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晓娟 张洪 +1 位作者 许峰 李平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66-267,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伴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对策。方法:分析45例在放化疗期间并发DVT的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等。其中41例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19例(42.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伴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对策。方法:分析45例在放化疗期间并发DVT的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等。其中41例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19例(42.2%)患者接受过激素治疗,17例(37.8%)合并感染。(2)29例(64.4%)患者中进行了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形成时间在置管后平均7.4(3~12)周。(3)42例(93.3%)患者接受了化疗,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DDP(66.7%)、NVB(40.5%)、5-Fu(19.0%)。(4)溶栓治疗总有效率65.8%,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5.4%和9.8%(P〈0.05),出现DVT症状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24小时者溶栓治疗有效率为88.9%,24~72小时者为69.2%,〉72小时者为16.7%,1例患病者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1)激素治疗、合并感染、化疗及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DVT形成的机制。(2)溶栓疗法对恶性肿瘤合并的DVT有一定疗效,及早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肺栓塞是值得注意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下载PDF
生物靶区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金涛 李平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217-219,共3页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生物靶区 肿瘤 三维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三维形状 剂量分布
下载PDF
放疗中下肢的固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艳龙 钟仁明 付培树 《中国西部科技》 2007年第9期30-30,29,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中几种不同的下肢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对要进行进行下肢放疗的患者分为A,B,C,共3组,采用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放疗。A组8人采用体模固定;B组8人采用“T”形脚掌固定架固定;C组8人未采用外固定装置...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中几种不同的下肢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对要进行进行下肢放疗的患者分为A,B,C,共3组,采用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放疗。A组8人采用体模固定;B组8人采用“T”形脚掌固定架固定;C组8人未采用外固定装置,由患者自我控制。A组与B组采用CT模拟定位,做3D放疗计划。C组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放疗等中心点,并拍定位片,医生在定位片上确定放疗靶区,计划系统对确定好靶区的定位片进行点扫描,制定其MLC形状。3组计划制定好后利用DICOM图象传送系统传到加速器。放疗前对准标记好的激光定位线,拍验证片(每周一次),每次放疗完后立即进行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或TPS三维重建射野图进行测量比较。放疗过程中观察3组的皮肤反应。结果:A组患者放疗后的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大部分患者未出现移位,B组与C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C组最大移位可达2CM。A组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的比较等中心点平均位移2.8MM;B组平均为2.5MM;C组平均为6MM。B组与C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皮肤反应,A组出现1例放射性皮炎2级。结论:体膜与“T”形脚掌固定架能很好的固定患者的下肢,确保放疗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下肢的固定 材料与方法
下载PDF
放疗中下肢的固定
4
作者 吴艳龙 钟仁明 付培树 《中国西部科技》 2007年第12期-,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中几种不同的下肢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对要进行进行下肢放疗的患者分为A,B,C,共3组,采用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放疗。A组8人采用体模固定;B组8人采用"T"形脚掌固定架固定;C组8人未采用外固定装置,...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中几种不同的下肢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对要进行进行下肢放疗的患者分为A,B,C,共3组,采用3种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放疗。A组8人采用体模固定;B组8人采用"T"形脚掌固定架固定;C组8人未采用外固定装置,由患者自我控制。A组与B组采用CT模拟定位,做3D放疗计划。C组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放疗等中心点.并拍定位片,医生在定位片上确定放疗靶区,计划系统对确定好靶区的定位片进行点扫描,制定其MLC形状。3组计划制定好后利用DICOM图象传送系统传到加速器,放疗前对准标记好的激光定位线,拍验证片(每周一次),每次放疗完后立即进行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或TPS三维重建射野图进行测量比较。放疗过程中观察3组的皮肤反应。结果:A组患者放疗后的加速器射野十字中心与激光定位线的复核大部分患者未出现移位,B组与C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C组最大移位可达2CM.A组所拍验证片与定位片的比较等中心点平均位移2.8MM;B组平均为2.5MM;C组平均为6MM。B组与C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皮肤反应。A组出现1例放射性皮炎2级。结论:体膜与"T"形脚掌固定架能很好的固定患者的下肢,确保放疗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下肢的固定 材料与方法
下载PDF
Cox-2抑制剂联合放疗对小鼠Lewis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志刚 李平 谢正强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了解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Rofecoxib)联合放疗对负载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建立负载Lewis肺癌肿瘤细胞的C57BL/6小鼠的动物模型,肿瘤接种后12天直径增至0.5~0.7 cm时应用医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对... 目的了解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Rofecoxib)联合放疗对负载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建立负载Lewis肺癌肿瘤细胞的C57BL/6小鼠的动物模型,肿瘤接种后12天直径增至0.5~0.7 cm时应用医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对荷瘤小鼠行局部肿瘤分次放疗,5 Gy/次,第12、14、16、18天;将浓度为4%的Rofecoxib灌胃200 μl/只,1次/日,第12~16天.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电子天平称肿瘤湿重;免疫组化法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HE染色测肺转移灶数目;肺称重;观察小鼠的生存期.结果治疗后15天,放疗联合Cox-2抑制剂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比生理盐水组、单纯放疗组和Cox-2抑制剂组减小了4倍、1倍和2倍;肺重量分别减轻了约1.6倍、1倍及1倍;肺转移灶数减少了约2.7倍、1.4倍及1.3倍.联合治疗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免疫组化法显示联合治疗组小鼠的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结论对荷瘤小鼠,放疗联合Cox-2抑制剂治疗能够抑制负载LLC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生长和转移,延长小鼠生存期,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两者的联合应用可能是一种独特的抗肿瘤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小鼠 肿瘤细胞 培养的 放射疗法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志刚 李平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治疗 并发症 肿瘤
下载PDF
CTCs和CTMs在局部晚期鼻咽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蒋婷婷 李和沛 +1 位作者 王丹 李燕雏 《西部医学》 2023年第2期214-218,222,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循环肿瘤癌栓(CTMs)的动态计数变化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3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诱导化疗结束后1周...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循环肿瘤癌栓(CTMs)的动态计数变化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3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诱导化疗结束后1周和调强放射治疗结束1月及1年后的肘静脉血,采用差相富集-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技术检测CTCs和CTMs。分析CTCs和CTMs与临床病理特征、血清EBV-DNA表达水平和放疗靶区参数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诊疗过程中CTCs各个亚型的变化与诊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治疗前CTCs的阳性率为94.74%(36/38),CTMs的阳性率为10.53%(4/38),其中PD-L1阳性率5.26%(2/38)。CTCs和CTMs阳性检出率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ECOG评分、TNM分期、血清EBV-DNA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CTCs和CTMs基线与肿瘤原发灶靶区(GTVnx)、淋巴结靶区(GTVnd)及大体肿瘤体积(GTV)均无相关性(P=0.478,P=0.647,P=0.077;P=0.254,P=0.687,P=0.082)。在后期随访的20例患者中(17例患者出现CR、PR或SD,3例患者治疗后出现PD),获得CR、PR或SD组,CTCs数目在治疗前为(9.8±5.7)个,治疗后下降为(2.4±6.2)个;CTMs数目在治疗前为(2.9±1.2)个,治疗后下降至(1.4±0.2)个(P<0.05);3例PD组的患者外周血中,CTCs数目在治疗前为(14.2±3.9)个,治疗后下降为(3.7±4.2)个(P<0.05);CTMs数目在治疗前为(2.9±1.2)个,治疗后下降至(1.4±2.2)个(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TCs和CTMs比例和PD-L1阳性的CTCs数量均下降,各亚型CTCs下降从高到低依次分别是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结论外周血CTCs和CTMs计数动态监测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鼻咽癌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癌栓 诊疗过程
下载PDF
放、化疗同步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36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晓娟 王瑾 +3 位作者 许峰 李平 李志平 卢铀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593-1595,共3页
目的评价放、化疗同步治疗鼻腔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耐受性。方法对36例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ⅠE~ⅡE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均采用放、化疗同步治疗,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常规分割,计划肿瘤靶区(PGTV)56~60... 目的评价放、化疗同步治疗鼻腔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耐受性。方法对36例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ⅠE~ⅡE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均采用放、化疗同步治疗,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常规分割,计划肿瘤靶区(PGTV)56~60 Gy/28~30次,计划靶区(PTV)46~50 Gy/23~25次。化疗采用CHOP方案,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3~6个周期。结果 36例患者均完成放、化疗同步治疗及3~6周期化疗,其中24例(66.7%)如期完成,12例(33.3%)因不良反应暂停放疗;完全缓解31例(86.1%),部分缓解4例(11.1%);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0%和63.2%。结论同步放、化疗能有效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淋巴瘤 T细胞 放射治疗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皮肤建成区效应对早期乳腺癌全乳照射治疗计划评估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傅玉川 王世超 +2 位作者 谢莉 杨玉琼 李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3-186,共4页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可以显著提高全乳放射治疗时乳房内的剂量分布,但全乳放疗中靶体积的确定和勾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正向调强方式下全乳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可以显著提高全乳放射治疗时乳房内的剂量分布,但全乳放疗中靶体积的确定和勾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正向调强方式下全乳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分析,定量研究皮肤建成区效应对早期乳腺癌全乳放射治疗计划评估的影响。方法:22例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需要做全乳放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的治疗靶区均由一名有经验的放疗医师勾画,靶区的前界直接沿皮肤的轮廓勾画,后界沿胸壁的轮廓勾画,勾画的区域为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然后在前界和后界分别收缩0.5cm,形成另一个靶区CTV1。选择最佳角度的两个相对的切线野,用正向调强方式制定治疗计划,保证重要器官肺和心脏所接受的剂量体积比、每一层面的剂量分布都满足临床放疗要求。结果:CTV超过95%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百分比的平均值为(89.6±3.2)%,明显低于CTV1超过95%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百分比(96.5±2.0)%,(P<0.001);CTV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D99-01为(14.0±2.4)Gy,明显高于CTV1的D99-01(7.3±1.6)Gy,(P<0.001)。结论:皮肤建成区效应是早期乳腺癌全乳放疗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定量认识建成区效应对治疗计划评估的影响,是有效实现乳腺癌全乳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开展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调强治疗方式下,应该以扣除表面和建成区域的临床靶区体积来进行治疗计划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全乳放疗 皮肤建成区 计划评估 靶区勾画
下载PDF
瘢痕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晓娟 任若梅 +1 位作者 张洪 李平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323-324,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对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我科共收治375例瘢痕疙瘩患者,对其瘢痕行手术切除及6MeV电子线术后放疗,总剂量20~22Gy/10次/2周。放疗开始时间分别为术后24~48小时(1组)、2~5天(2组)、以... 目的:探讨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对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我科共收治375例瘢痕疙瘩患者,对其瘢痕行手术切除及6MeV电子线术后放疗,总剂量20~22Gy/10次/2周。放疗开始时间分别为术后24~48小时(1组)、2~5天(2组)、以及手术5天以后(3组)。在1组内又按照射野范围分为两亚组(A组和B组),A组照射野沿手术切口外放5mm,B组外放10mm。结果:357人(共429处瘢痕)完成治疗及1年以上随访。1:1组有效率为94.0%、2组有效率为71.6%、3组有效率为40.0%(P<0.05)。2:A组有效率为89.2%,B组有效率为96.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术后24~48小时开始放疗较好。2:照射野范围以沿手术切口外放10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放射疗法 电子线放射 6MeV电子线术
下载PDF
载ATM反义寡核苷酸纳米粒对小鼠SCCⅦ细胞放射增敏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剑 叶惠平 +4 位作者 张懿 杨玉琼 赵厚育 陈飞 刘世喜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纳米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并研究载ATM反义寡核苷酸纳米粒抑制ATM基因表达对小鼠SCCⅦ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W/O/W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载ATM寡核苷酸纳米粒,并检测其理化性质;载ATM寡核苷酸纳米粒转染SCCⅦ细... 目的探讨纳米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并研究载ATM反义寡核苷酸纳米粒抑制ATM基因表达对小鼠SCCⅦ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W/O/W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载ATM寡核苷酸纳米粒,并检测其理化性质;载ATM寡核苷酸纳米粒转染SCCⅦ细胞,RT-PCR检测细胞ATM mRNA表达水平;应用细胞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通过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结果制备的纳米粒呈圆形,分散性好(PDI=0.108±0.052),粒径平均值为(116±25.2)nm,包封率达(87.5±4.3)%;转染ATM反义寡核苷酸纳米粒组SCCⅦ细胞ATM mRNA表达有明显下调(P<0.05);转染ATM反义寡核苷酸纳米粒组SCCⅦ细胞放射后细胞存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转染ATM-ASODN-NP的细胞接受放射治疗后,G2期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纳米粒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有效可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ATM基因表达下调导致SCCⅦ细胞放射敏感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序列 纳米粒 反义 放射敏感性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晚期食道癌患者自膨式金属食管支架放置术的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华琴 陈华英 刘月琴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554-554,共1页
目的:提高晚期食道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限。方法:对36例晚期食道癌患者安置自膨式金属食管支架,其中4例采用进口网状支架,32例采用国产支架;带膜支架28例。结果:36例食管支架置入术35例一次性成功,1例于1周后再次安置成功,全... 目的:提高晚期食道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限。方法:对36例晚期食道癌患者安置自膨式金属食管支架,其中4例采用进口网状支架,32例采用国产支架;带膜支架28例。结果:36例食管支架置入术35例一次性成功,1例于1周后再次安置成功,全部病例24小时及1月、3月、6月后复查,狭窄段开通良好,吞咽困难明显改善。结论:食管支架及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明显改善晚期食道癌患者或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癌 护理体会 自膨式金属食管支架放置术 吻合口
下载PDF
瘢痕放射治疗中等效组织补偿物的使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晓娟 吴艳龙 +1 位作者 张洪 李平 《四川肿瘤防治》 2005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中等效组织补偿物(TEC)的使用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01年4月至2003年3月我科共收治152例瘢痕疙瘩患者(共有瘢痕186处),对其瘢痕于手术切除后行电子线放射治疗,DT20Gy~22Gy/10次/2周。按是否使...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中等效组织补偿物(TEC)的使用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01年4月至2003年3月我科共收治152例瘢痕疙瘩患者(共有瘢痕186处),对其瘢痕于手术切除后行电子线放射治疗,DT20Gy~22Gy/10次/2周。按是否使用等效组织补偿物分为:A组(使用TEC),B组(不用TEC);按瘢痕所在部位分为Ⅰ组(张力部位)与Ⅱ组(低张力部位);Ⅰ、Ⅱ组又分为Ⅰ_A、Ⅱ_A组(使用TEC)和Ⅰ_B、Ⅱ_B组(不用TEC);行亚组分析。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7.6%,B组为87.3%(P<0.05)。Ⅰ组总有效率为86.4%,Ⅱ组为96.9%(P<0.05)。Ⅰ_A组总有效率为95.0%,Ⅰ_B组为79.2%(P<o.05);Ⅱ_A组总有效率为95.5%,Ⅱ_B组为98.1%(P>0.05)。结论:在放疗中适当使用等效组织补偿物,可以提高位于张力部位的瘢痕的疗效,而对位于低张力部位者并未带来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放射治疗 电子线 等效组织补偿物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在鼻咽癌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14
作者 谢莉 李平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622-623,共2页
关键词 鼻咽癌 临床应用价值 PET显像 ^18F 疗效评估 FDG 世界卫生组织 头颈部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DNA修复靶向性放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15
作者 宫友陵 王谨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213-214,共2页
关键词 放射-基因治疗 靶向性 DNA修复 肿瘤基因治疗 体内抑制 外源性基因 基因表达 肿瘤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