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辨——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 |
周冰琦
|
《音乐探索》
CSSCI
|
2009 |
3
|
|
2
|
在“聆听”中感受音乐之美 |
杜林峰
|
《甘肃教育》
|
2010 |
0 |
|
3
|
普契尼歌剧《托斯卡》选段《为艺术,为爱情》的演唱处理 |
姚燕玲
|
《歌海》
|
2009 |
1
|
|
4
|
浅析基础音乐教育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
赵怡
|
《黄河之声》
|
2010 |
0 |
|
5
|
唱片里的《美丽的磨坊女》 |
黄英
|
《黄河之声》
|
2008 |
0 |
|
6
|
浅谈声乐基础训练 |
魏褐夫
|
《大舞台》
|
2011 |
0 |
|
7
|
唱片里的《美丽的磨坊女》 |
黄英
|
《黄河之声》
|
2008 |
0 |
|
8
|
中国音乐审美的价值判断 |
杜林峰
|
《音乐大观》
|
2011 |
0 |
|
9
|
热衷短小形式浓缩艺术精华--从《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探寻舒柏特艺术歌曲之魅力 |
马林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0
|
当代电视剧音乐作品创作研究——以电视剧《红楼梦》经典歌曲为例 |
马林
宋康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1
|
越剧音乐创作机制的演变 |
刘珂嘉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2
|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音乐对美国黑人音乐的借鉴 |
蔡钊
郭真如
|
《艺术评论》
CSSCI
|
2020 |
0 |
|
13
|
青春的挽歌——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的创作特色 |
黄英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4
|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与技术 |
李悦平
|
《大舞台》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5
|
太和鼓鬯 心手自知——老庄“贵和”思想对《谿山琴况》的影响 |
蔡钊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6
|
关于日本影视配乐机制的考察及启示 |
蔡钊
郭真如
|
《艺术教育》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