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宏江 赵扬冰 +4 位作者 吕青 敬静 李志宇 徐卫云 袁家天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 探讨乳癌外科治疗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 8例乳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13 6例Ⅰ~Ⅱ期患者行改良根治术 ,总生存率为 10 0 % ,无复发生存率为 92 .6%。 (2 )保留乳房的乳癌手术 2例 ,1例 (5 0 % )术后 5个月局部复发。 (... 目的 探讨乳癌外科治疗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 8例乳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13 6例Ⅰ~Ⅱ期患者行改良根治术 ,总生存率为 10 0 % ,无复发生存率为 92 .6%。 (2 )保留乳房的乳癌手术 2例 ,1例 (5 0 % )术后 5个月局部复发。 (3 )Ⅲ期乳癌行改良根治术 88例 ,行根治术 2 0例 ,两者的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4 )Ⅳ期患者有 5例行根治性手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采用特制乳腺刀游离皮瓣和电刀切除 ,并合理清扫腋窝 ,手术输血率为 3 .5 %。局部并发症有术后皮下积血 2 .7% ,皮瓣坏死 7.4% ,皮下积液 18.6% ,患侧肢体水肿 4.3 %。结论 改良根治术是治疗Ⅰ~Ⅲ期乳癌的主要术式 ,乳腺刀和电刀的使用 ,可以减少手术输血 ,缩短手术时间 ;合理的腋窝清扫可以减少患侧肢体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外科治疗 乳腺刀 电刀 改良极治术 腋窝清扫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宏江 汪静 +3 位作者 吕青 敬静 赵扬冰 陈佩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亚甲蓝标记切除蓝染导管及腺体的方法治疗 13 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4例伴有癌变 ) ,评价其疗效。结果 导管内乳头状瘤 91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41例 ,其中 ,癌变 4例。 119... 目的 探讨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亚甲蓝标记切除蓝染导管及腺体的方法治疗 13 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4例伴有癌变 ) ,评价其疗效。结果 导管内乳头状瘤 91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41例 ,其中 ,癌变 4例。 119例 (90 .1%)随访 3~ 46个月 ,术后原导管溢液治愈 ,无复发。结论 采用亚甲蓝标记切除蓝染导管及其腺体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乳头状瘤/外科学
下载PDF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外科诊治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轶 赵纪春 黄斌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53-1955,共3页
[目的]探讨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4月~2007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27例,男性20例,女性7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6岁,自知有腹主动脉瘤者6例,有腹部搏动性包块者6例,15例通... [目的]探讨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4月~2007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27例,男性20例,女性7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6岁,自知有腹主动脉瘤者6例,有腹部搏动性包块者6例,15例通过术前急诊彩超或CT确诊,采用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其中分叉型人工血管17例,直型人工血管10例。[结果]破裂腹主动脉瘤行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手术30d围手术期死亡率33.3%(9例),死亡原因为出血性休克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结论]手术治疗是对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治疗,快速早期确定破裂腹主动脉瘤诊断,紧急外科手术治疗,尽快控制出血,术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降低破裂腹主动脉瘤死亡率的关键。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肺部并发症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 主动脉瘤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红光 周总光 +5 位作者 雷松 朱林 郑雪莲 张鸿彦 王永 张建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表面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变化。方法发病24 h内入院的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采集入院当天及第3、7 d外周血及20名正常志愿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表面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变化。方法发病24 h内入院的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采集入院当天及第3、7 d外周血及20名正常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表面TLR4、CD14表达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等指标,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PBMCs表面TLR4发病后表达上调,1周左右恢复正常。TNF-α的变化与TLR4变化一致。结论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可能通过先天性免疫门户蛋白TLR4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硫酸乙酰肝素Toll样受体4 先天免疫
下载PDF
胰腺外伤的诊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波 霍永忠 《创伤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21-324,共4页
胰腺损伤常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临床症状常被掩盖,病情复杂,易造成漏诊,延误治疗,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胰腺外伤死亡率高。临床上结合病史、淀粉酶、B超及CT检查,有助于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胰腺损伤的类型较多,治疗上应实行个体... 胰腺损伤常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临床症状常被掩盖,病情复杂,易造成漏诊,延误治疗,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胰腺外伤死亡率高。临床上结合病史、淀粉酶、B超及CT检查,有助于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胰腺损伤的类型较多,治疗上应实行个体化原则。胰腺损伤及手术后的并发症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积极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伤 胰腺损伤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外科治疗(附22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建平 何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73-174,共2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22 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多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中老年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脓肿液化不完全,易合并多种疾患。用冲洗、烧灼、...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22 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多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中老年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脓肿液化不完全,易合并多种疾患。用冲洗、烧灼、填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冲洗、烧灼、填塞方法具有痛苦少、恢复快、一次性治愈的特点,适用于糖尿病合并的单发及多发肝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肝脓肿 外科治疗 烧灼 不典型 多发 填塞 合并 结论 特点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实质结核的外科诊治 被引量:1
7
作者 曾玉剑 林琦远 +2 位作者 周总光 杨家印 王朝华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741-74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实质结核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普外科1994~2004年收治的9例原发性肝实质结核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回顾。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前均未确诊,全部经术中冰冻切片证实为结核。结论:对肝功无明显异...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实质结核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普外科1994~2004年收治的9例原发性肝实质结核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回顾。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前均未确诊,全部经术中冰冻切片证实为结核。结论:对肝功无明显异常而CT或B超发现肝脏占位,又不能除外恶性病变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当手术治疗,并行营养治疗和抗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肝脏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小凡 李波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外科治疗 临床病理学特征 肝门部胆管癌 肝管汇合部 肝外胆管癌 近端胆管癌 高位胆管癌
下载PDF
胰岛素瘤外科治疗体会(附29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波 邓小凡 文天夫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173-1174,共2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2006年外科治疗29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良性肿瘤手术切除,3例恶性肿瘤中2例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手术后15个月肝转移再次行原位肝移植术(OLT)。良性肿瘤均...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2006年外科治疗29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良性肿瘤手术切除,3例恶性肿瘤中2例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手术后15个月肝转移再次行原位肝移植术(OLT)。良性肿瘤均痊愈;随访恶性肿瘤中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肝衰竭,1例术后8个月死于难治性低血糖,1例OLT初步疗效满意。结论 胰岛素瘤外科手术效果较好,治疗重点在于肿瘤的术中定位、术式选择以及围手术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胰岛素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结直肠癌外科应用技术的规范与创新(十四)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盆底重建 规范 技巧
下载PDF
含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体外表达
11
作者 夏冬 严律南 +3 位作者 徐亮 童煜 左怀全 赵兰英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0-424,共5页
从人肝癌组织中提取总RNA,RT-PCR合成hTIMP-1的全长cDNA,克隆到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的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与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受体菌中进行同源重组,成功构建含hTIMP-1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经293细胞的包装、扩增,... 从人肝癌组织中提取总RNA,RT-PCR合成hTIMP-1的全长cDNA,克隆到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的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与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受体菌中进行同源重组,成功构建含hTIMP-1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经293细胞的包装、扩增,生成含hTIM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TIMP-1并实现体外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癌浸润和转移机理以及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肝细胞癌 重组腺病毒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肝脏可溶性复合物不同剂量、不同途径移植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的体内外实验
12
作者 杨洪亮 张洁 +5 位作者 刘战培 林苹 王修杰 任婧婧 熊竹娟 宁其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1期10230-10233,共4页
目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具有保护肝脏、刺激肝组织再生等生物学活性,观察天然物质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肿瘤研究室完成。①分离人胚... 目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具有保护肝脏、刺激肝组织再生等生物学活性,观察天然物质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肿瘤研究室完成。①分离人胚胎、成年及新生小鼠肝脏组织,生理盐水清洗、剪碎、筛网过滤,用生理盐水制备混悬液,3000r/min离心,收集上清,制备肝脏可溶性复合物。②体外实验:用上述不同来源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体外处理肿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其对乳腺癌细胞EMT6增殖的影响。③体内实验:观察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对乳腺癌细胞EMT6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荷瘤鼠生存状况的影响,包括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两个实验,给药途径包括在接种肿瘤细胞部位的对侧腋下、同侧腋下、腹腔注射及灌胃等。结果:①体外实验显示不同来源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EMT6增殖率,肿瘤增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血清白蛋白处理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②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8mg/L组抑瘤率高于2,4mg/L组(P<0.05),未观察到明显毒副效应。③比较不同给药途径,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同侧注射组的抑瘤率较其他3组的抑瘤率高(P<0.05),各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给予组的体质量增长率比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高(P<0.05)。④与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在同侧腋下注射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并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不同的给药途径中,在接种肿瘤细胞部位的同侧腋下给药抑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胃外生性恶性间质瘤二例
13
作者 陈波 邓靖宇 +1 位作者 钟晓刚 何生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11期675-675,共1页
关键词 胃外生性恶性间质瘤 胃肿瘤 CT检查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闭合性胸腹外伤致右侧膈肌破裂并膈疝1例分析
14
作者 陈心足 路涛 胡建昆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3171-3172,共2页
关键词 胸部损伤/并发症 腹部损伤/并发症 横膈 创伤性/诊断 横膈 创伤性/外科学
下载PDF
多发性肠瘘肠外营养治疗1例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郑素平 曾文娟 +3 位作者 王思宇 袁丁 李甫强 张鸣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850-851,共2页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对多发性肠瘘的治疗效果及其实施要点;方法:报告一例多发性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Medline及国内CNKI数据库中的10篇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通过早期使用卡文1920mL肠外营养液联合生长抑素和后期自配三升袋肠...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对多发性肠瘘的治疗效果及其实施要点;方法:报告一例多发性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Medline及国内CNKI数据库中的10篇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通过早期使用卡文1920mL肠外营养液联合生长抑素和后期自配三升袋肠外营养液治疗及对其相关并发症的及时处理,经3个月疗程,治愈出院;结论:多发性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肠外营养加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对其效果明显,但应合理选用并注意低热量供给及血糖监测,防止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瘘 肠外营养
下载PDF
早期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7
16
作者 姜坤 陈心足 +2 位作者 夏庆 唐文富 王蕾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21-134,共14页
目的评价早期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5年第4期)、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0~2006年。手检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比较早期血... 目的评价早期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5年第4期)、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0~2006年。手检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比较早期血液滤过(HF)与常规保守治疗(NHF)治疗SAP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对照研究(CCT),其至少报道了病死率或治愈率。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和提取资料。并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的4条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而后应用RevMan 4.2.8软件做Meta分析。结果纳入10个RCT和6个CCT,共891例患者,均来自中国。纳入研究质量均较低。各试验均具有基线可比性。Meta分析发现,与NHF组相比HF组明显提高了总体治愈率[RR 1.14,95%CI(1.04,1.25)],降低了总体病死率[RR 0.49,95%CI(0.32,0.74)],并且明显降低了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中转手术率和SAP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腹痛、腹胀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持续血液滤过组(CVVH)不能有效改善总体预后并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而反复或间歇短时血液滤过组(RSVVH/ISVVH)无论是否联合腹膜透析治疗,均能明显改善预后并且无不良反应报道。结论根据目前证据,早期RSVVH/ISVVH治疗SAP患者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尚不能证明CVVH的有效性。目前所获研究仅来自中国且方法学质量较低,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RCT来评价早期血液滤过治疗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滤过 重症急性胰腺炎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甲状旁腺在人体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附50例解剖研究报告) 被引量:91
17
作者 李志辉 朱精强 +2 位作者 魏涛 徐惠珍 吴晓英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11-313,317,共4页
目的通过对甲状旁腺的解剖研究找出甲状旁腺的形态学特点,并致力于甲状旁腺损伤和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方法对50例尸体的颈部进行解剖,对甲状腺周围组织结构和甲状旁腺的数目、分布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描述。结果甲状旁腺平均(3.52&#... 目的通过对甲状旁腺的解剖研究找出甲状旁腺的形态学特点,并致力于甲状旁腺损伤和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方法对50例尸体的颈部进行解剖,对甲状腺周围组织结构和甲状旁腺的数目、分布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描述。结果甲状旁腺平均(3.52±0.48)个/例,主要集中在甲状腺后内侧的"三区一带"(即上甲状旁腺主要集中在甲状软骨下角区域,下甲状旁腺除异位甲状旁腺外,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下极,甲状腺下动脉是上、下甲状旁腺分布的交替区;由此3个区构成了一个甲状旁腺易损伤带,即甲状腺后内侧)。上甲状旁腺多位于喉返神经外侧(67.8%),而下甲状旁腺多位于喉返神经内侧(71.9%),两者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甲状腺后悬韧带区域是上甲状旁腺的主要分布区域,占85.0%;胸腺舌叶内异位甲状旁腺多见(28.6%)。结论通过对甲状腺解剖结构和特点的探讨,我们认为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的损伤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不应该成为标准甲状腺手术的羁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喉返神经 解剖 手术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支撑捆扎法低位吻合的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董文广 詹文华 +3 位作者 韩方海 张肇达 周总光 吴凌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80-881,共2页
目的评价支撑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低位吻合的价值。方法从929例低位直肠癌中选择629例实施保肛手术。手术方法有双吻合器吻合法(n=101)和经肛门支撑捆扎结肠-直肠(肛管)(n=528)吻合。外科切除范围:除残留肛侧直肠(肛管),肛提... 目的评价支撑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低位吻合的价值。方法从929例低位直肠癌中选择629例实施保肛手术。手术方法有双吻合器吻合法(n=101)和经肛门支撑捆扎结肠-直肠(肛管)(n=528)吻合。外科切除范围:除残留肛侧直肠(肛管),肛提肌、肛门内外括约肌、坐骨盲肠窝脂肪组织、肛周皮肤外,与Miles手术相同。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67.69%。根治术后584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吻合器组75%、支撑捆扎组76.59%。局部复发率:吻合器组5%、支撑捆扎组3.2%。手术合并症:吻合器组吻合口漏4%;支撑捆扎组吻合口漏2.5%。两种保肛方法5年生存、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中,在确保根治和术后排便功能,能完成口侧结肠-直肠(肛管)吻合者,可作为保肛适应症选择范围。保肛术式选择,吻合口在盆腔内者选择吻合器技术,在耻骨直肠肌上缘到肌间沟者选择支撑捆扎吻合术。经肛门支撑捆扎吻合可以取代吻合器完成超低位及结肠-直肠(肛管)吻合,两种吻合方法之间对病人的预后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保肛 支撑捆扎法 低位吻合 手术中 价值 双吻合器吻合法 肛门内外括约肌 Miles手术 低位直肠癌 局部复发率 吻合口漏 5年生存率 手术合并症 术后并发症 吻合器技术 耻骨直肠肌 保肛手术 手术方法 切除范围 脂肪组织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癌临床诊治分析(附11例报告)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震侠 贾乾斌 +4 位作者 严律南 王文涛 周立新 焦作义 李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4-527,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囊腺癌(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临床资料较少,诊断和治疗缺乏经验。本研究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9年3月至2...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囊腺癌(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临床资料较少,诊断和治疗缺乏经验。本研究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9年3月至2006年10月以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囊腺癌的病历资料,通过研究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随访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肝内胆管理囊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结果: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多以上腹部疼痛、腹胀不适为首发症状。术后病理示肝内胆管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其中有4例同时作了免疫组化,提示细胞角蛋白CK7(+)。11例患者中,4例可见局部癌肿向肝组织浸润性生长,其中3例行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时间为12~23个月;7例癌组织局限于囊壁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后3例生存超过3年,其余4例中有1例于术后10个月肿瘤复发再手术,术后已随访14个月,仍生存。1例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伴有肝内多发转移灶而行非手术治疗。1例于术后15个月出现腹水,未治疗死亡。其余1例失访。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其恶性程度较实体癌低。癌肿向肝组织浸润性生长者预后较差,而局限于囊肿内者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囊腺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被引量:34
20
作者 于永扬 杨烈 +5 位作者 周总光 李园 徐兵 刘海义 宋军民 蒋小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524-529,共6页
目的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LTME+ASP)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方法以2001年6月至2004年3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直肠癌治疗组行LTME+ASP的12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LTME组),同期103例行开腹全直肠系膜... 目的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LTME+ASP)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方法以2001年6月至2004年3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直肠癌治疗组行LTME+ASP的12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LTME组),同期103例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OTME+ASP)的患者作为对照(OTME组),采用国际标准问卷QLQ-C30和QLQ-CR38,分别于术后3~6个月、12~18个月、>24个月3个时段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LTME组的躯体功能、性功能及性快感分别在第1、2、3时段显著优于OTME组。两组女性性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TME组在第1、2时段的排尿障碍和第2时段的男性性障碍均显著轻于OTME组。从第1时段到第2时段,两组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未来期望、整体印象、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失眠、厌食、腹泻、化疗副反应、排便障碍、消瘦以及LTME组的性功能、排尿障碍和男性性障碍均显著改善;而两组的性快感以及OTME组的性功能则在第3时段显著改善。结论LTME+ASP治疗低位直肠癌可获得优于开腹手术的术后生活质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躯体功能、排尿障碍、性功能、性快感、男性性障碍等方面,而以上优势主要存在于术后中、短期;LTME组和OTME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随时间延长趋于好转,术后1年最为显著,LTME组术后的排尿障碍和性功能比OTME组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