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1例
1
作者 庄化迪 赵菊花 《安徽医学》 2024年第9期1202-1203,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4岁。以双上肢结节6月,加重伴面部红斑1月于2020年11月30日入院。6月前,患者日晒后双上肢出现水疱,水疱干涸结痂后出现黄豆大小结节,患者自行予以芦荟膏外用,无明显好转。1月前,患者面部出现红斑,红斑逐渐融合成片...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4岁。以双上肢结节6月,加重伴面部红斑1月于2020年11月30日入院。6月前,患者日晒后双上肢出现水疱,水疱干涸结痂后出现黄豆大小结节,患者自行予以芦荟膏外用,无明显好转。1月前,患者面部出现红斑,红斑逐渐融合成片状浸润紫红色斑,表面有少量脱屑,无瘙痒不适。患者诉近期脱发明显,未诉低热、口腔溃疡、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等不适。随病程进展,患者双上肢结节进一步增大至鹌鹑蛋大小,结节质地较硬,仍无瘙痒、疼痛不适。患者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结缔组织病”收入我科治疗。自诉1月前,其姐姐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其他家属无类似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7/82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结节 红斑狼疮 黏蛋白病
下载PDF
南充市体检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现状研究
2
作者 曹佳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研究南充市体检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现状。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未进行健康管理,选取200名进行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进行健康管理,选取203名进行体检人群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目的研究南充市体检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现状。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未进行健康管理,选取200名进行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进行健康管理,选取203名进行体检人群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健康管理服务后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南充市体检人群实行健康管理服务,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人群 健康管理 服务现状
下载PDF
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慢性湿疹或神经性皮炎的疗效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E01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慢性湿疹或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4例慢性湿疹或神经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观察组糠酸莫米松乳膏和卡泊三醇软膏按1:1比例外涂... 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慢性湿疹或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4例慢性湿疹或神经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观察组糠酸莫米松乳膏和卡泊三醇软膏按1:1比例外涂。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低于对照组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慢性湿疹或神经性皮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且不良反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酸莫米松乳膏 卡泊三醇软膏 慢性湿疹 神经性皮炎
下载PDF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在面部脂溢性皮炎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启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9期3098-3099,共2页
目的探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124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丁酸氢化可的松组(A组)、氟芬那酸丁酯组(B组)... 目的探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124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丁酸氢化可的松组(A组)、氟芬那酸丁酯组(B组)、丁酸氢化可的松组联合氟芬那酸丁酯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后2周、3周、4周的症状改善情况并评定疗效,随访3个月后的复发率,统计治疗过程及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综合评价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健全性。结果经研究显示,A组和C组患者用药后2周、3周、4周患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者,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A、C组较B组明显高,上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C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3月随访复发率比较,B、C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C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灼烧感,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和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其疗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脂溢性皮炎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氟芬那酸丁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揿针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燃 熊玲玲 赵菊花 《右江医学》 2022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依巴斯汀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揿针治疗。在治疗后第28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依巴斯汀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揿针治疗。在治疗后第28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第28天,两组症状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中,两组均有4例患者出现头晕、嗜睡等轻度不良反应。治疗结束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是14.71%和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依巴斯汀 慢性荨麻疹 治疗
下载PDF
自拟祛疣颗粒剂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和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赵菊花 何启敏 苏青 《中国医疗美容》 2013年第3期110-111,106,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祛疣配方颗粒剂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和0.1%维A酸乳膏治疗43例扁平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6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同时口服自拟祛疣颗粒剂135g/d,分2次服用;对照... 目的:观察自拟祛疣配方颗粒剂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和0.1%维A酸乳膏治疗43例扁平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6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同时口服自拟祛疣颗粒剂135g/d,分2次服用;对照组单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两组均每晚局部皮损外涂0.1%维A酸乳膏1次。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4周、8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四周末和第八周末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祛疣颗粒剂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及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中西结合,标本同治,具有疗效显著,方便易行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祛疣颗粒剂 卡介菌多糖核酸 维A酸乳膏 疗效
下载PDF
依巴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秦玲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7期3135-3136,共2页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57例。两纽均口服依巴斯汀10mg,1次/d,治疗组同时服用转移因子6mg,2次/d,疗程4周。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57例。两纽均口服依巴斯汀10mg,1次/d,治疗组同时服用转移因子6mg,2次/d,疗程4周。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69.84%,对照组有效率为47.5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巴斯汀联合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巴斯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依巴斯汀 转移因子
下载PDF
揿针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李燃 赵菊花 《右江医学》 2021年第9期687-690,共4页
目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用揿针联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甲钴胺、维生素B1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用揿针联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甲钴胺、维生素B1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并记下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揿针联合加巴喷丁能明显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加巴喷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洁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2643-2644,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泛昔洛韦颗粒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5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9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泛昔洛韦颗粒,对照组仅给予泛昔洛韦颗粒。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后止疱时间、止...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泛昔洛韦颗粒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5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9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泛昔洛韦颗粒,对照组仅给予泛昔洛韦颗粒。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后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组有效率(92.41%)高于对照组(79.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治疗组(12.52%)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对照组出现2例胃肠道不适,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泛昔洛韦颗粒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用泛昔洛韦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昔洛韦 复方甘草酸苷 带状疱疹
原文传递
TPPA和TRUST两种检查方法在梅毒血清学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秦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7期881-882,共2页
目的探讨分别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检查方法在梅毒血清学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26例梅毒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梅毒的诊断标准[2]:其中Ⅰ期梅毒10例,Ⅱ期梅毒9... 目的探讨分别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检查方法在梅毒血清学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26例梅毒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梅毒的诊断标准[2]:其中Ⅰ期梅毒10例,Ⅱ期梅毒9例,Ⅲ期梅毒4例,潜伏梅毒3例;另选10例经临床确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SLE、肺结核的作为对照组;以及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46例标本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检查方法同时进行检测,操作严格按照各厂家要求进行。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阳性率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RUST法对梅毒的检测阳性率为80.77%(21/26),TPPA法对梅毒的检测阳性率为96.15%(25/26),TPPA检测法对梅毒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检测法(P<0.05)。TPPA检测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TRUST检查法(P<0.05)。且检测Ⅲ期梅毒及潜伏梅毒的阳性率分别均高TRUST检测的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TRUST检测法是临床常用的梅毒确诊试验,但其不适合大量标本的筛查,更适合用于TRUST测定阳性后的确诊试验,建议临床检验医师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