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梓潼1999年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及防治对策
1
作者 徐兴全 《植物医生》 1999年第2期10-11,共2页
一、梓潼县1999年条锈发生特点1.发病始期早:1999年小麦条锈病发病始期,为1998年1月23日,比条锈病大发生的1996年提早22天,比97年提早40天,比98年提早99天,是我县1978年以来,条锈病发生最早... 一、梓潼县1999年条锈发生特点1.发病始期早:1999年小麦条锈病发病始期,为1998年1月23日,比条锈病大发生的1996年提早22天,比97年提早40天,比98年提早99天,是我县1978年以来,条锈病发生最早的一年,也是四川盆地内发病最早的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发生趋势 防治 梓潼县
下载PDF
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定慧 徐兴全 +3 位作者 王小松 付兴建 李波 刘如东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122,共3页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最佳抑菌浓度为10 mg/ml,此浓度下其抑菌率为84.0%;大田试验结果显示,施药3次处理组的病指相对防效为95...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最佳抑菌浓度为10 mg/ml,此浓度下其抑菌率为84.0%;大田试验结果显示,施药3次处理组的病指相对防效为95.4%,与对照药剂百理通防效差异不显著,比施药1次处理组高出66.9个百分点,比施药2次的处理组高出8.2个百分点。试验结论: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在防小麦条锈病施药时期、施药次数及间隔、药物剂型、药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小麦中药剂残留等方面进一步索后,运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提取液 小麦条锈病菌 孢子 萌发 抑制作用 大田试验
下载PDF
苦参乳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徽 徐兴权 +3 位作者 付兴建 王小松 刘如东 胡定慧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174,共3页
为观察苦参提取物的改进剂型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作用,通过酸性染料络合法测定苦参碱的含量;采用稳定性、黏度及喷洒可行性实验筛选乳剂最佳比例;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检测苦参乳剂抗小麦条锈病的作用。研究结果:聚山梨酯80在乳剂中所占的最... 为观察苦参提取物的改进剂型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作用,通过酸性染料络合法测定苦参碱的含量;采用稳定性、黏度及喷洒可行性实验筛选乳剂最佳比例;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检测苦参乳剂抗小麦条锈病的作用。研究结果:聚山梨酯80在乳剂中所占的最佳比例为1%;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乳剂处理组的相对防效明显高于清水对照组,与百里通防治效果相当。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乳剂对药效无影响,喷雾效果较好且明显增加药物黏附性,可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乳剂 小麦条锈病
下载PDF
川丹参氮、磷、钾吸收及转运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松林 郭俊霞 +3 位作者 王晓宇 吴萍 付菊梅 李青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究川丹参对氮、磷、钾的吸收及转运规律,为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2019年7月15开始至翌年2月15日,每月采集并测定川丹参不同部位的干物质重量和氮、磷、钾含量,分析川丹参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对氮、磷、钾的累积... 【目的】探究川丹参对氮、磷、钾的吸收及转运规律,为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2019年7月15开始至翌年2月15日,每月采集并测定川丹参不同部位的干物质重量和氮、磷、钾含量,分析川丹参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对氮、磷、钾的累积量和累积速率。【结果】7月中旬至9月中旬,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逐渐增加,并主要存储在地上部分;9月中旬之后,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逐渐减少,地上部分的氮、磷、钾元素大量向根部转运,促进根部迅速膨大。【结论】7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川丹参最佳施肥阶段,此时施肥有助于后期川丹参根部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丹参 施肥 吸收 转运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的研究与探讨
5
作者 彭炜 唐瑕苓 +1 位作者 冉秀霞 徐兴全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3-26,共4页
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已由过去次生性病害逐渐上升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文章从稻曲病发现与命名简单历史、国内外发生分布与危害的现状、病原菌形态特征、稻曲病典型症状、关于稻曲病的毒性问题、稻曲病发病规律(即初... 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已由过去次生性病害逐渐上升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文章从稻曲病发现与命名简单历史、国内外发生分布与危害的现状、病原菌形态特征、稻曲病典型症状、关于稻曲病的毒性问题、稻曲病发病规律(即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源、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稻曲病侵染与危害、稻曲病流行规律)和药剂防治试验示范等6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对综合治理稻曲病的措施提供了可参考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发病规律 综合治理
下载PDF
30%苯氧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龚雪芹 徐兴全 彭贤菊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7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白粉病防治 药效试验 苯氧菌酯 悬浮剂 药剂配方 川北地区 蔓延速度 科学依据 技术试验
下载PDF
55%吡酰·异丙隆悬浮剂防除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蒲颇 龚雪芹 +1 位作者 张亚平 付菊梅 《植物医生》 2018年第8期60-64,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评价55%吡酰·异丙隆悬浮剂对冬小麦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型杂草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5%吡酰·异丙隆悬浮剂对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看麦娘的防除效果为58.5%~96.4%,对棒头草的... 通过大田试验,评价55%吡酰·异丙隆悬浮剂对冬小麦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型杂草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5%吡酰·异丙隆悬浮剂对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看麦娘的防除效果为58.5%~96.4%,对棒头草的防除效果为70.8%~92.1%,对猪殃殃的防除效果为69.0%~91.0%,对大巢菜的防除效果为41.8%~63.6%;在冬小麦二叶一心期,每667 m^2茎叶喷施55%吡酰·异丙隆悬浮剂170~200 mL对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禾本科杂草 阔叶型杂草 防除效果
下载PDF
川西北水稻穗期一枪药病虫兼治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兴全 龚雪芹 +1 位作者 彭贤菊 刘如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3期144-147,共4页
水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二代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苞虫是川西北地区水稻穗期主要病虫,而以穗颈瘟、稻曲病、二代三化螟为主的常发性病虫害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可防而不可治,且防治施药时期相差不大。作者根据水稻主要病虫... 水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二代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苞虫是川西北地区水稻穗期主要病虫,而以穗颈瘟、稻曲病、二代三化螟为主的常发性病虫害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可防而不可治,且防治施药时期相差不大。作者根据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特点结合新药剂试验,在孕穗期、破口期、齐穗期,采用不同药剂单施及混施,进行了水稻穗期一枪药病虫兼治技术探索。结果表明:穗期一枪药技术可行,但药剂选择要合理、混用方法要正确、施药技术要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穗期 一枪药 病虫兼治 川西北
下载PDF
分析小麦条锈病在梓潼县的发生特点透视四川盆地发生趋势
9
作者 徐兴全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9年第2期10-10,9,共2页
梓潼县地处川西北丘陵地区,位于剑门山脉入川口,是四川盆地内小麦条锈病发生最早和最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透视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的重要信息窗口。笔者根据梓潼县近年条锈病发生情况,从小麦条锈病发生三大要素着手对四川盆地为主... 梓潼县地处川西北丘陵地区,位于剑门山脉入川口,是四川盆地内小麦条锈病发生最早和最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透视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的重要信息窗口。笔者根据梓潼县近年条锈病发生情况,从小麦条锈病发生三大要素着手对四川盆地为主的西北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进行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潼县 小麦 条锈病 发生特点 发生趋势 防治对策
原文传递
梓潼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系统控制技术
10
作者 徐兴全 《植物医生》 2003年第5期4-5,共2页
关键词 梓潼县 小麦 条锈病 发生特点 系统控制技术 流行成因
下载PDF
‘犍为麻柳姜’二次茎尖脱毒及复壮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成才 苏仕林 +2 位作者 邓学儒 付菊梅 王仁睿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71-2278,共8页
为解决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茎尖获取困难、种苗脱毒效率低等问题,以感染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的‘犍为麻柳姜’组培苗为试材,开展茎节诱导不定芽、二次茎尖脱毒及种苗复壮移栽的研究。结果表明:MS+0.5 mg·... 为解决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茎尖获取困难、种苗脱毒效率低等问题,以感染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的‘犍为麻柳姜’组培苗为试材,开展茎节诱导不定芽、二次茎尖脱毒及种苗复壮移栽的研究。结果表明:MS+0.5 mg·L^(-1)NAA+1.0 mg·L^(-1)TDZ为茎节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茎节在该培养基上生长3 d后开始萌发不定芽, 12 d后不定芽长至0.5~0.8 cm,不定芽的诱导率达83%,组织学显示不定芽起源于茎节中存在的分生组织;二次茎尖培养的再生苗100%脱除了TMV;蔗糖浓度对生姜脱毒苗的复壮具有显著影响, 0.25 mol·L^(-1)蔗糖效果最佳,草炭和蛭石体积比为1:1的复合基质是脱毒苗生长最佳的移栽基质,脱毒苗的成活率为100%。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以茎节诱导不定芽结合二次茎尖培养为核心的生姜脱毒技术体系,为生姜脱毒良种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烟草花叶病毒 茎节 二次茎尖培养 复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