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猪生长性状基因组预测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栋 王书杰 +10 位作者 赵真坚 姬祥 申琦 余杨 崔晟頔 王俊戈 陈子旸 王金勇 郭宗义 吴平先 唐国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2-932,共11页
为了比较自动机器学习下不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部分猪生长性状与全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GEBV)的性能,并寻找适合的机器学习模型,以优化生猪育种的全基因组评估方法,本研究利用来自多个公司9968头猪的基因... 为了比较自动机器学习下不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部分猪生长性状与全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GEBV)的性能,并寻找适合的机器学习模型,以优化生猪育种的全基因组评估方法,本研究利用来自多个公司9968头猪的基因组信息、系谱矩阵、固定效应及表型信息通过自动机器学习方法获取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梯度提升机(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GBM)和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4种机器学习最佳模型。采用10折交叉验证分别对猪达100 kg校正背膘(correcting backfat to 100 kg,B100)、达115 kg校正背膘(correcting backfat to 115 kg,B115)、达100 kg校正日龄(correcting days to 100 kg,D100)、达115 kg校正日龄(correcting days to 100 kg,D115)的GEBV及其表型进行预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应用于猪基因组评估的性能。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模型对GEBV的估计准确性高于性状表型;在GEBV预测中,GBM在B100、B115、D100、D115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0.683、0.710、0.866、0.871,略高于其他方法;在表型预测中,对猪B100、B115、D100、D115预测性能最好的模型依次为GBM(0.547)、DL(0.547)、XGB(0.672、0.670);在模型训练所需时间上,RF远高于其他3种模型,GBM与DL居中,XGB所需时间最少。综上所述,通过自动机器学习获取的机器学习模型对GEBV预测的准确性高于表型;GBM模型总体上表现出最高的预测准确性与较短训练时间;XGB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训练准确性较高的预测模型;RF模型的训练时间远超其他3种模型,且准确性不足,不适用猪生长性状表型与GEBV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估计育种值 生长性状 自动机器学习 性能比较
下载PDF
转录组测序解析瘦肉型和脂肪型公猪睾丸的基因表达模式差异
2
作者 马剑峰 陈思宇 +3 位作者 师愉倩 沈林園 朱砺 甘麦邻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1-198,共8页
睾丸是雄性动物精子发生和激素分泌的重要器官。本研究选择瘦肉型大白猪和脂肪型青峪猪为研究对象,比较瘦肉型和脂肪型种公猪的睾丸形态差异和精子活力,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2个品种种公猪睾丸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对鉴定到的差异... 睾丸是雄性动物精子发生和激素分泌的重要器官。本研究选择瘦肉型大白猪和脂肪型青峪猪为研究对象,比较瘦肉型和脂肪型种公猪的睾丸形态差异和精子活力,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2个品种种公猪睾丸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对鉴定到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瘦肉型猪的睾丸显著大于脂肪型猪的睾丸,2种猪有着不同的基因转录模式,与瘦肉型猪相比,在脂肪型猪的睾丸中鉴定出1 367个基因表达上调、907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表达下调的基因显著富集到了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生殖细胞发育、精子发育、精子发生等影响种公猪繁殖力的重要通路。HSD11B2、HSD11B1L、HSD17B3、HSD17B6、CYP1A2等是影响脂肪型猪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关键基因,TNP1、PRM2、PLD6、DHH、GGT、NR0B1、SYCE3等是影响脂肪型猪精子发生过程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对理解脂肪型猪和瘦肉型猪的繁殖力差异有一定意义,为种公猪遗传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型猪 瘦肉型猪 青峪猪 睾丸 转录组
下载PDF
伍隍猪线粒体基因组构建与进化分析
3
作者 王萌 杨祎挺 +3 位作者 甘麦邻 李永红 沈林園 朱砺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5-261,共7页
伍隍猪是四川省资阳市伍隍区历史悠久的地方猪品种。本研究首次构建出伍隍猪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进一步深入揭示了其mtDNA的结构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伍隍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6 730 bp,碱基含量组成为A(34.64%)、T(25.80%)、G(... 伍隍猪是四川省资阳市伍隍区历史悠久的地方猪品种。本研究首次构建出伍隍猪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进一步深入揭示了其mtDNA的结构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伍隍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6 730 bp,碱基含量组成为A(34.64%)、T(25.80%)、G(13.36%)、C(26.20%),总共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22个tRNA中,除tRNASer(AGY)因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均可以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伍隍猪的D-loop区全长为1 294 bp,包括26个片段长度为10 bp的串联重复序列。基于ClustalW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伍隍猪mtDNA序列和四川省6个地方猪的mtDNA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达99.9%以上,其中共发现了9处主要的碱基突变位点。使用MEGA 11基于22个国内地方猪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的mtDNA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四川省的4个地方猪品种(雅南猪、内江猪、成华猪、青峪猪)聚集成了一个枝簇,而伍隍猪分布于这一簇以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伍隍猪mtDNA和四川本土地方猪mtDNA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伍隍猪种质资源的鉴定、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隍猪 线粒体基因组 非编码控制区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基因组和DNA甲基化组联合分析筛选猪肉质性状关键基因
4
作者 赵真坚 王凯 +9 位作者 陈栋 申琦 余杨 崔晟頔 王俊戈 陈子旸 禹世欣 陈佳苗 王翔枫 唐国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4-1406,共13页
【背景】猪的肉质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研究影响各类肉质性状的分子机制,发掘关键基因,从而指导猪的遗传改良,对改善猪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肉质相关的机制研究主要是基于DNA的基因组研究,而对肉质性状的DNA甲基化研究以及结合基... 【背景】猪的肉质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研究影响各类肉质性状的分子机制,发掘关键基因,从而指导猪的遗传改良,对改善猪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肉质相关的机制研究主要是基于DNA的基因组研究,而对肉质性状的DNA甲基化研究以及结合基因组和甲基化组的综合分析却鲜有报道。【目的】通过基因组和DNA甲基化组联合分析,筛选、鉴定了影响猪肉质的潜在关键基因。为猪肉品质的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测了140头大白猪背最长肌的28个肉质性状,通过表观基因组关联分析(EWAS)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了各性状显著关联的CpG和SNP位点。随后以SNP为协变量对GWAS和EWAS重叠的显著关联位点进行条件关联分析,进一步筛选具有独立效应的CpG位点。然后以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为因变量,以SNP为自变量进行关联分析从而鉴定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meQTL)。最后使用顺式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cis-meQTL)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从而推断cis-meQTL与表型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对位点进行注释,鉴定潜在的关键基因。【结果】(1)在屠宰45 min黄度值(b_(45min))、滴水损失(DL)、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3个肉质性状上,EWAS和GWAS在相同基因组区域鉴定到显著关联位点。(2)b_(45min)的7个CpG位点在条件关联分析后仍保持显著,DL有1个CpG位点在条件关联分析后仍保持显著,而C22:6n-3的3个位点在使用SNP作为协变量分析后不再显著,表明EWAS鉴定的b_(45min)的7个CpG位点和DL的1个CpG位点的显著关联不受附近的显著SNP影响。(3)b_(45min)的7个CpG位点和DL的1个CpG位点共鉴定了10个meQTL,但绝大多数是trans-meQTL,只有一个CpG位点(SSC12:44254675 bp)鉴定到一个cis-meQTL,表明该位点可能受到近距离SNP调控。(4)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显示该CpG位点(SSC12:44254675 bp)与b_(45min)表型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5)对该位点注释发现,距离CpG位点(SSC12:44254675 bp)和其cis-meQTL最近的基因是NOS2,且CpG位点位于NOS2基因内。【结论】综合DNA甲基化组合基因组数据联合分析结果,可以推测NOS2基因是肉色性状关键候选基因,其DNA甲基化、SNP共同作用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肉色性状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基因组关联分析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肉质性状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结合DNA甲基组和基因组数据鉴定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
5
作者 崔晟頔 王凯 +9 位作者 赵真坚 陈栋 申琦 余杨 王俊戈 陈子旸 禹世欣 陈佳苗 王翔枫 唐国庆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200,共7页
本研究对140个大白猪的DNA甲基化组和基因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成功鉴定了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meQTL),并估计了显著CpG位点的甲基化遗传力。研究通过构建模型,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自变量,以表观基因组关联分析(EWAS)识别的显著Cp... 本研究对140个大白猪的DNA甲基化组和基因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成功鉴定了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meQTL),并估计了显著CpG位点的甲基化遗传力。研究通过构建模型,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自变量,以表观基因组关联分析(EWAS)识别的显著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EWAS鉴定出的3107个显著CpG位点中,有235个meQTL与52个CpG位点相关。其中,仅有1个为顺式meQTL(cis-meQTL),其余均为反式meQTL(trans-meQTL)。对这52个CpG位点进行遗传力估计后发现,它们的平均遗传力约为0.15,大约65%的CpG位点遗传力低于0.1,这表明大多数CpG位点的甲基化遗传力相对较低。此项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SNP如何影响CpG位点的甲基化,并为进一步探索基因组中SNP与CpG位点甲基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基因组关联分析 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 DNA甲基化
下载PDF
公猪胚胎期和成年期睾丸组织转录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敬云鸿 朱康平 +4 位作者 王红梅 罗毅 沈林園 朱砺 甘麦邻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292,共10页
睾丸是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具有产生雄激素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功能。因此,睾丸的发育形态对猪养殖生产具有重大影响。本实验选取DLY公猪胚胎期(妊娠105 d)和成年期(日龄200 d)睾丸为研究对象,对睾丸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 睾丸是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具有产生雄激素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功能。因此,睾丸的发育形态对猪养殖生产具有重大影响。本实验选取DLY公猪胚胎期(妊娠105 d)和成年期(日龄200 d)睾丸为研究对象,对睾丸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相较于雄性胎猪,成年公猪生精小管直径更大,生精上皮更厚,已有完整的生精结构,并可见各发育阶段精子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296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精子发生、多细胞生物发育和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可能在代谢、细胞黏附、细胞周期和AMPK等通路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公猪胚胎期和成年期睾丸组织的形态学和转录组学的差异,为后期猪睾丸发育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猪 睾丸 转录组 胚胎期 成年期 精子发生
下载PDF
基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内江猪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7
作者 赵真坚 王书杰 +7 位作者 陈栋 姬祥 申琦 余杨 崔晟頔 王俊戈 陈子旸 唐国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97-2307,共11页
旨在更好的了解内江猪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内江猪遗传资源。本研究基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检测了133头(12头公猪,121头母猪)内江猪的SNP,按照SNP检出率大于90%和95%获得两组SNP数据,分别编号为NJ90和NJ95。针对两组... 旨在更好的了解内江猪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内江猪遗传资源。本研究基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检测了133头(12头公猪,121头母猪)内江猪的SNP,按照SNP检出率大于90%和95%获得两组SNP数据,分别编号为NJ90和NJ95。针对两组数据,通过群体分层、遗传距离、亲缘关系、家系划分等方法分析了内江猪群体结构,通过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性标记比、杂合度等指标估计了群体遗传多样性,最后利用不同方法评估了群体近交系数。结果显示:(1)NJ90共包含135760个SNPs位点,其等位基因频率为0.8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7,多态性标记比为0.76,观测杂合度为0.15,期望杂合度为0.21;NJ95包含32266个SNPs位点,其等位基因频率为0.7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4,多态性标记比为0.74,观测杂合度为0.30,期望杂合度为0.31。(2)NJ90结果显示群体平均遗传距离为0.20,平均亲缘系数为0.9%;NJ95结果显示群体平均遗传距离为0.25,平均亲缘系数为0.7%。(3)根据NJ90公猪和群体聚类以及亲缘关系,可将群体分为6个家系。(4)根据SNP纯合性评估群体近交系数,NJ90和NJ95平均近交系数分别为0.27和0.01;根据连续性纯合片段估计群体近交系数,NJ90和NJ95平均近交系数分别为6.65%和0.02%。综上所述,内江猪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较远,近交程度较低,根据公猪聚类和亲缘关系可以分为6个家系,具有较好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础。同时低深度重测序对比SNP芯片能够更大范围覆盖基因组信息,对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更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 内江猪 群体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伍隍猪和内江猪拷贝数变异差异与嘴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成铭 杨祎挺 +4 位作者 甘麦邻 杨佳珺 李永红 沈林園 朱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0-1097,1147,共9页
【目的】探究伍隍猪与内江猪群体之间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差异,并寻找影响伍隍猪嘴型性状的候选基因。【方法】基于50K SNP芯片数据,使用PennCNV和R-Gada检测131头伍隍猪与156头内江猪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差异,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 【目的】探究伍隍猪与内江猪群体之间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差异,并寻找影响伍隍猪嘴型性状的候选基因。【方法】基于50K SNP芯片数据,使用PennCNV和R-Gada检测131头伍隍猪与156头内江猪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差异,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伍隍猪嘴型性状候选基因。【结果】伍隍猪的平均嘴长[(11.12±2.78)cm]显著长于内江猪[(5.04±1.26)cm,P<0.05]。伍隍猪相较于内江猪缺失型CNV增加;获得型CNV减少。拷贝数变异区域注释后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破骨细胞分化、能量代谢、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通路。GWAS分析共得到11个基因与嘴型相关。【结论】通过检测伍隍猪与内江猪群体间拷贝数变异差异,鉴定到GORASP2、CWC22、TMEM64为嘴长表型的候选基因,为后续伍隍猪遗传资源的鉴定提供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隍猪 内江猪 拷贝数变异 豪杆嘴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内江猪与伍隍猪胴体性状、肌肉品质和气味轮廓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淡海锋 张惠玲 +5 位作者 邹宇 代浩东 王恋琪 沈林園 甘麦邻 朱砺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168,共6页
为探究内江猪与伍隍猪胴体、肉质和气味轮廓之间的差异,本试验选取日龄相同的内江猪与伍隍猪母猪各5头进行屠宰。屠宰前测定猪只活体重,宰后测定胴体重、瘦肉率、胴体直长、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屠宰后取眼肌和腰肌,测定p... 为探究内江猪与伍隍猪胴体、肉质和气味轮廓之间的差异,本试验选取日龄相同的内江猪与伍隍猪母猪各5头进行屠宰。屠宰前测定猪只活体重,宰后测定胴体重、瘦肉率、胴体直长、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屠宰后取眼肌和腰肌,测定pH、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屠宰后取眼肌,使用电子鼻测定气味轮廓。结果表明:内江猪的胴体直长、6~7肋皮厚和眼肌面积都极显著低于伍隍猪,骨率显著低于伍隍猪;内江猪和伍隍猪都没有出现PSE肉和DFD肉,测定的全部指标都处在正常优质猪肉品质范围内,伍隍猪的眼肌肌内脂肪显著高于内江猪;电子鼻分析显示,内江猪和伍隍猪眼肌的气味轮廓存在显著差异,内江猪的18个传感器中14组数据极显著高于伍隍猪,1组数据显著高于伍隍猪,酮类、醇类、醛类等在内江猪中传感器响应值更高。由此可见,虽然内江猪与伍隍猪在地理上相近,但胴体、肉质和风味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为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江猪 伍隍猪 胴体品质 肉品质 气味轮廓
下载PDF
蛋壳色素及蛋壳颜色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洋 徐丹 +3 位作者 田尧夫 王一诺 牛佳佳 赵小玲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6,共8页
蛋壳颜色作为鸡蛋独特的外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蛋壳色素成分主要有三种:原卟啉-Ⅸ、胆绿素和胆绿素的锌螯合物,三者按不同比例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壳色。为更好地了解色素的沉积、色素功能、色素与蛋品质特性的关系... 蛋壳颜色作为鸡蛋独特的外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蛋壳色素成分主要有三种:原卟啉-Ⅸ、胆绿素和胆绿素的锌螯合物,三者按不同比例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壳色。为更好地了解色素的沉积、色素功能、色素与蛋品质特性的关系、蛋壳颜色的形成机理以及蛋壳颜色的影响因素,文章从蛋壳色素、蛋壳颜色形成机理和蛋壳颜色的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蛋壳颜色选育和改良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壳颜色 蛋壳色素 原卟啉-Ⅸ 胆绿素
下载PDF
利用GWAS和DNA甲基化共定位鉴定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晟頔 王凯 +9 位作者 赵真坚 陈栋 申琦 余杨 王俊戈 陈子旸 禹世欣 陈佳苗 王翔枫 唐国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45-1957,共13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肉质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使用基于基因型填充的测序数据进行了GWAS分析并与之前的发表的EWAS结果进行共定位分析。该研究发现了515个全基因组水平显著的SNPs位点和4 134个达建议显著阈值的SNPs位点,这些位点共涉及40...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肉质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使用基于基因型填充的测序数据进行了GWAS分析并与之前的发表的EWAS结果进行共定位分析。该研究发现了515个全基因组水平显著的SNPs位点和4 134个达建议显著阈值的SNPs位点,这些位点共涉及406个基因,其中包括26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最终确定了6个可能与肉质性状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同时,与EWAS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有12个显著的CpG位点与显著SNP位点存在重叠。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改善猪肉品质的育种工作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SNPS 肉质性状
下载PDF
NOS2基因DNA甲基化编辑调节NO浓度影响肌肉发育通路基因的表达
12
作者 申琦 王凯 +7 位作者 赵真坚 陈栋 余杨 崔晟頔 王俊戈 陈子旸 吴平先 唐国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4-994,共11页
旨在探究对一氧化氮合成酶(NOS)2进行DNA甲基化编辑后对肌红蛋白的调控作用机制,并研究其对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水平是否有影响。本试验采用DNA甲基化编辑技术在猪肾细胞系PK-15细胞对基因NOS2... 旨在探究对一氧化氮合成酶(NOS)2进行DNA甲基化编辑后对肌红蛋白的调控作用机制,并研究其对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水平是否有影响。本试验采用DNA甲基化编辑技术在猪肾细胞系PK-15细胞对基因NOS2进行甲基化编辑,在猪肾细胞中检测NOS2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NOS2表达水平、细胞内一氧化氮浓度以及肌纤维和肌红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NOS2基因启动子前500 bp区域平均DNA甲基化水平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而gRNA2结合位点附近的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增高。此外,对NOS2进行甲基化编辑后,NOS2基因表达量和其iNOS蛋白质表达量显著降低。随着NOS2表达降低,nNOS和eNOS表达显著增加。MYHC-Ⅱb和MYHC-Ⅱx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Myoglobin蛋白表达也显著下降。综上,NOS2基因的异常表达能够影响细胞中的NO生成,同时也会影响NOS1和NOS3的表达,以及和肌肉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2 DNA甲基化 NO 肌纤维 肌红蛋白
下载PDF
杜洛克猪剩余采食量的社会遗传效应与其他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13
作者 禹世欣 王书杰 +9 位作者 赵真坚 陈栋 申琦 余杨 崔晟頔 王俊戈 陈子旸 陈佳苗 王翔枫 唐国庆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145,共5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杜洛克猪剩余采食量(RFI)的社会遗传效应(SGE)对其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产生的影响。选用209头杜洛克猪作为试验对象,从平均83日龄(平均体重33.6 kg)开始饲养到平均177日龄(平均体重111.0kg)。选择SGE最小的10头和... 本试验旨在探究杜洛克猪剩余采食量(RFI)的社会遗传效应(SGE)对其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产生的影响。选用209头杜洛克猪作为试验对象,从平均83日龄(平均体重33.6 kg)开始饲养到平均177日龄(平均体重111.0kg)。选择SGE最小的10头和最大的10头作为LRS组和HRS组,对比2组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HRS组的饲料转化率(FCR)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低于LRS组;在胴体性能方面,HRS组的胴体全重和胴体直长显著高于LRS组,而背膘厚显著低于LRS组;在肉品质方面,HRS组腰肌组织屠宰后45min肉色a值显著高于LRS组。此外,HRS组背最长肌的韧性极显著高于LRS组,肌内脂肪含量和大理石纹显著低于LRS组。综上所述,杜洛克猪RFI的SGE对其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RFI进行选育时需考虑SGE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遗传效应 杜洛克猪 生长性能 胴体性能 肉质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猪肌内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测定系统的研发
14
作者 陈栋 周文譞 +12 位作者 赵真坚 申琦 余杨 崔晟頔 王俊戈 陈子旸 禹世欣 陈佳苗 王翔枫 吴平先 郭宗义 王金勇 唐国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3-3852,共10页
旨在开发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猪肉质图像快速鉴别方法,为解决猪肉质传统测定方法缺陷和构建猪肉质快速测定系统奠定技术基础。本研究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归一化、伽马校正、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和阈值化等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利用二... 旨在开发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猪肉质图像快速鉴别方法,为解决猪肉质传统测定方法缺陷和构建猪肉质快速测定系统奠定技术基础。本研究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归一化、伽马校正、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和阈值化等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利用二维信息模拟了猪背最长肌的三维模型,开发了基于图像的猪肌内脂肪含量计算机视觉测定方法。利用人工描绘和计算机视觉轮廓搜寻技术开发了基于图像处理的眼肌面积识别方法。利用Open CV和C++实现各方法的底层算法程序,研发了一套猪肌内脂肪含量和眼肌面积的测定系统,并利用250头不同品种的试验猪进行了应用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肌内脂肪含量检测模块能够快速实现肌内脂肪图形信息的提取与预测,单个样品检测时间平均不超过2 min,准确性可达0.54,且测定离散系数为0.062,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眼肌面积与背膘厚检测模块能够通过人工与计算机结合的方式快速测定眼肌面积和背膘厚。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和软件系统能够实现猪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肌内脂肪含量
下载PDF
常见商业化猪精子计数板使用效果与测试分析
15
作者 黄志洋 淡海锋 +2 位作者 沈林園 朱砺 甘麦邻 《中国猪业》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精子计数板在常规精液品质检测过程中必不可少,其搭配常用的精液检测系统如Minitube AndroVision等,可快速、简便地对精液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但目前市场上精子计数板品牌众多,不同的品牌品质也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对精子活力、运动速... 精子计数板在常规精液品质检测过程中必不可少,其搭配常用的精液检测系统如Minitube AndroVision等,可快速、简便地对精液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但目前市场上精子计数板品牌众多,不同的品牌品质也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对精子活力、运动速度以及运动能力等精液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面。本研究主要比对市面上常见的8款精子计数板对同一精液样品检测效果及加样后10 min各品牌精液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品牌A的精子计数板效果最好,其所测定的精子活力可达85.89%,品牌D的精子计数板效果最差,其所测定的精子活力仅51.63%,显著低于其他品牌所测结果。综上,不同品牌精子计数板品质存在差异,检测结果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 精子计数板 精子活力 不同品牌 加样时间
下载PDF
饲粮中益生菌的添加对绿壳蛋鸡种公鸡睾丸发育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丹 姜雨汝 +5 位作者 张志鹏 杜伟 许恒勇 张姚 朱庆 王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2-359,共8页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益生菌(主要成分为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对绿壳蛋鸡种公鸡睾丸发育、血液激素水平及睾丸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0只30日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绿壳蛋鸡种公鸡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益生菌(主要成分为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对绿壳蛋鸡种公鸡睾丸发育、血液激素水平及睾丸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0只30日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绿壳蛋鸡种公鸡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按照千分之一比例添加复合益生菌,饲养周期40周。待种公鸡达到性成熟高峰期时(240日龄),对2组种公鸡的精液品质、睾丸发育情况、血液激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公鸡的精子活力较对照组提高了5.6%,精子活率提高了9.5%,畸形率降低了21.4%,p H值也下降了1.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睾丸中生精小管内精子量高于对照组;(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公鸡血清中的睾酮(T)、雌二醇(E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均极显著提高(P<0.01),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促黄体激素(LH)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公鸡睾丸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量均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基因PCNA、CDK2和CyclinD1的表达量均有增加。此外,试验组中抗氧化基因GPX2、GPX3、GPX4、GPX7、GST和GSR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绿壳蛋鸡种公鸡的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提高种公鸡的精液品质,增强睾丸的抗氧化能力,对提高种公鸡的繁殖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绿壳蛋鸡 种公鸡 血液激素水平 抗氧化
下载PDF
lnc-ob1通过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改善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霜 郑鸿宇 +3 位作者 李雪杨 甘麦邻 沈林園 朱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4-1133,共10页
【目的】旨在检测骨生成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ibonucleic acids osteoblastogenensis associated 1,lnc-ob1)在不同脂肪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规律以及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 【目的】旨在检测骨生成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ibonucleic acids osteoblastogenensis associated 1,lnc-ob1)在不同脂肪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规律以及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饲喂组和高脂饲喂加lnc-ob1过表达处理组3个试验组,进行的高脂高糖饮食诱导4周。检测小鼠体重、脂肪组织重量变化,以及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肪酸含量变化。利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和脂肪组织的形态变化,通过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脂、脂肪产热以及脂肪棕色化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饲喂小鼠(P<0.05)肝脏组织脂质沉积明显减轻。RT-qPCR结果显示lnc-ob1过表达组显著促进了脂质代谢基因、脂肪产热以及脂肪棕色化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lnc-ob1过表达促进UCP1产热蛋白的表达。【结论】lnc-ob1通过UCP1产热基因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改善了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降低了异位脂肪的过度沉积缓解了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lnc-ob1 肥胖 胰岛素抵抗 脂肪棕色化
下载PDF
用RT-qPCR方法评价4个不同猪品种骨骼肌候选内参基因
18
作者 陈薪全 潘宇恒 +6 位作者 敬云鸿 牛丽莉 甘麦邻 赵叶 陈蕾 沈林園 朱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7-1115,共9页
【目的】寻找合适的规范化策略研究猪骨骼肌相关基因。【方法】筛选TATA结合蛋白(TBP)、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PRT)、核糖体蛋白L4(RPL4)、肽基脯氨酸异构酶A(PPIA)、β-2微球蛋白(B2M)、酪氨酸3-单加氧酶/色氨酸5-单加氧酶活化蛋... 【目的】寻找合适的规范化策略研究猪骨骼肌相关基因。【方法】筛选TATA结合蛋白(TBP)、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PRT)、核糖体蛋白L4(RPL4)、肽基脯氨酸异构酶A(PPIA)、β-2微球蛋白(B2M)、酪氨酸3-单加氧酶/色氨酸5-单加氧酶活化蛋白(YWHAZ)、β-肌动蛋白(ACTB)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8个候选内参基因,选取国外引进的长白、约克与杜洛克公猪,进行三元杂交生产的商品猪(DLY),长白、约克猪进行二元杂交的商品猪(LY),成华猪和藏猪共4个品种进行基因表达正常化评价。采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3种常用算法评估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将3种常用算法的结果进行综合排名。【结果】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猪种中表现出较高的表达稳定性,但表达循环阈值不同。【结论】运用3种不同的评估算法可以筛选出相似的候选内参基因,该结果可为猪骨骼肌基因表达RT-qPCR分析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QPCR 候选内参基因 基因表达稳定性 骨骼肌
下载PDF
干扰ACACA基因对猪原代肌卫星细胞增殖和成脂转分化过程的影响
19
作者 雷宇航 谭娅 +5 位作者 黄志洋 赵梦颖 齐婧 甘麦邻 沈林園 朱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5-343,388,共10页
【目的】探究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CoA carboxylaseα,ACACA)对猪原代肌肉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s,MSCs)增殖凋亡以及成脂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MSCs模拟猪肌内脂肪的形成过程,根据ACACA基因序列构建3条小干... 【目的】探究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CoA carboxylaseα,ACACA)对猪原代肌肉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s,MSCs)增殖凋亡以及成脂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MSCs模拟猪肌内脂肪的形成过程,根据ACACA基因序列构建3条小干扰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进行转染。成功干扰MSCs内ACACA的表达后,分别通过q RT-PCR、CCK-8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油红O染色和检测甘油三酯(TG)等方法对MSCs增殖、凋亡以及转分化时期脂滴形成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增殖期干扰ACACA,MSCs内细胞周期标志基因Cyclin D1(P<0.05)、Cyclin E(P<0.0001)以及抗凋亡基因BCL-2(P<0.05)的表达量下调,促凋亡基因BAX(P<0.05)的表达量上调;在对MSCs进行成脂转分化诱导作用下,MSCs具有向脂肪细胞转分化的能力,而干扰ACACA后,MSCs中脂滴极显著减少(P<0.0001)。【结论】干扰ACACA后抑制猪MSCs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且对成脂转分化时期脂滴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ACACA对肌内脂肪的影响及猪肉制品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参考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酶A羧化酶α 猪骨骼肌 原代肌卫星细胞 SIRNA 转分化
下载PDF
猪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快速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研究
20
作者 陈秋阳 朱康平 +3 位作者 罗毅 沈林園 朱砺 甘麦邻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8-123,共6页
骨骼肌卫星细胞是一种肌源性干细胞,在动物生后的肌肉发育和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与产肉家畜的胴体性状、肉产量和肉品质密切相关。为完善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快速、简便分离和培养方法,本研究对比了不同酶、不同消化时间、不同... 骨骼肌卫星细胞是一种肌源性干细胞,在动物生后的肌肉发育和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与产肉家畜的胴体性状、肉产量和肉品质密切相关。为完善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快速、简便分离和培养方法,本研究对比了不同酶、不同消化时间、不同日龄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和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能力不同,II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的消化能力较强;猪日龄越小越容易获得大量卫星细胞;II型胶原酶消化之后分离培养细胞的Pax7阳性率更高,进一步利用分离的卫星细胞进行成肌诱导分化,成功诱导肌管形成。本实验为建立快速、简便的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卫星细胞 快速培养 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