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MRI或CT预测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
1
作者
王哲
陈骞
+5 位作者
黄勇
吴锐邦
赵一泽
刘立岷
宋跃明
丰干钧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8-755,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CT评估患者椎体骨密度进而预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且具有完整术前全脊柱X线片、CT、MRI等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CT评估患者椎体骨密度进而预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且具有完整术前全脊柱X线片、CT、MRI等影像学资料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68例,男16例、女52例,年龄(66.87±6.65)岁(范围54~80岁)。采用术前腰椎MRI T1WI进行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VBQ)、采用CT测量L_(1)椎体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HU),并根据术后影像学评估是否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分为PJK组和非PJK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腰椎VBQ值、L_(1)HU值,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轴向距离、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T1骨盆角、上端固定椎螺钉朝向),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分析腰椎VBQ值、L_(1)HU值及二者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JK组17例、非PJK组51例。术前PJK组的VBQ值、L_(1)HU值分别为3.10±0.43、99.76±16.34,非PJK组分别为2.62±0.37、115.27±13.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96,P<0.001;t=4.482,P<0.001)。VBQ值和L_(1)HU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73[95%CI(0.633,0.914)]和0.814[95%CI(0.680,0.949)]、灵敏度分别为82.4%和76.5%、特异度分别为70.6%和76.5%、最大约登指数和临界值分别为0.530、2.895和0.530,111.0,二者联合指标AUC为0.895[95%CI(0.795,0.99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1%、82.4%,最大约登指数和临界值为0.765,0.734。结论VBQ值和L_(1)HU值均可有效预测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L_(1)HU值准确率略高于VBQ值,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密度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近端交界性后凸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MRI或CT预测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
1
作者
王哲
陈骞
黄勇
吴锐邦
赵一泽
刘立岷
宋跃明
丰干钧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骨科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骨科
研究所
)
出处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8-755,共8页
文摘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CT评估患者椎体骨密度进而预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且具有完整术前全脊柱X线片、CT、MRI等影像学资料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68例,男16例、女52例,年龄(66.87±6.65)岁(范围54~80岁)。采用术前腰椎MRI T1WI进行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VBQ)、采用CT测量L_(1)椎体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HU),并根据术后影像学评估是否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分为PJK组和非PJK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腰椎VBQ值、L_(1)HU值,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轴向距离、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T1骨盆角、上端固定椎螺钉朝向),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分析腰椎VBQ值、L_(1)HU值及二者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JK组17例、非PJK组51例。术前PJK组的VBQ值、L_(1)HU值分别为3.10±0.43、99.76±16.34,非PJK组分别为2.62±0.37、115.27±13.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96,P<0.001;t=4.482,P<0.001)。VBQ值和L_(1)HU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73[95%CI(0.633,0.914)]和0.814[95%CI(0.680,0.949)]、灵敏度分别为82.4%和76.5%、特异度分别为70.6%和76.5%、最大约登指数和临界值分别为0.530、2.895和0.530,111.0,二者联合指标AUC为0.895[95%CI(0.795,0.99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1%、82.4%,最大约登指数和临界值为0.765,0.734。结论VBQ值和L_(1)HU值均可有效预测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L_(1)HU值准确率略高于VBQ值,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最高。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密度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近端交界性后凸
Keywords
Scoliosis
Bone densit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mography
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MRI或CT预测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
王哲
陈骞
黄勇
吴锐邦
赵一泽
刘立岷
宋跃明
丰干钧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