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与不联合白内障手术对术后早期眼压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杰 刘三梅 +2 位作者 李芳 董文韬 钟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2-735,741,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与不联合白内障手术对术后早期眼压波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开展的微创玻璃体切割术(25G或27G)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47例(47眼)(联合手术组)和同期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与不联合白内障手术对术后早期眼压波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开展的微创玻璃体切割术(25G或27G)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47例(47眼)(联合手术组)和同期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170例(170眼)(单纯玻切术组)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3个月,记录视力及眼压情况,尤其记录术后1 d、2 d、3 d及7 d患者的眼压。结果术后1周内,单纯玻切术组眼压波动为(6.1±7.6)mm Hg(1 k Pa=7.5 mm Hg),高于联合手术组的眼压波动(3.3±5.0)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4,P=0.017)。单纯玻切术组高眼压、低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2.9%及19.4%,联合手术组分别为8.5%、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85,P=0.408;χ~2=3.094,P=0.079)。而单纯玻切术组大幅眼压波动发生率为24.1%(41眼),联合手术组为8.5%(4眼),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6,P=0.019)。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相比,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手术术后早期高眼压、低眼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联合手术术后早期眼压大幅波动的发生率比单纯玻璃体切割术低,维持术后眼压稳定可能是联合手术的优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手术 高眼压 低眼压 眼压波动
下载PDF
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及IL-35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8
2
作者 周俊宇 刘扬 +5 位作者 王燚 魏亮 杨洪吉 罗兰云 黄孝伦 邓绍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35(IL-3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的17例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和17例健康志愿者外... 目的探讨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35(IL-3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的17例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和17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IL-35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CD4^+CD25^+CD127^(low)/CD4^+T cells)为4.68%~10.30%(7.97%±1.47%),对照组为5.09%~9.25%(6.65%±0.9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IL-35水平为66.24~101.23 pg/ml(81.26 pg/ml±10.42 pg/ml),对照组IL-35为19.59~79.64 pg/ml(42.61 pg/ml±17.8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IL-35与Treg细胞同步升高,并且呈正相关(R=0.566 7,P=0.010 1)。结论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IL-35表达水平上调,两者可能与泡型包虫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泡型包虫病 调节性T细胞 白介素-35
下载PDF
脉管异常类疾病的分类及相关临床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文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621-625,共5页
脉管异常类疾病是一组以血管和淋巴管病变为主的疾病,多发生于儿童。不同类型脉管异常类疾病具有各自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特征。准确合适的分类有利于临床决策和预后的改善。目前对脉管异常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新的分类越来越细... 脉管异常类疾病是一组以血管和淋巴管病变为主的疾病,多发生于儿童。不同类型脉管异常类疾病具有各自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特征。准确合适的分类有利于临床决策和预后的改善。目前对脉管异常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新的分类越来越细,治疗理念和技术也不断更新,而临床诊疗上仍然存在治疗时机、指征、治疗方法等不明确或有争议的现象,亟待进一步完善与规范。本文旨在阐述脉管异常类疾病的分类及相关临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畸形 淋巴管畸形 儿童
下载PDF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卢婷 马青华 +3 位作者 黄馨月 薛朝杨 张利 李显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4期2530-253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高危因素筛查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四川地区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2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18例。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高危因素筛查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四川地区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2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18例。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通过电话随访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6个月实施基于高危因素筛查(由我科卒中健康管理师筛查出院患者高危因素)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及出院12个月内的卒中复发率。结果:出院后12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高于自身出院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高危因素筛查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二级预防的认知水平及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个体化 健康教育 二级预防
下载PDF
极低体质量近存活期分娩儿一例的出生后早期管理
5
作者 唐彬秩 阳倩 +3 位作者 凌其英 李茂军 石伟 吴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59-2566,共8页
近存活期分娩(PVB)儿各组织系统发育极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器官功能损害和并发症,预后常不佳。目前关于PVB儿出生后早期管理的报道不多,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仍是围产医学所面临的挑战。经有效的新生儿复苏和呼吸循环支持、积极的营养支持... 近存活期分娩(PVB)儿各组织系统发育极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器官功能损害和并发症,预后常不佳。目前关于PVB儿出生后早期管理的报道不多,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仍是围产医学所面临的挑战。经有效的新生儿复苏和呼吸循环支持、积极的营养支持和喂养、防治感染、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管理、积极处理早产儿相关并发症,以及发育支持护理、家庭参与式护理等一系列个体化管理和精细化护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了1例胎龄23周,出生体质量(BW)为450 g的PVB儿。本文通过总结1例PVB儿的出生后早期管理,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提高BW<500 g的PVB儿存活率并获得良好预后提供经验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超低出生体重婴儿 个体化医学 护理 新生儿护理 近存活期分娩 病例报道
下载PDF
院前急救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实践--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探索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强晖 曾俊 吕传柱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1年第18期5-5,共1页
院前急救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70余年演进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上海等几大城市设立单纯的急救站到国内120急救电话专号的正式开通,从全国城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初步形成到2008年正式实施的院前急救的第... 院前急救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70余年演进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上海等几大城市设立单纯的急救站到国内120急救电话专号的正式开通,从全国城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初步形成到2008年正式实施的院前急救的第一部国家行业标准——《救护车》(WS/T 292-2008),再到国内全面施行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医疗急救 急诊急救 120急救 国家行业标准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急救站 新中国成立初期
原文传递
阿片类受体拮抗剂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马俊丽 魏新川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406-1408,1410,共4页
阿片受体激动剂是目前围术期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良好的镇痛可以降低患者应激水平、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病死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速康复.但是,其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等... 阿片受体激动剂是目前围术期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良好的镇痛可以降低患者应激水平、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病死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速康复.但是,其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等,也会对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阿片类镇痛药是临床控制疼痛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自1952年吗啡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1982年哌替啶上市;1984年芬太尼上市;1986—1996年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等相继上市,为围术期临床麻醉与疼痛管理提供了良好的选择[1-3].阿片类镇痛药及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受到广大医务学者的关注.2017年以问卷形式对全国麻醉医师的镇痛药品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围术期镇痛使用阿片类药物约占79.74%[4].其中,PONV是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常见的不良反应,轻微的术后PONV就会引起患者各种不适,而严重的PONV甚至可以使动脉压、颅内压、眼压等增加,引起伤口裂开、切口疝、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不利于预后康复,对于患者可能出现延迟出院或导致再次入院及增加住院费用的情况[5].在此背景下,了解围术期阿片类药物与PONV的相关性、机制及对应的预防PONV方案,可为临床围术期镇痛患者提供用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心 呕吐 麻醉 手术 阿片类药物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胸腺瘤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马俊梅 徐冰 +1 位作者 蒋琴 刘文英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切除儿童胸腺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例胸腺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0.1±2.7)岁;其中5例合并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所有患儿术前CT检查均提示肿瘤包膜完整,... 目的探讨胸腔镜切除儿童胸腺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例胸腺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0.1±2.7)岁;其中5例合并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所有患儿术前CT检查均提示肿瘤包膜完整,未见明显侵犯周围组织,大小在2.3~5.1 cm。6例患儿均行胸腔镜下右侧胸腔入路胸腺瘤切除术。结果全部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为(52.5±17.5)min,出血量为(6±4)ml。术后未发生伤口及胸腔内感染,未出现术后肌无力危象。患儿于术后3~5 d出院,平均4 d。6例患儿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胸腺瘤,按照WHO胸腺肿瘤国际肿瘤学分类A型3例,AB型1例,B1型2例;分期均为Ⅰ期。6例随访时间为(25±2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胸腺瘤安全、可行,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儿需行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腔镜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