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血患儿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及其鉴别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艾媛 万智 +5 位作者 袁粒星 肖慧 唐雪 郭霞 朱易萍 高举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贫血患儿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及其与贫血程度、红系造血、铁代谢的相关性,以及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SBT)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85例不同类型的贫血患儿,包括缺铁性贫血(IDA)19例,慢性病贫血(ACD)...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贫血患儿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及其与贫血程度、红系造血、铁代谢的相关性,以及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SBT)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85例不同类型的贫血患儿,包括缺铁性贫血(IDA)19例,慢性病贫血(ACD)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4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SBT)17例,非SBT溶血性贫血(nonSBT HA)17例,另选2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GDF15水平,并分析其与血红蛋白(Hb)水平、网织红细胞参数和铁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水平对于儿童SBT的诊断价值。结果各贫血亚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GDF15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75,P〈0.001)。除ACD外,其他贫血亚组的血清GDF1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BT组GDF1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贫血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中SBT组患儿血清GDF15中位浓度为对照组的28倍。贫血患儿GDF15与H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s=–0.429,P〈0.01)。贫血患儿GDF15水平与网织红细胞比例、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RI和RPI显著正相关(rs=0.264-0.375,P均〈0.05)。贫血患儿GDF15水平与SF、SI和TS均显著正相关(rs=0.473-0.717,P均〈0.01);与Tf和TIBC呈负相关(rs=–0.345、–0.349,P均〈0.05)。血清GDF15水平诊断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95%CI:0.937-1.0;P〈0.01),如以血清GDF15浓度5 000 pg/ml作为截断值,诊断SBT的特异度为98.5%。结论血清GDF15水平显著升高是SBT患儿极为显著的血液生化特征,可能与骨髓无效造血密切相关;血清GDF15水平检测有助于SBT与其他类型溶血性贫血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贫血 铁代谢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线粒体及其自噬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童煜 袁粒星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566-1569,共4页
精子活力是衡量精液质量和男性生育能力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精子运动所需能量来自线粒体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形态、数目、酶活性、DNA完整性及活性氧(ROS)产生等的改变都影响精子生理功能。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的细胞自噬途径... 精子活力是衡量精液质量和男性生育能力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精子运动所需能量来自线粒体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形态、数目、酶活性、DNA完整性及活性氧(ROS)产生等的改变都影响精子生理功能。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的细胞自噬途径,作为一种清除损伤的线粒体和过量产生的ROS的防御机制,确保细胞内线粒体功能稳定,促进应激环境中细胞的存活。因此,推测精子细胞可能通过线粒体自噬这一特异性的选择途径清除异常线粒体以保护精子细胞生存并维持精子活力,自噬参与了精子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精子 精子发生 男性不育 自噬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铁转出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霍婉莹 袁粒星 +6 位作者 吴剑蓉 杨雪 艾媛 郭霞 蒋鸣燕 万智 高举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164-172,共9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铁转出蛋白(Fpn)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BCP-ALL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对其统一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铁转出蛋白(Fpn)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BCP-ALL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对其统一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08方案进行分型诊断和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21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研究组BCP-ALL患儿初诊时及对照组受试者体检时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Fpn表达水平。以Fpn相对表达量(0.18)为界值进行划分,研究组Fpn相对表达量〉0.18为Fpn高表达患儿,纳入Fpn高表达亚组(n=32),Fpn相对表达量≤0.18为Fpn低表达患儿,纳入Fpn低表达亚组(n=32)。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研究组患儿无复发生存(RF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统计学分析Fpn表达水平与研究组BCP-ALL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ALL相关融合基因、早期治疗反应、临床危险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者,以及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和年龄分布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0.18)显著低于对照组(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 415.0,P〈0.001)。3研究组患儿初诊时白细胞计数〈50×109/L(47例)和白细胞计数≥50×109/L(17例)患儿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和0.04,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399.0,P=0.02)。分别按照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21.1×109/L)和中位初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14.1×109/L)进行划分,研究组初诊时高、低中位白细胞计数和高、低中位幼稚细胞绝对计数患儿的Fpn中位相对表达量均分别为0.09和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70.0、878.0,P=0.02、0.03)。研究组患儿中,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及中位幼稚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15.4×109/L和29.3×109/L,8.2×109/L和21.3×109/L,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U=863.5、866.0,P=0.018、0.019)。Fpn相对表达量与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及幼稚细胞绝对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s=-0.357、-0.366,P=0.004、0.003)。4Fpn相对表达量与BCP-ALL患儿初诊年龄、性别,以及ALL免疫表型、融合基因类型、糖皮质激素耐药、危险度分组和早期治疗反应均无明确相关关系(P〉0.05)。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不同临床特征的构成比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组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2~5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pn高、低表达亚组患儿的3年RFS率、EFS率、OS率分别为74.4%与61.7%、68.0%与62.4%、85.0%与74.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75、0.102、0.576,P=0.323、0.749、0.448)。结论 BCP-ALL细胞Fp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与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和幼稚细胞绝对计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高度提示Fpn表达下调有助于细胞内铁的阻滞,满足淋巴白血病细胞旺盛代谢对铁的需求。与乳腺癌等恶性实体肿瘤一样,这可能也是淋巴白血病细胞增殖异常的重要铁代谢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 铁转出蛋白 危险因素 预后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