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材料试题库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傅建 储凯 +2 位作者 张崇才 谢明立 向朝进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8-20,共3页
利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可视化编程工具开发试题库管理系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本文就系统建立和应用过程中的一些技术特点作一阐述。
关键词 工程材料 试题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下载PDF
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碳纳米管与氧化镍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梁逵 陈艾 李悦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8-531,共4页
以碳纳米管为基体材料 ,采用硝酸回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 ,然后应用溶胶 -凝胶法在经回流处理的碳纳米管上沉积氢氧化镍 ,热处理得到碳纳米管与氧化镍复合电极材料。分析了复合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 ,研究了碳纳米管与氧化镍复合、回流表... 以碳纳米管为基体材料 ,采用硝酸回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 ,然后应用溶胶 -凝胶法在经回流处理的碳纳米管上沉积氢氧化镍 ,热处理得到碳纳米管与氧化镍复合电极材料。分析了复合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 ,研究了碳纳米管与氧化镍复合、回流表面改性对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与氧化镍复合电极材料兼有碳纳米管和氧化镍两者在结构、性能方面的优势 ,基于复合电极的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不仅能形成双电层电容 ,也能形成赝电容 ,其比电容量、比能量高 ,并在氧化镍质量分数小于 5 0 %时具有良好的功率特性和频率响应特性。以氧化镍质量分数为 75 %的复合电极材料制备电极 ,所得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比电容值可达 160F/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容量 离子电容器 碳纳米管 复合电极材料 研究 氧化镍 回流处理
下载PDF
室温磁致冷材料成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朱向东 李远辉 吴卫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3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文讨论了磁致冷材料在磁致冷机中的使用 ,针对室温磁致冷材料要与换热流体进行快速、充分的热交换和现阶段开发研究的一些具有巨磁热效应的室温磁致冷材料多为金属间化合物的特点 ,分析比较了目前已有的一些磁致冷材料成型工艺方法的... 本文讨论了磁致冷材料在磁致冷机中的使用 ,针对室温磁致冷材料要与换热流体进行快速、充分的热交换和现阶段开发研究的一些具有巨磁热效应的室温磁致冷材料多为金属间化合物的特点 ,分析比较了目前已有的一些磁致冷材料成型工艺方法的优缺点 ,介绍了一种新的成型工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磁致冷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 评述 成型
下载PDF
聚氨酯陶瓷复合材料的抗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栾道成 丁武成 李茂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2-34,41,共4页
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后,与陶瓷粉末进行共混,制得抗冲蚀磨损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用相对抗冲蚀磨损性法评价了聚氨酯陶瓷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磨损形貌,解释了微米级陶瓷粉末增强聚氨... 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后,与陶瓷粉末进行共混,制得抗冲蚀磨损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用相对抗冲蚀磨损性法评价了聚氨酯陶瓷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磨损形貌,解释了微米级陶瓷粉末增强聚氨酯的抗冲蚀磨损性能机理。结果表明,Si3N4粉末质量分数在5%~10%时,复合材料抗冲蚀磨损性能是聚氨酯的1.87倍;TiN聚氨酯复合材料抗冲蚀磨损性能是聚氨酯的2.8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陶瓷复合材料 抗冲蚀磨损性能 陶瓷粉末 耐磨性
下载PDF
磁热效应及磁制冷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卫 刘晓烈 +2 位作者 姜自莲 李远辉 朱向东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阐述了磁热效应的基本理论及测量方法。对各种测量方法的精度作出了分析。介绍了具有大的磁热效应并具有作为磁制冷工质的材料研究的进展 。
关键词 磁热效应 磁制冷材料 测量 热磁测量 顺磁材料 磁有序化材料 测量方法
下载PDF
三层C/S结构系统设计的特征
6
作者 张勤勇 刘翠华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34-36,共3页
以一个客运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为例 ,探讨了微软DCOM模型、三层C/S结构开发大型应用软件的特征。
关键词 DCOM模型 三层C/S结构 中间层 系统设计 客运综合管理系统
下载PDF
压铸工艺及模具材料的发展
7
作者 吴卫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43-47,共5页
对国内外的压铸生产,新工艺发展作了总结。对压铸用模具材料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压铸 材料 技术 模具
下载PDF
整流子用无氧银铜材料的试制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琪 王艳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62-66,共5页
介绍了“上引法”生产无氧铜杆的基本原理和整流子的用途及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针对某项目和用户的具体要求 ,系统地运用了金相、抗拉强度与延伸率、电阻率、硬度、弯曲等试验手段和方法 ,对无氧银铜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 ,... 介绍了“上引法”生产无氧铜杆的基本原理和整流子的用途及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针对某项目和用户的具体要求 ,系统地运用了金相、抗拉强度与延伸率、电阻率、硬度、弯曲等试验手段和方法 ,对无氧银铜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 ,并同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的试验工作。对用“上引法”生产合金材料 ,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引法 无氧铜杆 整流子 银铜合金 直流电机 性能
下载PDF
金属拉伸试验微机测试系统
9
作者 王登荣 王艳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43-46,共4页
采用微机电子技术应用于老式材料试验机的改造。作者叙述了微机测试系统的原理、结构及测试方法 ,通过测试运行 ,实现了自动化的测试方式 ,从而提高了测试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 拉伸试验 微机测试系统 试验机 传感器 金属材料 力学性能测试 自动化
下载PDF
粘土型砂系统设计和提高铸件质量的系统分析
10
作者 姜义祥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设计出粘土型砂系统和输入、输出、反馈等内容 ,并以成都地区 44家工厂大的型砂系统为例 ,分析了型砂性能与铸件质量间的关系 ,揭示出该地区型砂生产的主要问题 ,给出了大系统最优性能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系统分析 粘土型砂系统 设计 铸件 质量
下载PDF
碳纳米管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交流阻抗特性 被引量:31
11
作者 梁逵 陈艾 +1 位作者 冯哲圣 叶芝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1-384,共4页
采用碳纳米管作为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应用交流阻抗频谱法,研究了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用碳纳米管块作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在频率250mHz以下出现“电荷饱和”;而用活性炭块作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 采用碳纳米管作为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应用交流阻抗频谱法,研究了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用碳纳米管块作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在频率250mHz以下出现“电荷饱和”;而用活性炭块作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在频率为100mHz时仍未出现“电荷饱和”,这说明碳纳米管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频率响应特性优于活性炭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频率响应特性.上述两类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阻抗谱中均出现倾角约为45°的直线段,其相位角均远小于理想电容器的相位角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阻抗谱 碳纳米管 活性炭 频率响应特性 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 电极材料
下载PDF
高温型热处理保护涂料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逵 张利华 +2 位作者 谭昌瑶 沈思特 陈艾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3,共3页
试验研究了 6种配方的热处理保护涂料 ,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保护效果及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 ,由H3 BO3 和化合物A组成的保护涂料在 110 0℃的热处理条件下仍然能保持良好的保护效果 ,是一种较理想的高温型热处理保护涂料。同时指出 ,活... 试验研究了 6种配方的热处理保护涂料 ,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保护效果及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 ,由H3 BO3 和化合物A组成的保护涂料在 110 0℃的热处理条件下仍然能保持良好的保护效果 ,是一种较理想的高温型热处理保护涂料。同时指出 ,活性成膜物和对粘态膜起“钉扎”作用的高熔点物是高温热处理保护涂料的必备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扎作用 粘态膜 保护涂料 热处理 氧化脱碳
下载PDF
碳纳米管作为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逵 陈艾 +1 位作者 周旺 王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1-623,共3页
本文采用碳纳米管作为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研究了硝酸改性处理、粘结剂对电极的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其电容的形成机理 .当用硝酸改性处理的碳纳米管作电极 ,用 30 % (wt)的H2 SO4作电解质溶液时 ,所得超大容量离子电容... 本文采用碳纳米管作为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研究了硝酸改性处理、粘结剂对电极的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其电容的形成机理 .当用硝酸改性处理的碳纳米管作电极 ,用 30 % (wt)的H2 SO4作电解质溶液时 ,所得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不仅能形成双电层电容 ,也能形成赝电容 ,从而得到了 6 9F/g的比电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 碳纳米管 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
下载PDF
Ni-P合金化学镀层高温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储凯 傅建 谢明立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22,共3页
在试验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提高Ni-P合金镀层在600℃较高温度下耐磨性的各种影响因素。为探索将Ni-P合金镀层应用在闭合型温挤压模具上提供了基础。文章从镀层含磷量、镀液镍次比、pH值、络合剂和缓冲剂含量、施... 在试验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提高Ni-P合金镀层在600℃较高温度下耐磨性的各种影响因素。为探索将Ni-P合金镀层应用在闭合型温挤压模具上提供了基础。文章从镀层含磷量、镀液镍次比、pH值、络合剂和缓冲剂含量、施镀温度和时间、热处理时效温度等方面分析了对镀层耐磨性的影响,提出了较佳的各项参数。还分析了镀层的显微组织,提出了提高镀层耐磨性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耐磨性 镍磷合金 镀层 挤压模具
下载PDF
A1—Cu合金凝固过程中准固态力学性能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晓伟 曾明 吴学婷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719-724,共6页
采用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A1—5%Cu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准固态强度、强度增长率、断裂应变以及B,Ti,盐类细化剂和富Ce混合稀土对合金准固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准固态区即热脆性区,B,Ti和稀土都能降低合金准团相线... 采用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A1—5%Cu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准固态强度、强度增长率、断裂应变以及B,Ti,盐类细化剂和富Ce混合稀土对合金准固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准固态区即热脆性区,B,Ti和稀土都能降低合金准团相线温度,提高强度增长率和准固相线附近的强度,稀土的作用强于B和Ti.合金的中添加盐类细化剂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固态 力学性能 微量元素 铝合金 凝固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注塑成型注射压力和熔体温度预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姜勇道 周华民 +1 位作者 傅建 李德群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29,共3页
建立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注塑成型注射压力和熔体温度的预测模型 ,与BP神经网络模型和CAE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径向基函数网络在精度。
关键词 神经网络技术 注塑成型 注射压力 熔体温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高碳钢快速球化退火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贺毅 王学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通过对高碳钢传统球化退火理论与技术的分析 ,提出了 Ac1 f温度透烧的奥氏体化新工艺。结合生产现场设备及退火质量的检测 ,制定出相适应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 ,不仅提高了球化的质量 ,改善了机械加工性能 ,还使球化加热时间缩短到原工艺... 通过对高碳钢传统球化退火理论与技术的分析 ,提出了 Ac1 f温度透烧的奥氏体化新工艺。结合生产现场设备及退火质量的检测 ,制定出相适应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 ,不仅提高了球化的质量 ,改善了机械加工性能 ,还使球化加热时间缩短到原工艺的 2 5 %~ 30 % ,球化缓冷到 6 80℃的时间缩短了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钢 透烧 快速球化 退火
下载PDF
塑料成型模具Ni-P合金化学镀表面强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傅建 储凯 李东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19,24,共4页
分析了Ni P合金化学镀在提高塑料成型模具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以及降低模具成本、提高模具使用寿命等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并讨论了控制Ni
关键词 NI-P合金 塑料成型模具 表面强化 化学镀
下载PDF
过冷奥氏体的异常分解与碳化物粒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成富 王学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25,共5页
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过冷奥氏体异常分解所需要的奥氏体内在结构上、浓度上和能量上的不均匀微区,可以借助于加热过程控制或塑性变形、或冷却过程控制来获得。形变、控冷及A1以下热循环均可有效地加速过冷奥氏体异常分解,其中... 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过冷奥氏体异常分解所需要的奥氏体内在结构上、浓度上和能量上的不均匀微区,可以借助于加热过程控制或塑性变形、或冷却过程控制来获得。形变、控冷及A1以下热循环均可有效地加速过冷奥氏体异常分解,其中以控冷方法更易于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奥氏体 异常分解 碳化物粒化 高碳钢
下载PDF
渗氮及氮碳共渗中的相行为和间歇供氨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贺毅 王学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3,共3页
研究了渗层内ε、γ′和α[N]在渗入过程中的相行为 ,得出 :ε是单向 (向内 )长大 ,γ′是双向溶解 ,α是双向长大 ;表明ε相起储氮、γ′起传递氮的作用。在最差的条件下 ,各相内的扩散通量为 :|JεN| |Jγ′ N|≥ |JαN|,化合物ε、... 研究了渗层内ε、γ′和α[N]在渗入过程中的相行为 ,得出 :ε是单向 (向内 )长大 ,γ′是双向溶解 ,α是双向长大 ;表明ε相起储氮、γ′起传递氮的作用。在最差的条件下 ,各相内的扩散通量为 :|JεN| |Jγ′ N|≥ |JαN|,化合物ε、γ′不会影响α[N]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氮 氮碳共渗 相行为 化合物 间歇供氨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