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松果体的神经支配——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亮生 王蕾 +3 位作者 马玉琼 陈文玉 欧可群 杨正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松果体的神经支配及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摘除后对松果体细胞分泌活动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光学体视框及图像分析方法。结果松果体内神经末梢、松果体细胞及其突起终末呈突触体素(P38)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摘除了双... 目的探讨大鼠松果体的神经支配及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摘除后对松果体细胞分泌活动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光学体视框及图像分析方法。结果松果体内神经末梢、松果体细胞及其突起终末呈突触体素(P38)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摘除了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后,大鼠松果体所含神经末梢的平均数密度减少了43%(P<0.01),平均每个大鼠松果体内所含神经末梢总数减少了37%(P<0.05),松果体细胞及其突起终末内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A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支配松果体的神经纤维有很大部分来自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这些神经纤维对松果体细胞的分泌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颈上交感神经节 神经支配 突触体素(P38) 免疫组织化学 光学体视框及图像分析 大鼠
下载PDF
南方鲇卵巢滤泡细胞和卵膜生成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耀光 杨桂枝 金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9-1015,共7页
滤泡细胞来源于卵巢基质细胞,其发育过程分为:零散卵泡膜细胞期、单层扁平卵泡膜细胞期、多层扁平 卵泡膜细胞期、立方形颗粒细胞期、柱状颗粒细胞期、颗粒细胞分泌期6个时期.多层细胞的滤泡可以分为外膜 层、鞘膜细胞层、粗纤维层... 滤泡细胞来源于卵巢基质细胞,其发育过程分为:零散卵泡膜细胞期、单层扁平卵泡膜细胞期、多层扁平 卵泡膜细胞期、立方形颗粒细胞期、柱状颗粒细胞期、颗粒细胞分泌期6个时期.多层细胞的滤泡可以分为外膜 层、鞘膜细胞层、粗纤维层、细纤维层、滤泡细胞层5个亚层.颗粒细胞具丰富的微丝、线粒体、内质网、核糖 体,高尔基体也丰富而发达.滤泡细胞具有生成次级卵膜、合成卵黄蛋白并加工成卵黄前体颗粒和中间颗粒、产 生类固醇激素和协助排卵等作用. 卵膜包括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初级卵膜分为3个亚层,由卵母细胞依次产生的3个亚层最终融合并致密化 形成放射带.而次级卵膜在卵黄合成后期由滤泡细胞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膜细胞 颗粒细胞 卵巢滤泡 超微结构 分泌期 基质细胞 类固醇激素 滤泡细胞 高尔基体 微丝
下载PDF
针刺对神经营养素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3 位作者 廖德阳 周雪 陈彦红 A.Takeda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对神经营养素 3(NT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 NT3 抗血清和NT3c RNA探针 ,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针刺前后备用背根节及脊髓 板层中 NT3表达的变化。结果 针刺侧备用背根节 (DRG) NT3及其 m RNA阳性... 目的 探讨针刺对神经营养素 3(NT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 NT3 抗血清和NT3c RNA探针 ,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针刺前后备用背根节及脊髓 板层中 NT3表达的变化。结果 针刺侧备用背根节 (DRG) NT3及其 m RNA阳性大神经元 (>5 7μm)和小神经元 (<42μm )百分数均较非针刺侧者明显增多 (P<0 .0 5 )。此外 ,脊髓针刺侧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针刺侧亦较非针刺侧明显增多(P<0 .0 5 ) ,但两侧均未见 NT3m RNA的杂交信号。结论 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可能与 DRG大、小神经元表达NT3和脊髓 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3 针刺治疗 脊髓 可塑性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对淋巴结免疫功能的神经调控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蕾 欧可群 +3 位作者 陈文玉 朱家媛 马玉琼 韩秀引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 (PVH)是否通过直接的神经联系对淋巴结的功能进行调控。方法 采用假狂犬病毒 (PRV)跨神经元追踪方法研究肠系膜淋巴结注射PRV大鼠PVH内PRV感染神经元的分布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 (LPS...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 (PVH)是否通过直接的神经联系对淋巴结的功能进行调控。方法 采用假狂犬病毒 (PRV)跨神经元追踪方法研究肠系膜淋巴结注射PRV大鼠PVH内PRV感染神经元的分布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 (LPS)后大鼠PVHc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注射PRV动物的PVH内出现被PRV标记的阳性神经元 ,既有大细胞神经元 ,也有小细胞神经元 ,它们主要分布在PVH尾侧帽部和内侧部。FOS阳性产物在PVH的神经元核中出现 ,其阳性细胞的分布范围及阳性细胞的数目在LPS注射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批不同实验动物的相同冠状平面比较 ,可发现PVH中大多数PRV标记的阳性神经元出现在LPS注射后FOS阳性细胞数目增多的区域内。结论 PVH可能通过直接的神经环路与淋巴结相互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室旁核 淋巴结 跨神经元追踪 细菌脂多糖 即刻早期基因
下载PDF
南方鲇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耀光 杨桂枝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5-272,共8页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4月 ,以嘉陵江北碚段收集和人工繁殖饲养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方鲇雌鱼性腺为材料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其卵子的发生过程 ,共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和成熟卵子 5个阶段 .卵原...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4月 ,以嘉陵江北碚段收集和人工繁殖饲养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方鲇雌鱼性腺为材料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其卵子的发生过程 ,共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和成熟卵子 5个阶段 .卵原细胞的核质比例大 ,有中央大核仁 ,胞质中细胞器少 .处于卵黄发生前期过程中的卵母细胞 ,核膜波曲 ,核仁物质外排明显 ,有线粒体云的存在 .线粒体云主要由线粒体组成 ,同时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及泡状结构等组分 .卵黄发生期的主要标志是皮层泡的出现 ,皮层泡由高尔基体产生 ,到卵黄发生旺盛阶段 ,核仁物质大量外排 ,排出的核仁物质在胞器、膜性小泡或直接在胞质中沉积形成卵黄小板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胞器丰富、功能活跃 ,其中 ,线粒体尤为突出 .卵母细胞的胞饮作用也特别明显 .卵黄发生后期 ,卵黄物质占据卵母细胞的大部分 ,各种细胞器减少 ,功能减退 ,卵黄合成能力大大减弱 .到成熟卵子 ,卵黄物质几乎充满整个细胞 ,除少部分细胞器维持卵子的功能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子发生 超微结构 南方鲇 卵原细胞 卵黄 卵母细胞 鲇形目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体外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雪梅 马芳 +2 位作者 徐克惠 乔林 周瑞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486)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及其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雌性大鼠的卵巢颗粒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染色观察加入米非司酮后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颗粒细胞中凋亡因子Fas的表达,化...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486)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及其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雌性大鼠的卵巢颗粒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染色观察加入米非司酮后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颗粒细胞中凋亡因子Fas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雌、孕激素水平。结果颗粒细胞凋亡数量随米非司酮剂量增加而增多,凋亡率在米非司酮低剂量组〔(7.50±0.86)%〕与对照组〔(6.70±0.7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9.53±0.78)%〕、高剂量组〔(13.00±1.75)%〕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细胞中Fas蛋白表达随米非司酮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孕酮的水平随米非司酮浓度增加而降低,各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上调颗粒细胞表面Fas蛋白的表达,直接抑制颗粒细胞孕酮的分泌,诱导颗粒细胞发生凋亡,抑制卵泡发育;米非司酮对颗粒细胞分泌雌二醇的功能则没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卵巢 颗粒细胞 凋亡 FAS 雌二醇 孕酮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AVP mRNA表达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家媛 欧可群 +2 位作者 王蕾 陈文玉 马玉琼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建立免疫增强 /免疫抑制动物模型 ,以研究免疫应答不同时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精氨酸加压素神经元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多点、多部位、多方式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免疫增强动物模型 ;低剂量、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CY... 目的 建立免疫增强 /免疫抑制动物模型 ,以研究免疫应答不同时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精氨酸加压素神经元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多点、多部位、多方式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免疫增强动物模型 ;低剂量、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CY)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 ,并在不同时间点同时取动物的血清进行研究。结果 1初次抗原刺激后第 6 d血清 Ig G及 IL - 2的含量开始升高 ,再次刺激后第 6 d(实验的第 16 d)血清 Ig G及 IL - 2的含量达峰值 ;2第 1、2次腹腔注射 CY后血清 Ig G及 IL - 2的含量开始降低 ,4次注射 CY后血清 Ig G及 IL - 2的含量降至最低。结论 牛血清白蛋白和 CY是建立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的较好试剂 ,牛血清白蛋白可同时直接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CY直接抑制细胞免疫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免疫增强 免疫抑制 动物模型 神经免疫调节
下载PDF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mRNA在不同免疫应答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表达变化
8
作者 朱家媛 欧可群 +2 位作者 王蕾 陈文玉 马玉琼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 (PVN)内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AVP) m RNA的表达与免疫应答反应间的动态关系。方法 建立免疫增强及免疫抑制大鼠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免疫反应不同时期大鼠 PVN内 AVP m RNA的动态变... 目的 研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 (PVN)内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AVP) m RNA的表达与免疫应答反应间的动态关系。方法 建立免疫增强及免疫抑制大鼠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免疫反应不同时期大鼠 PVN内 AVP m RNA的动态变化。结果  1免疫抑制组大鼠 PVN单个细胞内 AVP m RNA阳性杂交信号的平均面积明显低于免疫增强组及对照组 (P<0 .0 5 )。 2 PVN单个细胞内 AVP m RNA阳性杂交信号的平均灰度值在免疫反应高峰时显著低于免疫反应开始增强时 (P<0 .0 5 ) ,在免疫抑制最低时却明显高于免疫反应开始受抑制时 (P<0 .0 5 )。 3AVP m RNA阳性杂交信号在 PVN内所占的总面积在免疫反应高峰时显著大于免疫反应开始增强时和对照组 (P<0 .0 5 ) ,在免疫抑制最低时则明显小于免疫反应开始受抑制时 (P<0 .0 5 )。4 AVP m RNA阳性杂交信号在整个 PVN内的平均灰度值在免疫反应高峰时明显低于免疫反应开始增强时 (P<0 .0 5 ) ,在免疫抑制最低时却明显高于免疫反应开始受抑制时 (P<0 .0 5 )。结论  PVN内 AVP m RNA的含量与免疫应答反应的强度成正比 ,AVP基因的转录随免疫应答反应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下丘脑室旁核 原位杂交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