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对1例儿童患者PICC导管原位置换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曾丽 王佳 +1 位作者 刘宇 温贤秀 《河南中医》 2013年第B10期320-320,共1页
报道一名2岁白血病患儿PICC导管破损后,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予以原位置换新导管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儿童PICC 原位置换
下载PDF
耐高压PICC导管固定的操作体会及效果评价
2
作者 曾丽 罗江山 +2 位作者 王佳 刘宇 温贤秀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S1期202-203,共2页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1]。临床实践中发现,导管固定不牢,自由进出体内是造成导管局部感染的重要原因[2]。耐高压PICC导管具有耐高压注射、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多通道同时给药等优点,适...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1]。临床实践中发现,导管固定不牢,自由进出体内是造成导管局部感染的重要原因[2]。耐高压PICC导管具有耐高压注射、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多通道同时给药等优点,适用于需要多次增强CT扫描时注射造影剂的患者,还适用于需行重症监护的患者,如急性创伤、休克、颅脑损伤等[3,4],但耐高压导管为聚氨脂材质,体外部分比较硬,固定不妥,易对穿刺点造成摩擦。我中心对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PICC导管 裁剪长度 固定方法
下载PDF
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曹文娟 王珏岚 +3 位作者 李采虹 王芝 赖永明星 闵丽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5期209-212,共4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因操作简单、创伤性小、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已成为老年临床护理中广泛使用的静脉给药方式,但PICC作为异物长期存于患者体内,使用过程中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其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因操作简单、创伤性小、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已成为老年临床护理中广泛使用的静脉给药方式,但PICC作为异物长期存于患者体内,使用过程中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其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了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相关因素,疾病相关因素,导管相关因素,置管操作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风险和预防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下载PDF
医务人员感染冠状病毒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力 温贤秀 +4 位作者 张娟 徐嫚 高放 夏琪 王珏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94-9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病毒所致医务人员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务人员提供基于循证证据的感染防控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自2002~2020年2月的文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4 795名医务人员。Meta分...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病毒所致医务人员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务人员提供基于循证证据的感染防控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自2002~2020年2月的文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4 795名医务人员。Meta分析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感染冠状病毒的危险因素包含以下高风险医疗程序:气管插管[OR=4.231,95%CI(1.625,11.015)]、气管切开[OR=5.069,95%CI(2.437,10.543)]、吸痰术[OR=1.672,95%CI(1.349,2.072)]、无创通气[OR=3.140,95%CI(1.439,6.851)]、胸外按压[OR=4.500,95%CI(1.500,13.800)]。结论实施高风险医疗程序增加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医务人员应警惕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医务人员 感染 危险因素 高风险医疗程序 META分析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兰 温贤秀 +2 位作者 夏琪 肖力 谢林娟 《右江医学》 2021年第8期566-57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率现状。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维普(VIP)数据库,收集国内外截至...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率现状。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维普(VIP)数据库,收集国内外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有关中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情况的调查研究,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横断面研究,包括276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抑郁的患者14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率为51.4%[95%CI(47.7%-55.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无配偶患者患病率高于有配偶患者,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患者患病率高于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患者、有并发症患者患病率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南方患者患病率高于北方患者。结论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率较高,应引起更多的关注,及时发现抑郁高危人群及影响因素,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抑郁 患病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隧道干预PICC置管预防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贤 夏琪 +4 位作者 王卫 袁坤山 曹明昆 宋玉轩 张海军 《现代医学》 2022年第9期1191-1194,共4页
隧道干预是一种在常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干预手段,其穿刺点与出口不在同一位置,凭借有效降低感染率、血栓率等优点,已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展开应用。本文作者综述了隧道干预的实施方法以及置管后常见... 隧道干预是一种在常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干预手段,其穿刺点与出口不在同一位置,凭借有效降低感染率、血栓率等优点,已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展开应用。本文作者综述了隧道干预的实施方法以及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种类与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将隧道干预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干预效果与未经干预的传统置管效果进行对比和讨论,以阐明隧道干预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及原因,旨在为推广隧道干预PICC的临床应用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隧道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综述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下武汉市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用具使用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现状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肖力 温贤秀 +5 位作者 李加冕 张娟 夏琪 王珏岚 徐嫚 陈夏丹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3-967,共5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下湖北省武汉市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用具使用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现状,为制定相应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13—20日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武汉市10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抽取325名一线...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下湖北省武汉市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用具使用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现状,为制定相应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13—20日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武汉市10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抽取325名一线医务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市325名一线医务人员中,有243名医务人员使用防护用具后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77%;其中76人(31.3%)未对皮肤问题进行处理,仅21人(8.6%)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使用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和防护鞋套的一线医务人员分别报告出现586、 241、 38和24例次皮肤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54%(226/325)、 34.58%(111/321)、7.57%(24/317)和2.94%(9/30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市使用防护用具时间>4 h/d的一线医务人员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的风险为使用防护用具时间≤4 h/d一线医务人员的2.307倍(OR=2.307,95%CI=1.037~5.314),接受过皮肤职业防护培训的一线医务人员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风险为未接受过皮肤职业防护培训一线医务人员的0.457倍(OR=0.457,95%CI=0.272~0.768)。结论武汉市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用具使用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使用防护用具时间和是否接受过皮肤职业防护培训是医务人员防护用具使用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不良反应 防护用具 影响因素 一线医务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