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毒素大肠埃希菌定时定量PCR法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玉锋 代娟 +1 位作者 康薇 袁粒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46-1147,共2页
关键词 不耐热肠毒素 PCR法检测 大肠埃希菌 定时定量 ETEC 免疫学方法 PCR方法 动物试验
下载PDF
小儿全麻与体温 被引量:32
2
作者 孙海峰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CAS 2002年第4期243-246,共4页
小儿全麻期间诸多因素影响小儿的体温,而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对小儿机体的损害。本文就小儿全麻期间影响小儿的体温因素,体温监测的必要性和及时有效的保温降温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 小儿 全麻 体温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西昌市彝族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干异 曹力生 +3 位作者 田浩民 冉兴无 陈涛 高赟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高尿酸血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分析和探讨西昌市彝族人群高尿酸血症(HUA)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6~9月对年龄在20~76岁的西昌市城乡彝族人群(共1271例)进行了一次横断面调查。结果:①高尿酸血症组男女超重或肥胖及... 目的:高尿酸血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分析和探讨西昌市彝族人群高尿酸血症(HUA)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6~9月对年龄在20~76岁的西昌市城乡彝族人群(共1271例)进行了一次横断面调查。结果:①高尿酸血症组男女超重或肥胖及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②高尿酸血症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③高尿酸血症组MS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代谢综合征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现状和管理对策
4
作者 蒋娅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35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和管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02例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合理性分析,探讨管理对策。结果通过调查发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用药种类... 目的探讨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和管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02例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合理性分析,探讨管理对策。结果通过调查发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用药种类、用药时机、用药时间不合理的现状。结论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Ⅰ类 抗菌药物 预防性用药 管理
下载PDF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与瞬时弹性成像在评估高原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纤维化的效能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昭晖 肖蓉 +1 位作者 刘古月 孙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3期237-238,共2页
目的:对比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Fibroscan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在评估高原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纤维化的临床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进行... 目的:对比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Fibroscan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在评估高原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纤维化的临床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进行肝功能、肝纤四项、腹部彩超、Fibroscan、肝活检病理检查及2D-SWE检查,测定肝纤维化程度并进行纤维化分期,分析肝纤维化轻重程度与2D-SWE、Fibroscan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两种方法的效能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肝活检病例检查诊断为S1期33例,S2期27例,S3期26例,S4期14例;其中2D-SWE、Fibroscan诊断敏感性均较高;两者间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SWE与Fibroscan对于高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2D-SWE效能优于Fibroscan,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SWE FIBROSCAN CHB 肝纤维化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倒T切口轴型三蒂法缩乳术在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及巨乳症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娟 冯玉 +8 位作者 张栋林 刘芳 刘珍坊 周娇 覃湘泉 刘馨然 邱梦雪 杨焕佐 杜正贵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9-568,共10页
背景与目的乳房缩小整形术(缩乳术)是治疗乳房肥大和巨乳症的有效方法,缩乳术手术方式多样,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保留乳头乳晕(NAC)血供和感觉及术后良好的乳房外形。笔者团队前期在倒T切口基础上,开创了一种轴型三蒂法缩乳术,在乳腺癌伴生... 背景与目的乳房缩小整形术(缩乳术)是治疗乳房肥大和巨乳症的有效方法,缩乳术手术方式多样,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保留乳头乳晕(NAC)血供和感觉及术后良好的乳房外形。笔者团队前期在倒T切口基础上,开创了一种轴型三蒂法缩乳术,在乳腺癌伴生理性乳房肥大和/或中重度乳房下垂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进一步评价该方法在中重度生理性乳房肥大及巨乳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乳腺外科、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龙泉分院对中重度乳房肥大及巨乳症患者、采用倒T切口行三蒂法缩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NAC坏死、T形切口裂开、蜂窝组织炎、出血、皮瓣坏死、脂肪液化)发生情况,患者使用BREAST-Q量表“Reduction/Mastopexy”模块对缩乳前后乳房满意度、生理机能、社会心理健康以及性生理健康方面进行自评。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53个乳房),患者平均年龄为(33.7±6.8)岁,平均BMI为(25.8±3.2)kg/m^(2)。术前E罩杯2例,FF罩杯2例,G罩杯4例,GG罩杯7例,H罩杯13例,术中左、右乳切除腺体平均重量为993.5 g、1017.7 g,左右乳头分别提高(14.4±3.7)cm、(14.5±3.4)cm,术后B罩杯10例,C罩杯15例,D罩杯3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5%,1例(1.9%)出现T型交界处创面裂开,1例(1.9%)发生乳房蜂窝组织炎,1例(1.9%)发生脂肪液化。所有患者术后NAC均得到保留,仅1例(1.9%)患者发生NAC色素减退。中位随访时间24(1~36)个月,患者术前对乳房满意度评分为15.5±8.2,术后1、3、6个月与1、2、3年对乳房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2.2±4.8、42.6±7.5、52.7±8.0、52.7±8.5、56.9±8.0、60.8±5.1,术后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社会心理健康、生理机能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性生理健康评分除了术后第1个月外,其余时间点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倒T切口轴型三蒂法缩乳术对于生理性中重度乳房肥大及巨乳症患者而言是一种具良好的美容效果和相对较小并发症的理想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成形术 乳房肥大 巨乳症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