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体外循环期挥发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的动态变化
1
作者 周建新 刘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为观察围体外循环 (CPB)期挥发麻醉药血 /气分配系数 (λB/G)的变化规律 ,选择 6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 ,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时、主动脉插管时、CPB复温开始时即刻、CPB停机时和缝皮时采集桡动脉血 ,并记录每个时点患者的肛温和红细胞... 为观察围体外循环 (CPB)期挥发麻醉药血 /气分配系数 (λB/G)的变化规律 ,选择 6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 ,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时、主动脉插管时、CPB复温开始时即刻、CPB停机时和缝皮时采集桡动脉血 ,并记录每个时点患者的肛温和红细胞比容。用 2次平衡法同时测定地氟醚、异氟醚和氟烷在上述各时点的λB/G,测定温度为当时的肛温。发现 :挥发麻醉药λB/G在围CPB期不同时点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CPB停机和缝皮时的λB/G明显小于诱导前基础水平 (P <0 .0 5) ,而复温时的λB/G与诱导前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果提示 ,挥发麻醉药λB/G在心血管麻醉围CPB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体外循环期 挥发麻醉药 血/气分配系数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吸入麻醉的系列研究
2
作者 刘进 周建新 张文胜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4年第4期259-262,共4页
本文作者以吸入麻醉药溶解度为重点,开展了系列综合性研究,首先全面测定了不同年龄国人吸入麻醉药的血液和组织溶解度,研究了低温和脂肪含量对分配系统的影响系统测定了低温和血液稀释条件下的血,气分配系数,并得出其回归方程,系... 本文作者以吸入麻醉药溶解度为重点,开展了系列综合性研究,首先全面测定了不同年龄国人吸入麻醉药的血液和组织溶解度,研究了低温和脂肪含量对分配系统的影响系统测定了低温和血液稀释条件下的血,气分配系数,并得出其回归方程,系统研究了唾弃入麻醉药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模拟吸入麻醉药药代动力学的计算机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容积比分配系数”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为基础开展了乳化挥发麻醉药的开发研究。系统研究结果提示,吸入麻醉药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关键作用位点不是脂质学说的脂质区域,而应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的双重特点。以果蝇为模型,开展了吸入麻醉药作用机理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敏感和耐药品系,发现果蝇脑神经元全细胞外向钾电流动力学特征在不同品系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决定麻醉药敏感性的基因定位于与钾通道有关的2号染色体。以上系列研究成果对吸入麻醉药的临床实际应用和基础理论两方面都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系列研究 药代动力学 脑神经元 药敏 不同年龄
下载PDF
离体模式下异氟醚经氧合器洗入及洗出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小霖 周建新 +1 位作者 杜磊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研究在离体模式下异氟醚经氧合器的洗入和洗出过程。方法 选择成人型鼓泡式氧合器和管路 ,预充复方乳酸钠液 2 5 0 0ml,闭合动静脉端形成环路 ,设定载气流量和泵流量均为3L/min。经麻醉机挥发罐和改装共同气出口 ,向氧合器给 0 ... 目的 研究在离体模式下异氟醚经氧合器的洗入和洗出过程。方法 选择成人型鼓泡式氧合器和管路 ,预充复方乳酸钠液 2 5 0 0ml,闭合动静脉端形成环路 ,设定载气流量和泵流量均为3L/min。经麻醉机挥发罐和改装共同气出口 ,向氧合器给 0 5 %Vol的异氟醚。在洗入和洗出的 0、2、4、8、16、2 4及 32min采集氧合器入口气、出口气及动、静脉样本 ,并测定其异氟醚分压。结果 在洗入阶段 ,动、静脉中异氟醚分压与入口气所给异氟醚分压之比迅速上升 ,达到 5 0 %的平衡时间分别为 1 35min和 1 80min ,于 8min时 ,均已达到 70 %以上的平衡。在洗出阶段 ,动、静脉中异氟醚分压迅速下降 ,其残存率为 5 0 %和 5 %时的洗出时间分别为 0 5 2、82 98min和 0 6 7、12 7 37min。氧合器出口气中异氟醚分压与动脉液中异氟醚分压呈明显正相关 (R =0 99)。结论  (1)鼓泡式氧合器对异氟醚具有良好的转运能力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模式 异氟醚 经氧合器洗入 挥发麻醉药 心肺转流 药代动力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Microinfusion Pump WZ-50S微量泵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南富 周建新 刘进 《华西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370-371,共2页
目的 :提供微量泵精密度和准确性的基本数据。方法 :给微量泵配以 2 0ml、 5 0ml注射器 ,用电子天平定量测量微量泵在设定的输出速度及测量时间内的输注量 ,且对每一设定的输注速度及时间下平行测定 3次。用每一设定输注速度时不同输注... 目的 :提供微量泵精密度和准确性的基本数据。方法 :给微量泵配以 2 0ml、 5 0ml注射器 ,用电子天平定量测量微量泵在设定的输出速度及测量时间内的输注量 ,且对每一设定的输注速度及时间下平行测定 3次。用每一设定输注速度时不同输注时间和每一设定输注时间时不同输注速度条件下输注量的平均变异系数评价微量泵的精密度。用每一设定的输注速度及输注时间条件下的计算值与其对应的所有输注量测定值的平均相对误差评价微量泵的准确性。结果 :在低输注速度 (1ml/小时 )或在短输注时间 (1分钟 )时 ,变异系数偏大最大值为3 6 % ,当加快输注速度后或延长输注时间后 ,变异系数明显减小 (≤ 1 1% )。微量泵配以 2 0ml注射器时 ,在计算值低于 1 2 5ml时 ,相对误差偏大 ,最大值为 - 17 5 % ;当计算值增大 (≥ 1 2 5ml)时 ,相对误差明显减小 (≤- 4 1% ) ,并随计算值增大而减小 ;当计算值等于 2 0ml时 ,相对误差为 - 1 8%。微量泵配以 5 0ml注射器时在计算值低于 0 83ml时 ,相对误差偏大 ,最大值为 - 10 0 % ;当计算值增大 (≥ 0 83ml)时 ,相对误差明显减小 ,在± 1 3%之间。结论 :MicroinfusionPumpWZ -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泵 精密度 准确性 给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