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旭 杨勇 +2 位作者 刘慧 肖红 杨邦祥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和脊髓背角c-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FLIN)数量的变化,探讨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的镇痛效能与其剂量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平均分为7组,生理盐水组(NS组)、福尔马林组(FOR组)和5个实验组...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和脊髓背角c-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FLIN)数量的变化,探讨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的镇痛效能与其剂量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平均分为7组,生理盐水组(NS组)、福尔马林组(FOR组)和5个实验组(L60组、L120组、L180组、L240组、L300组),行清醒鞘内穿刺,注入NS或不同剂量的氯诺昔康(60μg、120μg、180μg、240μg、300μg),10min后足底皮下注射NS或5%福尔马林100μL,观察行为表现,计算5min内伤害反应指数(NBI),连续60min。足底注射后2h取脊髓L4~L6节段做c-Fos免疫组化染色,计数FLIN数量。结果1第一相(致痛后0~5min)NBI,L240、L300组较其他组低(P<0.01),二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随着氯诺昔康剂量的增加,第二相(致痛后15~60min)NBI累加值有下降的趋势,但L180~L3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随着氯诺昔康剂量的增加,致痛侧脊髓背角浅层和深层FLIN数量有下降的趋势,但L180~L300三组的浅层及L240组、L300组的深层FLIN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大鼠1h的NBI累加值与致痛侧脊髓背角浅层和深层c-Fos蛋白表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855(P均<0.001)。结论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能有效抑制大鼠的伤害性行为和致痛侧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且该作用与剂量有关,并存在封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氯诺昔康 福尔马林模型 行为学 C-FOS
下载PDF
鞘内氯诺昔康对正常大鼠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旭 杨邦祥 +2 位作者 刘慧 杨勇 肖红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对正常大鼠的机械痛阈及热痛阈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用于机械痛阈测定,随机平均分为3组,鞘内溶剂组(S组,鞘内注射氯诺昔康注射用水20μL)、肌注组(IM组,肌注氯诺昔康120μg/20μL)、实验组(IT组,鞘内注...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对正常大鼠的机械痛阈及热痛阈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用于机械痛阈测定,随机平均分为3组,鞘内溶剂组(S组,鞘内注射氯诺昔康注射用水20μL)、肌注组(IM组,肌注氯诺昔康120μg/20μL)、实验组(IT组,鞘内注射氯诺昔康120μg/20μL)。另取雄性SD大鼠18只,用于热痛阈测定,动物分组及处理同前。分别于注射前(痛阈基础值)和注射后10、30、60、90、120、150min采用足底力学感觉测量仪和足底温觉测量仪对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进行测定。结果S组在鞘内注射前后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值无明显变化。IM组在肌注后30min,机械痛阈值〔(31.1±4.05)g〕和热痛阈值〔(20.82±2.15)s〕出现高峰(P<0.05或P<0.01);分别于60min和90min恢复至基础水平。IT组在鞘内注射后10min,机械痛阈值〔(35.0±2.76)g〕和热痛阈值〔(26.72±3.75)s〕均大于基础值(P<0.01);分别于90min和120min恢复至基础水平。3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0、30、60min,IT组的机械痛阈值高于S组(P<0.01或P<0.05);在10、30min,IT组高于IM组(P<0.05)。在10、30、60、90min,IT组的热痛阈值均高于S组和IM组(P<0.01或P<0.05)。结论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可以提高正常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与全身系统给药相比,该作用起效快,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氯诺昔康 痛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