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姚国媛 王明初 +1 位作者 肖容 林小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2014 年 12月 -2015年12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 例早期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 A组(n=30)和B组(n=30),A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联合依帕...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2014 年 12月 -2015年12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 例早期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 A组(n=30)和B组(n=30),A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联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B组给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 组患者UAE、BUN、Scr、HbAIC、ALB以及FBG等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可以有效改善肾脏循环,减少蛋白尿,改善患者肾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依帕司他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下载PDF
不同透析方式对大分子物质清除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邹懿 冯潇 +3 位作者 王明初 程宗华 刘文琴 姚国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7期2571-2572,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过程中对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清除率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34例,...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过程中对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清除率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34例,其中连续性血液透析24例,间歇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10例,调查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急性肾损伤分级;统计不同透析方式在血液透析治疗开始前和血液透析治疗结束时外周静脉血IL-1和TNF的数值,分别比较2种透析方式对两种指标清除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急性肾损伤分级、APACHE-Ⅱ评分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液透析治疗前IL-1和TNF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结束时IL-1和TNF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对大分子物质的清除率优于间断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急性肾损伤 血液灌流
下载PDF
枸橼酸和不同浓度肝素用于中心静脉导管封管对凝血时间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邹懿 曾虹 +3 位作者 林小平 梁成富 王明初 姚国媛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3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枸橼酸和不同浓度肝素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封管对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枸橼酸封管组;B组:纯肝素封管组;C组:50%肝素生理盐水封管组;观察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前重... 目的观察枸橼酸和不同浓度肝素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封管对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枸橼酸封管组;B组:纯肝素封管组;C组:50%肝素生理盐水封管组;观察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前重新封管2小时和4小时及5小时后的凝血时间(PT、APTT),比较三组间各时间段的凝血时间差异。结果血液透析前三组凝血时间(基础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血液透析前重新封管2小时后,A组较基础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B组凝血时间较基础凝血时间明显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1)。C组凝血时间较基础凝血时间轻度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5)。血液透析前重新封管4小时后,A、C组较基础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B组凝血时间较基础凝血时间轻度延长,但有统计学意义(P<0.1)。血液透析前重新封管5小时后,A、B、C三组较基础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纯肝素封管后凝血时间将延长,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枸橼酸 封管 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凝血时间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小平 姚国媛 +1 位作者 王明初 肖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377-378,共2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 2013 年 8月-2015 年8 月在我院诊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7 例,将其依据是否发生感染划分为非感染组和感染组,就两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C 反应蛋白...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 2013 年 8月-2015 年8 月在我院诊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7 例,将其依据是否发生感染划分为非感染组和感染组,就两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C 反应蛋白及临床资料等指标予以比较,且对易感因素及感染原因深入分析.结果所选取 47例 MHD患者当中,因感染住院为17例,共32例次,肺部乃是最为常见感染部位,其在整个因感染住院比重为56.25%(18/32).患者较易感染诱因为贫血、低白蛋白、AOPP高、CRP 高及年龄大等,糖尿病患者相比于非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感染状况.结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对其管理当中,需在营养状况评估方面予以重视,还需在氧化指标及体内炎症检测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可将其作为预防感染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感染 特点 因素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国媛 王明初 +1 位作者 邹懿 肖容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76-1977,共2页
[目的]研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血液透析抗凝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自身对照,观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前后透析器凝血程度、容积下降率,血红蛋白、血小板、全血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 [目的]研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血液透析抗凝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自身对照,观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前后透析器凝血程度、容积下降率,血红蛋白、血小板、全血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使用抗凝进行血液透析,每例患者的透析器均顺利使用4次未发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用药前后TT、APTT、ALT、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透析器容积下降率﹤15.45%,未发现出血病例。[结论]血液透析开始时,一次性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血液透析 抗凝剂
下载PDF
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法在内瘘穿刺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肖容 舒良秀 姚国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0期3046-3047,共2页
目的观察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法在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采用传统法处理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的125例设为传统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采用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方法处理动静脉内瘘静脉... 目的观察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法在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采用传统法处理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的125例设为传统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采用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方法处理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的1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传统组和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和重新穿刺率。结果传统组穿刺成功率为92.8%,重新穿刺率为100.0%;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9.2%,重新穿刺率为7.7%。2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新穿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法是处理动静脉内瘘静脉穿刺失败的有效措施,可以避免重新穿刺,减轻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对内瘘血管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内瘘 穿刺失败
下载PDF
自体血循环复用法预防透析器首次试用综合征的探讨
7
作者 林小平 陈芳 姚国媛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9期4740-4741,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血液透析病人出现透析器首次试用综合征(FUS)的方法。方法:106例病人四次更换新透析器,两次以普通冲管法,两次自体血液循环复用法预处理透析器,观察这两种方法对预防FUS的效果。结果:试用普通冲管法预处理透析器分别出现FU... 目的:探讨预防血液透析病人出现透析器首次试用综合征(FUS)的方法。方法:106例病人四次更换新透析器,两次以普通冲管法,两次自体血液循环复用法预处理透析器,观察这两种方法对预防FUS的效果。结果:试用普通冲管法预处理透析器分别出现FUS14人次、18人次,其中A型反应的有28例、B型反应的有4例;使用自体血循环复用法预处理透析器分别出现FUS2人次、1人次,为B型反应。两组FU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病人使用新透析器时采用自体血循环预先处理透析器能预防FU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器 首次使用综合征 自体血循环
下载PDF
E3B1在MOF-7细胞中的定位研究
8
作者 先维学 王明初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0年第8期245-247,共3页
目的构建E381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pEGFP-N1/E381和pEGFP—C1/E381,并观察E381在MCF-7乳腺癌细胞的核定位情况。方法用PCR方法扩增E3B1cDNA,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pEGFP-N1/E381和pEGFP—C1/E381,酶切、测序鉴定后... 目的构建E381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pEGFP-N1/E381和pEGFP—C1/E381,并观察E381在MCF-7乳腺癌细胞的核定位情况。方法用PCR方法扩增E3B1cDNA,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pEGFP-N1/E381和pEGFP—C1/E381,酶切、测序鉴定后,瞬时转染MCF-7乳腺癌细胞株,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381的核定位情况。结果酶切结果与序列测定说明获得pEGFP-N1/E381和pEGFP-C1/E381重组质粒,转染分析可见E381可定位于MCF-7乳腺癌细胞核内。结论成功构建了E381的绿色荧光蛋白融舍表达质粒pEGFP-N1/E381和pEGFP—C1/E381,在MCF-7乳腺癌细胞株中,E381除存在于胞浆外,也可定位于细胞核内,可能与其参与核内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381 MCF-7 乳腺癌细胞 核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