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3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1
作者 严天钦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297-303,共7页
在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好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给外语学科带来的契机,充分整合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资源,在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综合性大学的外国语学院需要... 在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好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给外语学科带来的契机,充分整合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资源,在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综合性大学的外国语学院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论述了新文科建设与区域国别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并以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培养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的实践为例,探讨了跨学科、跨院系及跨国联合培养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的可行性,并针对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区域国别学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跨学科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外语戏剧节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以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年戏剧节为例
2
作者 杨利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4-100,共7页
在加德纳的多元化智能理论指导下,从学生个性发展、教材层面、教师授课角度、学生语言接受能力等方面对外语戏剧节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观察性描述,通过抽样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外语戏剧节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学习自信心... 在加德纳的多元化智能理论指导下,从学生个性发展、教材层面、教师授课角度、学生语言接受能力等方面对外语戏剧节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观察性描述,通过抽样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外语戏剧节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学习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上;戏剧节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直接影响,更多表现在对班级文化和身份的积极建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节 影响 英语专业学生 观察性研究
下载PDF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成效初探
3
作者 庞英 徐仁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16年第4期24-26,共3页
本文从分析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的现状和进展出发,通过对外国语学院近年参与国际交流学生的问卷调查,总结分析出国际交流项目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改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外国语学院 联合培养 成效
下载PDF
医学词汇学纳入EAMP核心课程之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刍议——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为例
4
作者 龚娟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16年第3期20-27,共8页
ESP专门目的英语教学是近年来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转向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从其分支EAMP医学学术英语的教学出发,探讨词汇学教学在EAMP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需求分析的理论模型与我校华西医学院的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比了国... ESP专门目的英语教学是近年来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转向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从其分支EAMP医学学术英语的教学出发,探讨词汇学教学在EAMP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需求分析的理论模型与我校华西医学院的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比了国内外在医学词汇教学上的巨大差异,提出将医学词汇学纳入EAMP核心课程的依据以及实际操作办法,解决了“必须纳入”和“如何纳入”的关键问题,以期系统有效地提升我校医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医学生临床英文表达水平,进而与国际医学英语教学水平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P教学 EAMP教学 NA(Needs Analysis) 语料库
下载PDF
“四川大学《儒藏》首发式及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舒星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四川大学 学术研讨会 儒藏 首发式 儒学文献 整理出版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外语人才国际化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四川大学“实践及国际课程周”为例
6
作者 吴恙 史维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16年第4期21-23,共3页
“实践及国际课程周”是四川大学力推的国际化教育活动。本文通过分析四川大学外语学院2013年、2014年“实践及国际课程周”活动的开展情况、成效及存在问题,探讨国际化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适应度、兴趣度并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实践及国际课程周”是四川大学力推的国际化教育活动。本文通过分析四川大学外语学院2013年、2014年“实践及国际课程周”活动的开展情况、成效及存在问题,探讨国际化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适应度、兴趣度并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为进一步创新外语人才国际化教育模式作一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国际课程周 外语教育
下载PDF
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以四川大学波兰语专业为例
7
作者 余淼 廖思米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第9期100-103,共4页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向纵深推进,我国对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改革与创新。文章通过近几年在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设置中快速发展的波兰语专业来呈现非通用语教育的发展现状,重点聚焦非通用语专业建...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向纵深推进,我国对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改革与创新。文章通过近几年在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设置中快速发展的波兰语专业来呈现非通用语教育的发展现状,重点聚焦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中的具体操作,从微观层面详细探讨了现阶段非通用语专业建设中面临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借用四川大学波兰语专业作为案例讨论了交叉专业设计、教学媒介语使用、招生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对于“复合型、复语型”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以期为非通用语教育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通用语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复合型复语型人才
下载PDF
以专业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吴玉章学院英语教改试点
8
作者 张露露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16年第1期40-42,48,共4页
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统筹负责全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并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是推进我校本科教育国际化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力举措。以专业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即大学英语教学与专... 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统筹负责全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并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是推进我校本科教育国际化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力举措。以专业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即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相互交叉融合,有助于培养精通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语言教学 专业内容 融合学习 拔尖创新人才
下载PDF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力归因调查研究
9
作者 易加 《魅力中国》 2011年第21期282-282,共1页
在独立学院英语听力教学中,通过了解掌生的归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待他们的学习成绩,积极的归因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归因理论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多模态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
10
作者 白祎佳 《教育进展》 2023年第6期3229-3233,共5页
英语词汇学习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词汇学习都因为学习方法枯燥、效果不佳给学生带来很大困扰。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视频、音频、课件等多种工具的多模态教学为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学生应打破词汇学习... 英语词汇学习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词汇学习都因为学习方法枯燥、效果不佳给学生带来很大困扰。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视频、音频、课件等多种工具的多模态教学为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学生应打破词汇学习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和大学英语教师通力合作,合理利用多模态教学工具,积极努力加深自身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日积月累,不断提高英语词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教学 大学生 英语词汇学习 策略
下载PDF
西部高校外语研究生培养新探索和新实践:院长笔谈
11
作者 赵永峰 文旭 +5 位作者 王欣 刘全国 莫启扬 陈向京 俞森林 马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73,共16页
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和四川大学积极发扬外语学科“资源共享”传统,主动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形成了“区域联动、思政铸魂、学科交叉、创新引领”的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新理念,着力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 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和四川大学积极发扬外语学科“资源共享”传统,主动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形成了“区域联动、思政铸魂、学科交叉、创新引领”的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新理念,着力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全球治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成果于202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11月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召开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推广交流暨西部地区外语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会上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外国语学院分享西部外语学科研究培养新探索和新实践,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不断完善和丰富“区域联动、思政铸魂、学科交叉、创新引领:西部外语学科研究生培养新实践”的内涵要求,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对外语高端人才的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学科 研究生 区域联动 思政铸魂 学科交叉
下载PDF
“正法”与“异言”之博弈:汉传佛教译经史上的“正名”问题讨论
12
作者 方仪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0,216,共10页
“正名”不仅是中国思想史内部的重要问题,也是汉传佛教译经史上的重大问题。佛经翻译中的“正名”,以出世救赎为主旨,主要包括经目名称的翻译以及经文名义的统一两方面,涉及如何理解佛典之正法、佛弟子声闻所听闻之法、译人所悟之法、... “正名”不仅是中国思想史内部的重要问题,也是汉传佛教译经史上的重大问题。佛经翻译中的“正名”,以出世救赎为主旨,主要包括经目名称的翻译以及经文名义的统一两方面,涉及如何理解佛典之正法、佛弟子声闻所听闻之法、译人所悟之法、译主个人语言习惯以及译场众僧文义之勘定等诸多问题,大致可从经名译名、翻译名义及其所涉佛法智慧和名相等不同层面进行论述。经名译名的确立,旨在明确新出经文在内容上的完备性,以儒家思想中的“名实相当”为原则去强调“正法”是有本可依的佛祖圣言。翻译名义的斟酌包括创造新的指称或故意隐去译经僧不想彰显的内容,旨在消除“异言”,在汉地重新建构佛典原文的“正法”。佛经翻译中的“正名”问题,表面上是因梵、胡、汉不同语言差异引起的翻译策略论争,实则是译经僧在译经过程中寻求和建构“正法”的历史。在佛经汉译过程中,“正法”和“异言”之间存在博弈,这一方面昭示了佛学作为一种全新的信仰和知识体系在汉地发生和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揭示了儒、释、道等不同思想在汉地经由语言转换实现的会通和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名 译名 佛经汉译 正法
下载PDF
技术官僚与法国矿冶业生态安全治理制度的初创
13
作者 肖晓丹 《鄱阳湖学刊》 2024年第2期106-120,159,共16页
19世纪初,随着法国步入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矿山开采、矿石加工与冶炼活动给周边地区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与安全威胁。法兰西第一帝国于1810年颁布的《矿冶法》正式确认了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以及开发特许权... 19世纪初,随着法国步入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矿山开采、矿石加工与冶炼活动给周边地区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与安全威胁。法兰西第一帝国于1810年颁布的《矿冶法》正式确认了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以及开发特许权的授予方式,为国家规范矿冶活动奠定了基础。随后出台的《帝国矿业工程师团组织法》标志着技术官僚集团——矿业工程师团的诞生。作为矿政主管机关和矿冶业最高技术权威,帝国矿业团的核心中枢——矿务总委员会在环境风险评估,审议开矿和冶炼申请,以及安全卫生操作规程的制订、执行与监督等方面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在优先满足工业需求的同时,矿务总委员会也会兼顾公共利益,因而与其他行政部门如省政府、林业署、路桥总委员会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官僚 矿务总委员会 法国矿冶业 生态安全 环境史
下载PDF
医学同传译员的承诺伦理——切斯特曼传统翻译伦理模式之粘合剂
14
作者 胡敏霞 马艾玲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1131-1137,共7页
口译既是一种主体行为,也是一种伦理行为。口译员对口译策略的选择应当受到伦理道德的制约。切斯特曼传统翻译伦理模式包括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基于规范的伦理,这四种模式存在着边界不清晰、兼容性不足等问题。通过梳理国内... 口译既是一种主体行为,也是一种伦理行为。口译员对口译策略的选择应当受到伦理道德的制约。切斯特曼传统翻译伦理模式包括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基于规范的伦理,这四种模式存在着边界不清晰、兼容性不足等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对翻译伦理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医学同传实践的个案分析,本研究发现切斯特曼后期提出的承诺伦理对于前四种翻译伦理模式间的冲突有总体粘合作用,并对口译质量有提升作用。本研究将切斯特曼的承诺伦理运用于分析口译员的策略选择,有助于促进翻译伦理与口译实践的衔接及口译员培养和职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诺伦理 医学同传 口译策略
下载PDF
大学生英语论文写作的言据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自挥 陈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44-48,共5页
言据性是作者对所述命题信息的来源及其可靠程度的语言编码。通过对大学生英语论文中言语证据(言据性)手段使用的考察后发现:论文得分与言语证据、感官证据等手段的使用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与信念手段的使用也显著相关,但方向为负;与演绎... 言据性是作者对所述命题信息的来源及其可靠程度的语言编码。通过对大学生英语论文中言语证据(言据性)手段使用的考察后发现:论文得分与言语证据、感官证据等手段的使用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与信念手段的使用也显著相关,但方向为负;与演绎手段的使用呈弱相关。大学生在论文中言语证据手段使用的差异既体现在使用的频率上,又表现在使用的质量上,而且具有中介语特征。在英语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规范、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类言语证据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据性 言据性手段 相关度 论文写作 感官证据 演绎 可靠度
下载PDF
从外媒报道看孔子学院的海外形象 被引量:16
16
作者 叶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7,共10页
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陆续开办,对它的一些异议也不时传来,或质疑其存在的目的,或戒惧它威胁西方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这些异议使国内一些人对孔子学院的海外形象产生误解。事实上,通过考察国外(尤其是美国)媒体对孔子学院的报道,我... 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陆续开办,对它的一些异议也不时传来,或质疑其存在的目的,或戒惧它威胁西方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这些异议使国内一些人对孔子学院的海外形象产生误解。事实上,通过考察国外(尤其是美国)媒体对孔子学院的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在外媒的报道中,对孔子学院的肯定多于批评,从总体上看,西方社会对孔子学院的肯定和欢迎超过对它的质疑和戒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院 软实力 中文热 教育经费 学术自由 政治宣传
下载PDF
印度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及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戚兴宇 谢娅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10年第2期88-93,共6页
正确定位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印度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灵活的高等教育宏观调控手段。中国与印度的高等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探究印度政府与大学关系模式的特征,汲取经验教训,对理顺我国... 正确定位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印度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灵活的高等教育宏观调控手段。中国与印度的高等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探究印度政府与大学关系模式的特征,汲取经验教训,对理顺我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政府与大学 关系模式 启示
下载PDF
21世纪美国南方小说《倾斜的世界》与《拾骨》中的洪水叙事
18
作者 张鋆芸 韩启群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洪水叙事在21世纪美国南方文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既是作家对南方灾难书写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当下人类世时代环境问题的回应。本论文选取近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以洪水为题材的南方小说,分别挖掘两部小说独特的叙事机制背后所承载的... 洪水叙事在21世纪美国南方文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既是作家对南方灾难书写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当下人类世时代环境问题的回应。本论文选取近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以洪水为题材的南方小说,分别挖掘两部小说独特的叙事机制背后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其中,汤姆·富兰克林和贝丝·安·芬内利的小说《倾斜的世界》聚焦对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灾难的历史拟写,借助对洪水场景的具身呈现回溯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强化了被淡忘的集体记忆,超越了官方建构的历史叙事的局限,重构了关于大洪水的文化图景,从而唤起人类对环境灾难的重新认知;而杰斯敏·沃德的小说《拾骨》则基于沃德本人的卡特里娜飓风经历,以见证叙事的方式讲述灾难给人类带来的创伤体验。在此过程中,沃德将伤痛记忆转化为叙事记忆,最终在对环境灾难下人类建立共同纽带的构想中完成了创伤的疗愈。两部作品都通过洪水灾难叙事,将洪灾记忆与当下经验相整合,告诫读者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当下,人类迫切需要重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树立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建构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当代洪水书写传达了南方作家的环境忧思与生态警示,丰富了南方灾难文学的审美价值与生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的世界》 《拾骨》 洪水叙事 历史拟写 见证叙事
下载PDF
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陈力嘉 胡敏霞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721-727,共7页
ChatGPT问世后凭借强大的内容生成和情景理解能力在教育界和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本研究介绍了ChatGPT在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潜能和潜在问题。ChatGPT可通过提供语言环境、及时反馈、个性化辅助、文化背景知识... ChatGPT问世后凭借强大的内容生成和情景理解能力在教育界和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本研究介绍了ChatGPT在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潜能和潜在问题。ChatGPT可通过提供语言环境、及时反馈、个性化辅助、文化背景知识、自我评估等辅助学生的英语学习;但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交流方式单一、提示语要求高、知识灌输和依赖、扩大数字鸿沟等。若要将其作为学生的私人英语顾问,应做到以下几点:提高可及性、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丰富使用方式、培养学生“问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做到扬长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英语教学 问商 信息化教学
下载PDF
文化认知视野下的汉语新词语——基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霞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133,共3页
汉语中的新词语一直是理论界热点话题。但多数研究将新词呈现归结为表达策略和语用因素,却忽略了它们之所以为"新"的作用机理。本文依据国家语委最新发布的年度汉语新词,在认知和文化的视野下对汉语新词语产生、使用与扩展的... 汉语中的新词语一直是理论界热点话题。但多数研究将新词呈现归结为表达策略和语用因素,却忽略了它们之所以为"新"的作用机理。本文依据国家语委最新发布的年度汉语新词,在认知和文化的视野下对汉语新词语产生、使用与扩展的过程进行了全面探讨,指出认知理据和文化理据是新词形成和传播的关键因素,新词涌现在本质上是汉语和文化对新兴事物或活动的内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词语 构式 认知理据 文化理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