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肝素预防外科DIC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唐显玲 徐亮 《临床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目的 对手术后可能并发 DIC的患者预防性应用微量肝素 ,观察伤口是否渗血、血小板计数 (BPC)、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Fd)等指标与用药前有无变化。方法  30例外科术后患者 ,于术后当天静... 目的 对手术后可能并发 DIC的患者预防性应用微量肝素 ,观察伤口是否渗血、血小板计数 (BPC)、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Fd)等指标与用药前有无变化。方法  30例外科术后患者 ,于术后当天静脉滴注肝素 0 .2~ 0 .3mg/ kg· d,连用 3d。结果 无一例发生伤口渗血 ,BPC、PT、APTT及 Fd等指标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对手术后可能并发 DIC的患者预防性应用微量肝素 ,不但安全简便 ,而且不需实验室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 微量肝素 外科DIC 预防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核因子-κB、C-myc和ICAM-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斌 时德 杨国凯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癌基因C—myc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活性表达在大肠癌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0例大肠癌、16例大肠腺瘤、9例大肠腺瘤癌变和8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F-κB p65、C-myc...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癌基因C—myc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活性表达在大肠癌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0例大肠癌、16例大肠腺瘤、9例大肠腺瘤癌变和8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F-κB p65、C-myc和ICAM-1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大肠腺瘤癌变组织中NF—κB p65、C-myc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腺瘤(P<0.01),C—myc在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NF-κB p65、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1);NF-κB p65和ICAM-1在有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比无转移的大肠癌显著增加(P<0.01),且两者与大肠癌的转移呈显著正相关(r=0.29,P<0.01)。结论 NF-κB通过对C—myc和ICAM-1的转录调控在大肠癌的发生、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将成为大肠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NF-κB C-MYC ICAM-1
下载PDF
微量肝素防治术后早期高粘滞血症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唐显玲 何延政 +1 位作者 徐亮 李著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S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将微量肝素应用于术后早期病人预防高粘滞血症。方法  3 0例病人术后随机分为 15mg肝素组和 10 0mg肝素组 ,每组 15例 ,均在术后 1h应用肝素。 15mg肝素组 :肝素 5mg +5 %葡萄糖液 5 0 0ml静脉滴注 ,3次 /日。 10 0mg肝素组 ... 目的 探讨将微量肝素应用于术后早期病人预防高粘滞血症。方法  3 0例病人术后随机分为 15mg肝素组和 10 0mg肝素组 ,每组 15例 ,均在术后 1h应用肝素。 15mg肝素组 :肝素 5mg +5 %葡萄糖液 5 0 0ml静脉滴注 ,3次 /日。 10 0mg肝素组 :肝素 5 0mg皮下注射 ,2次 /日。两组病人在用药前及用药后 3~ 4h内分别采静脉血测定血液粘度 ,并观察用药后手术切口渗血情况。结果  15mg肝素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血浆粘度明显降低 ,较用药前有非常显著变化 ,无一例患者手术切口渗血。 10 0mg肝素组各项指标较用药前无明显改变 ,9例患者出现切口渗血。结论 术后早期应用微量肝素静脉滴注降低病人血液粘度的效果显著 ,该剂量不会引起手术切口渗血 ,是防治术后早期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 微量肝素 高粘滞血症 预防
下载PDF
家族性甲状腺腺瘤10例
4
作者 吴斌 魏仁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91-191,共1页
关键词 家族性甲状腺腺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