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6
1
作者 高鸣 宋嘉豪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2,F0003,239,共11页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核心。“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提供了新的实践思路,赋予了新的发展动能。本文在试图厘清以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理论逻辑与...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核心。“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提供了新的实践思路,赋予了新的发展动能。本文在试图厘清以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基础的前提下,提出以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粮食安全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增产后劲不足以及加工、储运短板明显等现实问题,亟须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的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新质生产力在粮食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需要进一步协调好生产技术进步与经营方式转型、粮食增产与节粮减损、产量增长与农民增收等问题,强化种业创新,积极改善种粮环境,推进粮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粮食产业现代化,以期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现农业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粮食安全 粮食产能
下载PDF
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新发展理念视角
2
作者 高鸣 宋嘉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65,共1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阐释了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可行性,深入剖析了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现实基础,进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阐释了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可行性,深入剖析了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现实基础,进而提出了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现路径和优化对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领域在生产、加工、流动等环节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仍然面临产能提升后劲不足、区域差距日渐显现、产品收益普遍偏低等现实挑战,与高质量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仍有差距。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粮食安全领域仍有可探索的新空间与新动能。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化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具体对策上需要筑牢粮食安全人才支撑,健全粮食生产收益保障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完善涉粮领域多元投入机制,健全粮食安全支持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粮食领域新质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粮食安全 保障能力
下载PDF
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历史演进、现实挑战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婷昱 郭思敏 +1 位作者 畅倩 宋嘉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4,共8页
【目的】四川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在国家粮食供给保障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事关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方法】在分析“天府粮仓”发展历史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四川粮情农情,梳理打造更高水平“天府... 【目的】四川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在国家粮食供给保障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事关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方法】在分析“天府粮仓”发展历史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四川粮情农情,梳理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现阶段,“天府粮仓”面临稳产保供压力增大、种粮主体流失、粮食增产增效空间有限、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生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结论】应立足“全产业链”“大食物观”“大治理观”“大空间观”与“两藏”战略,从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粮肉鱼果蔬协同生产、多元化主体协同治理、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与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协同赋能等5个方面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府粮仓 历史演进 现实挑战 未来展望
下载PDF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推进方略 被引量:47
4
作者 蓝红星 王婷昱 施帝斌 《改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115,共11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向世界贡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中...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向世界贡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主动权要求更高、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再平衡难度更大、资源与生态双刚性约束更强、农民持续增收压力更大,等等。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握主动权,增强发展安全性;加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构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农业强国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乡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与实现进路——基于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鸣 宋嘉豪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建设历经探索阶段、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新型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人居环境与美丽乡村仍有距离;生态文明建设还任...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建设历经探索阶段、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新型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人居环境与美丽乡村仍有距离;生态文明建设还任重道远。在梳理总结浙江“千万工程”实践探索与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其对乡村建设实现进路的启示:一是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合力推进乡村建设;二是加强塑形铸魂总体谋划,分类推进乡村建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推进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千万工程” 乡村建设 因地制宜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内涵特征、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蓝红星 畅倩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重新审视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农业强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双向赋能”的紧密联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解析农业强国视域下中国推进...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重新审视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农业强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双向赋能”的紧密联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解析农业强国视域下中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多层次、强协调、有侧重的丰富内涵,涵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农耕文明传承发展提升、产业链协同与延伸、绿色低碳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等多维特征。与此同时,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顺畅、县域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充足、产业协同发展与链条延伸不充分、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应以县域综合承载能力与治理能力为基础、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动能、以县域富民产业为重点、以绿色低碳转型为趋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强国 双向赋能
原文传递
保险是否“保险”:主动型气候灾害适应策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三大主粮作物保险为例
7
作者 张童朝 胡原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100,共8页
气候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稳定和农户持续增收。作为一项特殊的主动型气候灾害适应策略,农业保险的收入效应仍存有争议。本文从气候灾害适应视角,构建了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分析框架,进而利用CRRS数据,通过OLS和PSM方法... 气候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稳定和农户持续增收。作为一项特殊的主动型气候灾害适应策略,农业保险的收入效应仍存有争议。本文从气候灾害适应视角,构建了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分析框架,进而利用CRRS数据,通过OLS和PSM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比分析了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主粮作物保险的收入效应差异。结果发现:(1)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2)玉米和小麦保险具有明显的正向收入效应,但水稻保险的积极效应并不显著;(4)当前农业保险具有减小损而不防大灾的特点,当农户受灾减产达到一定比例时,农业保险正向收入效应不再显著甚至转为负向。据此,本文围绕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创新农业保险种类、优化理赔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灾害 适应策略 农业保险 农户 收入
原文传递
易地搬迁脱贫户生计分化、组织嵌入与耕地撂荒行为——来自24个大中型集中安置区的证据 被引量:2
8
作者 蓝红星 黄婉婷 陈光燕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9,共10页
易地搬迁大中型集中安置区脱贫户离农现象普遍,对迁出区土地利用产生连锁冲击,用好迁出区耕地资源,事关搬迁脱贫户可持续生计以及脱贫成果巩固。本文建立生计分化、组织嵌入和耕地撂荒行为的理论框架,并利用四川和贵州24个大中型安置区... 易地搬迁大中型集中安置区脱贫户离农现象普遍,对迁出区土地利用产生连锁冲击,用好迁出区耕地资源,事关搬迁脱贫户可持续生计以及脱贫成果巩固。本文建立生计分化、组织嵌入和耕地撂荒行为的理论框架,并利用四川和贵州24个大中型安置区827户搬迁脱贫户微观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非农活动增加与身份认同加深为表征的生计分化,加剧了搬迁脱贫户撂荒耕地发生率,其中身份认同加深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更大;组织嵌入能显著抑制搬迁脱贫户耕地撂荒行为和因生计分化而引发的耕地撂荒比率,进一步考察异质性组织嵌入的调节作用,发现其负向调节效应主要源自林果类组织。基于此,创新迁出区农地流转服务,依据移民生计分化鼓励内部定向流转,同时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结合区域特色优势扶持发展省工性林果业复合经营,尽快走出迁出区耕地撂荒与资源错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生计分化 组织嵌入 耕地撂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