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1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中心”与“边缘”互动中的典范融合: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1924—1949)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东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6,21,共10页
近代史学如何建立“途辙”,近10年来已成为学术热点。以一学术机构为描述单位,兼顾人事、制度诸因素,或是动态把握学术史发展脉络的一条方便途径。就此而言,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可以算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事例。由于地处“僻远”,川... 近代史学如何建立“途辙”,近10年来已成为学术热点。以一学术机构为描述单位,兼顾人事、制度诸因素,或是动态把握学术史发展脉络的一条方便途径。就此而言,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可以算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事例。由于地处“僻远”,川大长期以来处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边缘地带,虽早有史学系的设置,就在国内的影响看来,却无疑处在“边缘”。30年代中期起,川大史学系逐渐成为国内历史学研究的重镇。但是,这一过程并不仅是“主流”典范向学术“边缘”的扩散,更是不同学术风格的融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 近代史学 学术机构 学术典范 中心与边缘
下载PDF
四川大学博物馆部分馆藏线装书病害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罗雁冰 张秀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90,共8页
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书籍档案数量多、时间久、价值丰富。但历经长时间的保存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亟需科学的保护修复。为此,本次研究首先对该馆线装书的病害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不破坏文物的基础上,利用无损或微损分析技术,包括... 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书籍档案数量多、时间久、价值丰富。但历经长时间的保存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亟需科学的保护修复。为此,本次研究首先对该馆线装书的病害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不破坏文物的基础上,利用无损或微损分析技术,包括酸度计、光学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调查发现,这些线装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虫蛀、霉害、受潮、污染、断裂、脆化等病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馆藏线装书的纸张原料以竹纤维和草纤维为主,亦有添加麻纤维、韧皮纤维以改善其机械性能;CaCO_3的存在能有效减缓纸张的酸化;纸张原料中CaCO_3等碱性物质的缺乏、霉菌的滋生、Fe等金属元素的混入等可能是造成部分纸张酸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装书 病害调查 纤维种类 成分分析 病害原因
下载PDF
历史名人公众关注度差异性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启发——以首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辉辉 王小红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45,160,共12页
历史名人的公众关注度差异性,是确立区域文化产业差异化定位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动力。而这种公众关注度差异,可基于多项大数据结果建立一套以公众综合关注指数为核心的历史名人公众关注度综合评价体系。据此评价体系,首批四川十... 历史名人的公众关注度差异性,是确立区域文化产业差异化定位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动力。而这种公众关注度差异,可基于多项大数据结果建立一套以公众综合关注指数为核心的历史名人公众关注度综合评价体系。据此评价体系,首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的公众关注度显著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且在地域、年龄、性别、学术的公众关注度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有助于优化产业定位和文化内容创作生产,加速四川文化强省建设;也有助于驱动研究转化,建立产业深度创新机制,从而提高四川文化的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名人 关注度 公众综合关注指数 文化产业 大数据
下载PDF
1911年清政府处理铁路国有事件的失误与失败——以四川为中心的保路运动历史再思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廷湘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对清政府将粤汉、川汉商办铁路收归国有而引发的保路风潮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过去的研究皆从绅商和人民保路与革命的角度加以研究。本文从政府应对社会性危机的角度研究这一事件,着重阐释清廷在处理路事过程中在哪... 对清政府将粤汉、川汉商办铁路收归国有而引发的保路风潮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过去的研究皆从绅商和人民保路与革命的角度加以研究。本文从政府应对社会性危机的角度研究这一事件,着重阐释清廷在处理路事过程中在哪些关键问题上作出了错误选择,从而导致事件向最严重的方向发展,以至于造成王朝倒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国有 保路风潮 社会危机
下载PDF
四川近现代历史的记录者——纪念隗瀛涛老师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天宏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5-17,共3页
隗瀛涛教授是学术界公认的有影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在辛亥革命史、四川近代史、重庆城市史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是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在教育领域,隗教授也建树良多,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中青年学者。本文作者以学生身份... 隗瀛涛教授是学术界公认的有影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在辛亥革命史、四川近代史、重庆城市史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是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在教育领域,隗教授也建树良多,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中青年学者。本文作者以学生身份,介绍了隗教授的为人风范和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隗瀛涛 治学 为人
下载PDF
试论“大一统”观下的清代四川基层儒学教化体系
6
作者 张梦雪 《殷都学刊》 2024年第2期60-68,共9页
在家国同构、政教合一的传统乡土社会,儒学教化不仅是移风易俗的手段,更是基层文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四川地区在“大一统”国家秩序下,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化方法、礼俗结合的教化形式、情理结合的教化方式、多样化的教化组织等方... 在家国同构、政教合一的传统乡土社会,儒学教化不仅是移风易俗的手段,更是基层文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四川地区在“大一统”国家秩序下,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化方法、礼俗结合的教化形式、情理结合的教化方式、多样化的教化组织等方略,建构了系统化的基层儒学教化体系,以此促进了基层民众对儒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推动了区域整合与族群融合,强化了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中华文化“同心圆”,使“华夷一体、天下一统”的多民族共同体观念深入民间。我国当前要强化基层文化的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充分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经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儒学教化 基层治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书院改学堂的历史嬗变——以四川锦江书院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春燕 《科教文汇》 2008年第19期224-225,共2页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到清末因自身的腐败和急剧的社会变动作用下,书院由衰败转而改制为学堂,蜕变中重获新生。本文以四川典型的锦江书院为列,努力揭示这一旧貌换新颜过程中的历史嬗变。
关键词 书院 改制 学堂 嬗变
下载PDF
四川妇女在农业合作化中的粮食与报酬——以在成都市的调查为中心
8
作者 廖劲 《魅力中国》 2010年第3期19-19,共1页
20世纪50年代,农村妇女参与了农业合作化。农业劳动中报酬第一次以“同工同酬”的形式给予妇女本身,表明女性脱离了性别的束缚。文章利用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农业合作化时期四川省农村妇女的劳动和报酬情况。并希望对当代妇女... 20世纪50年代,农村妇女参与了农业合作化。农业劳动中报酬第一次以“同工同酬”的形式给予妇女本身,表明女性脱离了性别的束缚。文章利用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农业合作化时期四川省农村妇女的劳动和报酬情况。并希望对当代妇女权益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农业合作化 报酬
下载PDF
道光年间成都将军治理四川彝地“边患”的历程及影响
9
作者 吴艾坪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49,166,共8页
清代中前期,清廷试在今四川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聚居地实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但改革流于形式,效果甚微。随着外来百姓不断迁入该地,人地生产矛盾愈发严重,导致该地屡有劫掠事件发生。至道光朝升级为几次大规模“边患”。... 清代中前期,清廷试在今四川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聚居地实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但改革流于形式,效果甚微。随着外来百姓不断迁入该地,人地生产矛盾愈发严重,导致该地屡有劫掠事件发生。至道光朝升级为几次大规模“边患”。成都将军作为彼时统领该地的最高军事长官,通过武力镇压和拟定章程等举措参与到“边患”事件治理中。但碍于清廷未能解决问题之根本,加之受制于国力的式微、武备的废弛、官员的贪污懈怠等内在因素,诸多举措看似合理,实则加深了当地“边患”,并带来一系列恶劣的后续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光年间 成都将军 彝族聚居地 “边患”
下载PDF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变迁: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的阐释——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汝辉 幸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四川理县桃坪羌寨旅游开发先后历经政府引导-社区居民自主经营管理、政府主导-国有开发公司经营管理、政府主导-外来投资商经营管理三种开发模式,不同的开发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制度绩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我们认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 四川理县桃坪羌寨旅游开发先后历经政府引导-社区居民自主经营管理、政府主导-国有开发公司经营管理、政府主导-外来投资商经营管理三种开发模式,不同的开发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制度绩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我们认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的变迁过程也就是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三大利益主体,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对放在的"公共领域"的资源产权状态的不断调整过程。民族村寨开发模式开发历程是由政府强制注入与"精英分子"带头示范相互作用下的创新生长机制、重复博弈模型下的社区居民学习传播机制、专业化效率要求下的分工合作机制、利益驱动下的选择调整机制等四大动力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开发模式 制度变迁 动力机制 桃坪羌寨
下载PDF
旅游区域的形象竞合研究--以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文 王挺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4-60,共7页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旅游形象30年来的研究基础上,以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为案例,立足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3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市场竞争,研究旅游形象的竞合关系,探讨政府、企业和社区以可持续发展链条,形成旅游形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旅游形象30年来的研究基础上,以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为案例,立足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3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市场竞争,研究旅游形象的竞合关系,探讨政府、企业和社区以可持续发展链条,形成旅游形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形象 竞合 可持续发展链条
下载PDF
四川大邑药师岩新发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亮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81,共11页
通过与经文及敦煌相关图像的对比,确认大邑药师岩K7-2左侧的经变,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其年代为9世纪末至10世纪中叶。该铺经变是从敦煌传入蜀地后,为便于组合与雕刻而产生出的一种新的形式。该经变流传较少,与功能相同、供养简便的... 通过与经文及敦煌相关图像的对比,确认大邑药师岩K7-2左侧的经变,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其年代为9世纪末至10世纪中叶。该铺经变是从敦煌传入蜀地后,为便于组合与雕刻而产生出的一种新的形式。该经变流传较少,与功能相同、供养简便的尊胜幢的大量流行有关。川渝地区唐末五代至宋初的石窟中有较多尊胜信仰的遗存,这些遗存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地狱救赎,与其他题材的造像组合出现,构成了现世、死后及来生不同阶段不同信仰需求的有机整体。而与同样担负地狱救赎的地藏信仰相关遗存的共同出现,显示出民众生前、死后均需地狱救赎,以达到地狱救赎"双重保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 大邑县药师岩 9世纪至10世纪初 敦煌 地藏信仰
下载PDF
巴泽尔产权模型在少数民族村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汝辉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35,共5页
产权学派认为,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必然导致不同的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绩效。本文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典型案例,以巴泽尔产权模型为理论基础,把握产权制度安排与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影响和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关系,从产权制度层面揭示少数民... 产权学派认为,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必然导致不同的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绩效。本文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典型案例,以巴泽尔产权模型为理论基础,把握产权制度安排与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影响和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关系,从产权制度层面揭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产权不断专业化配置在不同相关利益主体手中,各相关利益者互不信任、相互侵权等现象与问题的背后深层次根源,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巴泽尔产权模型 可持续开发 桃坪羌寨
下载PDF
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8
14
作者 蒋彬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5,共4页
文章认为自然基础条件较差是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客观原因 ;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制约是近代四川藏区城镇发育滞后的历史原因 ;没有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低、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和控制城市发展是建国后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根本原因 ;思... 文章认为自然基础条件较差是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客观原因 ;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制约是近代四川藏区城镇发育滞后的历史原因 ;没有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低、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和控制城市发展是建国后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根本原因 ;思想观念落后是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主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藏区 城镇化 社会制度 经济制度 工业化 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流动 科技兴省 规划 资金 基础设施建设
下载PDF
四川炉霍县呷拉宗吐蕃时期炼铁炉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映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3,共9页
川西高原炉霍县呷拉宗遗址发现的吐蕃时期冶铁炉与中原地区以及受中原冶铁技术影响而出现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冶铁炉属于不同的冶炼技术体系,其自然抽风的冶炼技术以及"竖井式"的炉型应是源于南亚地区的斯里兰卡,传播的途... 川西高原炉霍县呷拉宗遗址发现的吐蕃时期冶铁炉与中原地区以及受中原冶铁技术影响而出现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冶铁炉属于不同的冶炼技术体系,其自然抽风的冶炼技术以及"竖井式"的炉型应是源于南亚地区的斯里兰卡,传播的途径可能是由印度经西藏高原西部的象雄王国传入川西高原的"附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冶铁炉 鼓风技术 南亚 东亚
下载PDF
汶川地震后四川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钧 王玉琼 《旅游论坛》 CSSCI 2009年第3期380-383,共4页
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旅游业遭受重创。恢复重建四川旅游业的关键是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地震对旅游人才队伍带来的影响、恢复重建中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灾后四川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以及四川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中应关... 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旅游业遭受重创。恢复重建四川旅游业的关键是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地震对旅游人才队伍带来的影响、恢复重建中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灾后四川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以及四川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中应关注的几大关系等问题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四川 旅游人才队伍 恢复重建
下载PDF
清末四川庙产兴学进程中的砍伐庙树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跃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6-144,共9页
清末四川庙产兴学过程中,作为庙会公产资源之一的庙树,在各地都曾被砍伐,以为修缮、营造学堂之用,或筹作学堂运作经费。在不同的地区,砍伐庙树的目的和特点有所不同。同时,砍伐庙树过程中存在弊混谋利的情况,引起了大量的冲突和诉讼,反... 清末四川庙产兴学过程中,作为庙会公产资源之一的庙树,在各地都曾被砍伐,以为修缮、营造学堂之用,或筹作学堂运作经费。在不同的地区,砍伐庙树的目的和特点有所不同。同时,砍伐庙树过程中存在弊混谋利的情况,引起了大量的冲突和诉讼,反映出清季推行现代化过程中国家与民众及民众团体在传统的习惯、仪式和信仰问题上常发生的对抗。对这一问题的考察,可增加我们对晚清地方学务运作过程和近代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教育改革 清末四川 庙产兴学 砍伐庙树 乡村社会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先秦时期农业考古研究述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孟洲 夏微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0-47,共8页
四川盆地是一个独特而完整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单元,先秦时期因受到甘青地区和江汉地区的文化影响,逐渐发展起稻作和旱作农业。由于盆地内地貌特征复杂,不同小区域在农业种植上表现出区域性特点。文章概述近些年发表的农业考古发现与... 四川盆地是一个独特而完整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单元,先秦时期因受到甘青地区和江汉地区的文化影响,逐渐发展起稻作和旱作农业。由于盆地内地貌特征复杂,不同小区域在农业种植上表现出区域性特点。文章概述近些年发表的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对四川盆地农业种植的发生背景与开始时间,农作物种类以及农业种植的发展进程与区域性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先秦时期 稻作 旱作 区域性
下载PDF
官绅合作与学脉传承:民初四川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的嬗替进程(1912—1914)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书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1,共11页
清季四川存古学堂在民初变体为当时川省唯一的专门性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是蜀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清季民初四川朝野除政治对立和抗争外,在文教事业上还有通力合作的一面。对这一过程作一考察可以从学术机构变迁... 清季四川存古学堂在民初变体为当时川省唯一的专门性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是蜀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清季民初四川朝野除政治对立和抗争外,在文教事业上还有通力合作的一面。对这一过程作一考察可以从学术机构变迁的角度增进我们对近代蜀学传承和演变的认知,而从省一级的"地方"视角考察清季民初的社会、文化与学术,应可推进对那一时代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国学院 四川存古学堂 保存国粹 官绅合作 近代蜀学
下载PDF
川灾救济会与抗战前夕的四川旱灾救济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俊华 吴仁明 《四川档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29,共2页
1936—1937年上半年,四川爆发了特大旱灾,川灾救济会积极地参加捐助救灾工作.并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学术界多是从政府角度出发。来研究抗战前夕四川大旱灾的救济,而对川灾救济会的救济工作关注不够。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川灾救济会... 1936—1937年上半年,四川爆发了特大旱灾,川灾救济会积极地参加捐助救灾工作.并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学术界多是从政府角度出发。来研究抗战前夕四川大旱灾的救济,而对川灾救济会的救济工作关注不够。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川灾救济会的角度,探讨抗战前夕四川大旱灾的救济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济工作 抗战前夕 旱灾 四川 救灾工作 学术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