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0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十而立 成就辉煌——庆祝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创建30周年
1
作者 杨光文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宗教文化 道教思想 成就辉煌 中国道教 研究所 四川 科研成果 宗教学 道教研究 大学
原文传递
南宋杭州的开封宫观——宗教文化转移之实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段玉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9,共7页
北宋灭亡后,伴随帝国统治中心由开封南迁杭州,原在开封的一些宫观亦先后在杭复建。这些在杭复建的宫观,大多与帝国政治结合紧密,是帝国统治连续性与合法性证实的舞台,并且是帝国与皇室安危的心理保障。由此看到,在宗教文化转移中,文化... 北宋灭亡后,伴随帝国统治中心由开封南迁杭州,原在开封的一些宫观亦先后在杭复建。这些在杭复建的宫观,大多与帝国政治结合紧密,是帝国统治连续性与合法性证实的舞台,并且是帝国与皇室安危的心理保障。由此看到,在宗教文化转移中,文化元素与特定的信仰群体之间密切联系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南宋 开封宫观 宗教文化
下载PDF
比较的视角:叶长青康区宗教文化研究探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申晓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作为"华西学派"早期重点人物和华西边疆学会创办者之一,传教士叶长青(J.H.Edgar)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在华西康藏地区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对康区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宗教进行了开创性地比较研究。叶长青考察了康藏地区的白石,... 作为"华西学派"早期重点人物和华西边疆学会创办者之一,传教士叶长青(J.H.Edgar)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在华西康藏地区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对康区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宗教进行了开创性地比较研究。叶长青考察了康藏地区的白石,研究了波斯文明对苯教的影响,并从佛教真言出发,分析了藏传佛教与摩尼教的关系。他的研究对华西边疆宗教研究的开创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长青 白石 苯教 藏传佛教
下载PDF
隐逸文化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体现——析张三丰的“隐仙”人格 被引量:1
4
作者 余虹 查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52,共5页
隐逸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渗透于宗教之中,在道教中形成了不同于“士隐”的“道隐”风范,这在张三丰的“隐仙”人格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隐逸”行为既是一种宗教修炼的手段,又是一种至乐的审美生活方式,达到了宗教与审... 隐逸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渗透于宗教之中,在道教中形成了不同于“士隐”的“道隐”风范,这在张三丰的“隐仙”人格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隐逸”行为既是一种宗教修炼的手段,又是一种至乐的审美生活方式,达到了宗教与审美交融和谐的生命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三丰 隐逸 审美人格 宗教人格
下载PDF
庄氏《羌戎考察记》与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廖宇 孔又专 《三峡论坛》 2011年第1期133-135,144+150,共3页
庄学本著《羌戎考察记》,以游记的形式躬身羌区,对羌族的社会风土、宗教活动进行记录,在平实的图片及文字中,折射出对羌民族宗教文明的探索与对羌族的尊重,为后人研究羌民族宗教文化遗存大量珍贵学术资料,亦为5.12震灾后灾区保护、传承... 庄学本著《羌戎考察记》,以游记的形式躬身羌区,对羌族的社会风土、宗教活动进行记录,在平实的图片及文字中,折射出对羌民族宗教文明的探索与对羌族的尊重,为后人研究羌民族宗教文化遗存大量珍贵学术资料,亦为5.12震灾后灾区保护、传承与发展羌民族宗教文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文明 尊严 《羌戎考察记》
下载PDF
论编纂《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集成》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孔又专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1-35,共5页
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为界,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在此前后因地震灾害的毁灭性呈现出不同的研究样态。通过编纂《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集成》,回顾近百年来对羌民族宗教文化的研究,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民族团结、兴起社... 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为界,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在此前后因地震灾害的毁灭性呈现出不同的研究样态。通过编纂《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集成》,回顾近百年来对羌民族宗教文化的研究,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民族团结、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特殊、有效政策措施,更多的是期望有识之士可以看出目前地震灾区羌民族宗教文化传承及灾区重建面临的一些问题,从而给有关部门在地震灾区重建及羌民族宗教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提供一定的决策咨询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纂 羌民族宗教文化 百年集成
下载PDF
中国彝族宗教文化研究综论 被引量:3
7
作者 廖玲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9-23,共5页
关于彝族宗教文化的专门研究,始于19世纪初叶的外国人开创性考察。彝族宗教文化研究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一性的田野调查记述转型为多元性的多学科弹性研究,彝族宗教文化的研究正在经历传统与现代的整合、重构、呈现出从... 关于彝族宗教文化的专门研究,始于19世纪初叶的外国人开创性考察。彝族宗教文化研究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一性的田野调查记述转型为多元性的多学科弹性研究,彝族宗教文化的研究正在经历传统与现代的整合、重构、呈现出从封闭的多样性到多样的现代性的文化变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彝族宗教 研究综论
下载PDF
生命美学视域下道教动物观念管窥
8
作者 李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7,共8页
动物与人一样,是与宇宙同构的生命,是活生生的灵性的存在。“动物”的存在,强化和凸现了道教的生命观念。道教对于生命的追求、对于生命困境的突破与超越也由此获得了审美属性,成为一种切身而真实的生命美学体验。以生命美学的跨学科视... 动物与人一样,是与宇宙同构的生命,是活生生的灵性的存在。“动物”的存在,强化和凸现了道教的生命观念。道教对于生命的追求、对于生命困境的突破与超越也由此获得了审美属性,成为一种切身而真实的生命美学体验。以生命美学的跨学科视角来看,在道教观念中,动物首先是“灵异”的生命,比人更加灵活、灵动,具有超长的寿命和变化的能力,还能成为代言神意和引导升仙的重要媒介。其次,动物也是“物化”的生命。人与宇宙万物的同源性以及道教的生态平等观念不仅是人物互化的前提,也为庄子“物化”论带来了全新的诠释,呼应了中国美学的生命主题。第三,动物还是“承负”的生命。道教以动物为中心而表现的“承负”观既与道教对“善”的认识密切相关,又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显示了道教在人与自然审美关系上的独特体验、道教思想兼收并蓄的强大包容性以及对中华民族伦理价值的强烈认同。总之,动物的生命活动及道教以动物为中心进行的生命实践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了道教的神圣观念、环境伦理与审美情感。在进行宗教秩序建构的同时,道教对于生命价值的关注和关于生命的原则也极大地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道教 动物观念
下载PDF
雨神形象及祈雨仪式的文化旨意——以新疆地区和敦煌石窟壁画为例
9
作者 张家毓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2-121,126,共11页
新疆、敦煌石窟中的雨神形象丰富多变,既有以动物状的龙形出现,也有以人形状的武士或者菩萨装扮者出现。其中龙形的雨神形象和印度“Naga”蛇的相互关联性,之间的文化联系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但可以看出外来文化东传至新疆便不断地中国... 新疆、敦煌石窟中的雨神形象丰富多变,既有以动物状的龙形出现,也有以人形状的武士或者菩萨装扮者出现。其中龙形的雨神形象和印度“Naga”蛇的相互关联性,之间的文化联系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但可以看出外来文化东传至新疆便不断地中国化,被人们接受且融合创新。在敦煌石窟所见雨神形象之外,带有多种文化属性“祈雨图”的出现,是文化融合的更高展现。研究新疆、敦煌雨神形象以及敦煌“祈雨图”目的是探讨文化的多元性在新疆和敦煌这片土地上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敦煌 壁画 雨神 祈雨
下载PDF
传拓技艺融入高等教育书法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10
作者 王仁海 薛舒远 《书法赏评》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传拓作为一种器物文字和图形的复制技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也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对传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入手,分析其审美嬗变及与书法文化的关系,并将其置于当前文化大环境中加以观照,剖析其艺术价值,探索与高等书法教育... 传拓作为一种器物文字和图形的复制技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也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对传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入手,分析其审美嬗变及与书法文化的关系,并将其置于当前文化大环境中加以观照,剖析其艺术价值,探索与高等书法教育课程相结合的实践途径,既推动了传拓技艺的传承发展,又拓宽了现有书法教育课程的视域,并通过金石传拓二次创作的实践方式试补原书法教育的薄弱点,以助进一步提升高等书法教育的文化内涵和增强师生“民族文化自信”,深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拓 颖拓 博古颖传拓 传拓与书法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道教西王母信仰与昆仑山文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泽洪 熊永翔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6期1-7,共7页
中国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居的昆仑山,是古代神话叙事中令人向望的神仙境界。论文对西王母崇拜在中国社会的影响、道教神仙系谱中女神西王母形象的建构、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的内涵进行详细考察,认为西王母神话是昆仑山文化的要素之一,... 中国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居的昆仑山,是古代神话叙事中令人向望的神仙境界。论文对西王母崇拜在中国社会的影响、道教神仙系谱中女神西王母形象的建构、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的内涵进行详细考察,认为西王母神话是昆仑山文化的要素之一,更与中国道教的神仙信仰密切相关。中国古代西王母神话与昆仑山神仙境界说,在道教神仙信仰的建构中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道教女神西王母与昆仑山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道教 神仙信仰 昆仑山
下载PDF
西部地区大学生宗教观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政书 苏文明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4,共4页
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观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西方宗教势力的有意渗透,大学生自身的个性也会影响其宗教观的形成。因此,要教育其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宗教信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普及宗... 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观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西方宗教势力的有意渗透,大学生自身的个性也会影响其宗教观的形成。因此,要教育其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宗教信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普及宗教文化知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营造校园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优化自身的民族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高校 宗教观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论四川藏区宗教观念的新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元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8-161,共4页
新时期,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与完善,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加上藏传佛教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使四川藏区宗教观念朝着市场化、弱化、融合化、民主化、规范化、世俗化方向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格局。
关键词 四川 藏区 藏传佛教 宗教观念 市场经济 世俗化 规范化
下载PDF
毕摩文化再生产论——布迪厄理论在毕摩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进 廖玲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137,共5页
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在毕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彝族社会实际和毕摩自身境遇来看,生存心态成为了毕摩文化再生产的基本动力,权力正当化体现了毕摩文化再生产的运作逻辑,而象征性实践则构成了毕摩文化再生产的本质意涵。
关键词 布迪厄 毕摩 文化再生产 生存心态 权力正当化 象征性实践
下载PDF
刚与柔:基督宗教与佛教传播策略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肖云忠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佛教与基督宗教进入中国采取了不同传播策略,取得了不同的传播效果。本文把二者传播策略的总体差异归纳为刚性传播与柔性传播的差异,并从二者处理与政治、与本土文化、与世俗社会的关系和传播载体选择四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些差异。认为,... 佛教与基督宗教进入中国采取了不同传播策略,取得了不同的传播效果。本文把二者传播策略的总体差异归纳为刚性传播与柔性传播的差异,并从二者处理与政治、与本土文化、与世俗社会的关系和传播载体选择四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些差异。认为,这些差异是地理环境、社会结构、认识论、文化特质、传教动机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只有柔性传播策略才能促进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传播 柔性传播 差异 效果 原因
下载PDF
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逆返”思维——道教内丹逆返修炼的启迪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6,共5页
中国器乐文化一直有逆返操作现象 ,与道教内丹逆返思维有同源关系及诸多相通之处。受道教内丹逆返思维启发 ,本文归纳出“中国器乐文化之逆返思维”命题 ,希望把“中国器乐文化之逆返思维”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化、理论化 ,进而在中国... 中国器乐文化一直有逆返操作现象 ,与道教内丹逆返思维有同源关系及诸多相通之处。受道教内丹逆返思维启发 ,本文归纳出“中国器乐文化之逆返思维”命题 ,希望把“中国器乐文化之逆返思维”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化、理论化 ,进而在中国器乐文化中大胆实践内丹逆返思维 ,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器乐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内丹 中国器乐文化 逆返思维 反演
下载PDF
《淮南子》道家-道教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显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57,共5页
《淮南子》展现的美学思想,不是所谓的“杂家”,而是典型的道家-道教一脉。在其内容丰富的美学思想中,以“一”为至美的道家美学本体论,“美人不同面”的多样化美学标准,“不待脂粉芳泽”及“西施粉黛”的艺术美论,“形、气、神”为中... 《淮南子》展现的美学思想,不是所谓的“杂家”,而是典型的道家-道教一脉。在其内容丰富的美学思想中,以“一”为至美的道家美学本体论,“美人不同面”的多样化美学标准,“不待脂粉芳泽”及“西施粉黛”的艺术美论,“形、气、神”为中心的审美意识论,都是典型的道家-道教的美学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道家一道教 美学思想
下载PDF
道教文化中的北辰与北帝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5,共4页
北辰和北帝都是道教的神灵。在很多早期道经中,北辰和北帝的职能十分相似,但并不是同一神灵,北帝的地位很低,并由北辰所掌管。南北朝末至隋唐时期,随着道教北帝信仰的发展,北帝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上升到"北极",最终与北辰融合... 北辰和北帝都是道教的神灵。在很多早期道经中,北辰和北帝的职能十分相似,但并不是同一神灵,北帝的地位很低,并由北辰所掌管。南北朝末至隋唐时期,随着道教北帝信仰的发展,北帝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上升到"北极",最终与北辰融合为同一神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文化 北辰 北帝 北极
下载PDF
瓦屋山道教文化考察刍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卿希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5-82,共8页
四川洪雅瓦屋山在汉代是少数民族 (羌族、獠族 )聚居地。五斗米教创教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巫术有关。五斗米教创始人张陵所设立的传教区“二十四治”中有稠禾更治、北平治、本竹治、平盖治、平冈治、主薄山治 ,以及后来张鲁所设“八品游治... 四川洪雅瓦屋山在汉代是少数民族 (羌族、獠族 )聚居地。五斗米教创教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巫术有关。五斗米教创始人张陵所设立的传教区“二十四治”中有稠禾更治、北平治、本竹治、平盖治、平冈治、主薄山治 ,以及后来张鲁所设“八品游治”中的第一治“峨嵋治”都在瓦屋山周围。据现存史料推断张道陵在瓦屋山传教是十分可能的。瓦屋山道教文化底蕴相当深厚 ,堪称道教胜地。如果可以把二十四治及有关地方称作早期道教发祥地的话 ,那么 ,瓦屋山也可以看作是这种发祥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洪雅 瓦屋山 道教 五斗米道 生态思想 羌族
下载PDF
松潘地区的多宗教共存现象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显一 汪志斌 唐思远 《天府新论》 CSSCI 2009年第3期41-43,共3页
松潘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区域。这个地区,以汉藏羌回四个民族为主要人口,集中了中国宗教的几乎所有型态,这些宗教形态不仅共处一地,甚至同居一庙,并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参与的盛大宗教活动——黄龙庙会,诞生了融合各民族宗... 松潘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区域。这个地区,以汉藏羌回四个民族为主要人口,集中了中国宗教的几乎所有型态,这些宗教形态不仅共处一地,甚至同居一庙,并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参与的盛大宗教活动——黄龙庙会,诞生了融合各民族宗教信仰的"黄龙真人"形象。这对于我们思考今天的多宗教共存、对话与社会稳定的问题,以及筹划这一地区的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与管理等,都提供了积极的参考和广泛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 多宗教共存 宗教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