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舒单抗用药人群拔牙围手术期管理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姜志深 曹钰彬 +3 位作者 曹志炜 叶立 刘济远 潘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0-845,共6页
地舒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用于预防恶性肿瘤骨相关事件和治疗骨折高风险的骨质疏松。2019年,地舒单抗于我国获批上市后,地舒单抗引发的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DRONJ)也日益受到关注。DRONJ与双膦酸盐引发的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类似,... 地舒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用于预防恶性肿瘤骨相关事件和治疗骨折高风险的骨质疏松。2019年,地舒单抗于我国获批上市后,地舒单抗引发的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DRONJ)也日益受到关注。DRONJ与双膦酸盐引发的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类似,多发生于拔牙术后,表现为颌骨裸露坏死、流脓、颌面部肿胀及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DRONJ的拔牙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与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不同。本文从口腔卫生保健、抗生素药物应用、围手术期停药和手术策略选择等方面,总结DRONJ高危患者的拔牙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旨在为口腔外科医师应对使用地舒单抗患者的拔牙手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地舒单抗 双膦酸盐 颌骨坏死 抗生素
原文传递
漫步牙槽光辉岁月勇踏实践创新征途
2
作者 王一名 薛洋 +8 位作者 赵吉宏 潘剑 邹多宏 崔念晖 张伟 王杞章 李志政 周驭穹 胡开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1-311,共11页
本文总结和梳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发表的相关文章并结合医史探询,系统总结了中国牙槽外科的发展历程。初始创建阶段(1935—1952年)是中国牙槽外科发展的起点,尽管受到战争的影响,但为后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起步发展阶段(1953... 本文总结和梳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发表的相关文章并结合医史探询,系统总结了中国牙槽外科的发展历程。初始创建阶段(1935—1952年)是中国牙槽外科发展的起点,尽管受到战争的影响,但为后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起步发展阶段(1953—1966年),《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的创刊促进了牙槽外科的发展,研究集中在拔牙方法和拔牙并发症,牙移植和修复前外科逐渐起步;停滞不前阶段(1967—1977年),由于国际交流的中断,牙槽外科的发展几乎停滞;奋起直追阶段(1978—1985年),改革开放后,牙槽外科学者开始努力追赶前十年的停滞,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无显著创新成果诞生;科学发展阶段(1986—2010年)中,随着实验医学的兴起,中国现代牙槽外科的临床研究、基础实验、论文撰写都开始进入科学规范的时代;探索创新阶段(2011—2023年)是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国牙槽外科也迎来了发展的最高峰,在技术、临床、基础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逐步达到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回顾我国牙槽外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学科发展历程,可见我国老一辈牙槽外科学者的智慧和汗水。然而,当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技术标准化、临床实践的推广和人才培养等,这需要当代牙槽外科人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论文 牙槽外科 发展历程 拔牙 牙移植 修复前外科
原文传递
阻生牙拔除术后椎前间隙感染1例
3
作者 叶立 曹钰彬 +3 位作者 曾维 罗强 刘磊 潘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3-836,共4页
椎前间隙位于咽后壁和椎体之间,上至鼻咽、下通胸腔、左右横贯,感染至此可迅速扩散。拔牙术后感染是牙拔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但是拔牙术后椎前间隙感染国内尚少见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阻生牙拔除术后椎前间隙感染病例,患者为21岁女性,局... 椎前间隙位于咽后壁和椎体之间,上至鼻咽、下通胸腔、左右横贯,感染至此可迅速扩散。拔牙术后感染是牙拔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但是拔牙术后椎前间隙感染国内尚少见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阻生牙拔除术后椎前间隙感染病例,患者为21岁女性,局部麻醉下拔除28、38,术后第7天自觉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提示颌面颈部及上纵隔感染,经广泛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顺利出院。本病例强调了拔牙术后椎前间隙感染的潜在生命安全威胁,旨在为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前间隙 阻生牙拔除术 咽后壁 影像学检查 常见并发症 切开引流 纵隔感染 呼吸困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