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MMYT玉米种质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性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永建 张莉萍 +1 位作者 潘光堂 荣廷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34,共5页
研究了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群体在四川生态环境下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性。结果表明,参试的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群体内存在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墨... 研究了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群体在四川生态环境下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性。结果表明,参试的7 个 C I M M Y T玉米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群体内存在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墨白961、墨白962和墨白963 属光周期敏感型种质。墨白968 属中度光周期敏感型种质, 墨白964 和墨白966 较适合于四川生态条件, 墨白967 虽然抽丝、成熟均最早且无明显的光周期反应, 但由于其综合性状表现不佳, 没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变异 光周期敏感性 玉米种质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玉米育种的应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荣廷昭 潘光堂 +1 位作者 黄玉碧 唐祈林 《作物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12-14,共3页
本文介绍了玉米域带分布不同的玉米种质特点,重点阐述了在温带地区如何利用热带种质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以育成的温带育种用的热带种质优良自交系S37为例,说明在温带地区玉米育种如何利用热带种质的方法。
关键词 热带玉米 温带玉米 种质
下载PDF
CIMMYT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明顺 张世煌 +4 位作者 潘光堂 李新海 夏先春 田清震 白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1-677,共7页
采用NCII 设计,以齐205、CA375 和CA339 为测验种,与22 个来自于CIMMYT 的亚热带QPM 自交系配制66 个测交组合,经过两年完全区组田间试验,分析22 个CIMMYT 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CML181、CML182、CML194、CML179、CML1... 采用NCII 设计,以齐205、CA375 和CA339 为测验种,与22 个来自于CIMMYT 的亚热带QPM 自交系配制66 个测交组合,经过两年完全区组田间试验,分析22 个CIMMYT 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CML181、CML182、CML194、CML179、CML193 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我国的QPM 种质改良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来源于群体Pool32、UWO417、WOMTA、CYO 和Pool33 的自交系与CA375、CA339 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可划在同一个杂种优势群,定为QA 群。来源于群体Pool34 和UYO 的自交系与齐205 的亲缘关系较近,可划在同一杂种优势群,定为QB 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CIMMYT亚热带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玉米幼穗培养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43
4
作者 付凤玲 李晚忱 刘玉贞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78-281,共4页
基本培养基加脯氨酸和水解酪蛋白组成的诱导培养基Ⅲ,可诱导参试的大多数玉米自交系、杂交种及远缘杂交后代,10~15mm 长的雌雄幼穗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通过继代增殖分化再生完整植株。各种基因型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导较... 基本培养基加脯氨酸和水解酪蛋白组成的诱导培养基Ⅲ,可诱导参试的大多数玉米自交系、杂交种及远缘杂交后代,10~15mm 长的雌雄幼穗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通过继代增殖分化再生完整植株。各种基因型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导较大,有的诱导率为0 ,有的高达80% ,大致有杂交种> 自交系> 远缘杂交后代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穗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玉米秃尖的研究 Ⅰ.玉米雌穗小花数目的遗传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祈林 荣廷昭 黄玉碧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34-38,共5页
本试验以8个在杂交后代表现出不同秃尖程度的自交系及其组配的一套8×8的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总小花数、退化花数和未受精花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各组合总小花数目的多少是由基因型决定的,F1代的多花优势与双亲的多花性... 本试验以8个在杂交后代表现出不同秃尖程度的自交系及其组配的一套8×8的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总小花数、退化花数和未受精花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各组合总小花数目的多少是由基因型决定的,F1代的多花优势与双亲的多花性呈高度的正相关。雌穗上的小花能否发育成有效花,组合间有差异。一般在果穗的顶部出现退化花和未受精花,是影响有效花数目最直接的因素,雌穗上退化花和未受精花数目的多少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秃尖 小花 遗传特性
下载PDF
空间条件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曹墨菊 荣廷昭 潘光堂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0年第2期14-16,共3页
1996年利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实验卫星搭载玉米种子 ,回收后田间种植观察 ,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处理当代只有少数性状表现出变异 ,处理后的自交一代、自交二代在株高、穗位高、生育期、育性等方面表现出分离 ;且... 1996年利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实验卫星搭载玉米种子 ,回收后田间种植观察 ,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处理当代只有少数性状表现出变异 ,处理后的自交一代、自交二代在株高、穗位高、生育期、育性等方面表现出分离 ;且遗传基础复杂群体比纯系材料更易出现变异 ,这预示着太空处理可望在株高、穗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卫星搭载 农艺性状 遗传改良 空间诱变
下载PDF
我国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晚忱 荣廷昭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14,共5页
本文介绍了国外玉米遗传育种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动态 ,根据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 2 1世纪初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玉米 遗传育种 基因工程 DNA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 被引量:35
8
作者 黄玉碧 荣廷昭 《作物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77-80,共4页
我国共有糯玉米种质资源767份,分布于16个省、市、自治区,8个玉米区都有,其中82.4%分布于广西(273份)、四川(40份)、贵州(67份)和云南(252份)等西南地区.糯玉米起源于我国,其种质资源具有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糯玉米 种质资源 遗传
下载PDF
玉米优良自交系转基因受体系统建立及转化后的筛选与再生 被引量:27
9
作者 付凤玲 张莉萍 朱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97-99,共3页
通过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和改进 ,提高了诱导玉米优良自交系幼胚产生胚性愈伤组织 ,建立转基因受体系统的效率。通过比较试验 ,确定了潮霉素筛选的浓度和方法。PCR检测证明 ,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
关键词 玉米 优良自交系 转基因受体系统 基因枪 潮霉素
下载PDF
玉米太空处理纯系材料表型性状的田间观察和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荣廷昭 潘光堂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56-156,共1页
玉米太空处理纯系材料表型性状的田间观察和同工酶分析荣廷昭,潘光堂(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中心雅安625000)以1994年经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玉米自交系SC3不同株系、不同世代材料12份,SC。的后代材料1份为供试材... 玉米太空处理纯系材料表型性状的田间观察和同工酶分析荣廷昭,潘光堂(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中心雅安625000)以1994年经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玉米自交系SC3不同株系、不同世代材料12份,SC。的后代材料1份为供试材料,以未经搭载处理但同期连续自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酶分析 太空处理 表型性状 田间观察 过氧化物 雄性不育 玉米研究 性状变异 四川农业大学 太空诱变
下载PDF
多胞质、多核背景下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墨菊 荣廷昭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407-413,共7页
对玉米同核异质和同质异核两套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单核至双核期的花药,采用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及光密度扫描方法进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同工酶在同一核背景下的不胞质之间和同一胞... 对玉米同核异质和同质异核两套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单核至双核期的花药,采用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及光密度扫描方法进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同工酶在同一核背景下的不胞质之间和同一胞质下的不同核背景之间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各类不育系与其相应保持系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结合试验结果文中还对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同核异质 同质异核 细胞质雄性不育 同工酶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系的质、核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墨菊 荣廷昭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440-444,共5页
选用一组同核异质、四组同质异核不育系及保持系分别与测验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测交F1的吐丝期、株高、穗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①同核异质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胞质效应;同质异核组不同核背景之间表现出的差... 选用一组同核异质、四组同质异核不育系及保持系分别与测验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测交F1的吐丝期、株高、穗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①同核异质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胞质效应;同质异核组不同核背景之间表现出的差异较为明显。大多数性状的核基因组变异大于胞质基因组变异。②不育系在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上存在有质核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同核异质 同质异核
下载PDF
化学诱导的玉米孤雌生殖系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光堂 荣廷昭 +1 位作者 刘礼超 涂升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45-52,共8页
应用不完全双到杂交配合力分析、Hayman双列杂交遗传分析和因子聚类分析法分析了用化学诱导产生的14个玉米孤雌生殖系(P1组)作母本与5个我室自育优良自交系(P2组)作父本组配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结果。各系各性状的G... 应用不完全双到杂交配合力分析、Hayman双列杂交遗传分析和因子聚类分析法分析了用化学诱导产生的14个玉米孤雌生殖系(P1组)作母本与5个我室自育优良自交系(P2组)作父本组配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结果。各系各性状的GCA和SCA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单株穗粒重的GCA以孤雌生殖系405最高(25.19%);被测7个性状中,出籽率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株高、穗位高、穗长、单株穗粒重有加性、显性基因效应,百粒重和行粒数2个性状,除探测到了加性、显性基因效应外,还获得有上位性基因效应存在的证据;供试的P1组各系相对与P2组的各系,在各性状上都有较多的显性基因。对70个杂交种采用因子聚类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孤雌生殖系组配的杂交种趋向归于不同的类别,表明来源相同的孤雌生殖系,既有其表现差异性的一面,又有其相似性的一面。还对优良孤雌生殖系405的利用前景及其它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孤雌生殖系 配合力 遗传分析 化学诱导
下载PDF
玉米同核异质不育系与测验系杂交不同回交后代的育性观察
14
作者 曹墨菊 荣廷昭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5,共5页
本研究是以3个测交组合的不同回交世代为材料,对其育性表现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育性表现不仅受细胞质影响,也受细胞核影响,是质核互作的结果;分离世代的育性表现不符合孟德尔式的分离比例,随不育系核组成比例的不同而不... 本研究是以3个测交组合的不同回交世代为材料,对其育性表现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育性表现不仅受细胞质影响,也受细胞核影响,是质核互作的结果;分离世代的育性表现不符合孟德尔式的分离比例,随不育系核组成比例的不同而不同,育性表现为一种数量性状;育性恢复可能存在有杂种优势现象和配合力效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回交 育性 同核异质不育系 杂交
下载PDF
两种方法对玉米几个形态性状遗传效应的比较分析
15
作者 许明陆 潘光堂 +3 位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张兴端 张健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z1期6-9,共4页
本试验采用 7个自选系、7个外引系、外杂选系和按NCⅡ组配的 4 9个杂种F1组合为研究材料。对差异显著的 6个形态性状应用混合线性模型、配合力两种分析方法对遗传方差和遗传力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混合模型分析穗位叶长与叶宽仅... 本试验采用 7个自选系、7个外引系、外杂选系和按NCⅡ组配的 4 9个杂种F1组合为研究材料。对差异显著的 6个形态性状应用混合线性模型、配合力两种分析方法对遗传方差和遗传力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混合模型分析穗位叶长与叶宽仅揭示了显著的加加上位性与显性效应 ,苞叶长、苞叶数、苞叶重、果柄长等 4个性状只揭示了显性和加性效应 ;而配合力分析是在加 -显遗传模型基础上进行的 ,只能揭示加性和显性效应。两种分析方法所得各遗传方差分量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其差异因性状而异。分析表明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方法对剩余方差分量或 (和 )加性遗传方差分量估算不同而引起的。广义遗传力差异大小是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而引起 ;狭义遗传力差异一部分是基因与环境的互作 ,另一部分却是两种方法所估算的加性 (加加上位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混合模型 配合力 遗传模型 NCⅡ设计 形态性状
下载PDF
我国主要鲜食玉米产区高铁锌含量种质资源的筛选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福成 于永涛 +6 位作者 胡尔良 王桂跃 胡建广 潘光堂 张世煌 李新海 郝转芳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6,共4页
通过分析我国主要鲜食玉米产区种质资源中铁锌微营养成分,筛选出浙糯玉4号、浙803糯、德宏紫玉米和梅玉米铁锌含量相对较高的糯玉米材料及正甜613、正甜38和粤甜13铁锌含量相对较高的甜玉米材料。持续稳定地选育高铁锌含量的玉米材料是... 通过分析我国主要鲜食玉米产区种质资源中铁锌微营养成分,筛选出浙糯玉4号、浙803糯、德宏紫玉米和梅玉米铁锌含量相对较高的糯玉米材料及正甜613、正甜38和粤甜13铁锌含量相对较高的甜玉米材料。持续稳定地选育高铁锌含量的玉米材料是改良和提升其微营养含量的有效办法,通过高铁锌含量鲜食玉米的重点推广可改善我国贫困山区人口的微营养缺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铁锌含量 生物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