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联合低浓度长春新碱抑制肝癌细胞系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伟 王玲 +1 位作者 徐培渝 肖恒怡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70-274,278,共6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联合低浓度长春新碱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生长抑制情况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设对照组(仅加培养基)、姜黄素组(20μmol/L)、长春新碱组(0.5、1、2、4μg/ml)及联合用药组(20μmol/L姜黄素+1μg/ml),各组作用HepG2细胞24 h... 目的:研究姜黄素联合低浓度长春新碱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生长抑制情况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设对照组(仅加培养基)、姜黄素组(20μmol/L)、长春新碱组(0.5、1、2、4μg/ml)及联合用药组(20μmol/L姜黄素+1μg/ml),各组作用HepG2细胞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处理组的长期效应,DAPI染色测定细胞的死亡方式,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细胞的线粒体损伤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阻滞,RT-PCR检测LRP、MDR1和P2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单独给药组比较,姜黄素联合长春新碱组经24 h处理后,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能力(P<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联合作用组明显抑制细胞集落形成能力;DAPI染色显示联合用药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测定显示联合用药组膜电位减低可能与凋亡率增加相关;流式细胞术测定联合用药组G2/M期阻滞显著增加(P<0.05);RT-PCR检测到LRP、MDR1 mRNA的表达降低(均P<0.05),而P21 mRNA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联合低浓度长春新碱町以显著抑制HepG2生长,为化疗新方案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长春新碱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LRP MDR1 P21
下载PDF
上-下法替代实验与Horn’s法测定LD_(50)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连勇 徐培渝 孙强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3591-359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毒性试验替代法之一—上-下法的优、缺点,寻找最佳的实验条件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上-下法与Horn’s法分别测定11种农药制剂急性经口LD50和95%可信区间(CI),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急性毒性分级和试验... [目的]探讨急性毒性试验替代法之一—上-下法的优、缺点,寻找最佳的实验条件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上-下法与Horn’s法分别测定11种农药制剂急性经口LD50和95%可信区间(CI),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急性毒性分级和试验所用动物数量。[结果]上-下法所得LD50相近,毒性分级与Horn’s法基本一致;但上.下法试验使用动物减少了64.7%。[结论]上-下法在测定毒作用发生在48h内的农药急性经口LD50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内是值得推广的急性替代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法(Up—and—Down Procedure) Horn’s法 LD50(半数致死剂量) 急性毒性
下载PDF
维生素A酸、锌等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云安 王瑞淑 +3 位作者 张成 刘玉清 徐培渝 黄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 A酸、锌及大鼠损伤脊髓提取液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质干细胞并传至第 4代 ,诱导前 2 4h加 10 ng/ m 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 b FGF)入培养液中以促分... 目的 探讨维生素 A酸、锌及大鼠损伤脊髓提取液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质干细胞并传至第 4代 ,诱导前 2 4h加 10 ng/ m 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 b FGF)入培养液中以促分裂 ,再以含维生素 A酸、锌及大鼠损伤脊髓提取液的有血清培养液作诱导剂 ,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对诱导后第 12 d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NSE)、神经丝蛋白( 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GFAP)表达的检测。结果 诱导后第 12 d部分细胞不仅在形态上表现为神经元样 ,而且呈 NSE及 NF阳性表达 ,GFAP阴性。结论 经维生素 A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酸 诱导 大鼠 骨髓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研究 细胞分化
下载PDF
TIF3转基因CHO和COS7细胞株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毅雄 Pius Joseph +1 位作者 刘玉清 Tong-manOng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构建 TIF3转基因 CHO和 COS7细胞株并对其构建的细胞株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技术和 G4 18细胞筛选法 ,以 pc DNA3.1/ V5 - His- TOPO为表达载体 ,构建 TIF3转基因 CHO和 COS7细胞株 ;并应用 Western Blot技术对转... 目的 构建 TIF3转基因 CHO和 COS7细胞株并对其构建的细胞株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技术和 G4 18细胞筛选法 ,以 pc DNA3.1/ V5 - His- TOPO为表达载体 ,构建 TIF3转基因 CHO和 COS7细胞株 ;并应用 Western Blot技术对转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析与鉴定。实验设计分无转染组、载体转染组和目的基因转染组。结果 在 7株转染的 CHO细胞株中 ,有 3株具有高效稳定表达的 TIF3编码蛋白质 ;在 4株转染的 COS7细胞株中有 2株同样具有高效稳定的 TIF3编码蛋白质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 3株 TIF3转基因 CHO细胞株和 2株 TIF3转基因 COS7细胞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F3cDNA 稳定转染 CHO细胞 COS7细胞 WESTERN BLOT
下载PDF
氯化镉诱导细胞c-fos和c-jun原癌基因转录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雷毅雄 刘玉清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0-261,共2页
目的 探讨镉化物的分子致癌机理。方法 应用差异 RT- PCR技术对氯化镉 (Cd Cl2 )诱导 BAL B/ c-3T3细胞原癌基因 c- fos和 c- jun进行研究。结果 氯化镉在 5~ 4 0μm ol/ m l浓度范围内可诱导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转录表达 ,与对照... 目的 探讨镉化物的分子致癌机理。方法 应用差异 RT- PCR技术对氯化镉 (Cd Cl2 )诱导 BAL B/ c-3T3细胞原癌基因 c- fos和 c- jun进行研究。结果 氯化镉在 5~ 4 0μm ol/ m l浓度范围内可诱导细胞原癌基因 c- fos转录表达 ,与对照组比较 ,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经与 β- actin标准化后 ,氯化镉染毒浓度与 c- fos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同样 ,氯化镉在 2 0~ 4 0μm ol/ m l浓度范围内可致另一种细胞原癌基因 c- jun高表达。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原癌基因 c- fos和 c- jun的超额表达与氯化镉的分子毒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C-FOS C-JUN BALB/c-3T3 差异RT-PCR
下载PDF
石棉对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刘灵奕 胡渝华 +2 位作者 庞定国 彭文珍 刘玉清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6-518,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石棉理化特性在致突变 /致癌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棉悬液和浸泡过滤液对 V79细胞的 P5 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石棉悬液和石棉浸泡过滤液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p5 3基因编码的 P5 3蛋白平均灰... 目的 进一步探讨石棉理化特性在致突变 /致癌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棉悬液和浸泡过滤液对 V79细胞的 P5 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石棉悬液和石棉浸泡过滤液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p5 3基因编码的 P5 3蛋白平均灰度下降 ,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表明 P5 3蛋白异常表达。出现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胞核有明显的 P5 3蛋白异常表达。结论  P5 3蛋白异常累积与石棉暴露有关 ,且对分裂期细胞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棉 P53蛋白 表达 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对利福平致小鼠肝脏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连勇 徐培渝 +3 位作者 欧阳兆和 赵君 王以美 彭双清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9-612,647,共5页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对利福平(rifampicin,RFP)致肝脏毒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MT-Ⅰ/Ⅱ基因敲除(MT-/-)小鼠及同源野生型(MT+/+)小鼠分别按体质量随机分为RFP 50、100、200 mg/kg 3个染毒组和1个溶剂...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对利福平(rifampicin,RFP)致肝脏毒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MT-Ⅰ/Ⅱ基因敲除(MT-/-)小鼠及同源野生型(MT+/+)小鼠分别按体质量随机分为RFP 50、100、200 mg/kg 3个染毒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每日1次经口灌胃染毒。连续染毒15 d后检测小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直接胆红素(DB)含量,取肝脏称量湿重计算肝脏系数,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FP引起MT+/+及MT-/-小鼠血浆ALT、ALP、DB升高,肝脏系数增加,肝细胞出现以脂肪变性为主的病理改变,且剂量-效应关系明显;肝脏GPx活性降低,GSH含量与GR活性升高。RFP染毒的MT-/-小鼠肝脏损伤更为明显,与染毒同剂量RFP的MT+/+小鼠相比,肝脏系数更高,肝组织脂肪病变更为严重,GSH含量与GPx活性较低,GR活性较高。结论 RFP诱导小鼠产生肝脏毒性与胆汁淤积和氧化损伤有关;MT缺失可致小鼠对RFP肝脏毒性更加敏感,肝损伤更严重,其作用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利福平 肝脏毒性 氧化应激 基因敲除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