ventricosa)对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padi)的生化抗性机制。苗期... 报道小麦野生物种 9种山羊草 (Aegilopsbiuncialis,A .juvenalis,A .ovata ,A .kotschyivar.varianilis,A .tri aristata ,A .tauschii,A .vavilovii,A .crassa和A .ventricosa)对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padi)的生化抗性机制。苗期山羊草总酚含量与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无关 ,丁布 (DIMBOA)含量与抗蚜性密切相关 ,禾谷缢管蚜内禀自然增长率同丁布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 0 .76 0 ) ;成株期叶片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与抗性无关 ,游离脯氨酸和丝氨酸含量与蚜虫内禀自然增长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rm=- 0 .0 6 36 +0 .2 3xpro +1.982xser ) ,丁布含量与禾谷缢管蚜内禀自然增长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r=- 0 .819 ) ,低含量的游离脯氨酸和丝氨酸和高含量的丁布是野生山羊草物种抗禾谷缢管蚜的重要生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指标 山羊草 禾谷缢管蚜 抗性 野生物种
下载PDF
植酸酶基因中稀有密码子的改造提高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量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惠 赵海霞 +3 位作者 王红宁 杨婉身 吴琦 倪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对来源于黑曲霉N2 5(AspergillusnigerChinaStrain)的植酸酶基因phyA进行PCR介导的定点突变 ,不改变其所编码氨基酸 ,选用毕赤酵母偏爱的密码子对该基因保守序列中第 81位和第 85位的Arg密码子进行同义突变 .构建了含正确突变的克隆载体... 对来源于黑曲霉N2 5(AspergillusnigerChinaStrain)的植酸酶基因phyA进行PCR介导的定点突变 ,不改变其所编码氨基酸 ,选用毕赤酵母偏爱的密码子对该基因保守序列中第 81位和第 85位的Arg密码子进行同义突变 .构建了含正确突变的克隆载体pUC18 phyAm 和酵母表达载体pPIC9k phyAm,电击转化毕赤酵母 ,经MM、MD平板筛选和产物的酶活性测定 ,筛选出突变与未突变高酶活酵母转化子各 2株 .这 4株转化子的Southern印迹结果表明 ,phyA基因以单交换方式单拷贝整合到酵母染色体DNA中 .表达产物的SDS PAGE分析表明 ,重组酵母中的植酸酶能有效分泌和表达 ,蛋白质分子大小为 70 15kD .转化子酶活测定结果表明 ,经密码子优化的突变重组酵母酶活力明显高于未进行优化的重组酵母转化子 .经密码子优化的突变重组酵母株PP NPm 8于麦芽汁培养基中诱导 36h后酶活力可达 4 76 0 0U/ml,其活力比未优化重组酵母株PP NP 2 (2 36 6 7U/ml)提高了约 1倍 ,且重组转化子遗传稳定性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植酸酶PHYA基因 定点突变 毕赤酵母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