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农为本,副林牧渔齐发展——四川农业谚语研究
1
作者 李建中 《文史杂志》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是四川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活动。四川谚语中的很大一部分,直接反映了广大农民以农为本、崇尚农耕的思想以及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靠土地生存的农民们,把全副身心都扑到了田地上,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在水...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是四川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活动。四川谚语中的很大一部分,直接反映了广大农民以农为本、崇尚农耕的思想以及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靠土地生存的农民们,把全副身心都扑到了田地上,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在水利、肥料、耕作、农具、作物、苗种、田管、收割以及副业、林业、畜牧、渔猎等方面,都总结、创造、传承了大量的谚语,堪称一部精湛绝伦的农耕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农业谚语 农业 副业 林业 牧业 渔猎
下载PDF
不轻工商,崇文重教亦尊医——四川行业谚语研究
2
作者 李建中 《文史杂志》 2024年第2期11-15,共5页
“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是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主张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但直接反映四川民众理念的谚语并不认同这样的思想。其在强调“以农为本”的同时,还传递出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观念。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 “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是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主张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但直接反映四川民众理念的谚语并不认同这样的思想。其在强调“以农为本”的同时,还传递出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观念。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医药发达,相关谚语也非常丰富,表达了四川人崇文重教尊医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是正行 读书明理 树人治病
下载PDF
在民间艺术的背景下灿烂——《四川民间工艺百家制作流程》后记
3
作者 孟燕 《文史杂志》 2014年第6期97-98,共2页
转眼间,距写《四川民间工艺百家》后记已5年,该书于2008年出版,获第六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几年来,国家对民间文化在法规和公益的层面给予了高度的确认和维护,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名录已通过普查、申报,获得相应的扶持和保护... 转眼间,距写《四川民间工艺百家》后记已5年,该书于2008年出版,获第六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几年来,国家对民间文化在法规和公益的层面给予了高度的确认和维护,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名录已通过普查、申报,获得相应的扶持和保护;但与此同时,我们书中的陈兴才等好几位民间艺术家已相继过世,带走了像绵竹年画南派刻版、根须画、干草画、金铜镶宝画等的独门绝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家 民间工艺 四川省 制作流程 后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 民间文化
下载PDF
创建民间文艺之乡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4
作者 彭丹 《文史杂志》 2022年第5期79-81,共3页
创建民间文艺之乡,在乡镇就是创建特色文化品牌。四川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可创建申报的民间文艺之乡资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在乡村振兴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创建过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并以解决。
关键词 类型 文化自信 品牌影响力 问题
下载PDF
民间文学中的四川方言——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四川卷》为例
5
作者 李鉴踪 《文史杂志》 2021年第1期73-77,共5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民间文学是口头语言的艺术。不同地方的民间文学,是用不同方言传播的口头语言艺术。大量接触民间文学的人们都知道:无论口头讲述的民间故事,还是口头演唱的民间歌谣,其语言通常不会显得文绉绉,而是通俗活泼,使用大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民间文学是口头语言的艺术。不同地方的民间文学,是用不同方言传播的口头语言艺术。大量接触民间文学的人们都知道:无论口头讲述的民间故事,还是口头演唱的民间歌谣,其语言通常不会显得文绉绉,而是通俗活泼,使用大量的方言字词和俗语、谚语;通篇语言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用地道的四川方言记录的四川民间文学作品,一方面是四川民间文学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也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着历史的、民族的、思想的、科学的、宗教的、民俗的等方面丰富多彩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 民间歌谣 民间文学作品 历史文化内涵 四川方言 民间故事 方言字 贴近生活
下载PDF
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四川自然谚语研究
6
作者 李建中 《文史杂志》 2023年第4期27-31,共5页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四川谚语产生和传播的历史地理背景。广大民众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有关天文历法、时令节气和气象预测方面的谚语。这些谚语,是千百年来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四川谚语产生和传播的历史地理背景。广大民众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有关天文历法、时令节气和气象预测方面的谚语。这些谚语,是千百年来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生产生活经验,包含着大量关于如何更好地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自然谚语 天文 时令 气象 和谐共生
下载PDF
了解四川,知各地风土民情——四川风土谚语研究
7
作者 李建中 《文史杂志》 2023年第6期17-21,共5页
一方天地成一方水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一方人民有一方风情。从世代传承、丰富多彩的四川风土谚语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四川各地的锦绣河山,感受到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品尝和了解到各地风味独具的美食与特产,聆听到一系列精彩... 一方天地成一方水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一方人民有一方风情。从世代传承、丰富多彩的四川风土谚语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四川各地的锦绣河山,感受到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品尝和了解到各地风味独具的美食与特产,聆听到一系列精彩的历史故事和掌故轶闻,领略到四川各地各具特色的风俗民情,体会到四川人民独一无二的浓厚乡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风土谚语 环境 物产 掌故 民俗风情
下载PDF
纸上唱出“千台戏”——从民间年画看传统戏曲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祥林 《民间文化论坛》 2011年第3期79-83,共5页
传统戏曲自古跟中国人的世俗生活结缘甚深,以老百姓常见的年画为例,其中受戏曲影响、取材于戏文故事的作品占有相当比重。瞧瞧年画中那些着戏装、挂长髯、插翎子、扎靠旗、扯式口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不难明白这正是民间艺人从他们自... 传统戏曲自古跟中国人的世俗生活结缘甚深,以老百姓常见的年画为例,其中受戏曲影响、取材于戏文故事的作品占有相当比重。瞧瞧年画中那些着戏装、挂长髯、插翎子、扎靠旗、扯式口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不难明白这正是民间艺人从他们自幼即耳熟能详的戏台上照搬下来的。传统戏曲和民间年画结缘,一方面是戏曲丰富了年画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一方面是年画丰富了戏曲舞台表演和扩大了戏曲传播空间,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考察广泛亮相在民间年画中的戏曲身影,对于我们研究中华戏曲的剧目、表演、传播、习俗等,会多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画 戏曲 民俗
下载PDF
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以四川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强华 《文史杂志》 2020年第3期57-60,共4页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亦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农耕文明传承历史悠久。“五千年历史,基本上是农耕的社会史与文明史,农耕的家园是村落。”[1]传统村落就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亦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农耕文明传承历史悠久。“五千年历史,基本上是农耕的社会史与文明史,农耕的家园是村落。”[1]传统村落就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维系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难以割舍的“乡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明 传统村落 农耕社会 村落文化 传承历史 社会史 乡愁 重要载体
下载PDF
民间艺术中的鸡形象
10
作者 郭延东 《文史杂志》 2005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传说 女娲 过年 风俗 年画 天地 新娘 民间 东方朔 形象
下载PDF
巴蜀民间传说中的红军队伍
11
作者 李建中 《文史杂志》 2021年第S01期77-84,共8页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漫漫长征。1935年1月29日,毛泽东等率领中央红军入川,开始了在四川的艰苦征程。在此之前的1932年12月,徐向前等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从陕西入川,在川东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漫漫长征。1935年1月29日,毛泽东等率领中央红军入川,开始了在四川的艰苦征程。在此之前的1932年12月,徐向前等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从陕西入川,在川东北浴血奋战,建立起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革命根据地 中央红军 徐向前 红四方面军 江西瑞金 川东北 民间传说 围追堵截
下载PDF
四川谚语的地域特色
12
作者 侯光 《文史杂志》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关键词 四川 谚语 地域特色 传统文化 农耕文明 生活习俗
下载PDF
民间文化在灾后重建中复苏
13
作者 孟燕 《文史杂志》 2009年第3期6-8,共3页
2008年“5·12”特大地震不仅给我省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也使民间文化的传承受到极大的影响。对此,温家宝总理曾站在北川县的废墟上说,一定要保护好羌族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 民间文化 灾后重建 温家宝总理 文化遗产 北川县
下载PDF
非遗中典型而极具张力的民间文学
14
作者 孟燕 《巴蜀史志》 2022年第S01期302-304,共3页
一、非遗语境下的民间文学自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民间文学就以非物质形态存在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成为非遗名录的第一大类别。
关键词 非物质形态 民间文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名录
下载PDF
四川省“中国民间文艺之乡”调研报告
15
作者 彭丹 《民艺》 2022年第5期122-124,共3页
四川省文联、省民协于2021年6月至10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民间文艺之乡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研等方式,共收集到18个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的资料样本。调研结果显示,这些民间文艺之乡的创建,对挖掘地方民间文化资源,打造地方文化名... 四川省文联、省民协于2021年6月至10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民间文艺之乡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研等方式,共收集到18个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的资料样本。调研结果显示,这些民间文艺之乡的创建,对挖掘地方民间文化资源,打造地方文化名片,传承发展当地优秀传统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艺之乡 地方文化品牌 乡村振兴发展
原文传递
李调元节日诗歌刍议
16
作者 李建中 《文史杂志》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李调元写下了不少节日诗歌,记述了清代中期民间过节的诸多习俗,这些习俗的大部分传承至今。研读这些节日诗歌,我们会发现:李调元是一个特别喜欢“诗和远方”、逢年过节经常“不落屋”的人,好多节日都是在外地和旅途中度过的;每逢佳节时... 李调元写下了不少节日诗歌,记述了清代中期民间过节的诸多习俗,这些习俗的大部分传承至今。研读这些节日诗歌,我们会发现:李调元是一个特别喜欢“诗和远方”、逢年过节经常“不落屋”的人,好多节日都是在外地和旅途中度过的;每逢佳节时,他主要思念的对象不是家人而是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思亲
下载PDF
藏舞蹈学视野下的白马藏族探源
17
作者 田开元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38-52,345,346,共17页
主要生活于甘川交界处的白马藏族,过年盛行跳舞,这些古老的舞蹈是傩舞的遗存,尽管距今久远,但仍然蕴藏着一些关于族源的珍贵信息。为此,本文尝试着从藏舞蹈学入手,探讨白马藏族的族属。
关键词 白马藏族 傩舞 春节 氐羌 平周
下载PDF
羌族羊皮鼓及其传说的文化底蕴透视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祥林 《民间文化论坛》 2013年第3期13-20,共8页
羌族羊皮鼓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民间舞蹈"类。单从名称及归类看,似乎羊皮鼓舞就是一种表演性的艺术舞蹈,羊皮鼓之于羌人也不过是娱乐伴舞的乐器和道具。研究羌族文化遗产可知,正如羊皮鼓舞原本是羌民生活... 羌族羊皮鼓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民间舞蹈"类。单从名称及归类看,似乎羊皮鼓舞就是一种表演性的艺术舞蹈,羊皮鼓之于羌人也不过是娱乐伴舞的乐器和道具。研究羌族文化遗产可知,正如羊皮鼓舞原本是羌民生活中具有非凡意义的仪式性舞蹈,羊皮鼓也不单单是常人跳舞所击之物,其最主要功用在于此鼓非释比莫属,是羌族释比在击鼓诵经跳舞以请神祈福、逐祟驱邪仪式中使用的具有神圣性的法器。在川西北羌族聚居区,从来历到制作,从材料到形态,从功用到意义,围绕释比手中羊皮鼓的神话传说、仪规禁忌多多,其中蕴涵着羌民族的古老文化密码和深层族群心理,值得从艺术人类学角度进行"深描"式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羊皮鼓 传说 民间信仰 族群意识 艺术人类学
下载PDF
羌族民俗文化中“卐”或“卍”字符号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祥林 《民间文化论坛》 2012年第1期71-76,共6页
田野考察可知,"卐"或"卍"作为审美符号中"有意味的形式",屡屡见于羌族生活及民俗中,其使用、内涵、来源如何,值得从文化人类学层面关注。立足本土语境,尊重客观事实,关于这审美文化符号的通达说法应是:... 田野考察可知,"卐"或"卍"作为审美符号中"有意味的形式",屡屡见于羌族生活及民俗中,其使用、内涵、来源如何,值得从文化人类学层面关注。立足本土语境,尊重客观事实,关于这审美文化符号的通达说法应是:羌族民俗文化中的"卐"或"卍"字符号继承着中国远古文化中的"卐"或"卍",而中国文化里的"卐"或"卍"字符号又是整个人类"卐"或"卍"字文化体系中重要的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民俗 符号 太阳崇拜 审美文化
下载PDF
羌族释比文化研究三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祥林 《民间文化论坛》 2010年第4期33-41,共9页
"5·12"汶川地震,给羌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空前浩劫,也大大加深了羌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濒危度。研究羌族民间遗产,不能不研究古老的释比文化。结合当下状况考察羌族释比文化,关于释比之名、释比之经、释比之戏三方面存... "5·12"汶川地震,给羌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空前浩劫,也大大加深了羌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濒危度。研究羌族民间遗产,不能不研究古老的释比文化。结合当下状况考察羌族释比文化,关于释比之名、释比之经、释比之戏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危机,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且及时拿出有效的抢救、保护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文化 释比现状 遗产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