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气流中颗粒在鼻腔及鼻咽腔沉降的物理力学因素分析
1
作者 杨花 唐媛媛 +4 位作者 苏英锋 孙秀珍 于申 郭莹珂 王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7-427,共1页
目的通过建立健康人鼻及鼻咽腔生物力学数值模型,模拟计算不同物理力学因素影响下呼吸气流中物质颗粒的沉降情况,初探鼻及鼻咽腔特有的物理力学环境激励与原发于该部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获取健康成年人鼻及鼻咽部多层螺旋CT数据,建... 目的通过建立健康人鼻及鼻咽腔生物力学数值模型,模拟计算不同物理力学因素影响下呼吸气流中物质颗粒的沉降情况,初探鼻及鼻咽腔特有的物理力学环境激励与原发于该部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获取健康成年人鼻及鼻咽部多层螺旋CT数据,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依据不同气流流率、颗粒粒径及颗粒密度条件,对鼻腔及鼻咽腔气流中的颗粒沉降进行模拟。结果(1)鼻腔压强变化梯度在鼻阈及下鼻甲前端较鼻腔其他部位大,鼻咽腔压强变化梯度在鼻咽顶后壁及咽隐窝处较大。(2)气流在总鼻道及鼻咽腔中下部呈层流,在鼻咽顶后壁及咽隐窝处呈涡流,气流流速在鼻咽顶后壁及咽隐窝处低于鼻咽中下部。(3)在气流流率为30、60 L/min条件下,不同粒径、不同密度的颗粒在整个重建模型的沉积率均可达80%以上;在颗粒粒径为10、15μm条件下,不同气流流率、不同密度颗粒在整个重建模型的沉积率均可达90%以上;当颗粒密度及气流流率不变,颗粒粒径越小,其在鼻咽部沉降越多,颗粒粒径越大,其在鼻腔前部沉降越多,在鼻咽部沉降越少。结论建立鼻腔及鼻咽腔生物力学数值模型,可以从生物力学角度探究鼻及鼻咽腔颗粒沉降的物理力学影响因素。气流速度、颗粒粒径及颗粒密度对颗粒沉积率均有影响,其中颗粒粒径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腔 呼吸气流 鼻咽部 鼻咽顶 咽隐窝 生物力学 颗粒密度 颗粒沉降
下载PDF
健康人鼻腔及鼻咽腔颗粒沉降的生物力学研究
2
作者 杨花 孙东 +3 位作者 苏英锋 孙秀珍 于申 唐媛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建立健康人鼻腔及鼻咽腔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鼻腔及鼻咽腔的颗粒沉降特征,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颗粒沉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鼻腔及鼻咽腔疾病的潜在诱发因素及经鼻腔给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志愿者鼻部多层螺旋CT数据,重... 目的建立健康人鼻腔及鼻咽腔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鼻腔及鼻咽腔的颗粒沉降特征,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颗粒沉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鼻腔及鼻咽腔疾病的潜在诱发因素及经鼻腔给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志愿者鼻部多层螺旋CT数据,重建上呼吸道三维数值模型后,针对不同气流流率、颗粒粒径及颗粒密度条件下的颗粒沉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鼻阈、鼻甲前端、鼻咽顶后壁为颗粒最易沉降区域。当气流流率为30 L/min及60 L/min时,不同颗粒直径、颗粒密度下该重建模型沉积率均可达80%以上。当颗粒粒径为10μm及15μm时,不同气流流率、颗粒密度下该重建模型沉积率均可达90%以上。结论(1)颗粒在鼻腔主要沉降于鼻阈及鼻前庭,在鼻咽腔则主要沉降于鼻咽顶后壁;(2)气流速度、颗粒粒径及密度对颗粒沉积率均有影响,其中颗粒粒径对颗粒沉降影响最大,其次是气流流率、颗粒密度;(3)当颗粒密度及气流流率不变,相较于10μm和15μm的颗粒,直径为5μm的颗粒在鼻咽部颗粒沉降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咽 生物力学 颗粒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