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单侧烟雾病1例
1
作者 王燕娟 罗蓉 +1 位作者 胡文广 邓佳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14-115,共2页
1临床资料1.1患儿,男,9岁,因“右手无力伴麻木感3d”入院。患儿急性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无力,不可持物,不能握拳,偶有麻木感,起病时最为严重,症状逐渐减轻。余肢体无运动障碍及感觉异常,无头痛头晕及呕吐,无惊厥及意识障碍,无声嘶... 1临床资料1.1患儿,男,9岁,因“右手无力伴麻木感3d”入院。患儿急性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无力,不可持物,不能握拳,偶有麻木感,起病时最为严重,症状逐渐减轻。余肢体无运动障碍及感觉异常,无头痛头晕及呕吐,无惊厥及意识障碍,无声嘶、语速减慢及语言障碍,无饮水呛咳及吞咽障碍,无视物模糊及视力下降,无尿潴留及大小便失禁,无情绪改变及行为异常,不伴发热,否认头颅外伤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吞咽障碍 头颅外伤 情绪改变 运动障碍 大小便失禁 意识障碍 麻木感 临床资料 烟雾状血管网
下载PDF
针刺治疗慢性抽动障碍患儿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梦雪 潘早波 叶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188-191,共4页
慢性抽动障碍好发于儿童群体,为复杂的精神障碍疾病,以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为特征,若不及时治疗,可对儿童身心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当前,常规治疗以药物、心理疏导等为主,虽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整体效果有限,且药物的长期应用易出现不良反应... 慢性抽动障碍好发于儿童群体,为复杂的精神障碍疾病,以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为特征,若不及时治疗,可对儿童身心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当前,常规治疗以药物、心理疏导等为主,虽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整体效果有限,且药物的长期应用易出现不良反应。而针刺治疗为中医外治之法,具有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简便等特点,针对患儿肝风内动等病机,选取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可起到平肝熄风等多种作用,改善患儿病情。为此,本研究就针刺治疗慢性抽动障碍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抽动障碍 针刺治疗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与孕龄及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马丹 石薇 +4 位作者 石娅娅 王秋 李娜 王芳芳 罗蓉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与其出生体质量、分娩孕龄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于2013年3-4月对成都市20个区、市、县残疾人联合会登记在册的333例2-12岁脑瘫患儿进行评定,并对粗大运动功能...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与其出生体质量、分娩孕龄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于2013年3-4月对成都市20个区、市、县残疾人联合会登记在册的333例2-12岁脑瘫患儿进行评定,并对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与脑瘫患儿出生体质量、分娩孕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本组333例脑瘫患儿中,轻度脑瘫(GMFCSⅠ-Ⅱ级)、中度脑瘫(GMFCSⅢ)及重度脑瘫(GMFCSⅣ-Ⅴ级)各为149例、82例、102例。各年龄段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06,P〉0.50)。其中,185例(55%)孕龄〈36孕周的早产脑瘫患儿中,轻度脑瘫(GMFCSⅠ-Ⅱ级)为74例,中、重度脑瘫(GMFCSⅢ-Ⅴ级)为111例;150例(46%)低出生体质量(〈2 500g)脑瘫患儿中,轻度脑瘫(GMFCSⅠ-Ⅱ级)为58例,中、重度脑瘫(GMFCSⅢ-Ⅴ级)为92例。本组患儿中,分娩孕龄越短,出生体质量越轻,越倾向于发展成GMFCSⅢ-Ⅳ级脑瘫(χ2=13.833,16.276;P=0.032,〈0.05)。结论分娩孕龄越短,出生体质量越轻,越倾向于发展成GMFCSⅢ-Ⅳ级脑瘫。由孕龄和出生体质量可初步预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孕龄 出生体质量 儿童
原文传递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昂藏 罗蓉 +1 位作者 董晓丽 刘陇黔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074-1079,共6页
目的 观察比较脑性瘫痪(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 VEP)振幅与潜伏期的变化。方法 脑瘫组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神经康复科及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科2009年-2013年收治的脑瘫(单肢瘫痪)儿童14例(年龄... 目的 观察比较脑性瘫痪(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 VEP)振幅与潜伏期的变化。方法 脑瘫组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神经康复科及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科2009年-2013年收治的脑瘫(单肢瘫痪)儿童14例(年龄4~7岁)。对照组为同一时期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的正常儿童14例(年龄5~9岁)。所有受试者的双眼均进行mf VEP检查,mf VEP检查结果中的振幅与潜伏期用于数据分析。首先分析14例脑瘫患儿与对照组之间的波形(潜伏期、振幅)差异;应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标准对14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级:5例患儿为GMFCSⅠ级,9例患儿为GMFCSⅡ级;比较不同级别的脑瘫患儿之间mf VEP的差异。结果 脑瘫组的mf VEP波形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类似:其振幅从离心度第1环至第6环逐渐下降,其潜伏期则逐渐延长。与对照组相比,脑瘫组在第1环至第3环左、右眼振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组左眼潜伏期在第1环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比较脑瘫儿童GMFCSⅠ级组与GMFCSⅡ级组,发现两组间振幅在第1环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其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多焦视觉电生理技术,发现脑瘫患儿mf VEP波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提示脑瘫患儿存在视觉通路损害。mf VEP的结果为揭示脑瘫患儿视觉障碍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