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疥疮的流行因素调查——1770例门诊疥疮病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陶晓苹 唐素华 +3 位作者 王家良 廖庭锡 廖箐 韩亮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疥疮 流行因素 调查 病例统计分析
下载PDF
抗CCP抗体、AKA及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2
作者 彭晓东 李立新 +2 位作者 白杨娟 张瑞薇 刘关键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7-318,共2页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以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82例血清(RA75例、其它风湿性疾病87例以及正常人血清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AKA以及用速...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以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82例血清(RA75例、其它风湿性疾病87例以及正常人血清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AKA以及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比较三者对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抗CCP抗体与其它两种抗体的相关性。结果三种抗体单独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率分别是:抗CCP抗体为65.3%、94.4%和82.4%,AKA为38.7%、92.5%和70.3%,RF为70.7%、76.6%和74.2%;联合检测两种抗体及三种抗体同时检测,则分别是抗AKA+RF为33.3%、100%和72.5%,抗CCP+RF为57.3%、98.1%和81.3%,三者联合为30.7%、100%和71.4%。抗CCP与RF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其它检测指标(P<0.05);三个抗体间具有相关性。抗CCP抗体浓度在RA组(228.2U/mL)与非RA疾病组(19.4U/mL)和健康对照组(11.2U/m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关节侵蚀组(162.7U/mL)高于无/轻微关节侵蚀RA组(46.1U/mL)(P<0.01)。结论抗CCP抗体对诊断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率,联合检测抗CCP与RF可进一步提高对RA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CCP抗体 AKA RF
下载PDF
厦门市3~6岁儿童患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杨 张晔 +2 位作者 邹静 尹菁菁 康德英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35-638,642,共5页
目的分析厦门市3~6岁儿童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危险性评估,为全面制定儿童龋病预防的综合措施,尤其是为高危患龋儿童的口腔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厦门市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并... 目的分析厦门市3~6岁儿童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危险性评估,为全面制定儿童龋病预防的综合措施,尤其是为高危患龋儿童的口腔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厦门市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并通过发放问卷,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饮食习惯、口腔行为、家庭情况、生活环境、干预措施等6个方面的16个变量进行掊2检验及Logistic forward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厦门市3~6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71.77%,龋均为4.70,龋面均为7.43。月龄、进食碳酸饮料频率、睡前进食、进食奶制品频率、开始刷牙年龄、家长受教育程度、托幼机构、居住地、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局部用氟、子女数目、进食甜食频率等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性别、每天刷牙次数、牙膏种类和家庭收入与儿童龋病的发生无相关性。建立的儿童龋病回归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龋危险性进行预测。结论对儿童龋病应综合防治,从小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并合理局部用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乳牙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庄静 许良智 +1 位作者 康德英 张静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去氧孕烯炔雌醇(desogestrel ethinylestradiol,DE;妈富隆,marvelon)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效果并与其他治疗措施相比较。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检索Evidence ... 目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去氧孕烯炔雌醇(desogestrel ethinylestradiol,DE;妈富隆,marvelon)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效果并与其他治疗措施相比较。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检索Evidence Base Medicine Reviews,Medline,EMbase和CNKI等数据库,纳入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随机/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4.2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相关文献15篇,1 073例患者,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整体偏低。①去氧孕烯炔雌醇与二甲双胍(metformin,MET)比较,在高胰岛素血症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降低雄激素的作用单用前者,可能不及后者(WMD=0.72,95%CI0.54~0.90);而在非高胰岛素血症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前者的作用,可能优于后者(WMD=-0.53,95%CI-0.83^-0.22)。相比去氧孕烯炔雌醇,二甲双胍对空腹血糖(WMD=0.19,95%CI0.02~0.36)、空腹血胰岛素(WMD=4.27,95%CI2.19~6.34)和胰岛素抵抗指数(WMD=0.21,95%CI0.12~0.30)有明显改善作用;②去氧孕烯炔雌醇+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比较,前者降低雄激素水平作用,可能优于后者(WMD=-0.71,95%CI-0.95^-0.48);③去氧孕烯炔雌醇和炔雌醇环丙孕酮(ethinyl estradiolcyproterone,EEC;达因35,diane 35)比较,两者对内分泌和代谢的作用无差异;④去氧孕烯炔雌醇+促排卵治疗与促排卵治疗比较,前者提高排卵率(OR=2.21,95%CI1.18~4.12;P=0.01)和妊娠率(OR=2.44,95%CI1.67~3.56;P=0.001)的作用,可能优于后者。结论本研究显示,去氧孕烯炔雌醇对改善高雄激素血症相关症状和卵巢功能有效,而对糖脂代谢可能存在损害作用,可能更适用于无高胰岛素血症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降雄激素治疗。二甲双胍可能比去氧孕烯炔雌醇更适用于有高胰岛素血症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降雄激素治疗。去氧孕烯炔雌醇与二甲双胍联用降雄激素作用更明显,但对有明显糖脂代谢异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是否联合用药,需慎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去氧孕烯炔雌醇与炔雌醇环丙孕酮降低雄激素的效果相当。去氧孕烯炔雌醇与促排卵治疗联用,比单用促排卵治疗,更适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系统评价 去氧孕烯炔雌醇 二甲双胍 炔雌醇环丙孕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