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避孕用含模型蛋白的新型可生物降解聚酯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闫涛 于长江 顾忠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考察新型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聚(5-羟基三亚甲基碳酸酯-co-三亚甲基碳酸酯)P(HTMC-co-TMC)作为口服免疫避孕疫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以BSA为模型蛋白,采用改进的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含BSA的微球,表征微球的性能参数及其体外释放行为... 目的:考察新型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聚(5-羟基三亚甲基碳酸酯-co-三亚甲基碳酸酯)P(HTMC-co-TMC)作为口服免疫避孕疫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以BSA为模型蛋白,采用改进的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含BSA的微球,表征微球的性能参数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均一,分布较窄,不同共聚组成聚合物的释放速率不同。结论:可通过调节新型可生物降解聚酯的共聚组成调节BSA的释放速率,该类新型可生物降解聚酯有望成为口服避孕疫苗的控制释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聚(5-羟基三亚甲基碳酸酯-CO-三亚甲基碳酸酯) 控制释放 微球 免疫避孕
下载PDF
胶原基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Ⅱ)——结构性能分析与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杨 林海 +2 位作者 但卫华 刘兰 但年华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13,共5页
通过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并用的方式制备胶原基复合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FT—IR)、差示量热扫描(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等手段,对胶原基复合水凝胶的基团组成、结晶度、结构及形貌等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并用的方式制备胶原基复合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FT—IR)、差示量热扫描(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等手段,对胶原基复合水凝胶的基团组成、结晶度、结构及形貌等情况进行分析。FT-IR结果表明:水凝胶中的基团组成符合原料组成的特点,能够定性判断聚乙烯醇与胶原形成共价交联。DSC法计算的水凝胶中结晶度为27.5%左右。XRD分析中出现了聚乙烯醇的特征吸收峰,验证其晶体结构的存在。SEM结果显示胶原基复合水凝胶具有多孔结构。同时,水凝胶的溶胀特性、透水汽性良好。细胞毒性试验表明,胶原的存在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细胞毒性等级为0—1级,符合医用创面敷料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聚乙烯醇 水凝胶 生物学性能
下载PDF
胶原基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Ⅱ)(续)——结构性能分析与生物学评价
3
作者 胡杨 林海 +2 位作者 但卫华 刘兰 但年华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6-19,27,共5页
通过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并用的方式制备胶原基复合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FT—IR)、差示量热扫描(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等手段,对胶原基复合水凝胶的基团组成、结晶度、结构及形貌等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并用的方式制备胶原基复合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FT—IR)、差示量热扫描(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等手段,对胶原基复合水凝胶的基团组成、结晶度、结构及形貌等情况进行分析。FT-IR结果表明:水凝胶中的基团组成符合原料组成的特点,能够定性判断聚乙烯醇与胶原形成共价交联。DSC法计算的水凝胶中结晶度为27.5%左右。XRD分析中出现了聚乙烯醇的特征吸收峰,验证其晶体结构的存在。SEM结果显示胶原基复合水凝胶具有多孔结构。同时,水凝胶的溶胀特性、透水汽性良好。细胞毒性试验表明,胶原的存在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细胞毒性等级为0~1级,符合医用创面敷料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聚乙烯醇 水凝胶 生物学性能
下载PDF
胶原基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Ⅰ)——力学性能的响应曲面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杨 林海 +2 位作者 但卫华 刘兰 但年华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0-31,42,共2页
以丁二酸酐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制备改性聚乙烯醇,使其在EDC/NHS交联反应体系下与胶原共价交联。然后,再采用反复冻融物理交联的方式予以强化,制备化学交联-互穿网络共存的胶原基复合水凝胶。为了更好地掌握过程中各因素对交联反应的影响... 以丁二酸酐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制备改性聚乙烯醇,使其在EDC/NHS交联反应体系下与胶原共价交联。然后,再采用反复冻融物理交联的方式予以强化,制备化学交联-互穿网络共存的胶原基复合水凝胶。为了更好地掌握过程中各因素对交联反应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方法研究了改性聚乙烯醇中的羧基含量、改性聚乙烯醇与胶原质量比、交联剂用量以及冻融循环次数对水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试验条件下所得到的各响应值。与各单因素相比,各平方项对水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然而,仍需进一步对其进行结构、化学性能、生物学性能及其体表创伤修复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胶原 水凝胶 力学性能 响应曲面分析
下载PDF
胶原基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Ⅰ)(续)—力学性能的响应曲面分析
5
作者 胡杨 林海 +2 位作者 但卫华 刘兰 但年华 《中国皮革》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35,42,共7页
以丁二酸酐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制备改性聚乙烯醇,使其在EDC/NHS交联反应体系下与胶原共价交联。然后,再采用反复冻融物理交联的方式予以强化,制备化学交联-互穿网络共存的胶原基复合水凝胶。为了更好地掌握过程中各因素对交联反应的影响... 以丁二酸酐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制备改性聚乙烯醇,使其在EDC/NHS交联反应体系下与胶原共价交联。然后,再采用反复冻融物理交联的方式予以强化,制备化学交联-互穿网络共存的胶原基复合水凝胶。为了更好地掌握过程中各因素对交联反应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方法研究了改性聚乙烯醇中的羧基含量、改性聚乙烯醇与胶原质量比、交联剂用量以及冻融循环次数对水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试验条件下所得到的各响应值。与各单因素相比,各平方项对水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然而,仍需进一步对其进行结构、化学性能、生物学性能及其体表创伤修复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胶原 水凝胶 力学性能 响应曲面分析
下载PDF
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的血卟啉单甲醚微纳米载药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慧芳 于长江 +1 位作者 郭颖志 顾忠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31-734,744,共5页
目的:用侧基含羧基的聚-L-丙交酯-co-3-羧甲基-吗啉-2,5-二酮(P-LLA-co-Asp)两亲性共聚物为载体,制备含血卟啉单甲醚(HMME)和微纳米粒子,初步考察不同共聚组成聚合物制得的微纳米粒性能及体外释放行为,探讨HMME微纳米粒的靶向光动... 目的:用侧基含羧基的聚-L-丙交酯-co-3-羧甲基-吗啉-2,5-二酮(P-LLA-co-Asp)两亲性共聚物为载体,制备含血卟啉单甲醚(HMME)和微纳米粒子,初步考察不同共聚组成聚合物制得的微纳米粒性能及体外释放行为,探讨HMME微纳米粒的靶向光动力治疗可行性。方法:用不同共聚组成比的P-LLA-co-Asp,采用改进的溶剂挥发法制备含HMME的微纳米粒子,表征微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及分布、表面形态,检测HMME在微纳米粒形成前后荧光激发性能及其激发三线态寿命,考察微纳米粒子体外释放行为的差异。结果:制得了粒径均匀,分布较窄,范围在400~700nm,表面平整光滑的含HMME微纳米粒子;共聚物制得微纳米粒中载药量和包封率明显高于PL-LA均聚物,并随材料亲水性共聚组成(Asp)的增加而增加;微纳米粒体系中HMME结构及其荧光激发性能没有改变,能够被激发成三线态,并具有相应的寿命时间;共聚物形成微纳米粒的HMME释放速率低于PLLA均聚物释放速率。结论:①不同的共聚组成对微纳米粒子的性能和释放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推测可能是由于HMME与共聚物的羧基之间形成了氢键的相互作用有关。②该共聚物体系作为HMME的微纳米粒子载体,保持了其作为光敏剂的结构和性能,有望应用对该微纳米粒子进一步进行肿瘤的靶向光动力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丙交酯-co-3-羧甲基-吗啉-2 5-二酮 血卟啉单甲醚 微纳米粒子 光动力治疗
下载PDF
对映异构聚乳酸/聚乙二醇空间异构复合水凝胶的药物释放及形貌和细胞毒性(英文)
7
作者 田志立 吴尧 +4 位作者 刘荣 肖严峰 何斌 顾忠伟 吴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501-5506,共6页
背景:目前生物降解水凝胶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及生物活性大分子的装载,但为了保护生物活性大分子的活性,需要得到凝胶化条件更温和,凝胶化时间更短的凝胶体系。目的:制备对映异构聚乳酸∕聚乙二醇的空间异构复合水凝胶,使其具有更... 背景:目前生物降解水凝胶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及生物活性大分子的装载,但为了保护生物活性大分子的活性,需要得到凝胶化条件更温和,凝胶化时间更短的凝胶体系。目的:制备对映异构聚乳酸∕聚乙二醇的空间异构复合水凝胶,使其具有更短的凝胶化时间,实现对模拟药物溶菌酶的装载和控释。方法:以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丙交酯与聚乙二醇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的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和PDLA-PEG-PDLA)。用1HNMR,FT-IR和XRD表征三嵌段共聚物。10%PLLA20-PEG227-PLLA20的水溶液和10%PDLA21-PEG227-PDLA21的水溶液在室温下混合,12h后形成凝胶。通过XRD考察凝胶化机制,以溶菌酶为模拟药物,考察凝胶的释药特性,通过扫描电镜考察凝胶的形貌,采用MTT法考察凝胶的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成功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的三嵌段共聚物,在嵌段共聚物中,聚乳酸嵌段和聚乙二醇嵌段都能结晶,但以聚乙二醇嵌段的结晶为主。通过XRD证明凝胶中存在空间异构复合作用,溶菌酶在凝胶中通过凝胶的溶蚀和降解行为,在7d之内释放完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冻干的水凝胶呈三维贯穿的多孔结构,空隙尺寸在50~100μm之间。鼠成纤维细胞与浓度为100%的凝胶浸提液共培养72h之后,细胞的存活率为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空间异构复合作用 药物载体 共聚物 细胞毒性
下载PDF
微振动刺激调控巨噬细胞免疫反应介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8
作者 吴金结 王梦璐 +1 位作者 陈福莹 陈雪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05-205,共1页
目的巨噬细胞能够通过改变表型到M2型并分泌抗炎因子,如IL-10和TGF-β促进细胞的成骨。然而,如何通过调控细胞的极化与炎性反应来增强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仍需探究。当前研究发现,振动能够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其次振动能够增强干细胞的成... 目的巨噬细胞能够通过改变表型到M2型并分泌抗炎因子,如IL-10和TGF-β促进细胞的成骨。然而,如何通过调控细胞的极化与炎性反应来增强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仍需探究。当前研究发现,振动能够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其次振动能够增强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以微振动为调节因素,通过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免疫反应,进一步用于调控细胞的成骨分化。方法通过两种培养方式,即振动(MVS)和静态(SS)刺激巨噬细胞,考察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炎性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因素 巨噬细胞 振动刺激 成骨分化 抗炎因子 极化状态 免疫反应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微振动环境调控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早期力学适应性及成骨分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金结 吴月皓 +1 位作者 陈雪宁 智伟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4,共9页
本研究考察微振动刺激(MVS)对小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早期力学适应性及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在体外给予M-BMSCs微振动刺激,检测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表达,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与细胞骨架,流式检测细胞凋亡,通过RT-PC... 本研究考察微振动刺激(MVS)对小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早期力学适应性及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在体外给予M-BMSCs微振动刺激,检测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表达,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与细胞骨架,流式检测细胞凋亡,通过RT-PCR检测早期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Ⅰ型胶原(Col-Ⅰ)、ALP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微振动刺激诱导了细胞早期凋亡(受力1天后),但周期性受力3天后细胞的凋亡现象明显减少,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同时,微振动刺激促进了细胞骨架F-actin蛋白、ALP合成和ERK1/2的磷酸化,并上调了Runx2、Col-Ⅰ、ALP的基因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微振动刺激能对M-BMSCs的细胞活性和结构产生早期适应性改变与调节,从而促进了细胞的早期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力学适应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