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安岳高升大佛寺、社皇庙、雷神洞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丽君 张亮 +10 位作者 张媛媛 干倩倩 张科 廖顺勇 王晓华 司程文 贺越洋 马驰浩 雷玉华 董华锋 白彬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91,共12页
大佛寺、社皇庙、雷神洞摩崖龛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东南部的高升乡天佛村。2014年8月,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岳县文物局联合组成调查队,对三处造像进行了考古调查。大佛寺造像现存5龛,龛内有柳本尊行炼像、华严三圣... 大佛寺、社皇庙、雷神洞摩崖龛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东南部的高升乡天佛村。2014年8月,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岳县文物局联合组成调查队,对三处造像进行了考古调查。大佛寺造像现存5龛,龛内有柳本尊行炼像、华严三圣像。社皇庙造像仅见1龛,龛内为华严三圣像。雷神洞造像仅存1龛,龛内有华严三圣、雷音像。综合来看,三处造像在造型特征、造像组合、造像题材、雕刻技法上与四川地区南宋造像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其年代也应属南宋。三处摩崖龛像的完整刊布为系统研究华严三圣、柳本尊行炼图等题材的演变补充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造像 调查简报 大佛寺 雷神 四川 东南 安岳县 遗址
原文传递
从福建南山遗址水稻植硅体遗存看水稻在东南地区的利用历史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秋荷 李昭 +2 位作者 马永超 周振宇 杨晓燕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2-1114,共13页
水稻南传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既有研究已确立其大致的年代框架,但作为新传入的物种,水稻在当地的被利用状况、对当地生计模式甚至生态系统的影响还不甚清楚.本文通过对福建南山遗址4号洞连续堆积中的植硅体进行分析,并结合周边遗址已... 水稻南传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既有研究已确立其大致的年代框架,但作为新传入的物种,水稻在当地的被利用状况、对当地生计模式甚至生态系统的影响还不甚清楚.本文通过对福建南山遗址4号洞连续堆积中的植硅体进行分析,并结合周边遗址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虽然7,500cal.a BP有早期水稻的传入和利用,但东南地区依然保持着渔猎-采集的生计模式;5,000~3,500cal.a BP期间,水稻连同粟、黍一起被广泛利用,表明该地区已开始普遍接受很可能源自长江中游地区的混作农业,并经过2000多年的适应逐渐走向成熟.粟稻混作农业改变了该地区原有的渔猎-采集生业,推动了当地农业化进程,并带动了区域文化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为他们走向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岛屿东南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分析 稻作农业南传 生业模式 中南半岛 岛屿东南亚
原文传递
重庆云阳风箱背一号汉墓 被引量:7
3
作者 罗二虎 钱诚 +1 位作者 毕洋 宋丹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1-543,J0001-J0008,共41页
风箱背墓地在三峡库区建设前隶属重庆云阳双江镇群益村十组,现归属云阳新县城区,位于城区东南侧的长江边。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2’15”、北纬30°55’16”,海拔150—178米(图一)。
关键词 风箱 云阳 重庆 汉墓 三峡库区 阳新县 城区 墓地
原文传递
重庆市云阳县丝栗包遗址南朝唐宋遗存发掘简报
4
作者 罗二虎(整理/文/图/摄影) 王林(整理/摄) +9 位作者 冷文娜(整理) 伍秋鹏(整理) 常怀颖(整理/摄) 陈果(整理) 王运甫(整理/图) 高金玉(整理/图) 潘绍池(整理) 宋丹(整理/文) 白丽群(整理/文) 张麦平(图) 《南方民族考古》 2018年第2期1-46,331-337,共53页
丝栗包遗址位于重庆云阳新县城西南长江北岸的小台地上该遗址虽然规模小,但是包含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等多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Ⅱ区第6—10层和Ⅰ区第5层为南朝唐宋时期遗存,在此揭露出该时期的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并出土了大量的... 丝栗包遗址位于重庆云阳新县城西南长江北岸的小台地上该遗址虽然规模小,但是包含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等多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Ⅱ区第6—10层和Ⅰ区第5层为南朝唐宋时期遗存,在此揭露出该时期的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瓷器和少量的铜器、铁器、石制品等。在第9层的唐代地层以及该层下的F4、F5和H1、H27等大型灰坑中出土了大量盆、瓮、罐、盏等陶器,并出土了不少制陶工具,在唐代早期前后,这里可能存在一处陶器作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包遗址 南朝 唐宋 陶器作坊
原文传递
成都金沙遗址雍锦湾地点秦汉至明清遗存
5
作者 四川大学考古专业2003级本科生、2004级硕士研究生 白彬 +8 位作者 胡松鹤 罗成 杜康 寇小石 李福秀 霍大清 卢智基 胡盛 于孟洲 《南方民族考古》 2017年第1期1-96,314-329,共97页
雍锦湾地点位于金沙遗址中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学系于2005年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375平方米。发掘区内,秦汉及其以后历史时期的遗存十分丰富,共清理灰沟54条、灰坑64个、墓葬9座,出土了以瓷器为主的大量... 雍锦湾地点位于金沙遗址中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学系于2005年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375平方米。发掘区内,秦汉及其以后历史时期的遗存十分丰富,共清理灰沟54条、灰坑64个、墓葬9座,出土了以瓷器为主的大量遗物。本报告有系统、有重点地公布其中除墓葬外的生产生活类遗存,并对有关基本问题作出了初步的判断。雍锦湾地点是目前金沙遗址晚期遗存保存最好的地点之一。通过这批重要资料,可以窥见在金沙遗址的地域上古蜀文明高峰后文化面貌的发展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遗址 秦汉至明清 唐宋瓷器 文化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