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是“本土化”问题还是“主体性”问题?——兼谈“民国机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怡 李直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6-160,共5页
近年来,在反思"全球化"理论的过程中,"本土化"问题的提出确实带给了我们重新认识现代文学自身的机会。但是,由于"本土化"理论模式"化"他者理论为己用的先天缺乏研究者"主体性"的缺陷... 近年来,在反思"全球化"理论的过程中,"本土化"问题的提出确实带给了我们重新认识现代文学自身的机会。但是,由于"本土化"理论模式"化"他者理论为己用的先天缺乏研究者"主体性"的缺陷,使得"本土化"理论在面对什么是新文学真正的中国特质这样根本性的问题时显得乏力,而"民国文学机制"问题的提出,刚好弥补了"本土化"理论的缺陷,以突出历史情境为切入口,强调研究者的"主体性",为塑造中国自己的文学研究思维打开了一扇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 主体性 民国机制 现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生存的困境与文学的异化——杜甫诗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经华 《杜甫研究学刊》 2006年第4期24-34,共11页
尽管杜甫自己及后人对他的赋评价很高,然而将杜赋与杜诗比照阅读,会发现杜赋充满着大量歌功颂德的词语,与杜诗的现实批判精神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初、盛唐时代,献赋媚上以取功名已成为文人的普遍行... 尽管杜甫自己及后人对他的赋评价很高,然而将杜赋与杜诗比照阅读,会发现杜赋充满着大量歌功颂德的词语,与杜诗的现实批判精神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初、盛唐时代,献赋媚上以取功名已成为文人的普遍行为;二、在献赋前后十年间,杜甫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化,生存的压迫造成了他急切频频献赋的内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杜赋 矛盾对立 生存困境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研究范式再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梁昭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9,共3页
在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继"语言学转向"之绪,对学界知识观和研究范式转向与更新产生重要影响的,无疑是人类学。人类学给20世纪人文思想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相对于哲学、史学乃至科学知识社会学已经开展的"人类学转... 在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继"语言学转向"之绪,对学界知识观和研究范式转向与更新产生重要影响的,无疑是人类学。人类学给20世纪人文思想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相对于哲学、史学乃至科学知识社会学已经开展的"人类学转向"之成就和学术史意义的讨论,文学的人类学转向的学术史和思想史意义的讨论和认识相对滞后。在科际整合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中具有根基性的人类学,与文学的碰撞与交叉整合将带来何种新局面呢?中国文学人类学如何借助"人类学转向"的知识大变革背景和内在学理,突破百年来的学科本位主义限制,重建可替代植根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话语的"人类文学"观和学术伦理,取决于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普世性建构及其可操作性的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范式 文学作品 四重证据法 文学研究 口头文学 古代经典 表述问题
下载PDF
由文化商品到学术经典的转化--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永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8,共9页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产生,首先是基于赵家璧对1930年代文化市场格局的精准把握,通过他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组稿策划,并运用宣传营销等手段将《大系》作为一个文化商品而推出。在商品的传播过程中,《大系》自身所包含的...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产生,首先是基于赵家璧对1930年代文化市场格局的精准把握,通过他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组稿策划,并运用宣传营销等手段将《大系》作为一个文化商品而推出。在商品的传播过程中,《大系》自身所包含的学术品质得到了发掘和肯定。最终成为现代文学发生与发展的自我证明与总结的学术经典,对现代文学史的撰写与现代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考察《大系》由文化商品到学术经典的复杂转换过程,能让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新文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 赵家璧 文化商品 学术经典
下载PDF
论文学史的遮蔽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8-170,共3页
文学史的撰写存在着一种遮蔽现象。要全面认识文学史,就必须分析这种遮蔽机制,而这一机制涉及文学史的容量、信息量;也涉及文学史书写者自身的素养,诸如文学理论观念之文学观、文学史观,撰写时的叙事同一性特征;还涉及外界的隐含的限制... 文学史的撰写存在着一种遮蔽现象。要全面认识文学史,就必须分析这种遮蔽机制,而这一机制涉及文学史的容量、信息量;也涉及文学史书写者自身的素养,诸如文学理论观念之文学观、文学史观,撰写时的叙事同一性特征;还涉及外界的隐含的限制因素,如伦理、意识形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史 遮蔽机制
下载PDF
陈焕仁教授《当代媒体新闻报道》评析
6
作者 李晖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6-196,共1页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媒体 四川人民出版社 报道经验 管理理念
下载PDF
文学终结与永恒悖论的潜在阐释
7
作者 崔海妍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8-190,共3页
文学终结与文学永恒是文学领域的矛盾体,这一悖论反映了新媒体形式不断出现的后印刷时代,文学著作者在执着地相信文学的永恒、迷恋于文学的魅力的同时,为印刷文学的衰退而痛心的迷惘处境。"通变"论认为文学终结的真正原因是... 文学终结与文学永恒是文学领域的矛盾体,这一悖论反映了新媒体形式不断出现的后印刷时代,文学著作者在执着地相信文学的永恒、迷恋于文学的魅力的同时,为印刷文学的衰退而痛心的迷惘处境。"通变"论认为文学终结的真正原因是新媒体改变了文学特定时期的存在条件,新媒体的出现只能改变印刷文学的存在样式,但不会导致文学真正的终结。从"通变"观出发,文学有它自身的存在理由,由于文学的抒情言志的社会功能,文学的魅力是永恒的,它不会因为存在形式的变化而终结。文学终结与永恒悖论的释解同时为当今网络文学的出现与繁荣提供了合理的注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 文学永恒 悖论 通变
下载PDF
复杂而多义的“颓废”——19世纪西方文学中“颓废”内涵辨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希 蒋承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5-121,159,共7页
西方作家与评论家对19世纪文学中"颓废"现象的诸种界定,以及对世纪末颓废派文学价值等问题的讨论,与当时主流话语体系对"颓废"内涵的粗浅解读与伦理化攻击形成鲜明对照,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西方学者对颓废派... 西方作家与评论家对19世纪文学中"颓废"现象的诸种界定,以及对世纪末颓废派文学价值等问题的讨论,与当时主流话语体系对"颓废"内涵的粗浅解读与伦理化攻击形成鲜明对照,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西方学者对颓废派文学核心话题的理解与建构。本文基于对诸多关于"颓废"内涵之评析的梳理与辨析,对19世纪西方文学中的"颓废"概念作出两点界定:首先,"颓废"指一种独特的美学选择,或者说是古老文明即将从成熟走向衰败之时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模式;其次,关涉"退化"观念之"颓废"的美学选择,最终在文学创作层面带来了文学风格与文学主题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 颓废派 “颓废”
下载PDF
全国人大新闻电视直播与我国民主化建设
9
作者 陈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47,共3页
论文梳理了全国人大新闻电视直播的不同发展历程,深入地分析了人大新闻进入直播常态化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论述了电视直播常态化下需要解决的对策。论文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搞好人大电视新闻直播的重要观点,以更好发挥全国... 论文梳理了全国人大新闻电视直播的不同发展历程,深入地分析了人大新闻进入直播常态化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论述了电视直播常态化下需要解决的对策。论文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搞好人大电视新闻直播的重要观点,以更好发挥全国人大新闻电视直播在我国民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新闻 现场直播 民主化建设
下载PDF
媒介融合:广播电视产业创新的路径 被引量:18
10
作者 欧阳宏生 姚志文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6,共3页
媒介融合为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市场定位、组织机构、生产模式、营销模式、竞争模式等的创新,广播电视将迈出产业融合的坚实步伐。为加快这一步伐,广播电视体制需要在广播电视属性定位、大传媒管理机构设置、真... 媒介融合为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市场定位、组织机构、生产模式、营销模式、竞争模式等的创新,广播电视将迈出产业融合的坚实步伐。为加快这一步伐,广播电视体制需要在广播电视属性定位、大传媒管理机构设置、真正实现管办分离等方面做出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广播电视 产业创新 竞争模式
下载PDF
从描述、解释到批判:嬗变中的民族志写作方式 被引量:7
11
作者 文苹 李银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6,共4页
民族志写作方式不是一系列写作方法的汇总,而是在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具体场域下的实践。它本身的出发点和目的、写作视角、修辞方法以及理论诉求等都是和人类学学科不断进步和完善相映衬的。因而从描述、解释到批判的民族志写作方式,一方... 民族志写作方式不是一系列写作方法的汇总,而是在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具体场域下的实践。它本身的出发点和目的、写作视角、修辞方法以及理论诉求等都是和人类学学科不断进步和完善相映衬的。因而从描述、解释到批判的民族志写作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民族志不断发展以及其写作方式的不断深入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人类学学科不断追求"文化多样"和"人性普同"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 解释 批判 民族志 写作方式 嬗变
下载PDF
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辉 赵坤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3,42,共4页
本文以信息时代为背景,对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初步探索。在课程设计上,总结了四个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两个融合的方法。在课程板块上,划分了四大板块。在课程的培养素质与能力方面,进行了详尽分类... 本文以信息时代为背景,对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初步探索。在课程设计上,总结了四个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两个融合的方法。在课程板块上,划分了四大板块。在课程的培养素质与能力方面,进行了详尽分类。最后对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进行了简单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课程板块 素质与能力
下载PDF
汉赋的经典化过程——以汉魏六朝时期为例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新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8-126,共9页
汉代是辞赋发达的时代 ,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 ,但流传至今 ,完整的作品只有百余篇。散佚的原因很多 ,笔者以为后代对辞赋的经典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就汉魏六朝时期而言 ,由于文学家的选择与接受、文论家的理论总结与扬弃、文选家的层层... 汉代是辞赋发达的时代 ,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 ,但流传至今 ,完整的作品只有百余篇。散佚的原因很多 ,笔者以为后代对辞赋的经典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就汉魏六朝时期而言 ,由于文学家的选择与接受、文论家的理论总结与扬弃、文选家的层层筛选与淘汰、史学家的收录与保存、政治家的欣赏与排斥等因素 ,使许多无消费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汉赋作品逐渐冷落 ,而那些被人们公认的有创新、有价值的作品得以广泛流传 ,并成为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文学经典 审美意识 艺术手法 审美意识
下载PDF
新媒介环境下舆情事件的生成及扩散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宪春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6,共8页
议程设置是舆情事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重大舆情事件爆发是社会冲突的极端表现。本文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汲取社会冲突理论合理部分,分析新媒介环境下舆情事件生成扩散新规律。基于传统媒介环境单向强势传播思维的两种舆情研究取向... 议程设置是舆情事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重大舆情事件爆发是社会冲突的极端表现。本文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汲取社会冲突理论合理部分,分析新媒介环境下舆情事件生成扩散新规律。基于传统媒介环境单向强势传播思维的两种舆情研究取向,遇到困境。新媒介发展和融合促使舆情事件生成扩散规律发生改变;新媒介成为舆情事件生成扩散的重要平台;多级议程流动引发多层级化、多元化冲突融合发力的可能;个体有主动促成舆情事件生成扩散的倾向;社群在影响舆情事件生成扩散方向发挥重要作用;对社群和大众主流媒介的干预影响了舆情事件的生成及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程设置 元冲突 舆情 社群
下载PDF
新媒介时代受众对媒介依赖的变化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怀春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0-92,共3页
个体与媒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关系,从传统媒介时代进入新媒介时代,个体与媒介的关系正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在个体对媒介的精神性依赖进一步加强,实用性依赖日渐突出,二者的结合使得新媒介对个体的控制愈加有力而隐蔽。这与新媒介... 个体与媒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关系,从传统媒介时代进入新媒介时代,个体与媒介的关系正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在个体对媒介的精神性依赖进一步加强,实用性依赖日渐突出,二者的结合使得新媒介对个体的控制愈加有力而隐蔽。这与新媒介自身的属性密切相关。我们只有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使个体能够理性地认识和面对新媒介,才能形成健康、合理的媒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互联网 媒介依赖
下载PDF
《毛诗序》尊废之争与儒学嬗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金梅 郭明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毛诗序"因其对儒家元典的经学阐释而成为儒家文化关键词,而历代解"序"又被称为"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汉代至中唐,汉唐经学居学术主流,"尊序"乃思想界共识;中唐至明代前期,变革汉唐儒学产... "毛诗序"因其对儒家元典的经学阐释而成为儒家文化关键词,而历代解"序"又被称为"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汉代至中唐,汉唐经学居学术主流,"尊序"乃思想界共识;中唐至明代前期,变革汉唐儒学产生的理学占据学术思想制高点,"疑序""反序"甚至"废序"声浪高涨;明中期至晚清以前,理学趋于衰微汉学复兴,"存序"与"尊序"再占上风。中国古代思想史所演绎的关于"毛诗序"关键词之悖反式解读,与儒学嬗变密切勾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儒学嬗变 诗经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审视红色经典的电视剧改编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婉若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7-169,共3页
当前影视界出现了一股改编"红色经典"的热潮,为迎合消费者的娱乐口味,一些改编剧内容与原著出现了巨大偏差,随意改动原著情节和人物性格形象,体现出一些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倾向。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后现代语境 后现代文化
下载PDF
网络日志:一种“自我反射式”民族志文本的可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巴胜超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9,共5页
在民族志文本的"写作"和"表述危机"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网络日志"与"民族志文本"在"谁在写—为什么写-在哪里写—用什么写—写什么"的系统性过程的描述,开始寻找"网络日志&qu... 在民族志文本的"写作"和"表述危机"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网络日志"与"民族志文本"在"谁在写—为什么写-在哪里写—用什么写—写什么"的系统性过程的描述,开始寻找"网络日志"成为"自我反射式"民族志文本的合法性所在——以"自我反射"的方式,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思想变迁等背景下以"我"为主体与"世界"进行对话的民族志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日志 民族志文本 自我反射式
下载PDF
自然·社会·性别--重读《简·爱》与《呼啸山庄》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浡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0,共4页
人既与自然有同构性特征,同时又创造了禁锢自身的文明。文明的诞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制造了人类性别意识两极的冲突。文章由此重审《简.爱》和《呼啸山庄》两部经典作品,探讨了人的本性、性别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并初步提出人理... 人既与自然有同构性特征,同时又创造了禁锢自身的文明。文明的诞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制造了人类性别意识两极的冲突。文章由此重审《简.爱》和《呼啸山庄》两部经典作品,探讨了人的本性、性别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并初步提出人理想生存状态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自然 社会 《简·爱》《呼啸山庄》
下载PDF
儒侠与汉末清议--论游侠之风对汉末清议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卿磊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本文以《史记》、《汉书》等相关史料的记载为据,通过分析游侠参与政治活动的特点,认为游侠本质上是一种企图以私义替代公理、以江湖道义瓦解国家礼法制度的非法的社会行为。两汉侠风炽盛,而以汝、颍、南阳之地为剧。游侠之风对三郡儒... 本文以《史记》、《汉书》等相关史料的记载为据,通过分析游侠参与政治活动的特点,认为游侠本质上是一种企图以私义替代公理、以江湖道义瓦解国家礼法制度的非法的社会行为。两汉侠风炽盛,而以汝、颍、南阳之地为剧。游侠之风对三郡儒士的政治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最终成为他们发动汉末清议运动的思想渊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侠 汉儒 汉末清议 党锢之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