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7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S6.8地震序列特征及发震构造
1
作者 罗钧 左可桢 +1 位作者 赵翠萍 唐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90-2201,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发生的泸定MS6.8地震是鲜水河断裂周边近六年来规模最大的破坏性地震,其对于分析川滇块体东边界潜在的强震活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技术对2009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27日在泸定震源区发生的11103次地震进... 2022年9月5日发生的泸定MS6.8地震是鲜水河断裂周边近六年来规模最大的破坏性地震,其对于分析川滇块体东边界潜在的强震活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技术对2009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27日在泸定震源区发生的11103次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利用波形拟合技术反演了主震(MS6.8)、12次震级大于或等于3.0的余震以及贡嘎山附近两次震级大于或等于5.0的强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序列b值结果,对泸定地震序列的特征和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泸定MS6.8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磨西断裂,主震及其余震发生在黑沟—燕子沟镇—田湾段.这次地震填补了磨西断裂段稀疏地震活动的空白区域,发震断层段大致长度约为40 km,走向大致为160°,呈基本直立状态.序列地震以左旋走滑型为主要错动类型.自2009年以来,泸定MS6.8地震主震西侧贡嘎山附近持续发生地震活动,尤其是2015年该区域出现了显著的地震活动集中现象.主震后,贡嘎山附近的浅源地震活动非常活跃,以拉张破裂为主要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浅源地震活动属于触发活动,与磨西断裂带的地震活动不同.b值分析结果显示,磨西断裂带南东段湾东村至田湾的b值较低,约为0.5左右;而北西段湾东村至黑沟的b值较高,处于0.8~1.0之间.这表明磨西断裂带上的应力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能量主要在燕子沟至田湾高应力集中段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磨西断裂 地震精定位 震源机制 B值
下载PDF
四川地震应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在芦山6.1级地震中的应用与启示
2
作者 王悦 张露露 +2 位作者 黄凤 何雅枫 周志华 《华南地震》 2024年第1期91-99,共9页
通过分析宝兴县防震减灾部门以及市县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在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总结四川地震应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在应对“四川芦山6.1级地震”应急处置过程中取得了的应用实效,得出一些启示与建议,以此指导系统升级完善,逐... 通过分析宝兴县防震减灾部门以及市县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在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总结四川地震应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在应对“四川芦山6.1级地震”应急处置过程中取得了的应用实效,得出一些启示与建议,以此指导系统升级完善,逐步将“四川地震应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建设成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系统,利用专业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真正打通震后最后1km,服务于县级抗震救灾,提升基层震后应急信息服务能力,为震后地方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信息服务 辅助决策 应用与启示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 M_(s)6.8地震强震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聪 周宝峰 +4 位作者 任叶飞 王晓敏 余桦 张亚军 吴华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着重对石棉挖角台站附近震害与地震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三种台站强震动记录的PGA和PGV拟合曲线都比较相近,PGA、PGV拟合曲线与霍俊荣的预测模型较为接近;2)竖向地震动偏大,约38.2%的强震动记录V/H大于2/3,可能是屋顶塌落、柱子扭转和天花板坠落等震害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3)识别出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记录11条,该类记录对长周期结构影响较大;4)所选记录反应谱大多超过了罕遇地震设计谱水平段,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051SMW台站周围房屋破坏较严重,人员伤亡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地震动衰减 竖向地震动 速度脉冲 加速度反应谱
下载PDF
2019年四川威远东两次M_(S)>5.0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及震源区体波速度结构
4
作者 张栓 江国焰 +3 位作者 许才军 雷兴林 苏金蓉 林学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43,共16页
自2015年以来,四川威远及邻区的地震活动强度显著增强,其中2019年9月8日和12月18日在威远东发生了M_(S)5.4和M_(S)5.2地震,刷新了威远地区有记录以来历史地震震级上限.本文利用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威远及邻区25个流动台和17个固定... 自2015年以来,四川威远及邻区的地震活动强度显著增强,其中2019年9月8日和12月18日在威远东发生了M_(S)5.4和M_(S)5.2地震,刷新了威远地区有记录以来历史地震震级上限.本文利用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威远及邻区25个流动台和17个固定台记录到的5638次M_(L)≥1.2地震Pg和Sg波到时以及连续波形资料,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威远东这两次地震序列的重定位结果和震源区浅层地壳高分辨率三维体波速度结构.重定位结果显示震源区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3~4 km.基于两次M_(S)>5.0地震震后10天余震序列空间展布,本文推测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均为NNE走向且倾向SE(倾角40°左右)的盲冲断层.三维体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揭示:震源区V_(P)异常变化较V_(S)异常变化显著,V_(P)/V_(S)比背景值普遍低4%~10%.在深度小于5 km的浅层内,地震多分布在V_(P)低速异常和V_(S)弱高速异常以及二者的高低速异常过渡带内;在5~7 km深度范围,地震基本上都发生在V_(P)低速异常区.上述速度结构特征揭示震源区附近可能发育着富含气体的孔隙和裂缝且存在流体活动.此外,2019年11月7日以后的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流体扩散驱动地震迁移特征,沿两次地震发震断层走向和倾向的流体扩散系数分别为1.5 m~2·s^(-1)和0.1 m~2·s^(-1).两次地震的发生机理很可能是流体扩散引起的孔隙压力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威远东 M_(S)>5.0地震 双差层析成像 地震活动特征 体波速度结构
下载PDF
四川地区流动重力观测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伟力 郑兵 +4 位作者 郝洪涛 温军军 刘宏伟 马伶俐 廖明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通过回顾四川地区测网变迁和震例总结,客观阐述四川流动重力观测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地震趋势判定中的应用效能。结果表明,利用流动重力资料观测到高梯度带、四象限分布、零值线拐弯等重力场时变异常信号,对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及边界带发生... 通过回顾四川地区测网变迁和震例总结,客观阐述四川流动重力观测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地震趋势判定中的应用效能。结果表明,利用流动重力资料观测到高梯度带、四象限分布、零值线拐弯等重力场时变异常信号,对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及边界带发生的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泸定地震等地震进行了准确的中期预测,尤其在强震地点判定上预测效果较好,准确率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流动重力 重力变化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四川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调查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许娟 范开红 +3 位作者 毛利 杨璐遥 赵雪慧 周琪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8期523-531,共9页
根据预评估业务化、地震应急处置需求,收集四川近10年预评估调查数据,并开展数据挖掘、分类、编码工作,完成数据结构设计,建设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调查数据库,构建“一库一系统”的预评估数据应用支撑体系,实现对历年预评估调查数据的入... 根据预评估业务化、地震应急处置需求,收集四川近10年预评估调查数据,并开展数据挖掘、分类、编码工作,完成数据结构设计,建设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调查数据库,构建“一库一系统”的预评估数据应用支撑体系,实现对历年预评估调查数据的入库、快速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促进了预评估成果转化,实现对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调查数据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为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和地震应急信息服务提供数据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评估 数据库 成果转化 数据保障
下载PDF
地震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以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为例
7
作者 侯泽宇 马康熙 +2 位作者 朱永莉 王宇航 李萍萍 《四川地震》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了研究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为例,基于地震预警台站观测资料,使用LOC3D定位方法对主震及2022年9月9日前MS≥3.0余震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震中位置与人工目录结果... 为了研究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为例,基于地震预警台站观测资料,使用LOC3D定位方法对主震及2022年9月9日前MS≥3.0余震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震中位置与人工目录结果基本一致;预警台站观测资料的加入能够增加各个方位的台站覆盖率,增加近台数量,提供地震事件S波完整震相,有效地约束地震定位结果中的震源深度,提升了地震定位精度,为地震定位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地震预警台站 泸定M_(S)6.8地震
下载PDF
四川地区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思智 李同林 +1 位作者 赵俊 胡基垣 《四川地震》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通过对四川地区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渠道的预警信息发布时延有差异。结果显示:地震预警触控终端发布的预警信息时延最低可达到0.002 s;其次是地震预警APP的发布时延为0.065 s;地震预警应急广播终端时延能控制在1.5 s... 通过对四川地区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渠道的预警信息发布时延有差异。结果显示:地震预警触控终端发布的预警信息时延最低可达到0.002 s;其次是地震预警APP的发布时延为0.065 s;地震预警应急广播终端时延能控制在1.5 s内,可达到秒级发布标准;电视预警渠道时延受推送用户数量影响,当总量超过50万用户时,时延将超过1 s,当总量超过100万用户时,时延将超过2 s。建议将地震预警触控终端和应急广播终端部署在网络信号强的位置来减少时延,增加服务器数量来分担电视地震预警前置安全系统的传输、推送和分发压力,达到减少电视渠道发布预警信息的时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预警终端 发布时延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涉震舆情处置建议——以四川省地震局官方微博开展涉震舆情处置为例
9
作者 罗松 胥津津 +2 位作者 张红英 张新玲 彭涛 《四川地震》 2023年第4期41-46,共6页
为了总结四川省地震局在新媒体时代的涉震舆情引导处置经验,给相关部门提供借鉴案例,本文以四川省地震局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2019年长宁M_(S)6.0地震后虚假信息、燕子群飞、2020年绵阳老井升温、2018年“古天文学家王笑冬”预... 为了总结四川省地震局在新媒体时代的涉震舆情引导处置经验,给相关部门提供借鉴案例,本文以四川省地震局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2019年长宁M_(S)6.0地震后虚假信息、燕子群飞、2020年绵阳老井升温、2018年“古天文学家王笑冬”预报地震4个典型涉震舆情事件中的应对策略,并提出5点新媒体时代涉震舆情处置的建议:把“化危为机”作为舆情应对的“战略考量”,把团队培养作为舆情处置的“储备考量”,把实时监控作为舆情操作的“决策考量”,把科普宣传作为舆情优化的“手段考量”,把“战时思维”作为舆情引导的“意识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涉震舆情 新浪微博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发震构造 被引量:12
10
作者 易桂喜 龙锋 +10 位作者 梁明剑 赵敏 张会平 周荣军 李勇 刘欢 吴朋 王思维 李俊 吴微微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3-1384,共22页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发生M_(S)6.8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共造成97人遇难,20人失联.本文利用截至2022年10月22日的震相数据和波形资料,对本次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主震与M_(S)>3.0...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发生M_(S)6.8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共造成97人遇难,20人失联.本文利用截至2022年10月22日的震相数据和波形资料,对本次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主震与M_(S)>3.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初步分析了该序列的发震构造及其几何结构特征和震源区构造变形特征.序列重新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余震区长轴沿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磨西段呈NNW向展布,余震密集区长约55 km,北端和南端大致止于泸定新店子北侧和石棉草科乡南侧.余震存在明显的分区丛集特征,且在南门关南侧和湾东附近各存在一个余震稀疏区,将余震区自然划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和南段相对较窄、中段较宽.M_(S)6.8主震与10月22日泸定M_(S)5.0余震位于中段,9月7日石棉M_(S)4.5余震位于南段,北段无M_(S)4.0以上余震活动.CAP反演结果显示,主震矩震级MW6.44,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走向/倾角/滑动角)为:节面Ⅰ75°/90°/155°,节面Ⅱ165°/65°/0°,矩心深度3.0 km;7次M_(S)>3.0余震的矩心深度在2.5~7.5 km之间,反映本次泸定主震及其3.0级以上余震能量释放主要发生在上地壳浅部.面应变As值揭示主震为纯走滑型,而余震震源机制解分段特征显著,南段和北段均为纯走滑型,中段为拉张(正断)型.基于余震空间分布、序列震源机制解与余震区构造展布,推测本次泸定M_(S)6.8地震的主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NNW走向的磨西段(磨西断裂),左旋走滑,其断层面走向、倾角和倾向均呈现明显的分段差异,揭示主发震构造几何结构具有复杂性,但应变花形态揭示石棉草科乡以北的主发震断层构造变形模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呈NE向拉张、NW向挤压等量的纯走滑变形模式.余震区中段主震西侧3次M_(S)>3.0正断型余震与2016年泸定震群4次M_(S)≥3.4纯正断和斜滑正断型地震应变花揭示该区域发震断层呈NE向拉张分量为主或NE向纯拉张的变形模式,主震西侧可能存在一系列走向SSE(NNW)的正断型微破裂(~2 km),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两个节面倾向表明高海拔的贡嘎山山体在震间及同震过程中或存在垮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构造变形模式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前地下介质视电阻率变化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解滔 任越霞 +4 位作者 廖晓峰 何畅 于晨 韩盈 卢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8-1437,共10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运行有5个直流视电阻率连续观测站,其中红格、冕宁、江油和甘孜4个观测站在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中短期异常变化.本文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岩土介质电阻率模型和断层虚位错模式对这4...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运行有5个直流视电阻率连续观测站,其中红格、冕宁、江油和甘孜4个观测站在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中短期异常变化.本文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岩土介质电阻率模型和断层虚位错模式对这4个观测站的异常变化与此次地震晚期孕育过程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冕宁、江油和甘孜3个台站的视电阻率异常变化形态与地震前观测站所在区域相对的变形特征吻合,其中甘孜站为下降异常,位于此次地震孕育过程产生的挤压增强区域;冕宁和江油站为上升异常,位于相对膨胀区域;红格站为下降异常,但却位于相对膨胀区域,其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可能不仅仅受此次地震孕育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视电阻率 异常变化 电阻率模型 虚位错模式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M_(S)6.1地震的发震构造与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致伟 龙锋 +6 位作者 石富强 路茜 杨宜海 杨星 王迪 祁玉萍 杨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95-4110,共16页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08秒(北京时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_(S)6.1地震,此次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_(S)8.0、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显著地震,与后者在空间上仅相距9 km.为揭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及其与2...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08秒(北京时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_(S)6.1地震,此次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_(S)8.0、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显著地震,与后者在空间上仅相距9 km.为揭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及其与2013年芦山M_(S)7.0地震的关系,进而理解龙门山断裂带强震孕育动力学过程与地震危险性,本文采用CAP全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芦山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多阶段定位法对2013年芦山M_(S)7.0地震以来余震区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基于库仑应力讨论两次地震的应力触发关系.结果显示,芦山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21°、40°和105°;节面Ⅱ的参数为22°、52°和78°,矩心深度14 km,震源机制断层面解呈现一组与龙门山断裂带性质接近的节面.反演给出的P轴方位角为120°,倾角为6°,反映了此次地震主要受NWW-SEE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背景构造应力场一致.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芦山M_(S)6.1地震序列发生在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发震断层北西侧的一条倾向南东的反冲断层上,据此可判断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在此基础上,通过指定发震与接收断层,计算获得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对此次M_(S)6.1地震所在断层的最大库仑应力加载值可达1.5 MPa,说明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6.1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 库仑应力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四川泸定M_(S)6.8地震灾害主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翼 宴金旭 +7 位作者 赵雪慧 周琪 吴今生 陈维锋 范开红 郑逸 刘杨 吴朋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共20页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是继2013年芦山7.0级地震至今,四川境内遭受灾害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坏,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本文基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现场工作队的...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是继2013年芦山7.0级地震至今,四川境内遭受灾害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坏,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本文基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现场工作队的一手资料,从灾情获取的时间序列、震害的空间分布、生命损失、建筑物破坏、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度等方面开展了本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分析.初步得到如下认识:①黑箱期时间为1.5h,死亡人数统计比小于1%,24h获得了半数以上伤亡信息,符合中强地震灾情渐进式获取的一般规律;②本次地震影响面较广,有感面积为816194km^(2),烈度Ⅵ度区域以上面积为19089km^(2),Ⅸ度区面积为280km^(2),与一次7级地震受灾范围相当;③地震灾害重且破坏集中,截至2022年9月11日17时共造成93人死亡,25人失联,导致房屋垮塌415间,严重损坏5566间,一般损坏19890间,新增有威胁对象的地震地质灾害点565处,其中,约92%的死亡人员地点、68%的地震地质灾害点、多数的毁坏及严重破坏房屋位置,集中分布在Ⅷ度和Ⅸ度区;④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是造成本次地震人员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占总死亡(含失联)人数的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泸定6.8级地震 地震灾害 灾害特征 烈度分布 生命损失 次生灾害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鹏 李萍萍 +4 位作者 李同林 曾均 王竞 苏金蓉 温瑞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3-602,共10页
对地震监测台网获取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的1799组强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后计算地震动参数,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记录到的地震动峰值依... 对地震监测台网获取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的1799组强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后计算地震动参数,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记录到的地震动峰值依次增大,反映出局部地形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高烈度区仪器地震烈度和调查地震烈度较为一致,Ⅵ度以下区域仪器地震烈度和调查地震烈度等值线方向差异较大,反映出在震害不显著情况下两种烈度的对应关系不太理想。初步震相分析发现,近断层台站垂直方向峰值较大,多个台站记录到水平向速度大脉冲现象。基于基岩地震动峰值统计了本次地震的衰减特性,PGV随距离衰减相比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更慢,综合震相特征认为本次地震更符合浅源地震的特点。为进一步分析地震动与震害的关系,选取了2个震害较为严重乡镇的强震动记录计算5%阻尼比的拟加速度反应谱,在设计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T g取值到1.5 s之间,台站记录反应谱值远超出设计地震反应谱,在部分周期区间还超出了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值,体现出反应谱与震害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强震动记录 反应谱 衰减关系
下载PDF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在四川康定召开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辅琼 刘杰 +6 位作者 苏金蓉 李俊 梁明剑 祁玉萍 杨星 罗桂林 田思留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607-611,共5页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地震局于2023年8月15—19日在四川省康定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8所大学、4个中科院直属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科研院所及省市级分支机...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地震局于2023年8月15—19日在四川省康定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8所大学、4个中科院直属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科研院所及省市级分支机构共35个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学术交流设置了12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96篇,会期交流报告78个,其中口头报告23个,张贴展板55个;23个口头报告中,大会特邀报告6个;从55个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报告6个,最佳设计创意报告1个。为了配合活断层野外识别的科普培训,本次大会将原计划以“制约地震三要素的因素与地震三要素预报的瓶颈问题”为主题的大会圆桌讨论改成了“鲜水河断裂带高震级危险性分析”的专题培训讲座,讲座之后再适时举行了“如何强化高危险区的临震监测与临震跟踪预报能力”的专题讨论。对2022年泸定6.8级地震的交流讨论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大会不仅重视学术交流,还兼顾了科学传播的普及,利用当地的科普资源,因地制宜地组织了为期一天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的野外识别科普培训。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大会全体与会代表参加了此次野外实训活动,活动中邀请了著名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研究专家现场授课,增强了地震预报与地震地质领域的跨学科交流,强化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 四川康定 科普培训 鲜水河断裂带
下载PDF
四川芦山6.1级地震灾害特点与减灾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洋 代友林 +2 位作者 梁远玲 毛利 杨璐遥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3期20-26,共7页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结合震区地质构造背景和现场调查结果,详细阐述了此次地震人员伤亡、房屋震害、生命线工程震害、地质灾害情况及致灾原因。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出现灾害的原因与当地次生地质灾害严...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结合震区地质构造背景和现场调查结果,详细阐述了此次地震人员伤亡、房屋震害、生命线工程震害、地质灾害情况及致灾原因。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出现灾害的原因与当地次生地质灾害严重、部分附属房屋或构件抗震能力较弱、居民科学避震知识欠缺等因素有关。芦山县经过地震恢复重建、脱贫攻坚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等,地方整体抗震能力较好。为持续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应提高区域建筑物抗震能力,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普及科学避震知识,提升地震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特征 致灾原因 减灾对策
下载PDF
川西理塘-义敦断裂措普湖段第四纪晚期滑动速率与古地震序列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世元 王竞 +7 位作者 李福鹏 陶志刚 梁明剑 刘韶 屈淼 张力文 曾维祖 晋云霞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5-288,共14页
理塘-义敦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一条延伸约130 km的全新世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带,是川西理塘地区地震活动的重要控震构造,目前其北段的措普湖段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将理塘-义敦断裂措普湖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勘察、高精度测绘、探槽... 理塘-义敦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一条延伸约130 km的全新世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带,是川西理塘地区地震活动的重要控震构造,目前其北段的措普湖段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将理塘-义敦断裂措普湖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勘察、高精度测绘、探槽与14C测年等方法对措普湖段进行滑动速率和古地震探究。开挖的2处探槽位于冬欧山坡麓处,通过识别探槽内断裂与地层的切割关系、地层沉积特征、断层运动性质等标志;共识别出4次古地震事件:事件Ⅰ发生于BC 3382±60 a之前;事件Ⅱ发生于BC 3382±60 a~BC 1094±51 a之间;事件Ⅲ与事件Ⅳ均发生于AD 1330±44 a之后。可以推断理塘-义敦断裂措普湖段具有大概率的古地震复发间隔为2.4 ka左右,不排除有小概率复发间隔0.4±0.3 ka的可能。理塘-义敦断裂措普湖段古地震事件与大毛垭坝段和理塘段古地震事件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不同分段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在全新世以来均表现出持续增强趋势。根据测绘断错地貌和末次冰期冰碛垄推算出晚更新世以来措普湖段平均滑动速率为4.15±0.5 mm/a,与理塘-义敦断裂第四纪晚期不同分支滑动速率处于同一量级水平。文章完善了理塘-义敦断裂的构造特征全貌和古地震、滑动速率等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断裂及该地区地震活动史和构造变形模式,为今后地震的中长期预测提供更多的数据,同时也有助于川藏铁路沿线相关工程的地震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理塘-义敦断裂 古地震 运动速率 措普湖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泸定地震诱发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建辉 韦晓 +1 位作者 戴仕贵 邓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海螺沟景区发生6.8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相较于2008年汶川8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要小,但是地震区为山区,地质灾害发育,造成交通中断、118人死亡或失踪。为探究泸定地震损失情况,作者对泸...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海螺沟景区发生6.8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相较于2008年汶川8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要小,但是地震区为山区,地质灾害发育,造成交通中断、118人死亡或失踪。为探究泸定地震损失情况,作者对泸定县和石棉县的主要地震影响区进行了为期5 d的考察。基于考察成果和区域地质资料,对地质灾害孕育、建筑结构震损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地质灾害的上盘效应不突出,灾害主要分布于烈度Ⅶ度及其以上地区,规模小,以崩塌或落石和浅层滑坡为主,偶见基岩平面滑动和土体圆弧形滑动。2)地质灾害形式受地质条件控制。泸定县得妥镇以上为干热河谷,山坡卸荷较强,风化程度低,主要灾害形式为落石;得妥镇以下降雨量相对较大,山坡卸荷、风化严重,主要灾害形式为浅层滑坡。3)地质灾害主要出现在山脊、陡缓坡交接部位、侵蚀沟槽两壁,以及公路沿线。工程扰动是地质灾害密集分布和人员伤亡的促发因素。4)建筑结构震损主要出现在Ⅸ度烈度区,以磨西镇的震损最为严重。农村自建房屋和老旧建筑施工质量是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问题,灾后重建房屋选址需要考虑场地效应影响。5)在高山峡谷地区,公路边坡加固和建筑结构避开落石影响区是降低地震伤亡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地质灾害 结构震损 地质条件 场地效应 防控措施
下载PDF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震区三维S波精细速度结构
19
作者 吴萍萍 李大虎 +6 位作者 詹艳 郭慧丽 刘雪华 徐微 杨歧焱 鲁来玉 丁志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86-2403,共18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南缘(川南)中强地震频次增多和地震活动性增强,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M_(S)6.0地震的发生再次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川南地区深部孕震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的密切关注.为了探究泸县6.0级地震震区的深部结构特征,本文... 近年来,四川盆地南缘(川南)中强地震频次增多和地震活动性增强,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M_(S)6.0地震的发生再次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川南地区深部孕震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的密切关注.为了探究泸县6.0级地震震区的深部结构特征,本文基于最新布设于震区70个短周期密集地震台站的观测资料,采用背景噪声成像法构建了泸县M_(S)6.0震区三维S波精细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喻家寺向斜和华蓥山断裂带东/西支深部速度结构表现明显非均匀性,喻家寺向斜构造区在深度3.0 km内表现为低速,随着深度增加,速度逐渐增大.华蓥山断裂带东、西支除了存在局部低速非均匀体,整体上表现为NE-SW展布的高速特征.泸县震源区西侧4.0~6.0 km深度呈现低速异常,东侧则表现高速异常分布,主震位于高低速分界带,震区周边存在大范围的明显线状几何特征的地震分布,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层位主要集中在3.0~5.0 km之间.综合已有的资料分析,主震西侧的低速异常区指示着该处可能存在流体,推测泸县6.0级地震可能是在区域构造应力和流体扰动的作用下,泸县震区的先存隐伏断层发生错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地震 背景噪声成像 S波速度结构 华蓥山断裂带 孕震环境
下载PDF
四川泸定6.8级地震烈度评定工作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开红 《中国减灾》 2023年第9期38-41,共4页
地震烈度评定工作不仅对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意义重大,对地震应急准备、震害防御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地震烈度评定工作随即展开。本期调查评估栏目邀请专家以泸定6.8级地震为例,结... 地震烈度评定工作不仅对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意义重大,对地震应急准备、震害防御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地震烈度评定工作随即展开。本期调查评估栏目邀请专家以泸定6.8级地震为例,结合多次地震烈度评定工作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震害防御 四川泸定 抗震救灾 恢复重建 四川省甘孜州 调查评估 泸定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