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监测下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冯金周 江华 曾俊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比较在能量代谢测定系统(简称:代谢车)监测指导下,早期采用不同营养方式及能量组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共18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61)、肠外营养组(PN... 目的:比较在能量代谢测定系统(简称:代谢车)监测指导下,早期采用不同营养方式及能量组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共18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61)、肠外营养组(PN,n=62)和混合营养组(PN+EN,n=61)。采用代谢车每天清晨测定病人静息能量消耗值(REE,kcal/d)连续2周,根据REE提供适宜的能量供给病人。监测病人第1、7和第14天的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清蛋白(PA)和氮平衡(NB)的变化以及伤后1个月时GOS评分;同时观察病人在营养治疗期间肺炎、呕吐、误吸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N+EN组病人ALB、Hb、PA和NB变化、早期肺炎与入住ICU时间等指标均优于EN组或PN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PN组病人消化道出血、呕吐、误吸的发生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周后病人病死率比较,PN组发生率最高,且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伤后早期采用代谢车测定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指导营养供给的模式更为科学准确。采用PN+EN混合营养供给模式更适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营养支持 静息能量消耗 能量代谢测定系统
下载PDF
甘露聚糖肽应用于颅脑创伤术后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机制讨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冯金周 刘发健 +1 位作者 刘齐东 李世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2期2121-2122,共2页
目的:评价免疫调节剂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价值及可能机理。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采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的病案,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98例术后患者,其中抽取采用了相同手术患者98例,作为... 目的:评价免疫调节剂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价值及可能机理。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采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的病案,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98例术后患者,其中抽取采用了相同手术患者98例,作为空白对照。评价两组术后的感染情况,住院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血清免疫细胞水平评价。结果:甘露聚糖肽组的总感染率,呼吸道、切口感染率低于空白组。泌尿系统感染率无差异。甘露聚糖肽组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空白组,另外甘露聚糖肽组甲级愈合远高于空白组。免疫细胞检测显示,甘露聚糖肽组CD4+,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甘露聚糖肽可明确降低颅脑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病程。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细胞免疫有关。限于回顾性分析方法,该结局尚需进一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颅脑外伤 术后感染 免疫
下载PDF
颅脑损伤急性期精神障碍7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冯金周 黄国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与脑损伤的关系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神经外科和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与脑损伤的关系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神经外科和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躁狂兴奋型42例,抑郁型11例,痴呆型15例,精神分裂型7例。损伤部位为额叶38例,颞叶21例,额、颞混合区12例,额颞区颅骨缺损4例。痊愈63例,治愈率为84.0%,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2例。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专科治疗的同时,要重视精神障碍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精神障碍
下载PDF
间接能量测定系统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冯金周 曾俊 +2 位作者 孙明伟 江华 毛庆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能量测定系统(简称:代谢车)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代谢车组43例与常规组(HB公式组)42例,分别应用代谢车与Harris-Benedict公式法测算出患者所需的... 目的探讨间接能量测定系统(简称:代谢车)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代谢车组43例与常规组(HB公式组)42例,分别应用代谢车与Harris-Benedict公式法测算出患者所需的静息能量消耗值(REE),指导营养供给,将能量消耗数据转换成代谢趋势图,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7天与第14天的营养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车组入院后第1、7、14天的REE值明显低于HB公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天时两组所测值相近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趋势图示代谢车组日需能量总体上低于HB公式组(P<0.05);死亡患者死亡前3天的能量消耗急聚下降。结论代谢车测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REE值明显低于HB公式法测算值,所绘制的代谢变化趋势图可以直观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的代谢变化,对病情的判断有一定帮助;根据代谢车测定的REE值提供能量更准确且节约营养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静息能量消耗 营养支持 代谢车 Harris-Benedict公式
下载PDF
老年患者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21例报告
5
作者 胡珊珊 冯金周 陈谦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354-135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颅脑损伤后围手术期心内科医生参与的心功能维护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由心内科医生参与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的老年患者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指导共21例;顺利渡过手术期15例,术中出现心...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颅脑损伤后围手术期心内科医生参与的心功能维护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由心内科医生参与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的老年患者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指导共21例;顺利渡过手术期15例,术中出现心脏骤停2例,心律失常4例,急性左心衰7例;死亡共4例(术中心脏骤停复苏失败死亡1例,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心力衰竭死亡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必须进行手术时,可由心内科医生参与围手术期心功能维护,是提高手术成功及改善临床结局较好合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老年 心功能 围手术期
下载PDF
以优化凝血为导向个体化治疗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 被引量:4
6
作者 冯金周 曹德乾 +3 位作者 刘发健 刘齐东 丁少川 杨陈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和55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阿司匹林相关脑出血患者以是否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分为以优化凝血功能的...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和55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阿司匹林相关脑出血患者以是否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分为以优化凝血功能的个体化治疗组(41例)和普通治疗组(42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手术方式、再出血、3个月时的GOS评分。结果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个体化治疗组的MA值为(30.85±10.49)mm,AA抑制率(67.50±5.16)%;普通治疗组的MA值为(54.83±8.34)mm,AA抑制率(34.64±6.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个体化治疗组中有36例患者系血小板功能障碍,予以血小板输注;输入前后的MA值与AA抑制率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在3个月时GOS评分分类中恢复好与死亡率比较,个体化治疗组与普通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常规化治疗组(均P<0.05)。结论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高于未服用阿司匹林脑的出血患者。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根据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与凝血状态进行针对性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与时机,可以降低再出血率,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脑出血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与护理探讨
7
作者 陈道英 黄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9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5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存活率、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评分(GCS)...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5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存活率、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评分(GCS)。结果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第2、3、6天IC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及治疗1个月后GC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脑损伤 重型 疗效 护理
下载PDF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冯金周 曾俊 +3 位作者 江华 杨浩 刘齐东 毛庆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状态下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变化规律,评估亚低温对其影响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亚低温组(42例)...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状态下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变化规律,评估亚低温对其影响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亚低温组(42例)和常温组(41例).亚低温组采用降温毯和肌松镇静剂结合的方法将肛温控制在32 ~ 35℃,维持120 h后复温;常温组同期控制体温在36.5 ~ 37.2 ℃.采用代谢车测定2组的REE值,1次/8 h,15 min/次,共7d.结果 亚低温组REE值明显低于常温组,在1~5d治疗期间亚低温组REE维持在常温组的60% ~ 70%.低温组与常温组出院时恢复良好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5或4分)分别为59.5%(25/42)、34.1%(14/41);损伤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率分别为73.5% (25/34)、46.9% (15/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肺炎发生率、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 32~3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REE值明显下降,且为常温状态下的60%~70%,对改善临床结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温 人工 能量代谢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动态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被引量:21
9
作者 冯金周 钱骏 +1 位作者 刘发健 龙武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动态亚低温组(A组)、亚低温短时程组(B组)及常温治疗组(C组)... 目的探讨动态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动态亚低温组(A组)、亚低温短时程组(B组)及常温治疗组(C组),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A组有效率为84.48,死亡率为8.62%;B组有效率为67.24,死亡率为15.51%:C组有效率为48.27,死亡率为36.20%;3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个体化差异采取亚低温动态化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并发症不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 动态化治疗 短时程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58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冯金周 刘发健 +1 位作者 曹德乾 刘齐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323-1328,共6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室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发生脑室出血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根据急诊脑室外引流术后血肿情况选择不同补救措施分为...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室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发生脑室出血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根据急诊脑室外引流术后血肿情况选择不同补救措施分为显微镜清除组,尿激酶灌注组,维持脑室引流组。分析血小板与冷沉淀使用情况,血肿清除时间,再出血,颅内感染,临床结局及出血3个月时GOS评分等。结果 58例患者急诊行额部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后血肿较术前明显增大41例,血肿无明显变化6例,明显血肿减少11例;采取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21例,脑室尿激酶灌注20例,维持脑室外引流12例。共有3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新鲜血小板和冷沉淀。腰大池持续引流13例。颅内感染尿激酶脑室灌注组发生率最高(P<0.05),脑室血肿清除时间显微镜清除组时间最短(P<0.05)。比较三组GO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室出血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急诊脑室外引流术后再出血机率较高;对再出血患者选择开颅显微镜下清除或经脑室灌注尿激酶溶血治疗疗效相近,及时输入新鲜血小板与冷沉淀,可减少再出血,但显微镜下清除血肿迅速优势更大,是更为有效的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脑室出血 尿激酶 侧脑室外引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