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地区健康足月新生儿生后30分钟内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夏成 陈大鹏 +4 位作者 刘勤 刘英 让四吉 周晓燕 冯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健康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 1 ~ 30分钟内血氧饱和度(SpO 2)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脉氧饱和度仪持续测定不同海拔地区 194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在生后 1 ~ 30分钟的 SpO 2及 HR,描绘生后 1 ~ 30分钟的 SpO 2及 HR的 P...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健康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 1 ~ 30分钟内血氧饱和度(SpO 2)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脉氧饱和度仪持续测定不同海拔地区 194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在生后 1 ~ 30分钟的 SpO 2及 HR,描绘生后 1 ~ 30分钟的 SpO 2及 HR的 P 5 ~P 95图表,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性别及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的差异。结果生后 1分钟,新生儿平均 SpO 2为(59± 4)%,平均 HR为(135± 13)次/min,之后 SpO 2逐渐上升, 5分钟时达 80 %, 10分钟时上升至 89 %, 15分钟后稳定在 95 %左右。 HR在生后 2分钟后稳定在 175次/min左右。出生 1 ~ 15分钟,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的 SpO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 001);随海拔升高 SpO 2降低,这种差异在生后 20分钟及以后消失。生后 1 ~ 30分钟,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的 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 001),海拔越高 HR越高。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 1 ~ 30分钟 SpO 2和 HR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F= 2 . 45、 2 . 09, P均< 0 . 05),但不同性别之间SpO 2和 HR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类似(P> 0 . 05)。结论随着海拔增高,新生儿出生后 1 ~ 10分钟的 SpO 2可略低于窒息复苏指南推荐的 SpO 2,且上升至 90 %所需时间延长;海拔越高,新生儿HR越高。在高原地区进行窒息复苏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谨慎用氧,避免高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饱和度 心率 高原 新生儿
下载PDF
基于培训培训者的集束化教学方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琼 万兴丽 +3 位作者 苏绍玉 石晶 母得志 胡艳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5期2354-235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培训培训者(TTT)的集束化教学方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经过TTT培训的培训师对新生儿科50名护理人员采用TTT的集束化教学培训方法,按照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组织、培训评价等流程,采用小班教... 目的探讨基于培训培训者(TTT)的集束化教学方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经过TTT培训的培训师对新生儿科50名护理人员采用TTT的集束化教学培训方法,按照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组织、培训评价等流程,采用小班教学、培训分组、课前"破冰"、理论讲授与技术操作相结合、有奖抢答、情景模拟、现场问答、要点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采用培训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培训前后的复苏考核成绩,调查培训后的满意度。满意度分别从课程内容、培训师及个人收获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50名培训者培训前后理论得分分别为(77.72±10.88)、(93.42±5.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05,P=0.000)。培训后满意度达100%的条目包括课程内容切合实际、便于应用;培训方式生动多样、鼓励参与;培训师课堂气氛和吸引力;对自身工作上的帮助程度及对这次课程的整体满意程度;满意度最低的条目为课程时间安排,为86%。结论基于TTT的集束化教学方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可有效提高相关理论水平,被培训者总体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培训者 新生儿复苏 教学方法 培训
下载PDF
自制表格式院感质控巡查单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艳玲 李凡 +1 位作者 万兴丽 苏绍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A01期184-185,共2页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科室内质控管理,加强院感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根据院感管理最新行业标准及规范、近2年质控情况等,设计表格式院感质控巡查单,并进行应用。该巡查单项目齐全,简单实用,表格式索引书写,缩短了书写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科室内质控管理,加强院感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根据院感管理最新行业标准及规范、近2年质控情况等,设计表格式院感质控巡查单,并进行应用。该巡查单项目齐全,简单实用,表格式索引书写,缩短了书写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院感质控护士参与巡查单的设计及使用,提升了职业成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格式 巡查单 院感质控 新生儿病房
下载PDF
基于RCA的质量管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磊 陈琼 +3 位作者 胡艳玲 万兴丽 苏绍玉 程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A02期240-242,共3页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非计划拔管(UEX)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12月发生的30例PICC非计划拔管事件进行根因分析,找出近端原因,确立根本原因,落实改进方法,比较RCA应用前后P...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非计划拔管(UEX)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12月发生的30例PICC非计划拔管事件进行根因分析,找出近端原因,确立根本原因,落实改进方法,比较RCA应用前后PICC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2016年1~12月发生PICC非计划拔管14例,发生率由2015年的5.65%下降至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根因分析法的质量管理模式可降低新生儿PICC非计划拔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PICC 非计划拔管 根因分析
下载PDF
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高危新生儿再入院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涛蓉 胡艳玲 万兴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z1期-,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危新生儿二次入院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并经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反复讨论,自行设计《高危新生儿再入院原因分析的资料收集表》,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10月再入院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 我科2015年1-10月出... 目的 探讨高危新生儿二次入院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并经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反复讨论,自行设计《高危新生儿再入院原因分析的资料收集表》,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10月再入院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 我科2015年1-10月出院患者3012例,再入院106例,再入院率为3.52%.再入院的平均间隔时间为(4.92±4.0)d,再入院间隔时间以7 d内为主占83.95%,其中≤3 d41例占38.68%、4~7 d48例占45.28%、>7 d17例占16.03%;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相比较,早产儿在3 d内的再入院率为21.69%(23/106),高于足月儿在3 d之内的再入院率16.98%(18/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P>0.05);早产儿在7 d之内的再入院率为49.06%(52/106),高于足月儿在7 d内的再入院率34.91%(3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再入院原因主要以黄疸(构成比为50.94%)为主、其次为感染(构成比为30.19%);再次住院时,诊断与首次相同或相关疾病入院者占53.77%(其中以高胆红素血症与肺炎为主);低出生体质量儿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体质量≥2500g)相比,喂养不当造成再次入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P>0.05);早产儿与足月儿(胎龄≥37周)相比,喂养不当造成再次入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P<0.05).结论 出院后1周是发生再入院的高峰时间.早产儿是发生再入院的主要人群,黄疸是导致再入院的主要因素.早产儿比足月儿更容易因喂养不当而导致再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再入院 高危新生儿 原因分析 对策
原文传递
精准护理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侯树林 黄希 《智慧健康》 2018年第21期62-63,共2页
继精准医学之后,精准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方法逐渐被用于临床实践。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疼痛的感知比年长儿和成年人更强烈、持久,因此对新生儿进行精准护理十分必要。文章归纳总结了新生儿疼痛的来源及其引起的不良影响,... 继精准医学之后,精准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方法逐渐被用于临床实践。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疼痛的感知比年长儿和成年人更强烈、持久,因此对新生儿进行精准护理十分必要。文章归纳总结了新生儿疼痛的来源及其引起的不良影响,探讨了精准护理模式下新生儿疼痛评估的时机与方法及其干预措施,并对未来新生儿疼痛的管理做出了展望。综上所述,本文可为今后开展精准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疼痛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护理 新生儿 疼痛管理
下载PDF
8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出院准备度得分水平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娟 万兴丽 +2 位作者 苏绍玉 曹潇逸 苏昕 《护理学报》 2018年第16期50-53,共4页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的出院准备度得分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的出院准备度得分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65例(81%)认为已做好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院准备,出院准备度总分为42~120(97.00±14.00)分;适应能力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7.78±1.79)分,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您知道多少有关孩子出院回家后在家需要您照顾的事项"(6.10±2.0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年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胎龄及住院时间不同,母亲出院准备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的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年龄>35岁、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胎龄为32~33+6周、住院时间≤15 d的母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出院准备度 母亲 适应能力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合并新生儿狼疮综合征的护理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闫地瑞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315-316,共2页
病例介绍患儿,女,22 min。因"早产窒息复苏后22 min"入院。患儿系孕1产1,出生胎龄31+2周,出生体质量1 450 g,阿普伽评分1、5、10 min分别为5、8、9分。母亲孕期合并有胎膜早破,6年前有"干燥综合征"疾病史,治疗2年后好转。
关键词 狼疮综合征 新生儿 护理
原文传递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9
作者 周波 唐军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2期125-132,共8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NEC临床症状可从轻微腹胀、喂养困难,迅速进展为爆发性、感染性休克,全肠段坏死,甚至导致患儿死亡。NEC远期可导致短肠综合征、肠狭窄、生长发育迟缓、神经系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NEC临床症状可从轻微腹胀、喂养困难,迅速进展为爆发性、感染性休克,全肠段坏死,甚至导致患儿死亡。NEC远期可导致短肠综合征、肠狭窄、生长发育迟缓、神经系统不良结局等。NEC既是难治性新生儿疾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对于NEC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积极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NEC的致残率及其导致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早产 诊断 治疗 预防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益生菌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10
作者 鄢锦丽 陈大鹏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5期517-522,共6页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益生菌是通过定植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近年关于益生菌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益生菌是通过定植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近年关于益生菌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可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提高新生儿全身免疫力,从而对其呼吸系统疾病的各病理及病理生理功能产生阻遏作用,达到治疗该类疾病的目的。笔者拟就益生菌的定义及种类,新生儿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治疗机制,以及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等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广大儿科医师更好地了解益生菌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菌种 肠-肺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胎粪吸入综合征 哮喘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皮肤遮盖与暴露部位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丽华 苏绍玉 +8 位作者 胡艳玲 唐军 万兴丽 夏斌 李黎 刘玉兰 黄怡斐 蒲倩婷 刘昌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35-839,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光照疗法中皮肤遮盖部位与暴露部位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相关性,为临床在光照疗法中选择经皮胆红素测量部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9日—4月15日收治的11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新生儿光照疗法中皮肤遮盖部位与暴露部位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相关性,为临床在光照疗法中选择经皮胆红素测量部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9日—4月15日收治的11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临床常用的两个皮肤暴露部位及两个遮盖部位作为经皮胆红素的测量部位。在入院时及光照疗法过程中采血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值,同时测定暴露部位与遮盖部位的经皮胆红素值。结果在光照疗法中的4个时间点,2个暴露部位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遮盖部位中,遮盖的胸骨第二肋正中处皮肤的4次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血清总胆红素大于307.8μmol/L(18 mg/dl)时,血清总胆红素值均高于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光照疗法中选择皮肤遮盖部位,尤以选择遮盖的胸骨第二肋正中皮肤测量的经皮胆红素值能更准确反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当血清总胆红素值大于307.8μmol/L(18 mg/dl)时,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不能准确反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光疗法 胆红素 皮肤遮盖部位 黄疸监测
原文传递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何柳 夏斌 +3 位作者 虎春元 李淑萍 周娟 严琼珍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草案)》对临床危重新生儿救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巴中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满足《NCIS(草案)》中,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的581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草案)》对临床危重新生儿救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巴中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满足《NCIS(草案)》中,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的581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这581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单项指标符合《NCIS(草案)》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以及NCIS评分≤90分的危重新生儿的NCIS检查项目扣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581例危重新生儿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445)及预后不良组(n=136)。对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选取相应因素进行危重新生儿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本研究581危重新生儿中,男性多于女性(370∶211);发病日龄以出生1d内为主(72.3%,420/581);剖宫产分娩患儿多于经阴道分娩患儿(337∶244);54.7%(318/581)患儿合并至少一项高危因素;新生儿危重疾病构成中,前3位依次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32.4%,188/581),新生儿肺炎(22.7%,132/581),新生儿窒息(15.8%,92/581)。(2)这581危重新生儿中,因单项指标符合《NCIS(草案)》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而被纳入危重新生儿者,共计455例(78.3%)。其中,以需进行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者、低血糖者最为常见,所占比例分别为59.3%(270/455)、16.7%(76/455)及10.1%(46/455)。这581危重新生儿中,因NCIS评分≤90分符合《NCIS(草案)》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而被纳入危重新生儿者,共计558例(96.0%)。其NCIS检查项目中,扣分最多的项目前3位依次为pH值≤7.25或≥7.50(31.5%,176/558),呼吸频率≤25次/min或≥60次/min(18.1%,101/558),动脉血氧分压(Pa_(O_2))≤60 mmHg(1 mmHg=0.133kPa)(16.8%,94/558)。(3)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儿的性别、发病日龄、胎龄构成比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预后不良组患儿,预后良好组患儿的出生体重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剖宫产分娩率更高,极危重患儿(NCIS评分<70分)比例更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及NCIS评分为危重新生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528,95%CI:1.178~5.426,P=0.017;OR=76.736,95%CI:27.279~215.858,P<0.001;OR=106.697,95%CI:43.952~259.019,P<0.001)。结论《NCIS(草案)》中的单项指标及NCIS检查项目扣分情况,可准确、有效地反映新生儿病变状态。应用此方法可指导对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及预后判断,有助于建立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诊机制,开设急救通道,从而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预后 临床应用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110例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媛 陈琼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890-1892,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换血术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为新生儿换血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12 月 1 日- 2015 年 5 月 31 日收治的 110 例新生儿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病例资料,总结在新生儿外周同步动静脉换血术中常见... 目的 探讨新生儿换血术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为新生儿换血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12 月 1 日- 2015 年 5 月 31 日收治的 110 例新生儿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病例资料,总结在新生儿外周同步动静脉换血术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①换血前患儿总胆红素为194.7 ~ 918 μmol/L,换血后总胆红素为 125.7 ~ 335.9 μmol/L;2 次换血者 6 例;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者 101 例,成功率 91.82%。9 例穿刺失败后给予第 2 次穿刺成功;③动脉放血不畅者 8 例,发生率为 7.27%;④换血过程中烦躁者 98 例,给予安抚后安静者 18 例,使用药物镇静者 80 例;⑤未发生感染、低体温、动脉排出端堵塞等并发症。结论 新生儿换血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动脉穿刺困难、动脉放血不畅、烦躁、感染、低体温以及动脉排出端堵塞,护士要熟练掌握动脉穿刺方法和技巧,换血过程中保持患儿安静,做好感染防护措施,防止低体温发生及动脉排出端堵塞;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清胆红素的变化和结果等,保证新生儿换血过程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护理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葛敏 唐军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3期360-367,共8页
高胆红素血症(HB)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较高,是导致新生儿住院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高水平血清总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新生儿重症HB若未予以及时治疗,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脑瘫、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眼球运动障碍、釉质发育不良等并发症,甚... 高胆红素血症(HB)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较高,是导致新生儿住院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高水平血清总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新生儿重症HB若未予以及时治疗,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脑瘫、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眼球运动障碍、釉质发育不良等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故快速、有效的新生儿重症HB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新生儿重症HB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照疗法(PT)、换血疗法及药物治疗等。随着临床对新生儿重症HB研究的深入,换血疗法和加强光照疗法(IP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受到临床广泛关注,益生菌、茵栀黄、抚触等辅助治疗方式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拟就新生儿重症HB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治疗 光疗法 换血疗法 药物疗法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6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新生儿PICC置管及护理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碧华 万兴丽 +7 位作者 黄希 胡艳玲 苏绍玉 李小文 刘春华 何雪梅 程红 陈琼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0-273,共4页
对6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及置管后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合理选择置管时机,置管前回顾分析患儿的影像学资料,正确测量体表长度,在B超引导下将PICC导管尖端留置在左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导管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早期识别PIC... 对6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及置管后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合理选择置管时机,置管前回顾分析患儿的影像学资料,正确测量体表长度,在B超引导下将PICC导管尖端留置在左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导管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早期识别PICC相关并发症并做好相应处理;建立特殊病例档案,保证永存左上腔静脉新生儿PICC的安全使用。6例PICC导管留置10~21 d后按计划拔管,留置期间均未出现PICC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左上腔静脉 血管畸形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新生儿护理
原文传递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常规补钙的必要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栗茗 苏绍玉 +2 位作者 胡艳玲 万兴丽 唐军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常规补钙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71例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4...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常规补钙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71例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接受外周动静脉血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时,采取常规补钙治疗的86例患儿,纳入研究组(n=86);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接受外周动静脉血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时,不采取补钙治疗的85例患儿,纳入对照组(n=85)。统计学比较2组患儿外周动静脉血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前、后血清总钙浓度,低钙血症、高钙血症及血清钙浓度异常发生率。对研究组患儿钙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并与所有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早产儿与足月儿构成比、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治疗前血清总钙浓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儿接受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后,血清总钙浓度为(2.51±0.33)mmol/L,高于治疗前的(2.27±0.26)mmol/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8,P<0.001)。对照组患儿接受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后,血清总钙浓度为(2.09±0.37)mmol/L,低于治疗前的(2.33±0.35)mmol/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268,P<0.001)。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总钙浓度高于对照组患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4,P<0.001)。(3)2组患儿接受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后,血清钙浓度异常发生率比较(11.8%vs 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5)。研究组低钙血症发生率为2.3%(2/86),低于对照组的11.8%(1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7,P=0.016);研究组高钙血症发生率为9.3%(8/86),对照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0,P=0.012)。(4)研究组86例患儿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过程中,静脉推注钙剂时,8例(9.3%,8/86)出现心动过缓,停止静脉推注钙剂后恢复;静脉推注钙剂结束后,3例(3.5%,3/86)出现局部皮肤发红,1例(1.2%,1/86)出现局部皮肤肿胀,无一例发生高钙危象。结论本研究发现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过程中,采取静脉补钙措施并不能完全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反而增加高钙血症、钙剂外渗风险。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过程中,是否有必要采取常规补钙措施,尚需更多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 血清钙 低钙血症 高钙 血症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防治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莉 唐军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3期249-256,共8页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一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新生儿死亡率高。MAS可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衰竭、气漏综合征、持续肺动脉高压、多脏器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着近年围生技术的发展,MAS诊治手段不断提高,从而使...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一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新生儿死亡率高。MAS可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衰竭、气漏综合征、持续肺动脉高压、多脏器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着近年围生技术的发展,MAS诊治手段不断提高,从而使该病患儿存活率增高。笔者拟就MAS的最新防治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探讨对MAS患儿的产前、产时处理及产后新生儿呼吸道管理、药物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吸入一氧化氮(iNO)、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亚低温治疗等相关措施,对MAS患儿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一氧化氮 投药 吸入 低温 人工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体外膜肺氧合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月 伍金林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08-312,共5页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高,未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感音神经性耳聋、眼球运动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等严重并发症,其中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脑损伤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为进一步提高高胆红素血症所致脑损伤的诊治水...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高,未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感音神经性耳聋、眼球运动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等严重并发症,其中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脑损伤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为进一步提高高胆红素血症所致脑损伤的诊治水平,本文着重于综述高胆红素血症诱导脑损伤的机制,并介绍其防治方法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机制 防治
原文传递
血清presepsin(sCD14-ST)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巧 王华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6期699-708,共10页
目的荟萃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presepsin)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N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中文数... 目的荟萃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presepsin)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N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中文数据库中,有关血清presepsin检测对NS诊断价值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1990年1月至2020年9月。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筛选、提取,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及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血清presepsin检测诊断NS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DOR),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采用血清presepsin检测诊断NS的SROC曲线分布特征及其敏感度对数与(1-特异度)对数的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阈值效应;采用Cochrane-Q检验分析纳入研究文献的异质性,并采用亚组分析进一步探讨该异质性来源。绘制Deek′s漏斗图,分析文献发表偏倚。结果对最终纳入的15篇文献中血清presepsin检测诊断NS价值研究结果如下。①共计纳入6个国家的1394例新生儿,研究组为NS患儿(n=812),对照组为非NS患儿(n=582)。②本研究纳入文献偏倚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NS诊断标准适用性高,符合QUADAS-2质量评价标准。③绘制纳入15篇文献中,血清presepsin检测诊断NS的SROC曲线结果显示,SROC曲线未呈典型“肩臂状”分布,诊断NS敏感度对数与(1-特异度)对数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20(P=0.945),表明研究间不存在阈值效应。血清presepsin检测诊断NS敏感度、特异度、PLR、NLR、DOR,均存在高度异质性(I^(2)=81.0%、75.8%、67.2%、76.3%、68.7%,P均<0.001),提示纳入研究文献间存在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血清presepsin检测诊断NS的合并敏感度为89%(95%CI:87%~91%,P<0.001),合并特异度为90%(95%CI:88%~93%,P<0.001),合并PLR为8.39(95%CI:5.18~13.60,P<0.001),合并NLR为0.13(95%CI:0.09~0.21,P<0.001),合并DOR为98.83(95%CI:43.21~226.07,P<0.001),SROC-AUC为0.96(95%CI:0.95~0.9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文献异质性来源,可能为血清presepsin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血清presepsin检测诊断NS的PLR为12.10(6.31~23.17),I^(2)=42.9%、P=0.105,DOR为270.76(84.62~866.32),I^(2)=40.5%、P=0.121;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CLEIA):血清presepsin检测诊断NS的PLR为5.80(3.27~10.28),I^(2)=65.9%、P=0.005,DOR为45.47(17.5~118.15),I^(2)=69.0%、P=0.002]。④Deek′s漏斗图显示,纳入15篇文献基本对称分布于回归线2侧,并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结论本研究纳入15篇文献的血清presepsin检测对NS患儿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presepsin诊断NS的结果更为准确、可信。受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新生儿败血症 presepsin 可溶性CD14亚型 META分析 诊断试验 常规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末梢第一滴血用于血糖测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怡斐 万兴丽 唐雨欣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末梢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血糖值与实验室生化血浆血糖之间的差异,为新生儿病房床旁血糖监测方法提供循证证据。方法纳入2017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161例,于检验科工作人员静脉抽血后30 s内,采集患儿末梢第一滴与第... 目的探讨新生儿末梢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血糖值与实验室生化血浆血糖之间的差异,为新生儿病房床旁血糖监测方法提供循证证据。方法纳入2017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161例,于检验科工作人员静脉抽血后30 s内,采集患儿末梢第一滴与第二滴血,使用便携式快速血糖仪测量血糖值。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末梢第一滴血血糖值、末梢第二滴血血糖值与静脉血浆血糖值间的差异。使用克拉克误差删格法分析末梢血血糖间的差异。结果末梢第一滴血的床旁血糖监测值为(4.69±1.24)mmol/L,第二滴血的床旁血糖监测值为(4.73±1.29)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均高于血浆血糖值(4.33±1.5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69,t2=7.225,P<0.001)。床旁第一滴血血糖监测值与血浆血糖值差异在20%内的百分比为99.38%,差异不具有临床意义。结论监测新生儿床旁血糖值时,建议采用第一滴血作为检验标本,既可避免血液的浪费,又可节省临床护理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血糖 第一滴末梢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