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1
作者 张丽帆 马亚楠 +19 位作者 邹小青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吴华香 武丽君 李鸿斌 张志毅 陈盛 朱平 张缪佳 齐文成 刘毅 刘花香 侍效春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715例。应用T-SPOT.TB对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病既往史,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化验结果,风湿免疫病诊断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3715例研究对象T-SPOT.TB检测阳性者有672例(18.1%,95%CI:16.9%~19.3%)。不同风湿免疫病病种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3,P<0.001),白塞综合征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44.4%,32/7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检测阳性率最低(8.9%,4/45)。男性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23.6%(168/711),明显高于女性(16.8%,5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3,P<0.001)。不同年龄组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9,P<0.001),51~6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高(24.8%,143/577),16~2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低(8.1%,13/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aOR=1.81,95%CI:1.48~2.23),吸烟≥21支/d(aOR=1.66,95%CI:1.15~2.40),有结核病既往史(aOR=3.88,95%CI:2.71~5.57),患白塞综合征(aOR=3.00,95%CI:1.70~5.28)是T-SPOT.TB检测阳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使用大剂量激素(aOR=0.67,95%CI:0.47~0.96)或生物制剂(aOR=0.55,95%CI:0.36~0.84),淋巴细胞计数偏低(aOR=0.39,95%CI:0.25~0.62),低蛋白血症(aOR=0.72,95%CI:0.52~0.99),以及患多发性肌炎/皮肌炎(aOR=0.54,95%CI:0.29~0.99)、系统性红斑狼疮(aOR=0.75,95%CI:0.57~0.99)是T-SPOT.TB检测阴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风湿免疫病患者总体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各病种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明显。当患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的使用,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低蛋白血症,以及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警惕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免疫学技术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T细胞免疫组库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鲁晨阳 刘毅 罗雄燕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91-93,共3页
T淋巴细胞是人体适应性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相互作用,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在激活T细胞方面发挥关键作用[1]。TCR中α链和β链的第三互补决定区(third 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 T淋巴细胞是人体适应性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相互作用,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在激活T细胞方面发挥关键作用[1]。TCR中α链和β链的第三互补决定区(third 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CDR3)负责结合抗原,是肽链中最多变的部分,由V、D、J 3个区域进行排列组合以及回文序列和随机核苷酸插入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结合抗原 互补决定区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α链 CDR3 Β链 排列组合
下载PDF
狼疮活跃度与临床表现和免疫血清学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锐 谢其冰 +3 位作者 刘怡欣 李昕怡 刘毅 刘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93-798,共6页
目的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活跃度,肾脏损害与临床表现和免疫血清学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按有无狼疮性肾炎分为两组;用BILAG量表对病情评分,将患者分为狼疮活跃组和稳定组。结果狼疮活跃组发生贫血、发热(... 目的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活跃度,肾脏损害与临床表现和免疫血清学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按有无狼疮性肾炎分为两组;用BILAG量表对病情评分,将患者分为狼疮活跃组和稳定组。结果狼疮活跃组发生贫血、发热(排除感染)、血管炎的概率增高(P<0.05)。狼疮肾炎组的水肿发生率增高。狼疮活跃组C3水平降低,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nRNP抗体、抗RIB抗体滴度增高,(P=0.010,P=0.039,P=0.025,P=0.020,P=0.010)。狼疮肾炎组中C3水平降低和抗dsDNA抗体滴度增高,(P=0.010,P=0.017)。结论狼疮活跃组发生贫血、发热(排除感染)、血管炎的概率增高(P<0.05)。狼疮肾炎组的水肿发生率增高。低滴度C3、高滴度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nRNP、抗Rib抗体是反映狼疮活跃的重要免疫学指标。低滴度C3、高滴度抗dsDNA抗体是反映狼疮肾炎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DSDNA抗体 C3 C4 抗ENA抗体
下载PDF
甲氨蝶呤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免疫功能及血清ESR、CPR、CCP、R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欣 谭淳予 +2 位作者 马玲 周爱萍 潘璐 《西部医学》 2020年第12期1759-1762,共4页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免疫功能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胍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免疫功能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胍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血清ESR、CPR、CCP、RF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少于对照组,关节疼痛度轻于对照组,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分化簇8(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分化簇4(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CRP、CCP抗体、R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对于缓解关节的疼痛、肿胀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美洛昔康 甲氨蝶呤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从CD4^+CD25^-Foxp3^+ T细胞变化看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免疫耐受失衡 被引量:1
5
作者 严冰 刘毅 +1 位作者 谢其冰 刘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5-698,共4页
目的:检测CD4+CD25-Foxp3+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该细胞亚群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SLE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分析其表型;利用免疫磁珠细胞... 目的:检测CD4+CD25-Foxp3+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该细胞亚群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SLE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分析其表型;利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MACS)分选出CD4+CD25-T细胞,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FOXP3基因表达。结果: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分别是:(9.89±0.85)%和(7.11±0.86)%,与健康对照组(3.35±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CD4+CD25-Foxp3+T细胞表达频率与SLEDA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008)。活动期SLE患者CD4+CD25-T细胞中Foxp3在蛋白和基因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SLE患者CD4+CD25-Foxp3+T细胞表面低表达CD127。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变化可能反应了SLE发病中T细胞外周免疫失耐受机制"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效应被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miR-146a和miR-181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液外泌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何小琴 刘玢含 王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546-1551,1557,共7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液外泌体微小RNA(miR)-146a和miR-181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SLE的患者40例作为SLE组,另同期的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SLE病情活动指数...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液外泌体微小RNA(miR)-146a和miR-181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SLE的患者40例作为SLE组,另同期的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将SLE患者分为低活动组19例(SLEDAI≤9分)和高活动组21例(SLEDAI>9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尿液外泌体miR-146a和miR-181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补体C3、IgG和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液外泌体miR-146a和miR-181a表达对SLE及SLE合并肾脏受累的诊断价值。结果 SLE组尿液外泌体miR-146a和miR-181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活动组尿液外泌体miR-146a和miR-181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低活动组(P<0.05)。肾脏受累的SLE患者的尿液外泌体miR-146a和miR-181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肾脏无受累的SLE患者(P<0.05)。高活动组血清IL-1β、IL-6、TNF-α、IgG和ACA水平高于低活动组,血清C3水平低于低活动组(P<0.05)。SLE患者的尿液外泌体miR-146a与血清IL-1β、IL-6、TNF-α、IgG和ACA水平呈正相关(r=0.443、0.493、0.410、0.381、0.340,P<0.05),与血清C3水平呈负相关(r=-0.340,P<0.05)。SLE患者的尿液外泌体miR-181a与血清IL-1β、IL-6、TNF-α、IgG和ACA水平呈正相关(r=0.342、0.470、0.373、0.371、0.334,P<0.05),与血清C3水平呈负相关(r=-0.368,P<0.05)。尿液外泌体miR-146a和miR-181a表达诊断SL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7、0.897(P<0.05),诊断SLE合并肾脏受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和0.815(P<0.05)。结论 尿液外泌体miR-146a和miR-181a表达水平对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对SLE的病情预测和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尿液外泌体 微小RNA-146a 微小RNA-181a
下载PDF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miR-21的相对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何小琴 刘玢含 王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5期586-591,共6页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pSLE)患者血清miR-21的相对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pSLE的48例患者作为pSLE组,另外选取同时期于该院体检的30例健康妊娠期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pSLE)患者血清miR-21的相对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pSLE的48例患者作为pSLE组,另外选取同时期于该院体检的30例健康妊娠期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pSLE组患者分为低活动组(SLEDAI评分为1~9分)和高活动组(SLEDAI评分>9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21相对表达水平,采用红细胞沉降率(ESR)仪检测ES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抗心磷脂抗体(ACA)和补体C3、C4,以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统计并比较合并与未合并器官损害pSLE患者的miR-21相对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SLE患者miR-21相对表达水平与ESR、CRP及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21对pSLE的诊断效能。结果 pSLE组miR-21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高活动组pSLE患者miR-21相对表达水平高于低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高活动组和低活动组ESR、CRP、补体C3、C4、ACA、CI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活动组和低活动组患者ESR、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高活动组显著高于低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活动组和低活动组患者补体C3、C4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且高活动组低于低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活动组患者血清ACA和CIC水平显著高于低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肾脏和关节损害的pSLE患者的miR-21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无损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SLE患者miR-21相对表达水平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r=-0.346、-0.330,P<0.05),与血清ACA、CIC、ESR、CRP水平呈正相关(r=0.499、0.326、0.286、0.389,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21诊断pSLE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902~0.989)。结论 血清miR-21对p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对pSLE的病情预测和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微小RNA-21 相对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和感染性结肠炎血清学和免疫病理学指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玉芳 欧阳钦 +2 位作者 魏兵 马洪升 武永康 《胃肠病学》 2005年第6期339-342,共4页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与感染性结肠炎(IC)均为结肠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即使综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组织学检查等表现,仍有部分UC与IC难以鉴别。目的:比较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CD44v3、CD44v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UC和IC中表达...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与感染性结肠炎(IC)均为结肠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即使综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组织学检查等表现,仍有部分UC与IC难以鉴别。目的:比较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CD44v3、CD44v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UC和IC中表达的差异,为两组患者提供有用的鉴别指标。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H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CA和ANCA靶抗原;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结肠黏膜CD44v3、CD44v6和TGFβ1的表达。结果:血清ANCA检测UC患者阳性率HF法为48.1%,ELISA法为33.3%,而IC组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肠黏膜CD44v3、CD44v6在UC患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8%、56.3%。而IC组均阴性,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结肠黏膜TGFβ1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ANCA和结肠黏膜CD44v3、CD44v6的检测有助于鉴别UC与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感染性结肠炎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CD44V3 CD44V6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引量:1
9
作者 林辉 刘钢 吴谨绪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455-456,共2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干细胞治疗 DISEASES 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系统性红斑狼疮 造血 类风湿关节炎 多脏器损害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耕 谢其冰 刘颖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胰腺炎 自身免疫 诊断治疗
下载PDF
Wnt信号途径与自身免疫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佳 刘毅 赵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3期146-148,共3页
Wnt信号途径是细胞内外一种复杂而古老保守的信号传导系统,参与调节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组织器官再生等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也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Wnt信号通路与自身免疫疾病发生发展关系进行概述。
关键词 WNT信号途径 自身免疫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硬化症
下载PDF
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的价值体现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毅 杨航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1期1641-1642,1645,共3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从事风湿病学研究的学者投入到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工作中。我科作为国内该领域的拓荒者和先行者,进行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已逾十年,累计为数千患者提供"延伸型"医疗服务和"积木式"患者教... 近年来,越来越多从事风湿病学研究的学者投入到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工作中。我科作为国内该领域的拓荒者和先行者,进行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已逾十年,累计为数千患者提供"延伸型"医疗服务和"积木式"患者教育,使患者依从性显著提高、预后显著改善。我们认为,坚持做好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工作能逐步使患者、医护人员和政府的"价值"都得到体现和满足,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因此,本文对风湿免疫病慢病管理中患者、医护人员,以及政府的价值体现进行述评,以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就医感受和满意度,降低社会整体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 慢病管理 价值体现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诊治
13
作者 谢其冰 杨南萍 +1 位作者 尹耕 李江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6-757,共2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的慢病管理策略
14
作者 陈妍伶 刘毅 +2 位作者 陈红 梁燕 王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1247-1251,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重症患者中大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对更差。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 AIRD)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重症患者中大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对更差。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 AIRD)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是COVID-19感染的潜在高危人群。此外,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AIRD患者的就医也受到明显限制。因此,COVID-19疫情期间AIRD患者的慢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慢病管理的角度出发,以慢病管理经验为基础,结合健康促进理论,对AIRD患者的照护进行概述,为COVID-19疫情期间AIRD患者的慢病管理提供参考,以期望改善AIRD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自身免疫性风湿病 慢病管理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探索与前景
15
作者 刘毅 林辉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1期1481-1484,共4页
自身免疫病是一类免疫应答异常激活,自身免疫耐受失衡的异质性疾病。目前治疗仍以传统药物为主,难以根治,且有较多毒副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可从骨髓和其他组织中成功分离出来,通过分泌... 自身免疫病是一类免疫应答异常激活,自身免疫耐受失衡的异质性疾病。目前治疗仍以传统药物为主,难以根治,且有较多毒副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可从骨髓和其他组织中成功分离出来,通过分泌调节分子和细胞-细胞直接接触,调节免疫,诱导免疫耐受。因此,MSCs逐渐成为自身免疫病细胞治疗的理想来源。近年来,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MSCs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结合本科室研究成果,就MSCs的免疫调节特性和MSCs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和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成果做一述评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自身免疫病 低免疫原性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2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胡楠 尹耕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1146-1147,共2页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具有抗体活性且结构相似的血清球蛋白分子的总称。其总的血清含量或某种成分长期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总发病率较低[1],因此并未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认识。本文通过2...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具有抗体活性且结构相似的血清球蛋白分子的总称。其总的血清含量或某种成分长期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总发病率较低[1],因此并未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认识。本文通过2例少见病案,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的病因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免疫指标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杰 杨南萍 《现代临床医学》 2007年第z2期167-170,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的、多系统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皮肤黏膜、关节肌肉、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补体消耗及形成多种免疫复合物而导致组织损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的、多系统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皮肤黏膜、关节肌肉、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补体消耗及形成多种免疫复合物而导致组织损害为特征.感染、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自身抗体及补体等的检测或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疾病活动性的监测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与SLE相关的自身抗体及补体等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CRI 患者 SLE DSDNA ANUA 免疫指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Gαq蛋白信号与免疫调控和自身免疫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衍堂 石桂秀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2期65-67,共3页
Gαq是G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Gq蛋白的功能单位。其功能为传导来自GPCR的信号到细胞内。研究证明,Gαq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死亡、分化、迁移,细胞因子分泌以及自身免疫等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就Gαq蛋白信号与免疫调控和自身免疫... Gαq是G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Gq蛋白的功能单位。其功能为传导来自GPCR的信号到细胞内。研究证明,Gαq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死亡、分化、迁移,细胞因子分泌以及自身免疫等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就Gαq蛋白信号与免疫调控和自身免疫研究方面的新进展结合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控 自身免疫 G蛋白信号
下载PDF
抗肿瘤PD-1和PD-L1治疗现状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机制探索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蕾伊 林桑 +1 位作者 谢其冰 尹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93-1398,1405,共7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是一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06年5月起,已经有10种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尽管PD-1和PD-L1抑制剂对某些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严重的...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是一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06年5月起,已经有10种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尽管PD-1和PD-L1抑制剂对某些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研发同等疗效但不良反应较PD-1/PD-L1抑制剂少的新型药物迫在眉睫。此外,探索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在PD-1和PD-L1抑制剂研究中的地位同样重要。本综述讨论了几种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在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要监控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本综述还指出了未来PD-1/PD-L1抑制剂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免疫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免疫抑制剂 单克隆抗体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人群肠道菌群对造血和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丹 罗玉斌 +1 位作者 赵毅 刘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7-981,986,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人群(抗CCP抗体阳性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对小鼠肠道屏障、黏膜免疫及造血和免疫系统影响。方法:提取抗CCP抗体阳性健康人群(Pre-RA)、RA和抗CCP抗体阴性健康人群的粪便菌液,分别用以上三组人群的菌液灌胃小鼠... 目的:探讨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人群(抗CCP抗体阳性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对小鼠肠道屏障、黏膜免疫及造血和免疫系统影响。方法:提取抗CCP抗体阳性健康人群(Pre-RA)、RA和抗CCP抗体阴性健康人群的粪便菌液,分别用以上三组人群的菌液灌胃小鼠,通过FITC-conjugated dextran在血清中的荧光强度检测肠道通透性,HE染色观察小鼠小肠中炎症浸润及通透性改变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骨髓造血干细胞、前体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骨髓及外周血中的比例;小鼠脾脏、骨髓、派氏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的B淋巴细胞表达情况;检测肠内容物中SIgA包裹细菌的比例。结果:①与移植健康人群菌液组比较,移植Pre-RA和RA人群菌液能显著增加小鼠肠道通透性。②移植Pre-RA和RA人群菌液可导致小鼠小肠结构发生变化,小肠发育不良,绒毛粗短稀疏。③与移植健康人群菌液组比较,移植Pre-RA和RA人群菌液组小鼠肠内容物中SIgA包裹细菌阳性表达明显增加。④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移植Pre-RA和RA人群菌液组小鼠髓系祖细胞(CMP)和小鼠骨髓中粒单核细胞系祖细胞(GMP)在骨髓中的比例均增加,移植RA人群菌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移植RA人群菌液组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加。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移植Pre-RA和RA人群菌液组小鼠脾脏中B淋巴细胞表达明显增加,Pre-RA和RA组小鼠派氏淋巴结部位B淋巴细胞表达增加。结论:肠道菌群紊乱可出现于RA临床症状之前,且Pre-RA人群的肠道菌群可通过破坏小鼠肠道黏膜屏障,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菌群穿透黏膜移位,造成机体局部肠黏膜免疫反应以及全身免疫系统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抗CCP抗体阳性 类风湿关节炎 Pre-RA 菌群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