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 被引量:2
1
作者 熊良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49-57,共9页
屈原和楚辞的研究 ,在两汉时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自刘安作《离骚传》 ,遭到班固《离骚序》的批评 ,变换视角 ,反映了文学发展与传统学术分道扬镳形势下的价值转换 ,后又引起王逸的批驳 ,从而进一步建立起一套道德本位的价值模式 ... 屈原和楚辞的研究 ,在两汉时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自刘安作《离骚传》 ,遭到班固《离骚序》的批评 ,变换视角 ,反映了文学发展与传统学术分道扬镳形势下的价值转换 ,后又引起王逸的批驳 ,从而进一步建立起一套道德本位的价值模式 ,更明确地体现了意识形态所发挥的导向社会共同行动的主要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研究 《离骚传》 《离骚序》 《楚辞章句》 批评模式 价值定位
下载PDF
清人注杜的诠释学观念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凯 《杜甫研究学刊》 2002年第3期49-56,共8页
关键词 杜诗 杜甫 立言 中唐 元稹 诗圣 唐代诗人 集大成 三不朽 宋代
下载PDF
凤凰与白鸥——试论杜甫思想的矛盾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黎孟德 《杜甫研究学刊》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关键词 凤凰 杜甫 矛盾性 思想 文人 象征
下载PDF
简论李东阳对杜甫的接受
4
作者 张海 黄关蓉 《杜甫研究学刊》 2013年第4期46-50,共5页
李东阳是明代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对杜甫十分推崇和景仰。他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通过对以杜甫为代表的唐宋大家的接受和继承,以"轶宋窥唐"为明诗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明代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杜甫 李东阳 接受 宗唐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迫害妄想狂症
5
作者 段从学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5-107,共3页
新时期文学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外部研究(社会历史研究)向内部研究(自足的形式研究)的转变过程。在形式研究狭隘的弊端囿限了视野之际,文学研究再次将眼界转向了外部。这次不是转向以往的简单的、机械的社会历史反映论和决定论,而是寻求文... 新时期文学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外部研究(社会历史研究)向内部研究(自足的形式研究)的转变过程。在形式研究狭隘的弊端囿限了视野之际,文学研究再次将眼界转向了外部。这次不是转向以往的简单的、机械的社会历史反映论和决定论,而是寻求文学与社会存在的各种关系的契合点。知识社会学为这一转向提供了理论的支撑。以下选编的四篇稿件从不同的社会关系的角度切入中国近现代文学,获得了诸多新的研究视点和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思想 中国 妄想 现代社会生活 基本情绪 人类理性 知识社会学 文化思潮
下载PDF
简论杜甫的兄弟诗
6
作者 庄逸云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杜甫的兄弟诗多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十余年间,对诸弟的思念与对战争罪恶的控诉成为诗歌一以贯之的主题。因杜甫与诸弟年龄差距悬殊,致使其兄弟诗在情感内容上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在作品中屡屡自叹衰老,且流露出无力扶助兄弟的自责情绪... 杜甫的兄弟诗多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十余年间,对诸弟的思念与对战争罪恶的控诉成为诗歌一以贯之的主题。因杜甫与诸弟年龄差距悬殊,致使其兄弟诗在情感内容上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在作品中屡屡自叹衰老,且流露出无力扶助兄弟的自责情绪;其二,避而不谈自己所关注的出处进退问题。杜甫好在兄弟诗中使用鹡鸰意象,这充分说明了诗人对文化经典的高度熟悉,而并不与统治者的刻意提倡有必然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诗 思念 控诉 年龄差距 出处进退 鹡鸰意象
下载PDF
中西方古代口语教学比较
7
作者 彭谋 许书明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古代口语教学可看作是关于辩论和演讲术的教学。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与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魏晋时期,辩论和演讲之风异常兴盛,相应的,口语教学也十分发达。笔者分别追溯了这两段历史,并对中西方口语教学发生、发展的社会、政治... 古代口语教学可看作是关于辩论和演讲术的教学。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与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魏晋时期,辩论和演讲之风异常兴盛,相应的,口语教学也十分发达。笔者分别追溯了这两段历史,并对中西方口语教学发生、发展的社会、政治等因素进行了探讨,总结出异同之处,希望能对现今的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口语教学 中国 西方 辩论术 演讲术 口语交际教学 比较研究 语文教学
下载PDF
主体性教育中学生的参与活动及其方式
8
作者 许书明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4-17,共4页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参与到教育的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参与,包括主体意识参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参与到教育的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参与,包括主体意识参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有内容拓展法、先想后做法、问题激活法、循踪点拔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教育 课堂教学 参与性 教学活动 参与方式 素质教育 主体参与
下载PDF
作品阅读:创作的本源
9
作者 蒲友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42-48,共7页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 ,作品阅读是文学创作的本源。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是原始文学创作与阅读混沌不分的遗风。中国文学的早期创作自屈原后经历了四大模仿潮流 ,才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形式模仿”是文学创作的根基 ,“作品阅读”...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 ,作品阅读是文学创作的本源。春秋时期“赋诗言志”是原始文学创作与阅读混沌不分的遗风。中国文学的早期创作自屈原后经历了四大模仿潮流 ,才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形式模仿”是文学创作的根基 ,“作品阅读”就是作家认识艺术、模仿艺术的中介 ,是作家创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 ,那种不注重作品阅读的现象实质上是浮躁文风的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阅读 文学创作 原始文学 “套语创作” 原始阅读 赋诗言志 形式模仿
下载PDF
唯识研究及其现代意义——林国良研究员访谈录 被引量:1
10
作者 哈磊(问) 林国良(答)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5-89,共5页
在佛教各宗中,唯识学与现代观念最为接近,也易于进行会通与交流。唯识学最重的要价值表现为两个功能,即解脱功能和解释功能,分别发挥"度生"作用与"弘法"作用。从历史上来看,唯识学理论的产生与完善是有一个过程的:... 在佛教各宗中,唯识学与现代观念最为接近,也易于进行会通与交流。唯识学最重的要价值表现为两个功能,即解脱功能和解释功能,分别发挥"度生"作用与"弘法"作用。从历史上来看,唯识学理论的产生与完善是有一个过程的:首先,它需要指出此前的小乘各宗与中观学的不足,同时要应对他们的批评;其次,唯识学内部的争论促进了它的发展。近代以来,有些学者借助一些新的资料,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甚至质疑、否定玄奘一系唯识学的全面性与正确性。本文认为,玄奘的思想是对无著、世亲、陈那、护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关于如来藏学在佛教中如何定位的讨论,与此相关的一个背景问题值得注意,那就是如何评判新教派。合理态度只能是:一、不轻信,不盲从;二不轻率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学 现代观念 中观 如来藏 教派
原文传递
语文综合性学习再认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靳彤 《中学语文教与学(上半月高中读本)》 2009年第3期20-23,45,共5页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已历经八年的教学实践,但无论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其理解仍然存在较大分歧。要准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必须厘清它与综合课程的关系,并从语文学科自身发展的角度历史地看待它的发展脉络。坚持语文性应当是...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已历经八年的教学实践,但无论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其理解仍然存在较大分歧。要准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必须厘清它与综合课程的关系,并从语文学科自身发展的角度历史地看待它的发展脉络。坚持语文性应当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变的追求,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坚持以语言活动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学形态 语言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