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大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邓雨娇 曾陈娟 +3 位作者 马倩 许润春 马鸿雁 耿福能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8期203-207,共5页
美洲大蠊是我国传统动物药之一,有效成分为氨基酸、多肽、核苷、多糖等,具有保肝、抗肿瘤、抗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组织修复等功能,临床上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伤、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等疾病,其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不... 美洲大蠊是我国传统动物药之一,有效成分为氨基酸、多肽、核苷、多糖等,具有保肝、抗肿瘤、抗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组织修复等功能,临床上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伤、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等疾病,其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不良反应低。美洲大蠊药材来源于人工饲养,现有的真伪鉴别方法多为性状鉴别,DNA条形码技术也趋于成熟,质量控制主要以单一指标、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主。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应用是否安全有效,但其鉴定方法、质量评价方式、质量标准尚不完善,因此,提升与完善美洲大蠊质量控制体系刻不容缓。就美洲大蠊药材鉴定、质量评价方法、现行质量标准进行综述,并对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为完善美洲大蠊质量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鉴别 生物评价 质量评价 质量标准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诱导作用
2
作者 马秀英 葛燕 +5 位作者 刘彬 吴桃清 姜顺日 刘姝 沈咏梅 耿福能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测定4种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分化诱导作用。方法用4种提取物分别对bMSCs进行诱导培养。14 d后,用qPCR测定I型胶原α1和碱性磷酸酶的基因转录水平,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骨... 目的测定4种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分化诱导作用。方法用4种提取物分别对bMSCs进行诱导培养。14 d后,用qPCR测定I型胶原α1和碱性磷酸酶的基因转录水平,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骨钙素、骨桥蛋白的水平。21 d后,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的形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种美洲大蠊提取物各处理组检测出的成骨分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某些浓度下差异显著。其中,XD02的诱导效果最好,且细胞毒性最小。结论4种美洲大蠊提取物均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美洲大蠊提取物有望成为干预骨质疏松的营养添加剂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提取物 骨质疏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成骨分化 碱性磷酸酶 钙化
原文传递
中乌宁对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3
作者 芮翊馨 谢红潇 +2 位作者 李丹 马秀英 刘蓉 《中药与临床》 2023年第6期35-38,4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中乌宁对庆大霉素(GM)诱导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功能改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GM 10 d以建立AKI模型后,连续给予中乌宁(2 mg·kg^(-1)及4 mg·kg^(-1))15 d;观察体重、肾脏指数、尿量及...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中乌宁对庆大霉素(GM)诱导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功能改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GM 10 d以建立AKI模型后,连续给予中乌宁(2 mg·kg^(-1)及4 mg·kg^(-1))15 d;观察体重、肾脏指数、尿量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中肌酐(CREA)、尿素氮(BUN)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肾组织中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乌宁2 mg·kg^(-1)组大鼠肾脏指数、尿mALB明显降低(p<0.05,p<0.01)。中乌宁4 mg·kg^(-1)组大鼠血清中BUN明显降低(p<0.05)。中乌宁2 mg·kg^(-1)及4 mg·kg^(-1)组大鼠血清KIM-1、NGAL含量显著减少(p<0.01)。中乌宁2 mg·kg^(-1)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18水平降低,中乌宁4 mg·kg^(-1)组TNF-α及IL-18水平降低(p<0.05,p<0.001)。结论:中乌宁可改善GM诱导AKI大鼠的急性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18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乌宁 急性肾损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康复新液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思敏 马秀英 +3 位作者 刘佳玲 周婧 高阳阳 耿福能 《中药与临床》 2019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确定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寻找药物作用的潜在靶点和核心活性成分。方法:文献检索收集康复新液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DrugBank进行相关成分的潜在靶点预测;使用OMIM、DIS...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确定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寻找药物作用的潜在靶点和核心活性成分。方法:文献检索收集康复新液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DrugBank进行相关成分的潜在靶点预测;使用OMIM、DISGENET数据库进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确定,并采用STRINGS数据库预测相关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将康复新液相关靶点投射入疾病网络中,获取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靶位并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和GO通路分析。结果:目前报道的康复新液中主要小分子成分为Cytosine、cytidine、hypoxanthine、inosine、guanosine、uridine、uracil、Adenine、thymine,预测其潜在靶点共92个;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网络参与蛋白为213个;康复新液调控疾病的14个相关信号通路,包括炎症、凋亡、坏死、炎癌转化等;结论:康复新液靶标以炎症小体CASP3和CASP8为核心,同时化学成分中thymine和uracil为与核心靶标高关联的药效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炎症小体
下载PDF
基于多肽组学的美洲大蠊肽类组分分析及促创面修复活性多肽筛选 被引量:8
5
作者 廖倩 庞兰 +5 位作者 石金凤 李佳鑫 钟雪梅 傅超美 耿福能 章津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85-2094,共10页
目的鉴定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na中丰富的多肽类成分,寻找具有促创面修复活性多肽。方法通过超滤技术从美洲大蠊中初步提取多肽成分,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合技术快速纯化鉴定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使用Peptide Ranker在... 目的鉴定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na中丰富的多肽类成分,寻找具有促创面修复活性多肽。方法通过超滤技术从美洲大蠊中初步提取多肽成分,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合技术快速纯化鉴定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使用Peptide Ranker在线工具对鉴定多肽进行活性预测,应用Autodock4.2分子对接软件初步预测鉴定多肽与创面修复相关靶蛋白结合作用强弱,最后通过体外实验验证筛选肽段的活性。结果共鉴定出属于34个前体蛋白的449个多肽序列,选择相对丰度和评分较高的5条多肽,氨基酸序列分别为AGFA GDDAPR、DFIR、PGPIN、IGF、TLF,分子对接结果分析发现DFIR、PGPIN、IGF、TLF与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内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一氧化氮合酶等相关信号通路上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酪氨酸激酶、一氧化氮合酶等8个靶蛋白能够有效对接,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在0.1~10μmol/L浓度下,合成的DFIR、PGPIN、IGF、TLF对人脐静脉内皮HUVEC细胞和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2种细胞模型的增殖和迁移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说明DFIR、IGF、PGPIN及TLF具有潜在的促创面修复活性。结论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合技术为美洲大蠊多肽类成分的分析鉴定提供有力的支持,多肽的分析鉴定同时为美洲大蠊促创面修复活性成分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多肽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合技术 多肽组学 创面修复活性 增殖 迁移
原文传递
HS-SPME-GC-MS分析美洲大蠊不同炮制品的腥臭味物质 被引量:11
6
作者 邓雨娇 许润春 +3 位作者 曾陈娟 车静 马鸿雁 裴瑾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84-90,共7页
目的:分析美洲大蠊生品、酒炙品、醋炙品、麸炒品中腥臭味成分种类及其相对质量分数。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萃取美洲大蠊生品、酒炙品、醋炙品、麸炒品中腥臭味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腥臭成分进行分析与鉴... 目的:分析美洲大蠊生品、酒炙品、醋炙品、麸炒品中腥臭味成分种类及其相对质量分数。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萃取美洲大蠊生品、酒炙品、醋炙品、麸炒品中腥臭味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腥臭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GC条件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1 min;以4℃·min^-1升温至250℃,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250℃,载气高纯度氦气,载气流速1.0 m L·min^-1,不分流进样;MS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80℃,电子能量70 e V,检测范围m/z 35~550。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美洲大蠊生品、酒炙品、醋炙品、麸炒品中分别鉴定出41,32,40,47种化合物,四者含共有成分13种。结论:美洲大蠊生品中腥臭成分主要来源于醛类、醇类、胺类及烃类等挥发性物质,醋炙、酒炙、麸炒后可有效减少生品中的腥臭成分及其含量,并且增加的香味物质可掩盖其腥臭气味,为探究美洲大蠊的矫臭去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动物药腥臭气味分析与矫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炮制品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腥臭成分 气味阈值
原文传递
美洲大蠊的有效成分及相关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高阳阳 耿福能 +1 位作者 陈思敏 马秀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0-250,共11页
美洲大蠊是传统动物类中药"蜚蠊"的重要基源药材之一,传统功效主要包括通利血脉、敛疮生肌、利水消肿、健脾消疳等。由于其疗效确切,以其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尤其在各种创面的修复上,疗效显著。该药物目前尚... 美洲大蠊是传统动物类中药"蜚蠊"的重要基源药材之一,传统功效主要包括通利血脉、敛疮生肌、利水消肿、健脾消疳等。由于其疗效确切,以其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尤其在各种创面的修复上,疗效显著。该药物目前尚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地方标准也仅是以总氨基酸中的丙氨酸含量为质控标准,具有生理活性的小分子肽类、核苷、蛋白质等物质均没有得到相应的定性或定量控制。近年来从美洲大蠊分离出的多肽类单体如抗菌肽、神经肽、利尿肽,具有抗菌、抗肿瘤、肌神经营养等强大的药理活性;二氢异香豆素类化合物还具有刺激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使用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美洲大蠊1984―2019年相关研究性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美洲大蠊目前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阐释,为该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以其为主要原料药的中成药制定更具专属性、稳定性的质控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康复新液对比西瓜霜喷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蓉 李丹 +1 位作者 马骁 马秀英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系统地评估康复新液与西瓜霜喷剂关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PubMed... 目的:系统地评估康复新液与西瓜霜喷剂关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从建库开始到2020年1月,有关康复新液对比西瓜霜喷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并从当中择出符合纳入标准者,而后采用Reviewmanager 5.3软件进行结果评估以完成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的11篇文献研究中,涉及了108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43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患者年龄11岁~70岁,两组基线资料间无显著性差异。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瓜霜喷剂相比,康复新液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著地提高[OR=7.72,95%CI(4.76,12.53),P<0.00001];溃疡的愈合时间明显减少[MD=-1.45,95%CI(-2.16,-0.68),P=0.0002];疼痛评分明显降低[MD=-0.86,95%CI(-0.99,-0.73),P<0.00001]。另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西瓜霜喷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西瓜霜喷剂 复发性口腔溃疡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HS-SPME/GC-QQQ-MS/MS的冬虫夏草“腥气”辨识方法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谭鹏 朱薇 +3 位作者 包晓明 耿福能 文永盛 张定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111,共12页
目的:建立和应用一种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的冬虫夏草"腥气"分析方法。方法:采用Inert Cap Pure-WAX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5∶1,载气为高纯氦气,色谱... 目的:建立和应用一种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的冬虫夏草"腥气"分析方法。方法:采用Inert Cap Pure-WAX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5∶1,载气为高纯氦气,色谱柱流量1.43 mL·min^(-1),线速度43.3 cm·s^(-1),吹扫流量3.0 mL·min^(-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5 min,以10℃·min^(-1)升温至250℃,保持10 min;柱平衡时间2.0 min)。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00℃,质谱监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结果:收集到7批冬虫夏草正品,其中四川3批,青海3批,西藏1批;6批伪品,其中四川3批,贵州2批,新疆1批。在冬虫夏草中共筛查出81种挥发性成分,按化学结构可分为13类(酯类、酮类、醛类、烯类、酚类、酸类、醇类、苯类、醚类、吡嗪类、烃类、含氮杂环类、含氧杂环类),表明冬虫夏草的"腥气"是复合气味。不同产地冬虫夏草中挥发性成分种类无明显差异,提示西藏(那曲),青海(玉树、果洛)和四川(理塘、壤塘、色达)的冬虫夏草中挥发性物质较为一致,即组成"腥气"的化学成分没有质(种类)的差异。但不同产区冬虫夏草中部分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即组成"腥气"的化学成分有量(含量)的差异。筛选出了16个含量差异较大的化学成分,包括丙二醇甲醚乙酸酯,乙酸己酯,丙位辛内酯,2-辛酮,正辛醛,(E)-2-庚烯醛,癸醛,(E)-壬烯醛,(E,E)-2,4-壬二烯醛,异戊酸,正戊酸,正己酸,庚酸,壬酸,正辛醇,2-乙基吡嗪,可作为该药材产地鉴别的标志物进行研究。冬虫夏草正品与伪品之间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筛查出了34个化学成分,包括乙酸乙酯,苯乙酮,2-乙基己醇,乙酸己酯,2,3-丁二酮,2-辛酮,2-壬酮,2-莰酮,异佛尔酮,甲基壬基甲酮,2-苯基-1-丙烯,4-乙基-2-甲氧基苯酚,芳樟醇,2-异丙基-5-甲基环己醇,3-烯-2-酮,2-茨醇,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正辛醛,苯甲醛,苯乙醛,香草醛,α-蒎烯,β-蒎烯,双戊烯,苯乙烯,4-甲基苯酚,桉叶油醇,乙二醇单丁醚,2-甲基吡嗪,2-甲基萘,1-甲基萘,丙位癸内酯和5-乙基-2-甲基-吡啶,这些化合物可能是该药材真伪鉴别的标志物。结论:建立的冬虫夏草"腥气"辨识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准确和简便的特点,可为其他中药材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质量评价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S-SPME/GC-QQQ-MS/MS) 冬虫夏草 腥气 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