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关系及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涛 任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8-222,共5页
在分析1978—2011年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理论关系与定量模型,并对两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整体减少趋... 在分析1978—2011年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理论关系与定量模型,并对两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整体减少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理论框架下的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难以实现,城镇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耕地面积相应减少5.743个单位;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协调度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整体呈现出"基本调和、调和——勉强调和、不协调——基本协调、较协调"的状态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资源变化 协调性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耕地资源功能演变与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朱芳 潘洪义 +1 位作者 房力川 冯茂秋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292-297,共6页
以四川省为实证,采用组合赋权法构建耕地资源多功能评价体系,量化分析其时序演变特征,并对其未来5年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四川省耕地功能综合分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并由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和社会就业承载功能为主导型,... 以四川省为实证,采用组合赋权法构建耕地资源多功能评价体系,量化分析其时序演变特征,并对其未来5年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四川省耕地功能综合分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并由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和社会就业承载功能为主导型,向国民经济贡献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社会就业承载功能和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均衡发展转型; 2000—2004年四川省耕地4项功能从分化向聚集转变,2004—2008年耕地4项功能从聚集向分化转变,2008—2014年4项功能趋于稳定,变化平缓; 2015—2020年四川省耕地4项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生态安全维护功能连续下降并处于第4位,因此强化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维护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功能演变 阶段特征 预测 四川省
下载PDF
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研究——以绵阳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陶晓明 袁天凤 +1 位作者 马伟龙 冉清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180-186,共7页
以耕地资源价值类型为基础,运用收益还原法、等效替代法、市场价值法测算2001—2010年绵阳市及其所辖各区县耕地外部性价值,并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耕地外部性价值损失等级,编绘绵阳市耕地外部性价值损失等级分布图并讨论其空间分布... 以耕地资源价值类型为基础,运用收益还原法、等效替代法、市场价值法测算2001—2010年绵阳市及其所辖各区县耕地外部性价值,并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耕地外部性价值损失等级,编绘绵阳市耕地外部性价值损失等级分布图并讨论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绵阳市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且供应不稳定;耕地社会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是外部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社会价值与耕地面积变化呈高度负相关;耕地外部性价值损失呈现出"大交错,小集中"的空间分布格局。提出实行耕地非农化制约机制,以达到制约耕地非农化和促进耕地保护的双重效果;巩固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在粮食价格中体现耕地经营的生态社会价值,引导耕地保护向"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生态服务价值 社会价值 外部性 绵阳市
下载PDF
自然灾害背景下的旅游研究进展
4
作者 彭立 黄紫燕 武文欣 《中国生态旅游》 CSCD 2023年第5期774-791,共18页
自然灾害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冲击和威胁之一。本研究从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得到1268篇中英文文献,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表达共现词分布,分析自然灾害背景下的旅游研究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研究发现:(1)目的地风... 自然灾害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冲击和威胁之一。本研究从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得到1268篇中英文文献,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表达共现词分布,分析自然灾害背景下的旅游研究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研究发现:(1)目的地风险评估、游客风险感知、应急管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韧性建设等是自然灾害背景下的旅游研究热点。(2)国外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日本、新西兰、地中海和东南亚等海岛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关注的灾害类型为飓风、海啸和火山;中国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地质灾害普遍分布的西南地区山地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地质灾害高发的四川省,其中汶川地震、九寨沟地震是该领域研究的经典案例。(3)自然灾害背景下的旅游研究主题呈现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基于自然灾害影响和旅游过程的耦合特点,结合旅游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和自然灾害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总结了“自然灾害背景下的旅游研究”框架。(4)未来自然灾害和旅游的耦合研究应结合国家战略拓展新的研究方向,重点关注旅游保险类型创新、大数据应用、韧性旅游地建设、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为旅游业提升灾害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影响 旅游韧性 应急管理 风险评估 灾后重建 可持续旅游
原文传递
基于RSEI的地震区生态环境质量恢复研究--以汶川县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潘洪义 李加安 张琴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5-757,共13页
"5·12"地震对汶川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恢复程度是汶川县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基于TM和OLI数据,利用ENVI平台的主成分分析技术,计算出研究区3个时期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用于分析2003... "5·12"地震对汶川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恢复程度是汶川县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基于TM和OLI数据,利用ENVI平台的主成分分析技术,计算出研究区3个时期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用于分析2003~2017年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恢复情况。结果表明:(1)2003~2017年,汶川县的生态环境质量以中等及以上为主,3个时期中等及以上等级所占比例分别为90.21%、82.01%、94.65%;(2)3个时期的RSEI指数的均值分别为0.627、0.617、0.716,生态环境质量经历了未恢复到恢复提升的过程,且研究末期的生态环境质量超过研究初期。(3)2003~2017年,汶川县生态环境质量中的较差、中、良这3个等级的面积转移明显,差和优两个等级变化不大。T1时间段,中等和良等向较低等级转移;T2时间段,较差、中、良等均向较高等级转移;T3时间段,除优等以外,其余等级均主要向较高等级转移。(4)海拔1498~4466 m和坡度15°~63°之间,是生态环境质量恢复最明显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汶川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