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杜甫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 被引量:3
1
作者 申东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4,共6页
杜甫客居巴蜀近10年时间。杜甫巴蜀诗可粗分为纪行诗、成都诗、梓阆诗、云夔诗四期,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特点多样,各期诗歌皆有变化发展脉络可寻。杜甫巴蜀诗量大质优,是其诗歌主要成就之一,它对唐宋诗变和走向影响深远。
关键词 杜甫 巴蜀诗 唐宋诗 嬗变
下载PDF
李白、杜甫诗体与唐诗嬗变 被引量:3
2
作者 申东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9,共7页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国的双子星座,其诗歌不仅众体兼备、题材广泛,而且匠心独运、各领风骚。李白诗体多学古,杜甫诗体多新变;李白擅长古体,是集成,杜甫演化近体,是开派;李白诗体,代表了初盛唐诗歌体裁古体诗多的发展实情,杜甫诗体,开启...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国的双子星座,其诗歌不仅众体兼备、题材广泛,而且匠心独运、各领风骚。李白诗体多学古,杜甫诗体多新变;李白擅长古体,是集成,杜甫演化近体,是开派;李白诗体,代表了初盛唐诗歌体裁古体诗多的发展实情,杜甫诗体,开启了中晚唐近体诗多、诗变的先河。李白、杜甫站在时代的分水岭上,其诗歌分别代表了初盛唐向中晚唐诗歌嬗变发展的关节点,也即李、杜诗体的不同,正透露出唐诗转关的深层内涵。初盛唐是以李白古体诗为主流、为正宗的"李白时代",中晚唐是以杜甫为开派、为发展的"杜甫时代",他们是唐诗总结前人、转折启后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诗体 唐诗嬗变
下载PDF
论杨维桢、李东阳乐府体咏史诗创作及清人的全面接受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焕玲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43,共8页
乐府体咏史诗作为一种诗歌体式,从最初单篇零章的创作,到大规模地制作组诗乃至专集,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现存最早以乐府命题的咏史组诗是元人王恽《读〈五代史记〉作古乐府五首》,随后有杨维桢的大力提倡和创作,铁门弟子张宪等吟唱... 乐府体咏史诗作为一种诗歌体式,从最初单篇零章的创作,到大规模地制作组诗乃至专集,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现存最早以乐府命题的咏史组诗是元人王恽《读〈五代史记〉作古乐府五首》,随后有杨维桢的大力提倡和创作,铁门弟子张宪等吟唱赓和。继而是明人李东阳以如椽大笔写作《拟古乐府》,以乐府体叙古事、论古人、抒己见,纵横捭阖,使乐府新声嗣响诗坛,从者甚众,影响甚大。咏史乐府发展至清代,形成一种集大成的局面,仅是单独成卷的大型组诗和独立成集的专门诗集就多达百余种,在继承杨、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繁盛空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咏史 王恽 杨维桢 李东阳
下载PDF
乐府体咏史组诗源流考
4
作者 张焕玲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3-97,共5页
古代诗家在梳理乐府体咏史组诗的发展轨迹时,或追溯至元人杨维桢的《铁崖咏史乐府》,或以为李东阳的《拟古乐府》为首创,或以尤侗《拟明史乐府》为首倡,均不符合乐府体咏史组诗的发展实情。现存最早以乐府命题的咏史组诗是元人王恽的《... 古代诗家在梳理乐府体咏史组诗的发展轨迹时,或追溯至元人杨维桢的《铁崖咏史乐府》,或以为李东阳的《拟古乐府》为首创,或以尤侗《拟明史乐府》为首倡,均不符合乐府体咏史组诗的发展实情。现存最早以乐府命题的咏史组诗是元人王恽的《读〈五代史记〉作古乐府五首》,首创之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恽 《读〈五代史记〉作古乐府五首》 乐府体咏史组诗 首创
下载PDF
论《木偶奇遇记》在现代中国的接受与变异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小娟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8年第2期402-413,共12页
诞生于1883年的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1928年由徐调孚译介到中国。此后在三四十年代出现了一系列中国式的'匹诺曹'故事,作家们借鉴了《木偶奇遇记》的主题、艺术风格及人物设置等,使其脱胎为... 诞生于1883年的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1928年由徐调孚译介到中国。此后在三四十年代出现了一系列中国式的'匹诺曹'故事,作家们借鉴了《木偶奇遇记》的主题、艺术风格及人物设置等,使其脱胎为富有中国民族语言、文化色彩的作品。考察这种由文学作品的异域传播影响形成的文本相似性,有利于梳理作家们对外国童话文化内涵进行借鉴的历史事实,审视外国童话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积极影响,并理解外国童话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接受与变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偶奇遇记》 现代中国 接受 变异
原文传递
从历代著名唐诗选本看李白杜甫诗歌的接受 被引量:2
6
作者 申东城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5,共7页
历代唐诗选本选诗安排、序跋评论常可弥补诗话和文集不载的缺憾,颇有价值,但它们对于唐诗研究的非凡功用,往往被人们忽略。本文通过历代唐诗选本对李白、杜甫诗歌选录的梳理探讨,总结历朝历代对李、杜诗的接受情况,即唐人较崇李,宋人较... 历代唐诗选本选诗安排、序跋评论常可弥补诗话和文集不载的缺憾,颇有价值,但它们对于唐诗研究的非凡功用,往往被人们忽略。本文通过历代唐诗选本对李白、杜甫诗歌选录的梳理探讨,总结历朝历代对李、杜诗的接受情况,即唐人较崇李,宋人较尊杜,明人李、杜并重,清人反思前人,大胆肯定杜诗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选本 李白 杜甫 接受
原文传递
苏轼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
7
作者 申东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80,共9页
苏轼现存巴蜀诗总约184题217首,可粗分为五大阶段:荆巴期;凤、杭、密、徐、湖期;黄、汝期;登、杭、颖、扬、定期;岭海期。苏轼巴蜀诗体现了苏诗之变。苏轼巴蜀诗不仅学古承唐,而且变宋启宋。
关键词 苏轼 巴蜀诗 唐宋诗嬗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