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农筒恢卷叶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邓加省 余显权 +1 位作者 王锦 高贵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1005-1009,共5页
本文在大田条件下,用贵州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的叶片自然卷曲的籼稻恢复系贵农筒恢作亲本材料,与生产上常用恢复系CDR22、绵恢501、密阳46、多系1号、蜀恢162、泸恢6、蜀恢725、Q31678、明恢86、838、测64-7、6078、明恢63、恢7... 本文在大田条件下,用贵州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的叶片自然卷曲的籼稻恢复系贵农筒恢作亲本材料,与生产上常用恢复系CDR22、绵恢501、密阳46、多系1号、蜀恢162、泸恢6、蜀恢725、Q31678、明恢86、838、测64-7、6078、明恢63、恢77、桂34、晚3等组配,测定亲本、正反交杂种F1、正交F2及回交B1C1的叶片卷曲度,结果表明:用叶片全卷的贵农筒恢与平叶型的品种组配,不论正反交,杂种F1的剑叶及倒二叶均呈半卷叶型,表明其卷叶性状是由核基因控制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卷叶性状是由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的混合遗传,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的模型,在F2代主基因的遗传率为0.80左右,多基因遗传率为0.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农筒恢 卷叶性状 遗传 模型
下载PDF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加省 余显权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0-44,共5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受到育种家的广泛重视 ,它的形成机理同细胞质遗传理论密切相关。在杂交水稻生产中不育系决定着杂交水稻的生产及其种植面积。在不育性研究中主要是研究育性恢复基因对不育基因的恢复能力。前人的研究主要是从一...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受到育种家的广泛重视 ,它的形成机理同细胞质遗传理论密切相关。在杂交水稻生产中不育系决定着杂交水稻的生产及其种植面积。在不育性研究中主要是研究育性恢复基因对不育基因的恢复能力。前人的研究主要是从一个恢复系对应的一个不育系进行 ,也有人尝试着用恢杂的方式进行恢复基因的位置研究 ,不同的类型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对野败型、包台型、滇型、红莲型、马协型的遗传及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综述 ,对分子生物技术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中的发展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 雄性不育 分子标记
下载PDF
黔油16号晚秋高产保优制种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大雄 刘元春 官国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7-108,共2页
黔油16号于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分别通过贵州省审定和国家审定,适宜于长江上游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为了加速和提高该品种的制种面积与制种产量,解决初花期的微粉问题,经过近几年在四川省剑阁县等地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采用晚... 黔油16号于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分别通过贵州省审定和国家审定,适宜于长江上游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为了加速和提高该品种的制种面积与制种产量,解决初花期的微粉问题,经过近几年在四川省剑阁县等地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采用晚秋播种的高产保优制种技术,以促进该品种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油16号 晚秋 高产保优 制种技术
下载PDF
杂交玉米新品种金锋5688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安兴智 李昌军 +1 位作者 何恒 李大德 《农技服务》 2010年第9期1107-1107,1109,共2页
阐述了杂交玉米新品种金锋5688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在贵州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大田生产示范中产量表现和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玉米 新品种 金锋5688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热带玉米Suwan1群体导入不同类型温带种质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向阳 胡兴 +3 位作者 祝云芳 王安贵 刘朋飞 陈泽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3,21,共6页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别将热带玉米Suwan1群体与我国温带玉米5大类群骨干自交系杂交,形成新的综合种,再与4个测验种杂交,组配36个杂交组合。通过2年1点的田间杂交组合8个表型(产量相关性状)评价,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合力效应分析。方差...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别将热带玉米Suwan1群体与我国温带玉米5大类群骨干自交系杂交,形成新的综合种,再与4个测验种杂交,组配36个杂交组合。通过2年1点的田间杂交组合8个表型(产量相关性状)评价,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合力效应分析。方差分析表明,各杂交组合之间8个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大小为CML171/Suwan1>Dan340/Suwan1>P159/Suwan1>18599/Suwan1>Chang7-2/Suwan1>Mu6/Suwan1>zheng58/Suwan1>91-95/Suwan1>Mo17/Suwan1。根据联合产量分析,在36个组合中18599×Dan340/Suwan1和Dan340×CML171/Suwan1的杂种优势表现较强。由此,表现较好的杂种优势组型为PB、Tangsipingtou×Lvdahonggu/Suwan1(Reid/Suwan1)、Reid×Tangsipingtou/Suwan1、Reid×Lancaster/Suwan1,将Suwan1导入我国5大类群所形成的新种质对玉米的产量和其他性状的改良可以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uwan1 杂种优势组型 配合力 温带种质
原文传递
不同供体对玉米自交系QR273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向阳 陈泽辉 +5 位作者 胡兴 兰琴英 祝云芳 王安贵 陈建军 任洪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9,共5页
基于田间试验统计和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4个供体对优良热带玉米自交系QR273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供体间的6个性状在P=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以自交系QB572、QB576和T32为供体,改良系与QR273在穗长性状上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基于田间试验统计和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4个供体对优良热带玉米自交系QR273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供体间的6个性状在P=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以自交系QB572、QB576和T32为供体,改良系与QR273在穗长性状上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在穗粗和穗行数上多数改良系得以提高。不同供体大多数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变化幅度小,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组合均由供体QB576和T32所提供。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从146对引物中用筛选出的清晰稳定的引物42对,对33份供试材料进行同源性位点扩增,共检测到162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点检测到等位基因数位3.9个,变化范围1-6个。每个位点的PIC值变幅为0.079 5-0.515 9,平均为0.283 8。通过UPGMA和主坐标分析,将供试材料被划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除QB2147、QB2188、QB1955、QB2163和QB2164外其他QR273改良系;第Ⅱ类群为QB2147;第Ⅲ类群为QB2188、T32、QB572和QB576;第Ⅳ类群为QB1955、QB2163、QB2164和QB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供体 自交系 SSR标记 改良效应
原文传递
热带玉米Suwan群体的遗传特性及育种潜势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向阳 陈泽辉 +3 位作者 胡兴 祝云芳 王安贵 陈建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5,共5页
基于对玉米Suwan 1、Suwan 3和Suwan 5群体的植物形态学农艺性状特征特性调查与玉米Suwan 1群体的遗传潜势研究,对玉米Suwan 1、Suwan 3和Suwan 5群体的遗传特征特性和Suwan 1群体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热带玉米Suwan 1群体的综合性... 基于对玉米Suwan 1、Suwan 3和Suwan 5群体的植物形态学农艺性状特征特性调查与玉米Suwan 1群体的遗传潜势研究,对玉米Suwan 1、Suwan 3和Suwan 5群体的遗传特征特性和Suwan 1群体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热带玉米Suwan 1群体的综合性状包括育种产量潜力、基因加性效应积累等方面优于Suwan 3和Suwan 5群体;基于导入玉米Suwan 1群体后的杂种优势模式及产量表现,根据贵阳市两年田间产量鉴定结果发现,将Luda Red cob/Suwan 1类群合并的新种质与PB类群的平均产量最高。根据Suwan 1种质导入我国5大玉米类群后顶交种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组型,经过2年多点的田间试验鉴定得出强杂种优势组型PB×Luda Red cob/Suwan 1、CIMMYT×Reid/Suwan 1、CIMMYT×Luda Red cob/Suwan 1和PB×Reid/Suwan 1。同一地点不同年际间田间试验鉴定,试验点次较少,有必要对优良热带玉米Suwan 1群体的遗传潜势及种质改良利用等进行深入的、更全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uwan群体 遗传特征 育种潜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