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抗体检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高泽莉 汪宏云 +3 位作者 叶梅 李莉 周丽 郭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3-904,908,共3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抗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抗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CD3-CD16^+CD56^+)及血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红细胞抗体及抗粒细胞抗体)。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CD4^+T淋巴細胞百分比、CD4/CD8比值,CD56^+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血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红细胞抗体、粒细胞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同时血细胞膜上抗体阳性率高,提示体液免疫也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亚群 血细胞抗体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一例纤维化期高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魏立 叶梅 +3 位作者 汪宏云 张文俊 汪姝玥 高泽莉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73-479,共7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BMNC)输注,治疗不适宜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纤维化期高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3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PBMNC)输注,治疗不适宜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纤维化期高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3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年龄为70岁的男性纤维化期高危PMF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该例患者进行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及外院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确定疾病分期及危险度。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口服达那唑、沙利度胺及泼尼松,深部肌肉注射去铁胺、皮下注射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2016年4月,患者接受G-PBMNC输注治疗,G-PBMNC供者为其女儿。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安全性,并且监测血常规检测结果、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及脾大小。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及疗效,并且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本研究经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文号:2015伦审第11号),并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入院后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为2.0×10^9/L,红细胞计数为1.5×10^12/L,血红蛋白(Hb)值为39.0 g/L,血小板计数为23.0×10^9/L,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比例为2%;血清EPO值>774 mIU/mL,铁蛋白值>2 250 μg/L;骨髓穿刺干抽。骨X射线摄片结果示骨硬化;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脾大,肝轻度增大。本例患者诊断符合PMF,并且处于纤维化期,危险分层为高危。②共分离供者G-PBMNC悬液140 mL,将分离、计数后的G-PBMNC用于患者输注治疗。G-PBMNC悬液中单个核细胞(MNC)输注量为3.0×10^8/kg,CD34^+细胞输注量为1.6×10^6/kg。患者接受G-PBMNC输注治疗后,未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相关临床表现。③患者主要血常规检查指标于G-PBMNC输注治疗后,均呈上升趋势。患者接受G-PBMNC输注后1与11个月时,中位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0×10^9/L(3.1×10^9/L^4.6×10^9/L)与3.6×10^9/L(2.7×10^9/L^4.0×10^9/L),均高于输注前的1.8×10^9/L(1.3×10^9/L^2.3×10^9/L);输注后8与13个月时,中位Hb值分别为69.7 g/L (59.2~82.5 g/L)与70.5 g/L(61.3 ~84.1 g/L),均高于输注前的46.8 g/L(33.5~60.3 g/L);输注后6、11与12个月时,中位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6.5×10^9/L(22.6×10^9/L^43.6×10^9/L)、41.0×10^9/L(29.9×10^9/L^56.7×10^9/L)与39.0×10^9/L(25.7×10^9/L^50.3×10^9/L),亦均高于输注前的14.0×10^9/L(7.2×10^9/L^18.5×10^9/L)。④患者接受G-PBMNC输注治疗前1个月内,共计输注悬浮红细胞12 U;患者接受G-PBMNC输注治疗后1个月时,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下降为6.5 U;治疗后3~4个月时,悬浮红细胞输注量进一步降低至1.5 U。患者于接受G-PBMNC输注治疗后11个月时,悬浮红细胞输血量仅为3.5 U,并且患者接受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的最长时间间隔达1个月。⑤患者在接受G-PBMNC输注治疗后,脾无进行性增大。结论G-PBMNC输注治疗可以安全地改善纤维化期高危PMF患者的外周血血常规检测指标,减低患者对输血治疗的依赖性。对于不适宜接受allo-HSCT的纤维化期高危PMF患者,G-PBMNC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但是该结论仅限于对单一病例的临床分析,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细胞 移植 同种 造血干细胞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治疗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