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角与配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华 张晛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63-264,共2页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人体解剖学 教学过程
下载PDF
带血管蒂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2
作者 靳升荣 朱磊 +1 位作者 李华 陈其光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1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带血管蒂 复合组织瓣 腓动脉 滋养孔 胫后动脉 小型钛板 滋养动脉 显微外科 胫后静脉
下载PDF
中鼻道上颌窦内窥镜开窗术相关的断层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刘卫华 王凡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为上颌窦内窥镜开窗术提供相关断层解剖学参数。方法对30个(60侧)成人干性颅骨标本进行切片,10个行矢状面切片,10个行水平面切片,10个行冠状面切片。观察上颌窦口的形态,测量上颌窦口及其毗邻结构的相关数据,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 目的为上颌窦内窥镜开窗术提供相关断层解剖学参数。方法对30个(60侧)成人干性颅骨标本进行切片,10个行矢状面切片,10个行水平面切片,10个行冠状面切片。观察上颌窦口的形态,测量上颌窦口及其毗邻结构的相关数据,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矢状面上,上颌窦口位于上颌窦的内侧壁,为不规则的四边形。上颌窦口最高点高于或平行于通过眶底最低处的水平面;在矢状位上,80%(16/20)上颌窦口与眶底板同处一垂面。钩突位于鼻泪管后内侧,其游离缘中上部距鼻泪管后壁较近,平均值为3.3mm左右;②水平面上,骨性上颌窦口的前后径为18.24±2.28mm;其前界与鼻泪管后壁的距离为2.96±0.87mm,鼻泪管后壁的厚度为0.24±0.13mm。③冠状面上,上颌窦口的上下径为10.64±2.48mm,上颌窦口上界至眶下壁与上颌窦内壁交界处的距离为3.12±0.63mm,眶下壁的厚度为2.12±0.83mm.结论骨性上颌窦口与眶底和骨性鼻泪管后壁关系密切,内窥镜下中鼻道行上颌窦开窗,扩大窦口的安全方向为向下和向后,向前向上咬除至骨质时应当停止,避免损伤眶底和鼻泪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上颌窦口 断层解剖 内窥镜开窗术
下载PDF
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全波 冉黎 +5 位作者 陆长青 石钊 李丽英 蔡昌平 佘永华 王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检测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进一步明确心脏发育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染色SABC法和TUNEL法对E11~E19 SD大鼠心脏凋亡细胞和p53mRNA、Bax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p53和BAX在E11~E19... 目的:检测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进一步明确心脏发育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染色SABC法和TUNEL法对E11~E19 SD大鼠心脏凋亡细胞和p53mRNA、Bax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p53和BAX在E11~E19表达均呈逐渐增强再减弱的趋势,表达的高峰位于E14。TUNEL染色结果显示,E11~E19均可见凋亡小体。E11时散在分布于心内外膜;E13主要分布于心尖;E14时表达最强,主要分布于心房和心腔分隔处;E16后表达减弱,分布主要集中于心腔内壁。结论:大鼠心脏发育中后期均有凋亡存在;E14为凋亡表达高峰时期;p53和Bax在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心脏外形和心腔形成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心脏 细胞凋亡 p53 BAX TUNEL 大鼠
下载PDF
三七三醇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晓松 周德明 +3 位作者 周东 杨开明 梅妍 周鸿鹰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458-459,共2页
目的 :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围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 ,以及三七三醇皂苷 (PTS)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 (MACO) 2h、不同再灌注时间段 (3d、 7d、 14d、2 8d)的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 (trans... 目的 :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围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 ,以及三七三醇皂苷 (PTS)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 (MACO) 2h、不同再灌注时间段 (3d、 7d、 14d、2 8d)的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 (transientfocalcerebralischemia)模型。应用 5 -溴脱氧尿嘧啶 (5 -bromod eoxyuridine,Brdu)和Brdu/Nestin免疫双标记法观察再灌注损伤后 3、 7、 14、 2 8d时大鼠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14d细胞增殖水平达到峰值 ,至再灌注 2 8d细胞增殖水平已明显回落 ,但仍较正常水平高。PTS组细胞增殖水平于再灌注后 7d~ 2 8d均较相同时间段对照组增强 (P <0 0 5 )。再灌注 7、 14d ,PTS组Brdu+/Nestin阳性细胞比例高于N .S组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三醇皂苷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大鼠胚胎胸椎发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2和Smad4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冉黎 张全波 +2 位作者 陆长青 陈红 王凡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0,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2(BMP-2)和Smad4蛋白在大鼠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胸椎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与RT-PCR法检测第11-19日在大鼠胚胎胸椎TGF-β1、BMP-2和Smad4表达情况。结果:TGF-...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2(BMP-2)和Smad4蛋白在大鼠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胸椎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与RT-PCR法检测第11-19日在大鼠胚胎胸椎TGF-β1、BMP-2和Smad4表达情况。结果:TGF-β1、BMP-2和Smad4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胸椎表达部位的变化情况较一致,在E11-E16的脊索细胞及随后的髓核细胞一直呈阳性表达,在E11、E12的生骨节细胞不表达或表达很少;在E13-E19的成软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的表达随胚龄的增加而增多;在E14-E19的软骨膜有阳性表达,在骨膜细胞有微弱表达;在软骨基质及围索管始终呈阴性表达。其中TGF-β1和BMP-2在E11-E13.5的细胞外基质有阳性表达,而Smad4无表达。TGF-β1的表达丰度相对恒定;BMP-2与Smad4的表达丰度各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TGF-β1、BMP-2和Smad4可能与其他细胞外基质分子共同调节生骨节细胞的迁移、黏附以及围索管和软骨基质的产生有关,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与凋亡,并进一步诱导软骨细胞的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成蛋白2 SMAD4 胸椎 骨发育
下载PDF
NeuN及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胡晓松 周德明 周东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329-330,共2页
关键词 NEUN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治疗 抗原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Smad4、Bax蛋白在大鼠胚胎心脏发育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全波 冉黎 +1 位作者 陆长青 王凡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Smad4、Bax蛋白在胚胎心脏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妊娠11~19d(E11~E19)胚胎40只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和TGF-β1及Smad4、...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Smad4、Bax蛋白在胚胎心脏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妊娠11~19d(E11~E19)胚胎40只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和TGF-β1及Smad4、Bax蛋白在胚胎心脏的表达。结果大鼠胚胎心脏E12.5时出现室间隔肌部,E16心室分隔完成。TGF-β1在E11-E19均有表达,表达情况由弱到强再减弱,E15时最强。Smad4表达由弱到强,E17时最强,E13时表达出现空间差异。Bax蛋白表达高峰在E15,后降至一个稳定水平。结论E14、E15为心肌分化、心塑形关键时期;TGF-β1及Smad4、Bax蛋白在大鼠胚胎心脏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4蛋白 BAX蛋白 心脏 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第3~5周人胚肝的细胞特征和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吉英 李爱冬 +5 位作者 周鸿鹰 梅妍 杨淑霞 洪华容 宋红瑞 羊惠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95-998,共4页
用第 3~ 5周人胚 ,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观察人胚肝的细胞特征和HGF、IGF -I、TGFβ1等生长因子及其受体、PCNA、AFP、CK19等的表达。结果发现第 3周末肝芽形成 ,第 4周肝索开始形成 ,第 3~ 4周人胚肝由同一类具有幼稚细胞... 用第 3~ 5周人胚 ,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观察人胚肝的细胞特征和HGF、IGF -I、TGFβ1等生长因子及其受体、PCNA、AFP、CK19等的表达。结果发现第 3周末肝芽形成 ,第 4周肝索开始形成 ,第 3~ 4周人胚肝由同一类具有幼稚细胞形态学特征的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为AFP、c Met阳性反应。第 5周时肝索细胞的数量增加 ,开始出现PCNA的表达 ,仍仅为同一类细胞。第 5周肝索细胞呈IGF -I、TGFβ1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 ,HGF阴性 ,其周围的心肌细胞及间充质细胞为HGF阳性反应。结果提示第 3~ 5周 ,组成肝芽和肝索的细胞属于肝干细胞 ,其形态和因子表达的差异说明肝干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 ,AFP、c Met可以作为此阶段肝干细胞的标记物 ,HGF、IGF -I、TGFβ1及其受体可能参与对早期人胚肝发育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 HGF 细胞 TGFΒ1 AFP IGF-Ⅰ 生长因子 阳性反应 表达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家兔腓肠肌亚部神经切断对其肌内神经、运动终板和肌梭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启明 薛黔 +2 位作者 杨胜波 李季蓉 羊惠君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180-183,i003,共5页
目的 切断家兔腓肠肌外侧头肌亚部神经后 ,观察肌内神经、肌梭、运动终板带、肌湿重等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4 0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神经切断组。用Sihler 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肌内神经 ;用乙酰胆碱脂酶整肌染色法染肌运动终板 ;用HE... 目的 切断家兔腓肠肌外侧头肌亚部神经后 ,观察肌内神经、肌梭、运动终板带、肌湿重等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4 0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神经切断组。用Sihler 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肌内神经 ;用乙酰胆碱脂酶整肌染色法染肌运动终板 ;用HE染色法染肌梭。结果  (1)术后 2周亚部肌湿重明显下降 (P <0 0 5 ) ,肌运动终板带模糊不清 ,肌内神经染色变浅 ,三级分支消失 ,但肌梭形态及梭内肌纤维尚无明显改变 ;(2 )术后 4周肌湿重进一步下降 (P <0 0 1) ,运动终板带完全消失 ,肌内二级分支染色无 ,肌梭形态及数量有改变 ;(3)术后 12周肌肉明显萎缩 ,发生纤维化 ,运动终板带无 ,肌内神经染色无 ,仅留有鞘管样结构 ,未见神经再生 ,肌梭形态、数量明显改变 ;(4)术后 16周各参数与 12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邻近正常肌未见有侧支神经支配失神经的亚部。结论  (1)家兔腓肠肌外侧头各亚部在神经切断术后 4周 ,运动终板、肌梭的数量和形态有改变 ;(2 ) 12周后肌内神经染色仅有神经外膜鞘管样结构残存 ;(3)术后 16周末见原位的神经再生和相邻亚部神经侧支的再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终板 肌梭 肌内神经 术后 腓肠肌 神经切断 亚部 结论 周末 形态
下载PDF
兔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实验模型制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肖 官泳松 +1 位作者 周翔平 李瑞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应用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的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琳 王松 王凡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彗星试验 细胞检测 DNA 电离辐射 紫外线
下载PDF
人β-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甫强 王廷华 +4 位作者 董坚 梅妍 周鸿鹰 项涛 羊惠君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5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 构建人β-神经生长因子基因(β-NGF)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为运用进行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从人脑肿瘤旁组织的mRNA中扩增人β-神经生长因子的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同时经 ... 目的 构建人β-神经生长因子基因(β-NGF)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为运用进行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从人脑肿瘤旁组织的mRNA中扩增人β-神经生长因子的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同时经 HindⅢ和 Apa双酶切、纯化、连接、转化及筛选而构建重组载体 pcDNA3-β NGF;经酶切和测序对重组体进行分析和进一步鉴定。结果 RT-PCR产物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在预期位置有阳性条带。重组载体经酶切、测序等分析插入的基因片段为表达β-NGF的基因。结论 人β- NGF基因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pcDNA3-β- NGF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开展β-NGF基因治疗脑部疾患、脊髓损伤修复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神经生长因子 RT-PCR 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GFAP与局灶性脑缺血(FCI)再灌注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晓松 周德明 周东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GFAP 局灶性脑缺血 FCI 再灌注损伤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乙醇对大鼠生精细胞Bcl-2蛋白的影响与葛根素的干预
15
作者 邓仪昊 陈道邦 +1 位作者 徐立 史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6801-6804,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乙醇所致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4-03/2007-02-20在四川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室进行。取SD成年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①乙醇组:给予白酒灌胃(乙醇体积分数为0.56),10mL/(kg...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乙醇所致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4-03/2007-02-20在四川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室进行。取SD成年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①乙醇组:给予白酒灌胃(乙醇体积分数为0.56),10mL/(kg·d)。②葛根素组:给予与乙醇组等量白酒灌胃后,立即腹腔注射葛根素62.5mg/(kg·d)。③对照组:给予10mL/(kg·d)生理盐水灌胃。给药连续3个生精周期共39d,于第40天麻醉后处死取睾丸,测定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Bcl-2,Bax蛋白在生精细胞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生精细胞的凋亡。结果: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乙醇组睾丸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葛根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②乙醇组平均每个生精小管断面中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和A值低于对照组(P<0.01),葛根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乙醇组平均每个生精小管断面中Bax蛋白的阳性细胞数和A值高于对照组(P<0.01),但葛根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④乙醇组每个生精小管横切面中的凋亡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P<0.01),葛根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乙醇通过氧化损伤作用使生精细胞发生凋亡,葛根素有对抗乙醇所致睾丸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睾丸 葛根素
下载PDF
去势大鼠骨髓细胞CD_(44)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贵明 赵志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CD44在去势大鼠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D44对大鼠去势后骨髓细胞分化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D44在SD大鼠去势后4周、8周、12周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结果:CD44在去势组和对照组中均有表达,CD44阳性染... 目的:观察CD44在去势大鼠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D44对大鼠去势后骨髓细胞分化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D44在SD大鼠去势后4周、8周、12周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结果:CD44在去势组和对照组中均有表达,CD44阳性染色主要见于单核细胞融合的多核巨噬细胞/破骨样细胞中,去势后各组动物骨髓细胞CD44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D44可能参与大鼠去势后骨髓细胞的分化,可能在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去势 破骨细胞
下载PDF
Rb蛋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与意义
17
作者 汪贵明 陈国庆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Rb蛋白在大鼠骨折后骨痂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和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SD大鼠骨折后5天、10天、30天骨痂组织中Rb蛋白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Rb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Rb蛋白在骨折后... 目的:探讨Rb蛋白在大鼠骨折后骨痂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和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SD大鼠骨折后5天、10天、30天骨痂组织中Rb蛋白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Rb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Rb蛋白在骨折后5天、10天呈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主要见于骨痂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幼稚的软骨细胞中,随着骨折愈合的进程,Rb蛋白表达下调,在骨折后30天,Rb蛋白阳性染色仅见于小部分残留的软骨细胞中。结论:Rb蛋白在骨折后骨痂组织中的表达随骨折愈合进程而减少,其功能可能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 骨折愈合 软骨细胞
下载PDF
缺血再灌流大鼠肾小管不同时相一氧化氮合酶异构体的表达
18
作者 项涛 羊惠君 +1 位作者 周德明 李瑞祥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1年第1期27-,共1页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缺血再灌流 大鼠 近端小管 计算机图象分析 免疫组化观察 上皮细胞 近曲小管 再灌注 刷状缘
下载PDF
兔腓肠肌肌亚部神经挤压后肌内神经、运动终板和肌梭等的变化
19
作者 王启明 薛黔 +2 位作者 杨胜波 李季蓉 羊惠君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建立肌亚部神经挤压损伤的模型 ,以肌内神经、肌梭 ,运动终板带、肌湿重等为参数观察神经的损伤及修复。方法  1.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肌内神经。 2 .用乙酰胆碱脂酶整肌染色法观察肌运动终板带变化。 3.用H...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建立肌亚部神经挤压损伤的模型 ,以肌内神经、肌梭 ,运动终板带、肌湿重等为参数观察神经的损伤及修复。方法  1.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肌内神经。 2 .用乙酰胆碱脂酶整肌染色法观察肌运动终板带变化。 3.用HE染色法观察肌梭。结果 实验组手术后两周肌亚部轻度萎缩 (肌湿重P <0 0 5 ) ,运动终板带变绍颜色变浅 ;肌内神经连续性存在 ,但三级末梢染色浅淡甚至消失 ;肌梭形态无明显变化。手术后五周到六周肌湿重增加 ,肌内神经着色深 ,三级末梢清晰可见 ,肌外观基本恢复正常。与其他亚部相比 ,腓肠肌内侧亚部各参数恢复较快。手术后八周所有各参数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肌湿重、肌梭密度p >0 0 5 )。结论  1.家兔腓肠肌外侧头各亚部在神经挤压损伤六周后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恢复至正常形态 ,神经末梢感受器及运动终器恢复。 2 .在亚部水平神经被挤压后 ,神经的再生与修复速度较整肌更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 肌亚部 神经挤压 肌内神经 运动终板 肌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