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74
1
作者 涂利华 胡庭兴 +4 位作者 黄立华 李仁洪 戴洪忠 雒守华 向元彬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8-738,共11页
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m–2·a–1)和高氮(30gN·m... 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m–2·a–1)和高氮(30gN·m–2·a–1)。每月下旬,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定量地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2008年试验地氮沉降量为8.241g·m–2,超出该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在生长季节,苦竹林根呼吸占总土壤呼吸的60%左右。模拟氮沉降促进了苦竹林土壤呼吸速率,使苦竹林土壤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O2增加了9.4%~28.6%。在大时间尺度上(如1a),土壤呼吸主要受温度的影响。2008年6~10月,土壤呼吸速率24h平均值均表现为:对照<低氮<中氮<高氮。氮沉降处理1a后,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增加,并且均与氮沉降量具有相同趋势。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10cm土壤温度、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利用温度单因素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大部分。模拟氮沉降使得土壤呼吸Q10值增大,表明氮沉降可能增强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在氮沉降持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氮沉降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可能使得苦竹林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呼吸 根呼吸 微生物呼吸 温度敏感性 苦竹林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两种竹林不同凋落物组分分解过程养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涂利华 胡庭兴 +4 位作者 张健 戴洪忠 李仁洪 向元彬 雒守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47-1557,共11页
利用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了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 mopsi)人工林几种凋落物组分在模拟氮沉降下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状态,试验周期为2 a。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 利用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了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 mopsi)人工林几种凋落物组分在模拟氮沉降下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状态,试验周期为2 a。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5 g·m-2·a-1)和高氮(30 g·m-2·a-1),每月下旬定量地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苦竹林和杂交竹林凋落物主要由凋落叶、凋落箨和凋落枝组成,其中凋落叶约占80%;两个竹种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释放的种间差异主要与初始养分元素含量有关;凋落物养分元素初始含量对元素释放模式和最终净释放率的大小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目前,这两种竹林生态系统土壤氮输入主要以大气氮沉降(8.24 g·m-2·a-1)为主,同时凋落物氮输入(苦竹和杂交竹林分别为1.93、5.07 g·m-2·a-1)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模拟氮沉降对苦竹凋落物碳、磷、钾、钙元素和杂交竹凋落物碳、氮、磷、钾、钙、镁元素释放的抑制作用较弱,处理与对照之间元素总释放率差异一般小于10%;氮沉降显著抑制了苦竹林凋落物氮元素释放,减小幅度为19.0%—27.2%,但由于氮沉降增加对土壤肥力的直接改良作用,氮沉降的增加并不会因为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降低造成植物生长所需养分供应的减少;从短期来看,在氮沉降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该地区这类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吸存能力仍可能会因为N沉降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物 养分释放 竹林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分解过程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仁洪 胡庭兴 +5 位作者 涂利华 刘闯 雒守华 向元彬 戴洪忠 谢财永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4,共7页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氮(LN,50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氮(LN,50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P和Mg元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N元素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K元素则为上升—下降—上升,Ca元素先升后降。各处理C,P,Ca和Mg元素都表现为直接释放,K元素为富集—释放,而N元素CK呈现淋溶—富集—释放,LN,MN和HN却为直接释放。2)氮沉降可促进凋落叶C,N,P,K,Ca,Mg元素的释放,其中MN促进作用最强;氮沉降对N元素的影响程度最大,LN,MN和HN周转期分别比CK(2.835a)缩短0.090,0.816和0.709a。3)分解过程中各处理C/N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总体上,分解前2个月N沉降可降低凋落叶C/N值,而2个月后提高其C/N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养分释放 慈竹林 凋落物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4 位作者 胡庭兴 涂利华 杨万勤 李仁洪 胡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6,共6页
通过野外原位试验,对巨桉人工林进行为期14个月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施氮量为0(CK),5(L),15(M)和30(H)g N·m-2a-1,共4个处理。每月下旬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定量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 通过野外原位试验,对巨桉人工林进行为期14个月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施氮量为0(CK),5(L),15(M)和30(H)g N·m-2a-1,共4个处理。每月下旬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定量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土壤呼吸速率均为1月最低,7月最高;施氮处理3个月后,随着施氮浓度增加,氮沉降对土壤呼吸的促进效应明显,如7月份L,M和H处理较CK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8.80%,22.62%和33.17%;氮沉降使该巨桉林分土壤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O2量增加了11.93%~30.82%;2008年4,7和10月土壤呼吸速率24 h平均值均表现为CK<L<M<H;引起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主导因子是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和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双因素模型优于单因素模型,土壤温度和湿度共同解释了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的76.4%~90.5%;氮沉降量的增加使Q10值增大,表明氮沉降可能使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巨桉 土壤呼吸 华西雨屏区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向元彬 周世兴 +4 位作者 肖永翔 胡庭兴 涂利华 黄从德 高保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463,共9页
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设置了对照(CK)、氮沉降(N)、减雨(R)、增雨(A)、氮沉降+减雨(NR)、氮沉降+增雨(NA)6个处理水平,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常... 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设置了对照(CK)、氮沉降(N)、减雨(R)、增雨(A)、氮沉降+减雨(NR)、氮沉降+增雨(NA)6个处理水平,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较快,凋落枝分解较慢;凋落物夏季分解较快,其他季节分解较慢。经过18个月的分解后,凋落叶和枝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45.86%和86.67%,凋落叶分解50%需要的时间为1.42 a,比枝短6.19 a。各处理凋落物叶分解系数表现为:k(A)>k(CK)>k(NA)>k(N)>k(R)>k(NR),凋落枝质量残留率表现为:N>NR>R>NA>CK>A。模拟氮沉降、减雨和增雨处理凋落叶分解50%分别需要1.79、1.94a和1.36a,凋落枝分解50%分别需要8.84、8.63 a和6.47 a。各处理凋落叶分解95%需要5.37—11.33 a,凋落枝分解95%需要27.41—33.84 a。同一氮沉降条件下,增雨处理促进凋落叶分解,减雨处理抑制凋落叶分解;同一降雨条件下,氮沉降抑制凋落叶分解。氮沉降或降雨对凋落物的分解产生显著影响(P<0.05),其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P>0.05)。可见,在氮沉降持续增加和降雨格局改变的背景下,增雨促进了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分解,氮沉降和减雨抑制了凋落物的分解,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凋落物的分解交互作用表现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降雨 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分解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4 位作者 胡庭兴 涂利华 周世兴 肖永翔 高保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227-5235,共9页
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通过野外原位试验,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和降雨试验,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LI-COR Inc.,USA)测定了对照(CK)、氮沉降(N)、减雨(R)、增雨(W)、氮沉降+减雨(NR)、氮沉降+增雨(NW)6... 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通过野外原位试验,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和降雨试验,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LI-COR Inc.,USA)测定了对照(CK)、氮沉降(N)、减雨(R)、增雨(W)、氮沉降+减雨(NR)、氮沉降+增雨(NW)6个处理水平的土壤呼吸速率,并通过回归方程分析了温度和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氮沉降和增雨抑制了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减雨促进了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2)减雨使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年通量增加了258 g/m^2,而模拟氮沉降和增雨使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年通量分别减少了321g/m^2和406g/m^2。(3)减雨增加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模拟氮沉降和增雨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4)模拟温度和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间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小。(5)模拟氮沉降和增雨处理减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减雨处理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6)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华西雨屏区土壤CO_2释放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降雨改变 常绿阔叶林 土壤呼吸 Q_(10)值
下载PDF
降雨量改变对常绿阔叶林干旱和湿润季节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向元彬 周世兴 +3 位作者 肖永翔 胡庭兴 涂利华 黄从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734-4742,共9页
通过野外原位试验,研究降雨量改变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干旱和湿润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LI-COR Inc.,USA)测定干旱和湿润季节对照(CK)、增雨10%(LA)、增雨5%(TA)、减雨10%(LR)、减雨20%(MR)、减雨5... 通过野外原位试验,研究降雨量改变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干旱和湿润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LI-COR Inc.,USA)测定干旱和湿润季节对照(CK)、增雨10%(LA)、增雨5%(TA)、减雨10%(LR)、减雨20%(MR)、减雨50%(HR)6个处理水平的土壤呼吸速率,并通过回归方程分析温度和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湿润季节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干旱季节,HR处理对干旱季节土壤呼吸速率影响较大,而LA处理对湿润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大。TA和LR处理使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增加,而HR、LA和MR处理使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降低,干旱季节Q10值高于湿润季节。各处理湿润季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高于干旱季节,HR、MR和LA处理减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而TA和LR处理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与湿润季节相比,干旱季节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大;而与土壤温度相比,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小。在降雨量改变的背景下,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无论是干旱还是湿润季节,适当增雨和减雨都会促进土壤呼吸速率,而较高量的增雨和减雨会抑制土壤呼吸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改变 常绿阔叶林 土壤呼吸 土壤水分 Q10值
下载PDF
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氮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4 位作者 胡庭兴 涂利华 李仁洪 颜震 普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76-1481,共6页
通过原位试验,对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833株·hm 2(A1)、1 333株·hm 2(A2)、2 222株·hm 2(A3)]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各密度巨桉林分土... 通过原位试验,对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833株·hm 2(A1)、1 333株·hm 2(A2)、2 222株·hm 2(A3)]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各密度巨桉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夏季和秋季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但季节变化相对平稳,而它们土壤有机碳含量年平均值分别为22.54 g· kg 1(A1)、19.76 g·kg 1(A2)、16.84g· kg1(A3),且密度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各密度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现出与土壤有机碳相似的规律性季节变化,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减小.(3)土壤微生物熵一年内的波动较小,分别处于2.30%~2.44% (A1)、2.14%~2.39% (A2)、2.47%~2.69% (A3)之间.(4)各密度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其立地土壤有机碳、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熵季节变化相对平稳,但受到人工林密度的显著影响,并随巨桉密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和降雨量改变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向元彬 周世兴 +3 位作者 肖永翔 胡庭兴 涂利华 黄从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686-4695,共10页
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通过原位试验,在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内设置了对照(CK)、氮沉降(N)、减雨(R)、增雨(A)、氮沉降+减雨(NR)、氮沉降+增雨(NA)6个处理水平,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和降雨量改变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 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通过原位试验,在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内设置了对照(CK)、氮沉降(N)、减雨(R)、增雨(A)、氮沉降+减雨(NR)、氮沉降+增雨(NA)6个处理水平,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和降雨量改变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各土层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夏季较高,春冬季较低,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高于10—20 cm土层。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来看,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顺序表现为:R<NR<CK<A<N<NA;10—20 cm土层表现为:R<NR<A<CK<NA<N。模拟氮沉降和增雨处理促进了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的累积,模拟减雨抑制了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常绿阔叶林0—10cm土层土壤C/N值显著高于10—20 cm,土壤C/N值随土层加深而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降雨使土壤C/N降低,增雨使土壤C/N增高。同一氮沉降条件下,增雨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减雨处理减少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同一降雨条件下,氮沉降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氮沉降和降雨对土壤可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对土壤活性碳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可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活性碳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降雨量改变 土壤有机碳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效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4 位作者 胡庭兴 涂利华 周世兴 肖永翔 唐剑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3-80,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沉降处理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NH_4^+-N和NO_3^--N分布及其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CK,0g/(m^2·年))、低氮(L,5g/(m^2·年))、中氮(M,15g/(m^2·年))和高氮(H,30g/(m^2·年))4个氮... 【目的】研究不同氮沉降处理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NH_4^+-N和NO_3^--N分布及其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CK,0g/(m^2·年))、低氮(L,5g/(m^2·年))、中氮(M,15g/(m^2·年))和高氮(H,30g/(m^2·年))4个氮沉降水平,从2013年11月开始,每15d进行1次模拟氮沉降,于2014年5月和11月采集0~20cm土层土样,并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pH值等理化指标,分析不同氮沉降处理土壤NH_4^+-N和NO_3^--N与其他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无氮沉降背景下(CK),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无机氮含量为14.66~16.97mg/kg,NO_3^--N占无机氮含量的59.46%。夏季土壤中NH_4^+-N含量较高,而冬季土壤中NO_3^--N含量较高。模拟氮沉降降低了土壤的pH值,并且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pH下降作用更明显。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为CK<L<M<H。模拟氮沉降促进了土壤NO_3^--N和NH_4^+-N的累积,且0~10cm土层累积作用明显高于10~20cm土层。各氮沉降处理土壤NO_3^--N、NH_4^+-N与全氮、有机质、体积含水量之间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结论】模拟氮沉降使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增加,土壤pH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华西雨屏区 氮沉降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基质质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4 位作者 胡庭兴 涂利华 杨利林 张志 徐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2,共8页
【目的】研究林分密度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凋落物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及基质质量组成的影响。【方法】收集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叶和直径3~5mm的枝),部分凋落物在65℃烘干至恒质量并测定含水量、纤维素、木质素、C、N、P;部分... 【目的】研究林分密度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凋落物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及基质质量组成的影响。【方法】收集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叶和直径3~5mm的枝),部分凋落物在65℃烘干至恒质量并测定含水量、纤维素、木质素、C、N、P;部分自然风干后装入尼龙分解袋中,将分解袋置于稀疏(833株/hm2,株距×行距=1.5m×8m)、中密(1 333株/hm2,株距×行距=1.5m×5m)和高密(2 222株/hm2,株距×行距=1.5m×3m)巨桉林中自然分解,凋落叶于分解第60,120,180,210,240,300,360天取样,凋落枝于第90,180,270,360天取样,测定凋落物中养分、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计算碳/氮、木质素/氮、纤维素/氮、碳/磷、木质素/磷、纤维素/磷值,并采用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对木质素和纤维素残留率进行拟合。【结果】经过360d的分解,同一密度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中木质素的降解率小于纤维素的降解率。其中稀疏林凋落叶中木质素、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82.41%和93.77%,而凋落枝中木质素、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9.12%和65.65%。木质素、纤维素残留率拟合结果表明,分解系数k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稀疏林凋落物中木质素和纤维素质量损失50%和95%所需时间均短于高密林和中密林。随着巨桉林密度的减小,凋落物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率增大,凋落物C/N减小,其中稀疏林的凋落叶、枝中C/N较初始值分别下降了12.73%和47.24%。凋落叶中木质素/N、C/P、木质素/P和凋落枝中纤维素/N、纤维素/P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减小。【结论】四川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不同林分密度对巨桉林凋落物基质质量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凋落物基质质量 木质素 纤维素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4 位作者 胡庭兴 涂利华 周世兴 肖永翔 高保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8-74,82,共8页
【目的】研究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量的响应,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通过野外原位试验,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测定对照(CK,0g/(m^2·a))、低氮(L,5g/(m^2·a))、中氮(M... 【目的】研究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量的响应,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通过野外原位试验,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测定对照(CK,0g/(m^2·a))、低氮(L,5g/(m^2·a))、中氮(M,15g/(m^2·a))和高氮(H,30g/(m^2·a))4个氮沉降水平的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10cm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关系,以及氮沉降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呈单峰型,在夏季较高,冬季较低。模拟氮沉降处理4次后,各氮沉降处理开始表现出对CO_2释放的抑制作用,在夏季抑制作用最明显,且氮沉降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全年L、M和H氮沉降处理的CO_2释放量分别比CK降低6.88%,15.76%和28.17%。模拟氮沉降使得土壤呼吸Q_(10)值减小,CK、L、M和H处理的Q10值分别为2.77,2.60,2.45和2.40,这表明随氮沉降量增大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降低。单因素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与土壤温度相比,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小。经过连续1年氮沉降后,L、M、H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分别比CK降低9.65%,14.51%,25.47%和11.40%,19.51%,23.31%,且均与CK差异显著。【结论】在氮沉降持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氮沉降使得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向大气中排放的CO_2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华西雨屏区 氮沉降 土壤呼吸
下载PDF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长江防护林区的土壤侵蚀动态特征--以湖北省红安县倒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赞 胡庭兴 +2 位作者 赵安玖 黄从德 高友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301,共7页
以长江流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区湖北省红安县境内倒水河流域4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研究区20余年的土壤侵蚀进行估算,分析了自长江防护林建设以来的全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以及林区... 以长江流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区湖北省红安县境内倒水河流域4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研究区20余年的土壤侵蚀进行估算,分析了自长江防护林建设以来的全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以及林区土壤侵蚀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长江防护林建设的深入开展,该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从1979年的20.84%恢复到了2001年的37.25%,土壤侵蚀得到明显控制。侵蚀面积从75736.1 hm2减少到66707.8 hm2,共减少了9028.3 hm2。中度及以上强度的土壤侵蚀已基本消失,林区无明显侵蚀的面积从1928.6hm2增加到12803.1 hm2,增长了近6倍。林区土壤侵蚀已以中度侵蚀为主转变为以轻Ⅰ侵蚀为主,森林植被的恢复对流域的水土保持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动态 遥感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长江防护林
下载PDF
蜀柏毒蛾生殖行为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 被引量:33
14
作者 张坤胜 杨伟 +6 位作者 卓志航 邓忠彬 杨春平 杨桦 周建华 肖银波 贾玉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4,共9页
为了探索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性信息素产生和释放规律,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蜀柏毒蛾奠定基础,本研究在野外及室内温度22±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4L∶10D条件下观察研究了蜀柏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尾... 为了探索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性信息素产生和释放规律,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蜀柏毒蛾奠定基础,本研究在野外及室内温度22±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4L∶10D条件下观察研究了蜀柏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尾、产卵行为,触角电位反应测定处女雌蛾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的时辰节律。结果表明:蜀柏毒蛾羽化行为全天可见,主要集中在1:00-5:00,占总羽化量的44.94%,7:30-11:00进行婚飞和交尾,交尾高峰期出现在8:30左右,交配时间少则2h,多则8h,求偶、交配均发生在光期。随着日龄的增加,召唤时间前移并且延长,1日龄的处女雌蛾交尾时间较短;雌蛾羽化当天就可交尾,2日龄雌蛾交尾率最高,达36.67%。雌蛾分多处产卵,雌蛾一生最高产卵量达402粒,最低产卵量为78粒。羽化当天的雌蛾体内性信息素含量较低,第2天最高,以后逐日下降;2日龄蜀柏毒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产生量从7:00起逐渐增加,8:30-9:30时最高,9:30后逐渐减小。雄蛾对处女雌蛾腺体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在8:30-9:00最强,说明8:30-9:00是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高峰期。蜀柏毒蛾的羽化、求偶、交尾及性信息素的产生与释放存在一定的时辰节律,野外处女雌蛾诱蛾试验证实了性信息素释放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生殖行为 羽化 交尾 性信息素 时辰节律
下载PDF
室内条件下云斑天牛成虫相遇行为反应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桦 杨伟 +4 位作者 杨春平 杨茂发 王保新 朱天辉 黄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了探索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雌雄成虫的交配机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视频轨迹捕捉系统(Etho Vision3.1)自动记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斑天牛的两性相遇行为进行了研究。行为仪分析结果表明,雌雌、雄雄与雌雄相遇过程... 为了探索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雌雄成虫的交配机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视频轨迹捕捉系统(Etho Vision3.1)自动记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斑天牛的两性相遇行为进行了研究。行为仪分析结果表明,雌雌、雄雄与雌雄相遇过程中,雌雄在轨迹相交时间和净相对运动上显著长于雌雌和雄雄(P<0.05),而在反应前时间上显著短于雌雌和雄雄相遇情况(P<0.05)。室内试验观察表明,云斑天牛成虫相遇包括避让、打斗和交配3种行为。雌雌相遇发生避让的频率最高为80.98%(P<0.05)。雄雄相遇发生避让的频率为78.03%,显著高于发生打斗的频率21.96%(P<0.05);雌、雄成虫与正在交配的一对成虫相遇发生避让的频率显著高于另外3种行为[打斗(继续交配)、打斗(结束交配)、打斗(与后来者交配)](P<0.05),雌、雄成虫发生避让、打斗(继续交配)和打斗(结束交配)3种行为的发生频率存在性别差异(P<0.05);当雄雄相遇中成虫是初次相遇时,在发生打斗的频率上显著高于再次相遇(P<0.05),成虫在雄雄相遇发生避让的频率上,再次相遇显著高于初次相遇(P<0.05),雌雄成虫初次相遇发生交配的频率显著高于再次相遇的频率(P<0.05)。云斑天牛成虫相遇行为的研究为研究云斑天牛召唤机制、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及成虫繁殖行为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行为反应 相遇行为 避让 打斗 交配
下载PDF
长足大竹象交配行为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桦 杨伟 +4 位作者 杨春平 蔡艳 蒲远凤 付焱文 何芝然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探索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成虫的交配行为规律。【方法】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完整的交配过程,比较了不同寄主及虫体大小间交配行为的差异。【结果】长足大竹象一次完整的... 【目的】探索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成虫的交配行为规律。【方法】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完整的交配过程,比较了不同寄主及虫体大小间交配行为的差异。【结果】长足大竹象一次完整的交配包括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4个阶段,雌雄都有多次交配行为。室内试验证明,长足大足象完整交配时间为21.71±1.84 min,其中示爱时间为0.46±0.05 min,抱对时间为6.18±0.38 min,插入输精时间为8.36±0.62 min,配后保护时间为6.71±0.79 min。雄虫初次交配时,在示爱、抱对和插入输精时间上均显著长于有交配经历的雄虫(P<0.05)。长足大竹象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交配时间存在差异,在慈竹上的示爱时间(0.46±0.05 min)和插入输精时间(8.36±0.62 min)显著长于在唐竹、撑×绿杂交竹、孝顺竹和芦竹上的时间(P<0.05);在孝顺竹上的配后保护时间显著长于在其他植物上的时间(P<0.05)。长足大竹象成虫会选择最适体长的配偶进行交配,当雌虫体长≥3.3 cm和3.0~3.2 cm时,与不同体长的雄虫在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时间上都显著长于其他体长的雌虫(P<0.05)。林间长足大竹象的交配行为与室内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足大竹象交配过程,也对研究该虫的繁殖行为学及行为控制技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足大竹象 交配行为 示爱 抱对 输精 配后保护
下载PDF
巨桉凋落叶分解对牧草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洪 米小华 +4 位作者 胡庭兴 姜清成 吴秀华 李彬 赵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0-819,共10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巨桉凋落叶(0、50、100、150g凋落叶分别与8kg土壤混合)在分解过程中对牧草老芒麦和红三叶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几种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响应。结果显示:(1)两种牧草的草层高和生物量均随土壤中凋落叶剂...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巨桉凋落叶(0、50、100、150g凋落叶分别与8kg土壤混合)在分解过程中对牧草老芒麦和红三叶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几种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响应。结果显示:(1)两种牧草的草层高和生物量均随土壤中凋落叶剂量增大而减小,草层高受抑制的程度随分解时间延长而先强后弱。(2)凋落叶处理促进了老芒麦的净光合速率(Pn),使其对光和CO2的适应范围增大,表观量子效率(AQY)(50g处理除外)和羧化速率(CE)升高,对红三叶的光适应范围也有促进作用,并在低剂量(50g)下提升其Pn、AQY和CE,但降低其CO2适应范围;两种牧草暗呼吸速率(Ra)或光呼吸速率(Rp)几乎在各凋落叶处理下均高于CK。(3)红三叶的生长和光合生理受到的化感综合效应(平均0.317)小于老芒麦(平均0.380),表现出更强的抗性。(4)凋落叶在分解到20~60d时明显促进了土壤磷酸酶活性,在20~40d时明显促进了蔗糖酶活性,之后促进作用减弱,并与两种受体草层高受抑制作用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受影响的程度较小。研究认为,巨桉凋落叶分解,通过释放化感物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受体,尽管受体可能通过提高对光和CO。的利用能力来应对化感胁迫,但其呼吸消耗增大,生长始终表现为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凋落叶 土壤酶 光合生理 林草复合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核桃单株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垟 肖千文 +7 位作者 黄丽媛 蒲光兰 孙权 罗永飞 张志才 陆学均 廖运红 陈定根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对石棉县调查的44株核桃优良单株的单位投影面积产量、三径、风干果重、壳厚、仁重、出仁率、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果形、色泽、果面、取仁难易、种仁颜色、饱满度、风味和内隔壁16个经济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成分... 对石棉县调查的44株核桃优良单株的单位投影面积产量、三径、风干果重、壳厚、仁重、出仁率、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果形、色泽、果面、取仁难易、种仁颜色、饱满度、风味和内隔壁16个经济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2.586%,可以代表核桃果用、外观、产量、仁用等4种利用类型的相关指标。比较不同主成分及综合表现得出排名,列出不同用途及综合得分前十名的优良单株作为参考。评价结果与优良单株实际表现接近,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核桃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评选,具有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以对不同育种目标的核桃优良性状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经济性状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视觉在云斑天牛成虫选择寄主和寻找配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桦 王保新 +3 位作者 杨伟 杨春平 蔡艳 何晓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26,共5页
为了探明视觉因素对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成虫选择寄主颜色和寻偶行为的影响,采用室内色卡选择和视频轨迹捕捉系统(EthoVision 3.1)自动记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斑天牛成虫的视觉选择进行了研究。色卡选择试验表明... 为了探明视觉因素对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成虫选择寄主颜色和寻偶行为的影响,采用室内色卡选择和视频轨迹捕捉系统(EthoVision 3.1)自动记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斑天牛成虫的视觉选择进行了研究。色卡选择试验表明,在自然光下未交配雌虫对玄武石灰色(18.89%)、未交配雄虫对深黄色(14.44%)、已交配雌虫对绿松石绿(15.56%)的选择率最高;在人造光下未交配雌虫对褐齐墩果色(16.11%)、未交配雄虫对深黄色(14.44%)、已交配雌虫对绿松石绿(14.44%)的选择率最高。行为仪分析结果表明,当雌虫或雄虫被遮眼后,相应的搜寻时间、距离、头部转动角度和仰起次数都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果为云斑天牛行为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视觉选择 寄主颜色 寻偶行为
下载PDF
石棉核桃坚果品质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垟 肖千文 +7 位作者 黄丽媛 蒲光兰 孙权 罗永飞 张志才 陆学均 寥运红 陈定根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9,共5页
以四川省石棉县所选的42株优树核桃坚果为试材,对体现果实品质的腹径、缝径、果高、风干果重、壳厚、仁重、出仁率、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腹径、缝径、果高、风干果重、仁重之间,两两都呈... 以四川省石棉县所选的42株优树核桃坚果为试材,对体现果实品质的腹径、缝径、果高、风干果重、壳厚、仁重、出仁率、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腹径、缝径、果高、风干果重、仁重之间,两两都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壳厚与风干果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腹径、缝径、果高、仁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腹径和粗蛋白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一元回归分析得出各指标间的线性函数关系。对风干果重和仁重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更全面的函数关系,进一步讨论,得出风干果重和仁重具有相互的最佳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品质 相关性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