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5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农业大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梅 万英平 +1 位作者 郭东力 沈迪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09期14-16,共3页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是在高等林业教育拓展传统林学专业,同时亦是在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式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地位体现为服从于教育目标,又指导着各课程目标,特点则表现为稳...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是在高等林业教育拓展传统林学专业,同时亦是在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式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地位体现为服从于教育目标,又指导着各课程目标,特点则表现为稳定性、层次性、灵活性等,内涵主要包括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实际沟通能力,具有"大保护"意识,能较好地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开发利用关系,具备一定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本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 本科人才 培养目标
下载PDF
适应社会需求 培养创新人才——四川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洪志刚 陈其兵 +1 位作者 唐均畏 孙大江 《中国林业教育》 2006年第3期33-36,共4页
该文通过对国内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现状与四川农业大学新建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研究,归纳总结了四川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 该文通过对国内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现状与四川农业大学新建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研究,归纳总结了四川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科建设 四川农业大学 社会需求 创新人才
下载PDF
农业高校“三全育人”视角下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四川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梦瑶 龚荣高 《高等农业教育》 2022年第1期31-36,共6页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新农科背景下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实践,充分整合高校资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全环节中的作用,对于农业人才培养具有极...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新农科背景下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实践,充分整合高校资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全环节中的作用,对于农业人才培养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以四川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为例,探索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成长为甘于奉献、信念坚定的“三农”人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思想价值引领在农业高校育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校 新农科 人才培养 三全育人 党建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四川省李子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4
作者 邓利君 姚远 +7 位作者 黄梦奇 熊博 王迅 杨昳玥 张鸣飞 何佳鲜 廖玲 汪志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4-560,共7页
【目的】为四川省李子产业合理规划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四川省145个气象站点2009—2018年的气象数据,结合全省李子主产区的气候条件,以年平均温度、≥10℃有效积温、冬季需冷量、2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以... 【目的】为四川省李子产业合理规划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四川省145个气象站点2009—2018年的气象数据,结合全省李子主产区的气候条件,以年平均温度、≥10℃有效积温、冬季需冷量、2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海拔作为李子气候适宜性区划的评价指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和空间插值分析四川省各区域的气象要素值,将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四川省李子栽培的最适宜区包括四川盆地中部、东部和川西南山地部分地区;适宜区包括四川盆地东南部和盆周西部山地;次适宜区包括川西北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结论】区划结果与四川李子种植现状吻合度较高,为四川省李子栽培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李子 生态气候 适宜性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四川地区甜樱桃S基因型及SFB4'基因的分子鉴定
5
作者 张号楠 李沛华 +2 位作者 梁东 王进 吕秀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426,共9页
【目的】甜樱桃(Cerasus avium L.)的S基因决定其自交的亲和性。为鉴定四川地区甜樱桃品种的S基因型和高自交亲和性品种,本研究对收集到的39份甜樱桃材料进行S基因型鉴定,并比较SFB4与其自交亲和突变体SFB4'基因的差异。【方法】利... 【目的】甜樱桃(Cerasus avium L.)的S基因决定其自交的亲和性。为鉴定四川地区甜樱桃品种的S基因型和高自交亲和性品种,本研究对收集到的39份甜樱桃材料进行S基因型鉴定,并比较SFB4与其自交亲和突变体SFB4'基因的差异。【方法】利用S基因通用引物和特异引物对四川地区种植的39份甜樱桃叶片DNA进行PCR扩增,并对含有SFB4/SFB4'基因的扩增片段进行测序。【结果】39份甜樱桃材料共鉴定出S1、S2、S3、S4、S6、S9等6个基因型,其中27份材料含有S3基因,19份材料含有S9基因,12份材料含有S1基因,11份材料含有S4基因,7份材料含有S6基因,3份材料含有S2基因。根据鉴定得到的S基因型结果,扩增得到含有S4基因的11份材料中的SFB基因的ORF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相比于SFB4,SFB4'在903 bp处存在4个碱基缺失;本研究设计了SFB4'特异引物,测序结果显示,有7份材料的SFB基因型为SFB4'。【结论】共鉴定得到S1、S2、S3、S4、S6、S9等6个基因型,对含有S4基因的11份材料的S4基因全长进行测序,确定7份材料为突变基因SFB4'。本研究为四川地区甜樱桃授粉树配置提供了数据支撑,并为甜樱桃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自交亲和性 S-RNASE SFB
下载PDF
四川省入侵植物区系及其多样性特征分析
6
作者 吴甜 曹振亮 +5 位作者 贾博轩 程文磊 殷根深 钟宇 张静 夏体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4-1395,共12页
【目的】探讨四川省入侵植物多样性、地理区系组成及其入侵情况,为当地入侵植物的精准防控和高效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研、野外样本分析和标本数据库网站等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从入侵物种的组成结构、入侵危害等级、... 【目的】探讨四川省入侵植物多样性、地理区系组成及其入侵情况,为当地入侵植物的精准防控和高效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研、野外样本分析和标本数据库网站等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从入侵物种的组成结构、入侵危害等级、区系组成(科、属、种)、来源与分布以及入侵特性等对四川省入侵植物区系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征、地理分布状况和入侵区系特性等进行归类和比较分析。【结果】从物种组成上看,四川省入侵植物共有42科144属236种。其中,菊科的入侵种类最多,共35属49种,占总入侵物种数的20.76%,其后依次为豆科(17属30种,占比12.71%)、禾本科(20属27种,占比11.44%)、苋科(8属21种,占比8.90%)。从区系组成上看,热带分布的物种在科(占总科数的45.24%)、属(占总属数的56.95%)和种(占总种数的57.63%)分类水平上均占据主导地位,明显高于温带分布等分布区类型。从入侵危害等级来看,发现有恶性入侵类(Ⅰ级)28种、严重入侵类(Ⅱ级)37种、局部入侵类(Ⅲ级)26种、一般入侵类(Ⅳ级)47种、有待观察类(Ⅴ级)98种。从入侵区系特性来看,有64.83%的入侵植物来源于美洲,随后依次是亚洲(14.41%)、欧洲(11.44%)、非洲(7.20%)和大洋洲(2.12%);入侵植物中草本植物占85.59%。【结论】四川省的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其来源分布广泛,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程度较大。亟需加强对入侵植物的防控预测,以有效应对外来植物入侵带来的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地理区系组成 分布格局 多样性 四川省
下载PDF
4个葡萄鲜食品种在四川成都地区的栽培表现
7
作者 魏一杰 吕秀兰 +1 位作者 王进 邓群仙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对‘红阳光’‘黑阳光’‘浪漫红颜’‘妮娜皇后’4个葡萄品种在四川省成都地区引种栽培的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等进行调查研究,筛选出适宜成都市气候特点的鲜食葡萄新品种。【方法】2022年3月—11月记录每个品种物候... 【目的】对‘红阳光’‘黑阳光’‘浪漫红颜’‘妮娜皇后’4个葡萄品种在四川省成都地区引种栽培的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等进行调查研究,筛选出适宜成都市气候特点的鲜食葡萄新品种。【方法】2022年3月—11月记录每个品种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经济性状以及抗病性调查。【结果】4个品种的物候期较为接近,生长势都很强,经济性状很优异‘红阳光’‘黑阳光’易感病,‘妮娜皇后’‘浪漫红颜’抗病性较强。【结论】‘浪漫红颜’和‘妮娜皇后’的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可以在成都地区推广种植;‘红阳光’和‘黑阳光’不建议在成都地区大量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葡萄 品种 成都地区 栽培表现
下载PDF
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伟 齐桂年 +2 位作者 邹瑶 刘婷婷 黄亚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索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方法】以四川黑茶不同渥堆时期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其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探索并测定各茶样中的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咖啡碱、水... 【目的】探索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方法】以四川黑茶不同渥堆时期的茶样为研究对象,对其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探索并测定各茶样中的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探索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感官品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和结论】四川黑茶渥堆茶样的感官审评得分与茶多酚(R=-0.957)、可溶性糖(R=-0.922)、儿茶素(R=-0.876)、可溶性蛋白(R=-0.895)、茶褐素(R=-0.758)和水浸出物含量(R=-0.789)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氨基酸(R=-0.605)、茶红素(R=-0.599)和咖啡碱含量(R=-0.637)呈显著负相关,与水溶性果胶含量(R=0.649)呈显著正相关.对感官品质影响较大的生化成分主要是氨基酸、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其中氨基酸的直接作用对感官品质产生正面影响,而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的直接作用对感官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茶 生化成分 感官品质 逐步回归 通径分析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四川引种安吉白茶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38
9
作者 邵济波 唐茜 +2 位作者 周晓兰 韩楠 谢文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79-183,共5页
研究四川邛崃县、洪雅县和高县引种的浙江特异茶树品种安吉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四川茶区种植的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丰富,氨基酸总量为(69.70±2.43)~(82.66±8.07)mg/g,20种游离氨基酸总量为(60.43±4.45)~(... 研究四川邛崃县、洪雅县和高县引种的浙江特异茶树品种安吉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四川茶区种植的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丰富,氨基酸总量为(69.70±2.43)~(82.66±8.07)mg/g,20种游离氨基酸总量为(60.43±4.45)~(77.75±18.88)mg/g;其中,茶氨酸含量为(25.91±0.20)~(37.31±0.63)mg/g,占20种游离氨基酸总量的40.28%~54.98%。儿茶素总量为(4.97±0.16)%~(7.37±0.08)%;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4.22±0.37)%~(23.78±0.47)%、(2.87±0.02)%~(3.30±0.13)%、(42.30±3.65)%~(47.82±3.91)%。与安吉白茶原产地及其他引种地区对安吉白茶的生化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四川引种的安吉白茶其氨基酸含量高于原产地种植的安吉白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与原产地相当,儿茶素较原产地低,比原产地降低48.9%~60.6%。因此,四川引种安吉白茶能够保持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低的优良特性,其生化特性为其优良制茶品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引种 安吉白茶 生化成分
下载PDF
四川引进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及制茶品质初探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玖琳 唐茜 +3 位作者 单虹丽 王自琴 许燕 郭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83-88,共6页
以四川茶区主栽并主产红茶的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从浙江引进四川茶区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中茶302、浙农117的红茶适制性和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中茶302、浙农117的春、夏梢鲜叶的水浸出物含量范围为37.19%~42.19%、茶多酚含量为20.27... 以四川茶区主栽并主产红茶的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从浙江引进四川茶区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中茶302、浙农117的红茶适制性和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中茶302、浙农117的春、夏梢鲜叶的水浸出物含量范围为37.19%~42.19%、茶多酚含量为20.27%~29.50%、儿茶素总量为132.95~157.76 mg/g,均显著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酚氨比(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为4.25~9.81,也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具有红茶适制性;所制红茶内含物丰富,其特征成分茶多酚含量为11.81%~19.61%、儿茶素总量为18.69~39.13 mg/g;茶汤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较高,分别为0.63%~0.74%、8.66%~9.90%,且茶红素/茶黄素范围为12.97~14.03,因此其具有滋味浓强、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2个引进品种红茶均检出醇、醛、酮、酯、烯、烷烃类及未知化合物等7类50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相对含量分别为64.06%、67.23%,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香叶醇等香气主体成分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感官评价结果显示,2个引进品种所制红茶品质较优异且相当,均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所制红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品种 红茶 成分 品质
下载PDF
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74
11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1 位作者 杨万勤 唐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87-2692,共6页
利用平均木法建立森林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结合四川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研究了森林碳密度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四川森林碳储量从1974年的300.02 Tg增加到2004年的469.96 Tg,年均增长率1.51%,表明其是CO2的"汇".由... 利用平均木法建立森林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结合四川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研究了森林碳密度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四川森林碳储量从1974年的300.02 Tg增加到2004年的469.96 Tg,年均增长率1.51%,表明其是CO2的"汇".由于人工林面积的增加,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从49.91 Mg.hm-2减少到37.39 Mg.hm-2.四川森林碳储量存在空间差异性,表现为川西北高山峡谷区>川西南山区>盆周低山区>盆地丘陵区>川西平原区.森林碳密度由东南向西北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即盆地丘陵区<川西平原区<川西南山区<盆周低山区<川西北高山峡谷区.通过分区森林经营与管理将提高四川森林的碳吸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森林 碳储量 碳密度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酶类活性变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婷婷 齐桂年 +2 位作者 邹瑶 李伟 黄亚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渥堆过程中四川黑茶品质成分及主要酶类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和常用测定方法对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品质成分含量和酶类活性进行全程监测.【结果和结论】除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外,茶多酚、儿茶素、... 【目的】探讨渥堆过程中四川黑茶品质成分及主要酶类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和常用测定方法对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品质成分含量和酶类活性进行全程监测.【结果和结论】除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外,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纤维素、原果胶、蛋白质、氨基酸、水溶性果胶、可溶性糖含量均在渥堆工艺中下降,其含量降幅分别为69.2%、43.7%、79.3%、81.7%、52.4%、9.6%、60.0%、62.3%、66.2%、32.2%和37.2%.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在渥堆的第19和12天达到峰值,纤维素酶、果胶酶活性在渥堆的第17天达到峰值,相较于刚扎堆时,其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46%、371%、371%和223%.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酶类活性复杂的变化,促成了其相关品质特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茶 渥堆 品质成分 酶活性
下载PDF
用AFLP技术分析四川核桃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良华 胡庭兴 +1 位作者 张帆 李国和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62-1372,共11页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运用EcoRⅠ/MseⅠ双酶切组合,选用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E32/M48、E33/M61、E35/M61、E33/M62分别对四川省3个野生核桃(Juglansregia)种群和1个野生铁核桃(J.sigillata)种群共46个样品进行遗...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运用EcoRⅠ/MseⅠ双酶切组合,选用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E32/M48、E33/M61、E35/M61、E33/M62分别对四川省3个野生核桃(Juglansregia)种群和1个野生铁核桃(J.sigillata)种群共46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居群遗传结构分析及种属关系探讨。结果表明:1)共扩增出244个遗传位点,其中146个多态位点,多态率为59.84%;核桃群体组和铁核桃群体的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55.33%和52.05%,两个物种遗传多态性水平相当;核桃群体组所检出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Nei’s基因多样度H、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1.3229、0.1908和0.2863,而铁核桃群体分别为1.3399、0.1961和0.2898,铁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核桃群体。2)群体间特异带及群体间共有带占总扩增带数的15.16%,其中铁核桃群体特异谱带最多,群体特异谱带揭示了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及相似性。3)Shannon信息指数(I)、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核桃遗传多样性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分布分别为14.36%和85.64%、12.6%和87.4%、11.07%和88.93%,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核桃群体组与铁核桃群体的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组内,组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9.35%,两者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935,与AMOVA分析结果一致。4)4个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在0.0382~0.0692之间,遗传一致度在0.9332~0.9625之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运用Nei’s遗传一致度对供试种群进行了UPGMA聚类,结果表明核桃的3个群体优先聚类,大渡河流域群体与甘南地区群体聚类最近。AFLP所检测出的结果既是核桃与铁核桃生物学特性的反映,又是其各自生态学特性的反映,该研究结果对核桃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铁核桃 AFLP 遗传多样性 种群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 被引量:68
14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1 位作者 杨万勤 张国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44-1650,共7页
利用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标准地实测数据估算了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61.16MgC.hm-2,各层碳密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土壤层(141.64MgC.hm-2)>乔木层(17.95MgC.hm-2)>... 利用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标准地实测数据估算了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61.16MgC.hm-2,各层碳密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土壤层(141.64MgC.hm-2)>乔木层(17.95MgC.hm-2)>枯落物层(1.06MgC.hm-2)>灌草层(0.52MgC.hm-2).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573.57Tg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分别为63.88、1.836、3.764和504.09TgC,分别占总碳量的11.14%、0.32%、0.66%和87.88%.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差异较大,分别介于1.21~99.44TgC和75.50~251.74MgC.hm-2之间,其空间分配也表现为土壤层最大、灌草层最小.但四川省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碳密度较低,幼、中龄林分比重大,如果对现有人工林加以更好的管理,碳吸存潜力较大.从生态系统水平监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有助于提高森林碳吸存估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密度
下载PDF
四川引进的茶树特色品种黄金芽、金光、郁金香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韩楠 唐茜 +2 位作者 赖云松 敖天茂 彭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00-1605,共6页
以从浙江引进四川的3个白化特色茶树品种黄金芽、郁金香、金光作为材料,以四川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作为对照,测定各品种光合生理指标、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以了解这3个品种引种四川茶区后的光合潜力... 以从浙江引进四川的3个白化特色茶树品种黄金芽、郁金香、金光作为材料,以四川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作为对照,测定各品种光合生理指标、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以了解这3个品种引种四川茶区后的光合潜力及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引进品种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但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光合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指标均有明显的差异,且均低于对照福鼎大白茶。综合来看,郁金香有较强的光合效率,具备较强的生产潜力,加之芽叶黄色具观赏价值,可以作为特色、观赏品种适当引入四川茶区,进行搭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引进品种 净光合速率 光合日变化 光响应曲线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下载PDF
四川省不同产地核桃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李国和 杨冬生 胡庭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41,共6页
分析测定四川省13个产地156株核桃实生类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生态因子与核桃脂肪性状和脂肪酸组成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9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的91%,亚油酸和亚... 分析测定四川省13个产地156株核桃实生类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生态因子与核桃脂肪性状和脂肪酸组成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9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的91%,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60%。海拔、1月平均气温、经度和大于10℃年积温是影响核桃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重要生态因子。核桃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1月平均气温和经度的升高而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大于10℃年积温和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核桃亚麻酸合成的主要生态因子。亚麻酸含量随着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年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是影响油酸和亚油酸合成的主要因子。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随年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的降低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脂肪酸组成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产地
下载PDF
四川黑茶渥堆中品质成分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邹瑶 齐桂年 +2 位作者 刘婷婷 李伟 陈盛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04-307,共4页
以四川黑茶渥堆茶样为原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所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可以概括84.977%的品质成分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以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含量影响为主,第2... 以四川黑茶渥堆茶样为原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所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可以概括84.977%的品质成分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以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含量影响为主,第2主成分以茶黄素、茶褐素和氨基酸含量影响为主。系统聚类将渥堆进程分为3个时期,其中刚扎堆时为时期Ⅰ,扎堆后至一翻为时期Ⅱ,一翻后至出堆时为时期Ⅲ。实则,一翻后四川黑茶品质成分的转化已基本完成,水溶性果胶、咖啡碱、茶黄素、茶褐素和氨基酸为四川黑茶渥堆中影响品质形成的关键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茶 品质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渥堆
下载PDF
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初探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春梅 唐茜 +3 位作者 杜晓 陈昌辉 许静逸 李品武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5-312,共8页
通过调查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资源现状,根据植物学特征,从中选取具代表性的茶树初分为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测试了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评审了所制红、绿茶样的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枇杷... 通过调查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资源现状,根据植物学特征,从中选取具代表性的茶树初分为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测试了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评审了所制红、绿茶样的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枇杷茶树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46±0.07)%~(5.69±0.10)%,茶多酚含量为(21.67±0.40)%~(37.16±0.99)%,咖啡碱含量为(4.01±0.18)%~(4.88±0.03)%,水浸出物含量为(33.31±2.49)%~(47.28±1.35)%,儿茶素总量为(77.08±1.18)~(236.47±29.59)mg/g,因此,部分材料可以作为选育高儿茶素、高咖啡碱等特异成分的育种材料。以咖啡碱、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作为影响红碎茶品质的第一、二、三主成分或综合因子,结合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值及感官审评结果可推论,E类适制红茶,F类制绿茶品质最优。从茶氨酸及苯丙氨酸的含量比例、儿茶素组分及总量等可推论,6类供试枇杷茶树中,E类茶树进化程度最高,接近栽培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州枇杷茶 野生大茶树 生化成分
下载PDF
四川巨桉人工林微量元素养分诊断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冯茂松 杨万勤 +1 位作者 钟宇 张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7,共8页
采用相关分析和矢量诊断法对四川60块巨桉人工林标准地进行微量元素养分诊断。结果表明:1)5种微量元素中,Cu,Zn吸收量与林分蓄积显著相关;2)N,P,K等大中量养分吸收受多种微量元素供应量和吸收量的影响,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之间以及微量... 采用相关分析和矢量诊断法对四川60块巨桉人工林标准地进行微量元素养分诊断。结果表明:1)5种微量元素中,Cu,Zn吸收量与林分蓄积显著相关;2)N,P,K等大中量养分吸收受多种微量元素供应量和吸收量的影响,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之间以及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关系,如Cu-K,Cu-Fe,Mn-N的促进作用,N-Zn,P-Zn,Ca-Zn,P-Fe,K-Fe,Mn-K以及Cu,Zn,Fe,Mn之间的相互拮抗作用;3)Cu在低海拔地区以过量毒害为主,高海拔地区以缺乏为主;Zn以稀释效应为主,极少数标准地缺乏受限;Fe含量地区变异较大,在土壤高pH值地区容易缺乏受限,土壤低pH值地区则容易过量毒害或发生拮抗作用;Mn含量普遍较高,多表现为拮抗和过量毒害作用,局部地区出现缺乏;B供应充分,主要为拮抗作用,表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微量元素 营养诊断 矢量诊断法 交互效应
下载PDF
四川桉树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朱天辉 张健 +2 位作者 胡庭兴 李贤伟 刘应高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已查明在四川与桉树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 17种 ,隶属 9科 11属 ,其中钟形斑褶菇为国内外在桉树林中首次报道 ;通过不同生态区域固定标准地详细调查揭示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随树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变化...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已查明在四川与桉树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 17种 ,隶属 9科 11属 ,其中钟形斑褶菇为国内外在桉树林中首次报道 ;通过不同生态区域固定标准地详细调查揭示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随树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变化的规律 ,并认为四川桉树人工林下出现的彩色豆马勃 ,紫晶腊蘑 ,大孢硬皮马勃 ,光硬皮马勃属于森林菌根菌演替序列中的早期外生菌根菌 ,与晚期菌根菌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兰桉 外生菌根 真菌 演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