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述异文化:人类学博物馆的民族志类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安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6,共6页
"物"填充着博物馆的有限空间,它们以"非文本"的形式折射出现代人类学学科近两百年来的理论变迁。与文本民族志面临的"实验时代的转向"相类似,以器物为中心的"博物馆民族志"也经历着人类学表述&... "物"填充着博物馆的有限空间,它们以"非文本"的形式折射出现代人类学学科近两百年来的理论变迁。与文本民族志面临的"实验时代的转向"相类似,以器物为中心的"博物馆民族志"也经历着人类学表述"去权威化"的挑战。在此过程中,人类的"身体"正在成为博物馆表述体系的新热点。建立在贯通"我者"和"他者"基础上的"切身"体验取代了表述异文化的"远望"模式,其中蕴涵着跨越"异文化"和"己文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博物馆 异文化 表述 身体
下载PDF
人类学与西南研究一大集成——读彭文斌主编《人类学的西南田野与文本实践:海内外学者访谈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波 《民族学刊》 2013年第3期86-89,124,共4页
2007年在云南大理召开了"跨越边界与范式"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上的讨论与发言由彭文斌主编成《人类学的西南田野与文本实践:海内外学者访谈录》,2009年在民族出版社出版。如今回首并评论,就具有历史研究的意义。访谈的重点涉... 2007年在云南大理召开了"跨越边界与范式"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上的讨论与发言由彭文斌主编成《人类学的西南田野与文本实践:海内外学者访谈录》,2009年在民族出版社出版。如今回首并评论,就具有历史研究的意义。访谈的重点涉及什么是"西南"、当前研究与既有研究的关系、将来的走向;西南研究中的若干旨趣比如人类学与其他学科比如历史学的关系、本土经验与世界性理论的关系、对流动的探讨等。各家相当自由的拓展各有不同,亦不完全局限于西南:它们体现本书主编情有独钟的对话结构和多元发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西南研究 跨越边界
下载PDF
口语诗学:声音和语言的符号关联——关于符号学和文学人类学的研究论纲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新建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长期以来,由于文字崇拜、文本中心和文人心态的影响,固有的"诗学"理论实际上局限于文本范围,堪称"文本诗学"。如今面对文本中心的消解,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口传文化的存在及其原创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 长期以来,由于文字崇拜、文本中心和文人心态的影响,固有的"诗学"理论实际上局限于文本范围,堪称"文本诗学"。如今面对文本中心的消解,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口传文化的存在及其原创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口语诗学"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诗学理论的深化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诗学 口传文化 比较文学
下载PDF
走向人类学——人类学学者访谈之二十九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杰舜 徐新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9,共7页
我们现在走向的人类学已经是逐渐在中国语境中本土化了的人类学。它具有两个功能 :一是服务于中国本土的发展 ;
关键词 人类学 中国 本土化 文学人类学
下载PDF
面对世界的中国传统——人类学与中国传统漫谈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杰舜 徐新建 +3 位作者 叶舒宪 潘年英 艾娣雅 李菲(录音整理者)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2,共12页
在2007年10月27日"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论坛的大会中,徐杰舜教授提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论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未来走向的命题。同时,问题也不止于此。在"中国话语"... 在2007年10月27日"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论坛的大会中,徐杰舜教授提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论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未来走向的命题。同时,问题也不止于此。在"中国话语"论争的表征背后所触及到的,应该是一个更为坚实和更为深刻的基底——中国传统。人类学如何面对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这关涉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理论诉求、方法范式,以及现实关怀等一系列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因此,作为对圆桌论坛的"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学术论争的一种回应和延伸,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圆桌座谈会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本刊将陆续发表由徐杰舜教授策划、主持的"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系列座谈会的纪实,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中国传统 方法范式
下载PDF
人类学与国学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杰舜 叶舒宪 +3 位作者 王铭铭 彭兆荣 徐新建 黄悦(录音整理) 《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8,共18页
国学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建立,也使世界把眼光投向中国“国学”。国学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和平崛起中重建,是人们关注国学的焦点。为此,《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专门组织了由中南民族大学人类学研... 国学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建立,也使世界把眼光投向中国“国学”。国学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和平崛起中重建,是人们关注国学的焦点。为此,《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专门组织了由中南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杰舜教授组织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叶舒宪教授、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郑仁钊博士等。在座谈会上,人类学家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就国学与人类学的关系畅谈了自己的看法,颇为别开生面,另有洞天。本刊特全文发表座谈会录音稿全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国学 文化自觉 文化研究
下载PDF
史诗研究:回归文学的立体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叶舒宪 章祖德 +6 位作者 施梓云 佛克玛 徐新建 乐黛云 赵毅衡 萧兵 钱林森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0-114,共5页
译林出版社于 2 0 0 1— 2 0 0 2年推出了一套 1 9种《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大部分由原文新译。中外几位比较文学与口传文学研究者就此进行了座谈。他们认为 ,现在从事某一国家或民族文学的探讨 ,没有世界的眼光 ,没有适当的参照系和“... 译林出版社于 2 0 0 1— 2 0 0 2年推出了一套 1 9种《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大部分由原文新译。中外几位比较文学与口传文学研究者就此进行了座谈。他们认为 ,现在从事某一国家或民族文学的探讨 ,没有世界的眼光 ,没有适当的参照系和“研究平台” ,简直无法进行。史诗 ,作为原生的口传文学 ,本来是“不确定”和开放的 ,活生生的和立体的 ,“记录的文本只是药渣” ;史诗艺人 ,本身就是神启的巫师或战士 ,智者或哲学家。今天的研究 ,除了要重视其展演或讲唱的语境或情境之外 ,还要努力发掘或复原它的鲜活性、开放性和立体性。当今世界的潮流都在“追溯”或“回归”。史诗在后殖民语境里是文化多元性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强大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原生性 立体性 回归文学
下载PDF
创新不可忽视常识与逻辑--读《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
8
作者 杨柳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12期238-249,共12页
哈佛大学田晓菲教授的《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以下简称《尘几录》)由陶渊明诗文中的异文而关注中国古代手抄本文化问题,通过对陶渊明诗文异文的不同选择,对陶渊明形象做出了新的探讨,其提出的... 哈佛大学田晓菲教授的《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以下简称《尘几录》)由陶渊明诗文中的异文而关注中国古代手抄本文化问题,通过对陶渊明诗文异文的不同选择,对陶渊明形象做出了新的探讨,其提出的问题和独特的表述方式颇具新意,获得了不少赞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文化研究 手抄本 逻辑 创新 2007年 陶渊明形象 文化问题
下载PDF
房屋的谱系——对扎坝社会组织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波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3-218,246,共27页
长期的实地研究已证明扎坝不存在氏族组织,因此无法用原始社会理论进行解释。本研究转向列维-斯特劳斯的家产亲属制理论,把扎坝的基本社会单位界定为内含政治-经济功能的家屋,进而在对谱系的梳理和对家屋继嗣案例的分析中,辨认出他们深... 长期的实地研究已证明扎坝不存在氏族组织,因此无法用原始社会理论进行解释。本研究转向列维-斯特劳斯的家产亲属制理论,把扎坝的基本社会单位界定为内含政治-经济功能的家屋,进而在对谱系的梳理和对家屋继嗣案例的分析中,辨认出他们深层的社会文化理想乃是女系继嗣。家屋为实现这一理想而推崇一女生育制度,但女系继嗣理想内在的实践困境导致它与家屋继嗣深度互卷而不可分,这体现为双系的血缘亲属体和房系的家屋亲属体交互作用。借助理论化工作,本研究确定出房系社会的基本原子,从中挖掘出两种社会同源性类型,并认为它们是扎坝社会的高度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屋 血缘亲属体 家屋亲属体 一女生育制度 房屋谱系
原文传递
民族诗学新论
10
作者 马卫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9-182,共4页
民族诗学是在理解中国各民族社会、文化及民族关系方面区别于民族政治学、民族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较之现实权力、利益的分配、争夺与妥协,它更关注的是各民族成员心灵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充实与丰盈。它要求以一种更具现实超越性和诗性的... 民族诗学是在理解中国各民族社会、文化及民族关系方面区别于民族政治学、民族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较之现实权力、利益的分配、争夺与妥协,它更关注的是各民族成员心灵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充实与丰盈。它要求以一种更具现实超越性和诗性的眼光观照他族的自然与文化生命存在,使各民族成员之间的认识和沟通更具精神深度,从而促进民族交融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诗学 民族政治学 民族社会学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徐益棠的民族学与西康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8,共6页
徐益棠的人类学研究,侧重于他的民族志及其对边疆和康藏婚制的论述,这些研究处于法国社会学、中国学术传统及文化心性、异族社会事实及时代的多重交汇处境中,尤其是他的康藏民族研究体现了法国学派人类学与功能主义人类学的不同,表现在... 徐益棠的人类学研究,侧重于他的民族志及其对边疆和康藏婚制的论述,这些研究处于法国社会学、中国学术传统及文化心性、异族社会事实及时代的多重交汇处境中,尤其是他的康藏民族研究体现了法国学派人类学与功能主义人类学的不同,表现在强调文化传播与历史,注重比较的视野及异族语言文字等方面。他的童年经历与异乡体验对其民族学研究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益棠 法国学派 民族学 康藏研究 “诗歌民族学”
原文传递
帝国意志的民间隐喻——仫佬族民间信仰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银浩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5年第4期239-253,共15页
历史兴衰,不仅带来王朝更迭,更促成主流文化与底边文化的互渗。因此,一个边缘族群的民间信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中央王权不断博弈。面对强势文化,帝国霸权,仫佬族努力地对自身信仰体系进行调适,并有意识地将他者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拣... 历史兴衰,不仅带来王朝更迭,更促成主流文化与底边文化的互渗。因此,一个边缘族群的民间信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中央王权不断博弈。面对强势文化,帝国霸权,仫佬族努力地对自身信仰体系进行调适,并有意识地将他者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拣选出来为我所用。这看似简单的过程,表面上是文化间的交流,但其深层却意涵着民间信仰与帝国政治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民间信仰 隐喻
原文传递
日本明治时代的中国本部概念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波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7-173,共17页
1585年欧洲文献中出现族性地理概念China proper(中国本部);因华夷秩序观的影响,江户时代日语文献中一直没有族性地理思想;同期日文中称呼中国时"支那"的用法增多,且意义逐渐转变,至明治维新,受西方文献的影响,始有支那本部... 1585年欧洲文献中出现族性地理概念China proper(中国本部);因华夷秩序观的影响,江户时代日语文献中一直没有族性地理思想;同期日文中称呼中国时"支那"的用法增多,且意义逐渐转变,至明治维新,受西方文献的影响,始有支那本部等译法,日本学者逐渐展布相关概念和分类体系,对以前所持的华夷秩序观进行转换,继续建构日本中心主义的同时,对中国诸部重新分类,并逐渐突出"支那本部"即为"支那"的观念。这为日本扩张主义者利用,成为其分裂中国的指导观念。"支那本部"概念与中国历史和现实不符,所以中国学者或批判、改造或抛弃这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那本部 族性地理分类体系 华夷秩序 代表性 中国观
原文传递
何为“中国”——从西方对China的概念建构谈起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波 《文化纵横》 CSSCI 2018年第3期76-87,共12页
何为"中国",是人文社科研究的经典议题。自中西文化交流之始,在欧洲人的学术脉络中,"中国"持续遭到客体化、对象化和物化,不论是契丹、China,还是日本人所称的"支那",都试图将"中国"纳入以其... 何为"中国",是人文社科研究的经典议题。自中西文化交流之始,在欧洲人的学术脉络中,"中国"持续遭到客体化、对象化和物化,不论是契丹、China,还是日本人所称的"支那",都试图将"中国"纳入以其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体现出一种欧洲-西方的中国观。当前中国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需要沿着中国文明自身的话语脉络,重新理解"中国",于多种文明视角中重新审查"中国",否则便会迷失在西方的学术路径中,丧失文化和学术的自我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中西文化交流 概念 人文社科研究 自我表达能力 中国文明 世界体系
原文传递
朝代鼎革之际的小白山鹿圈:以养鹿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波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119,共9页
本文考察清末民初鼎革之际,吉林市小白山鹿圈在望祭长白山的朝廷神圣仪式中消逝而成为地方祭祀一部分的过程,指出官僚机构、鹿圈负责人等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展演鼎革之际延续与断裂的逻辑,尤其皇家和国家的观念于民国代兴后在地方上的式... 本文考察清末民初鼎革之际,吉林市小白山鹿圈在望祭长白山的朝廷神圣仪式中消逝而成为地方祭祀一部分的过程,指出官僚机构、鹿圈负责人等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展演鼎革之际延续与断裂的逻辑,尤其皇家和国家的观念于民国代兴后在地方上的式微与延伸的轨迹,呈现官员眼中鹿所具之神圣与世俗属性显隐结构转型与养鹿人国家观念延续的复杂趋势,以及底层执事人在其间经历的生活变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鼎革 长白山望祭 山岳祭祀 皇家与国家
原文传递
论民族文学的跨语际写作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卫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56,共5页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写作虽然缺乏母语写作的纯粹性,却因其文本内部所包含多层面的文化对话,而自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虽然跨越语言的界限需面对重重的困难和限制,少数民族作家仍可具备充分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通过...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写作虽然缺乏母语写作的纯粹性,却因其文本内部所包含多层面的文化对话,而自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虽然跨越语言的界限需面对重重的困难和限制,少数民族作家仍可具备充分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通过不同语言文化思维的并置与对话,使创作成为促进民族与文化交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跨语际写作 母语写作 汉语写作
原文传递
文心穷诘:《尘埃落定》的族性书写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卫华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3-127,共5页
藏族作家阿来1994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三年多时间里辗转十几家出版社无人问津,但199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戏剧性的变化立即发生了:重要文学刊物《当代》不只立即做了转载,而且在“编者按”中称这部小说“是藏族... 藏族作家阿来1994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三年多时间里辗转十几家出版社无人问津,但199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戏剧性的变化立即发生了:重要文学刊物《当代》不只立即做了转载,而且在“编者按”中称这部小说“是藏族封建土司制度走向溃败毁灭的独特而又凄婉美丽的挽歌”,是“中国长篇小说中迄今为止写少数民族题材的最佳作”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人民文学出版社 书写 族性 文心 长篇小说 少数民族题材 藏族作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