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2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2148例MRI检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路涛 陈加源 +3 位作者 吴筱芸 印隆林 李迎春 陈光文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2012年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MRI检查情况,为儿童影像学检查的选择提供有利依据。方法收集该院PACS系统2010~2012年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MRI检查的电子报告资料,并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 目的调查和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2012年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MRI检查情况,为儿童影像学检查的选择提供有利依据。方法收集该院PACS系统2010~2012年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MRI检查的电子报告资料,并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2.0软件对患儿基本情况、MRI检查部位、MRI检查阳性病例的系统疾病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10~2012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行MRI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儿共2 148例,检查人数逐年增加,男孩多于女孩,检查阳性率逐年略有下降;门诊患儿检查人数多于住院患儿,但检查阳性率低于住院患儿;②患儿MRI检查部位逐年增加,以单部位检查为主(占85%以上)。MRI检查部位以头部、头MRA、颈椎、膝关节、腰椎、垂体、胸椎、腹部为主,检查部位逐年多样化,检查新技术应用逐年增加;③MRI检查阳性病例按系统疾病分类可分为9类,占ICD-10标准分类的42.86%,主要以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为主。主要疾病类型总体较为稳定,但疾病类型中膝关节损伤、脑萎缩、软化、颅脑发育异常增幅较大。结论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2012年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MRI检查人数、检查部位逐年增多,MRI检查在头部、脊柱四肢关节及软组织部位应用较多,儿童MRI检出阳性疾病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MRI 门诊 住院 ICD-10分类
原文传递
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针刺伤情况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顾露 胡萍 《职业与健康》 CAS 2015年第4期532-534,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其常见情况,为职业防护提供实际依据。方法采用四川省人民医院自行设计的针刺伤报告表,收集2013年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相关资料,并对针刺伤发生的执业阶段、操作过程及科室分布...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其常见情况,为职业防护提供实际依据。方法采用四川省人民医院自行设计的针刺伤报告表,收集2013年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相关资料,并对针刺伤发生的执业阶段、操作过程及科室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844名护理人员中88人(4.77%)有不同程度的针刺伤。不同执业阶段针刺伤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实习护理人员显著高于在职护理人员(P<0.001);最常发生针刺伤的操作过程为处理针头、清理废物、回套针头,比例均>20%;发生针刺伤的常见科室有内科、外科、急救中心,比例均>20%。结论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最高。应加强高危人群、重点科室的防护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有助于减少护理工作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 针刺伤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四川省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蜀强 曾俊 +29 位作者 万朝敏 何涌泉 黄仁刚 石伟 周丽君 袁珩 蒋黎 范娟 张扬 陈婧 陈果 肖玲辉 杨阳 杨勇 崔小娇 梅劼 蒲红 雷学忠 曾义岚 吴刚 胡章勇 刘凤君 章晓红 陈云凤 万雪梅 侯艳 杨仁国 闫力婷 扈晓宇 杨兴祥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和Yamagata系导致。典型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伴有呼吸道症状。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多数具有自限性,但是少...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和Yamagata系导致。典型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伴有呼吸道症状。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多数具有自限性,但是少数高危人群可发生重症表现,甚至导致死亡。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主要治疗措施为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重症患者需积极支持治疗。有效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药物预防及采取经呼吸道传播疾病标准预防措施。本共识集四川省内从事流感诊治中西医相关学科专家讨论制定,旨在为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在流感规范诊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中西医结合 诊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预测DEB-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术后生存率的放射组学列线图 被引量:4
4
作者 于翔 谢坪 +3 位作者 李金泽 曹磊 顾露 尚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CT放射组学列线图模型预测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经导管动脉栓塞术(DEB-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穿刺病理或临床诊断为HCC,且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期(BCLC-B)行DEB-TACE的... 目的探讨CT放射组学列线图模型预测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经导管动脉栓塞术(DEB-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穿刺病理或临床诊断为HCC,且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期(BCLC-B)行DEB-TACE的100例患者(训练组60例,测试组40例)。利用A.K.软件进行术前CT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并将选定的特征与相应的非零系数相乘的线性组合来计算每个患者的放射组学评分(Rad-score)。Cox回归分析与术后生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共建立5个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间AUC比较,选出最佳预测模型。以最佳预测模型生成影像组学列线图,并用校准图形法直观表示其预测符合度。结果100例患者中,存活52例,死亡48例。肿瘤数目、GGT、Rad-score值是影响DEB-TACE治疗HCC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静脉期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及准确率最高(训练组AUC=0.921,准确率84.4%;验证组AUC=0.904,准确率81.5%),为最佳模型。该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都显示出良好的校正能力。结论术前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对预测DEB-TACE治疗BCLC-B期HCC生存期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药物洗脱微球 化疗栓塞 影像组学评分 列线图
下载PDF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脊柱损伤的RI现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筱芸 周瀚 +4 位作者 兰琦 李钟 赖力 李文波 陈加源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所致脊柱损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分析总结23例地震伤脊柱损伤的MRI表现。结果23例中,颈椎骨折3例,颈胸椎骨折1例,胸椎骨折9例,胸腰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3例,骶椎骨折1例,共34个椎体骨折。椎体骨挫伤12例;脊髓水... 目的探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所致脊柱损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分析总结23例地震伤脊柱损伤的MRI表现。结果23例中,颈椎骨折3例,颈胸椎骨折1例,胸椎骨折9例,胸腰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3例,骶椎骨折1例,共34个椎体骨折。椎体骨挫伤12例;脊髓水肿、挫伤、血肿12例;椎间盘损伤4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1例,腰大肌、竖脊肌挫伤血肿8例。结论MRI能清楚显示地震伤脊柱损伤的各种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地震 汶川
下载PDF
远程放射学是远程医学最具发展潜力的分支 被引量:1
6
作者 蒋瑾 仁青多吉 +1 位作者 席增华 阿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远程放射学 远程医学 医学分支
下载PDF
介入放射学诊疗过程中辐射剂量和健康效应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原 朱朝晖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辐射剂量 健康效应 诊疗过程 医学影像诊断设备 RADIOLOGY 介人放射学 高剂量照射 外科操作
下载PDF
SARS放射摄片排查中X光机配置及工作流程探讨
8
作者 梁克树 何远智 +2 位作者 谢坪 周翰 付凯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5年第2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工作流程 X光机 2003年4月 配置 排查 放射 SARS疫情 抗击SARS 积极应对 发热门诊 X线摄片 发热病人 X线摄片
下载PDF
放射医务人员对于COVID-19的措施和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来守永 杨梓 +2 位作者 梁克树 付海鸿 侯代伦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6期171-174,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被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全国各地蔓延,气溶胶和消化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被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全国各地蔓延,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且患病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规范的X线摄影及CT检查技术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筛查、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有效保障。为抗击COVID-19疫情继续传播和扩散,有效降低放射科工作人员医院内感染风险,规范放射科影像检查技术工作流程,本文以相关传染病的影像学检查为参考总结措施与经验,为医学影像科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X线摄影 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 感染控制
下载PDF
颅内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79例分析
10
作者 何永生 宋锦平 +2 位作者 蒋万书 黄光富 付凯 《医学科技》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SRT治疗颅内肿瘤的方法、效果及适应症。方法 总结79例颅内肿瘤SRT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 79例颅内肿瘤分别采用BRW 分次、GTC 低分次、多分次、高分次治疗。平均随访13.39月,1年生存率72.34%,生存期19.57月;实际肿瘤控制率87.... 目的 探讨SRT治疗颅内肿瘤的方法、效果及适应症。方法 总结79例颅内肿瘤SRT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 79例颅内肿瘤分别采用BRW 分次、GTC 低分次、多分次、高分次治疗。平均随访13.39月,1年生存率72.34%,生存期19.57月;实际肿瘤控制率87.5%。结论 SRT疗效确切,优于单次治疗,且并发症低于后者。SRT 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根据病变部位、体积、性质、一般情况及放疗病史等选择治疗方式和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X刀治疗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血管性介入放射技术规范化问题的探讨
11
作者 赵原 陈加源 谢坪 《医学科技》 2002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在介入放射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总结1340例介入病例,其中规范前935例与规范后395例病进行对照,特别是对未顺利完成例数及病因进行比较。结果:规范后较规范前顺利完成例数增加13个百分点,二者经统计学卡方检验,有显著意... 目的:探讨规范化在介入放射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总结1340例介入病例,其中规范前935例与规范后395例病进行对照,特别是对未顺利完成例数及病因进行比较。结果:规范后较规范前顺利完成例数增加13个百分点,二者经统计学卡方检验,有显著意义。结论:高质量的开展介入放射工作,需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规范化问题提出必要对策是当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介入放射学 血管性介入放射技术 规范化
下载PDF
远程放射学是远程医学最具发展的分支
12
作者 蒋瑾 仁青多吉 +1 位作者 席增华 阿桑 《医学科技》 2001年第3期64-64,62,共2页
人类进入21世纪,医学发展跨入新纪元。过去不敢想的一些事,现在逐渐成为现实,如远程医学特别是其中远程放射学,即医学影像中CT、MR、US、CR与核医学影像,利用通讯系统传送至全球任何地方,使医学摄影诊断能力与水平,跨越地域,甚至可集全... 人类进入21世纪,医学发展跨入新纪元。过去不敢想的一些事,现在逐渐成为现实,如远程医学特别是其中远程放射学,即医学影像中CT、MR、US、CR与核医学影像,利用通讯系统传送至全球任何地方,使医学摄影诊断能力与水平,跨越地域,甚至可集全球最具专业水平专家共同诊断。使诊断更准确,更快捷与方便。除能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水平外,更重要的是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放射学 远程医学 医学影像 诊断水平
下载PDF
并行采集技术联合深度学习重建用于肩关节MRI
13
作者 颜青余 杨靖逸 温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7-560,共4页
目的观察并行采集技术(PAT)联合深度学习重建(DLR)用于肩关节MRI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肩关节MR检查的74人,分别以标准序列(A组)、PAT加速序列(B组)及PAT加速序列联合DLR(C组)采集肩关节MRI。采用5分法对图像整体质量、伪影及显示... 目的观察并行采集技术(PAT)联合深度学习重建(DLR)用于肩关节MRI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肩关节MR检查的74人,分别以标准序列(A组)、PAT加速序列(B组)及PAT加速序列联合DLR(C组)采集肩关节MRI。采用5分法对图像整体质量、伪影及显示解剖结构(关节软骨、韧带及骨髓)清晰度进行主观评价;计算关节软骨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进行客观评价;比较3组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结果A、C组间图像整体质量、伪影及显示解剖结构清晰度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高于B组(P均<0.05)。C、A、B组之间,肩关节MRI关节软骨SNR及CNR依次降低(P均<0.05)。结论PAT联合DLR可缩短肩关节MR扫描时间、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前瞻性研究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与马尾神经冗余关系的MRI形态学定量分析
14
作者 刘英 郭家川 +1 位作者 李旭雪 陈君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MRI分析腰椎管狭窄与马尾神经冗余(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临床诊断为腰椎管狭窄患者155例的MRI资料。根据矢状位T2WI马尾神经形态将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测量并记录狭窄节段椎管... 目的探讨应用MRI分析腰椎管狭窄与马尾神经冗余(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临床诊断为腰椎管狭窄患者155例的MRI资料。根据矢状位T2WI马尾神经形态将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测量并记录狭窄节段椎管硬膜囊横截面积及硬膜囊前后径,统计分析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之间硬膜囊横截面积、硬膜囊前后径、椎管狭窄程度的差异,进一步分析RNAs阳性组椎管不同狭窄程度间马尾神经冗余长度的差异。结果腰椎管狭窄患者中马尾神经冗余的发生率为34.2%。RNRs阳性组平均年龄大于RNRs阴性组,腰椎管最窄层面平均硬膜囊横截面积及硬膜囊前后径均小于RNRs阴性组,椎管狭窄程度大于RNRs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NRs阳性组女性发生率较男性稍高(56.6%vs 4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Rs阳性组椎管不同狭窄程度间马尾神经冗余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NRs是一种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常见于较严重的腰椎管狭窄患者,能够被MRI清晰地展现,为腰椎管狭窄症的明确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硬膜囊横截面积 马尾神经冗余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CT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学英 杜娟娟 +6 位作者 张菊 蒋锐 付泉水 刘婷婷 罗江 蒋东林 张小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1-456,F0002,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胰腺炎(AP)不同年龄段的临床和CT特征。方法:纳入来自3家三甲综合医院的确诊AP的643例老年患者临床和CT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轻度老年组(65~74岁)、中度老年组(75~84岁)和高龄组(≥85岁)。收集并评估3组AP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胰腺炎(AP)不同年龄段的临床和CT特征。方法:纳入来自3家三甲综合医院的确诊AP的643例老年患者临床和CT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轻度老年组(65~74岁)、中度老年组(75~84岁)和高龄组(≥85岁)。收集并评估3组AP患者的临床和CT特征。结果:轻度老年组胸腔积液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肌酐和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其他2组(P<0.05)。轻度老年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生率、甘油三酯水平及治愈率更高(P<0.05)。中度老年组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P<0.05)。高龄组冠心病发生率、平均血小板体积、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及死亡率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老年AP患者不同年龄段各有其特征。高龄组患者尽管基于CT的ANP发生率更低,但其胸腔积液发生率及并发冠心病比例更高,临床进展更严重,预后也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老年人 临床特征 计算机体层成像 预后
下载PDF
增强CT中病灶皮质衰减比在小肾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鹏 蒋瑾 周光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目的提出全新参数—病灶皮质衰减比;并讨论其在增强CT中小肾肿瘤(病灶直径<4cm)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肿瘤患者的术前多期增强CT 70例。由两名有临床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 目的提出全新参数—病灶皮质衰减比;并讨论其在增强CT中小肾肿瘤(病灶直径<4cm)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肿瘤患者的术前多期增强CT 70例。由两名有临床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分别记录肾脏肿瘤增强CT中的典型影像征象(边缘形态、强化类型、血管侵犯、肾周脂肪侵犯等)。并于肿瘤及邻近肾皮质区域分别选取感兴趣区域,计算病灶皮质衰减比。观察以上指标在小肾脏肿瘤不同良恶性亚型(肾嗜酸细胞腺瘤、平滑肌瘤、透明状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间的表现。结果不同于恶性肾脏肿瘤,本研究中全部的良性肾脏肿瘤均呈现边缘清晰、无血管或肾周脂肪侵犯。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病灶皮质衰减比与透明状细胞癌(P<0.05)和乳头状细胞癌(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脏增强CT中病灶皮质衰减比可将有代表性的肾细胞癌(肾透明状细胞癌)与良性肿瘤(肾嗜酸细胞腺瘤)显著分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多期增强CT 良恶性鉴别诊断
下载PDF
磁化率传递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在中晚孕期正常胎儿胎盘及大脑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李梦蓥 王益双 +1 位作者 杨靖逸 路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4-736,740,共4页
目的:探究磁化传递成像(MT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中晚孕期正常胎儿胎盘及大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常规胎盘和胎儿脑部MTI及DWI的扫描,分别计算感兴趣区磁化传递率(MTR)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对胎盘和胎儿脑部的... 目的:探究磁化传递成像(MT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中晚孕期正常胎儿胎盘及大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常规胎盘和胎儿脑部MTI及DWI的扫描,分别计算感兴趣区磁化传递率(MTR)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对胎盘和胎儿脑部的MTR及ADC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胎盘MTR及ADC值均高于胎儿大脑MTR及ADC值(P=0.002及0.000)。中孕期胎盘ADC值明显高于胎儿大脑ADC值(P=0.000);晚孕期胎盘MTR及ADC值均明显高于胎儿大脑MTR及ADC值(P=0.003及0.000);晚孕期胎盘与胎儿大脑MTR值存在正相关(P=0.022,ρ=0.331)。结论:中晚孕期,由于胎儿大脑不断发育成熟,胎盘组织中结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的含量随之升高,以支持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胎盘 大脑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在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研究
18
作者 刘洋(综述) 蒲红(审校)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0-834,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HCC患者发生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癌术后复发和远期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无创、高效地预测MVI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许多研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影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MVI...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HCC患者发生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癌术后复发和远期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无创、高效地预测MVI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许多研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影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MVI和预后,表现出了不错的应用前景。本文查阅了近年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模型预测MVI的相关文献,总结及概括现阶段该领域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出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人工智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中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被引量:18
19
作者 顾露 吴冬梅 谢坪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073-2076,共4页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系统评价的方法学偏倚及其结论的可靠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Guide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万方数据库,收集高质量中药联合经肝...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系统评价的方法学偏倚及其结论的可靠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Guide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万方数据库,收集高质量中药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再评价。结果:共纳入12篇(项)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中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瘤体客观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且无严重中药相关不良反应报道。结论:中药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EMBOLIZATION Therapeutic HERBAL drugs Chinese Medicine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中药 系统评价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介入疗法用于HBVDNA阴性乙肝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刚 于翔 +1 位作者 谢坪 蒲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226-3228,共3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介入疗法用于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HBV)DNA阴性乙肝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BV DNA阴性乙肝肝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经股动脉入...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介入疗法用于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HBV)DNA阴性乙肝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BV DNA阴性乙肝肝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经股动脉入路穿刺,将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超液化碘油注入载瘤动脉,至载瘤动脉血流停滞,同时进行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恩替卡韦片1 mg,qd,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4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及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甲胎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介入疗法能明显提高HBV DNA阴性乙肝肝癌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介入治疗 乙型肝炎 肝癌 肝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